第37章 《最後的大都護》上映(二)
字數:4969 加入書籤
邊疆小城中,郭昕和守軍將領交談,得知了西域一些情況。
吐蕃攻陷河西軍鎮之後,對安西采取包圍之勢,這些年雙方的戰爭就沒停止過。
臨行前郭子儀說安西諸軍不足2萬人,實際上,隻有1萬出頭,而且分散在偌大的西域。
守軍將領詢問郭昕是否是朝廷援軍先鋒。
看著守軍將領希冀的目光,郭昕沉默良久,搖頭說不是,來的,隻有他們,而他郭昕,是朝廷派來的四鎮節度留後。
在小城停留了幾天,確定敵軍不會去而複回,郭昕帶兵繼續深入西域,前往碎葉、龜玆、於闐、疏勒四鎮。
茫茫戈壁上,隨同郭昕從中原來的一個小士兵問郭昕為什麽不帶走城中的那些袍澤,萬一吐蕃又來攻城,到時候他們怎麽辦。
郭昕提著水囊,許久沒有喝,隻是回到,這裏是大唐的領土,這裏還有大唐的百姓。
有些話郭昕沒說出口,守衛這裏,是他們的使命,敵軍再來攻,無非馬革裹屍而已。
日升月落,郭昕一行人抵達安西四鎮。
四鎮存在了150多年,一直承擔著撫慰突厥,保護中原和西域交通要道,鞏固西北邊防的重任。
但自從吐蕃攻陷河西後,四鎮孤懸塞外,王命阻絕,補給中斷。
郭昕麵對這樣困局,隻能想方設法,苦苦支撐。
好在伊西北庭還有李元忠率領幾千殘軍互為倚仗,沙陀、回鶻明白唇亡齒寒的道理,也盡力支援,吐蕃一時也難以攻陷安西。
又一次挫敗吐蕃的攻勢,郭昕回城時,遇到了女主角阿伊慕。
曆史上沒有這個人,是編劇加上去的。
阿伊慕出生西域,戰亂中和家人逃難時,被吐蕃小股軍隊所圍,正是被剛從中原來的郭昕和不到200大唐軍人所救。
天生敢愛敢恨性格的阿伊慕自此對郭昕情根深種,和家人輾轉來到四鎮,開了一家酒鋪。
這次郭昕回城犒勞有功將士,阿伊慕提前打扮好,跟老父過來送酒。
酒宴時,阿伊慕莽撞的闖進大堂,說要給郭昕和有功將士跳一支舞慶賀。
千年的祈禱後半段女聲哼唱音樂中,阿伊慕麵帶麵紗,身穿淡黃薄沙舞裙,翩翩起舞,勾魂奪魄。
當她舒展舞姿摘下麵紗的那一刻,郭昕和將士們都看愣了,酒都忘了喝。
放映廳裏一片吸氣聲,夾雜著吞咽口水的聲音。
有人輕聲嘀咕了一句:
“終於明白古時候帝王為什麽要攻打西域了!”
葉若芸素手摸向了蘇恒腰間軟肉,湊到蘇恒耳邊,吐氣如蘭:
“好看嗎?”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蘇恒秒從心:
“咳,還行吧,快有你一半漂亮了。”
葉若芸不信:“那你還看的那麽入神?”
“看電影得有代入感,懂不懂?”蘇恒轉移話題,“你覺得這段配樂怎麽樣?”
葉若芸中計:“挺好聽的,就是聽不懂歌詞,又是山楂又是櫻桃,怪怪的。”
蘇恒不動聲色的把葉若芸放在他腰間的手拿開:
“看電影看電影。”
此後的幾次接觸中,阿伊慕不像中原女子那麽羞羞答答,大膽示愛,郭昕也明白阿伊慕的心意,隻是丈夫許國難許卿。
西域未定,何以為家?
接下來的電影轉場,李城覺得很妙。
郭昕和一眾將士浩浩蕩蕩出征,喊殺聲中,麵容在一陣風沙後老了許多。
此時已是公元781年,距郭昕奉命來西域,已經過去整整15年。
隨著鏡頭講述,李城看到安西軍的艱難,缺兵少糧,連軍費都是他們自己鑄造的大曆通寶。
這裏埋了一個小小的伏筆,等郭昕再一次派使者回中原求援,使者借道回紇,跋涉千裏回到長安時,才知道此時天子的年號,早已不是大曆,而是建中,天子是唐德宗。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使者回長安的路上,同樣遇到了吐蕃的截殺,十麵埋伏的琵琶聲,惟妙惟肖的烘托出那種緊張的氛圍和不是你死就是我亡的廝殺。
當最後一個使者,衣衫襤褸回到長安時,滿堂諸公盡皆失語。
唐德宗想到帝國曾經的輝煌,一去不複返的盛世,再想到如今內憂外患的王朝,分崩離析的山河,聲淚俱下。
誰也沒有想到,與中原隔絕近20年的西域,安西四鎮和北庭都護府仍在堅守。
然而朝廷有心支援,卻無能為力。
如今的大唐,早已不複昔日榮光,藩鎮林立,疲憊軟弱,回紇使者橫行京師,擅出鴻臚寺,掠人子女,長安官員前去製止,遭到公然毆打。
最後德宗無奈之下,寫下詔書,“自關隴失守,東西阻絕,忠義之徒,泣血相守”
將安西和北庭兩地將士連升七級,任命郭昕為安西大都護、禦使大夫、四鎮解讀觀察使、威武郡王,任李元忠為北庭大都護兼伊西、北庭節度使。
臥病在床的大唐國之柱石郭子儀,得知杳無音信十六載的侄兒郭昕尚在安西堅守,不禁老淚縱橫。
天子使者突破重重險阻,來到龜玆宣旨。
郭昕率眾將士接旨,才知道朝廷已無力勞師遠征,擊穿吐蕃防線,給安西和北庭補充兵員和錢糧。
除了一紙嘉獎,再無其他。
除此之外,使者還帶來一個讓郭昕悲痛欲絕的消息,雙親在幾年前已經過世。
少小離家,從此天人永隔。
曆來幹旱少雨的西域,此時也下起了瓢潑大雨。
眾將士和郭昕一樣站在大雨中,一動不動,宛如雕像。
十幾年,他們孤守西域已經十幾年,不少情同手足的袍澤已經長眠黃土。
但他們從沒放棄過,隻因他們相信心中的那個大唐,隻是突然染病,總有一天會痊愈,進而收複河西、隴右,進抵西域,再度恢複到開元盛世那般景象。
現在聽到聖旨的這一刻,他們心中的信念有了動搖,握兵持刀的雙手,有了鬆動。
回想十幾年的崢嶸歲月,想起中原故土,想起故土的親人,終於有將士頂不住心裏的哀傷,失聲痛哭,鐵打一般的漢子,哭得像個迷路的孩子。
良久良久
大雨滂沱中,也不知道是誰先聲嘶力竭的起了個頭:
“狼煙起,江山北望”
似乎受到感染,越來越多的將士齊聲高聲喊唱起來:
“龍旗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二十年縱橫間,誰能相抗
”
連先前痛哭失聲的將士,此時也胡亂抹了一把眼睛,帶著哭腔高唱:
“恨欲狂,長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他鄉
何惜百死報家國
忍歎息,更無語,血淚滿眶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願守土複開疆
堂堂中華要讓四方,來賀
”
沒有音樂,沒有伴奏,有的隻是聲嘶力竭、萬眾齊心的嘶吼,卻讓人無比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