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初遇猛將
字數:6203 加入書籤
楊懷見張任領兩千兵馬便去圍城,武人的熱血開始沸騰:“公子,吾亦要兩千人足矣!”
劉瑁隻知其忠,不知其勇,怕他難以勝任,但又不好打擊他的積極性:“西麵鄰水,並無退路,固伯當領兩千兵足矣。而東麵地寬,可為突破之口,三千兵馬猶少,汝任重也!”
楊懷不是傻子,不會看不出自己與張任的差距,劉瑁給了他一個台階,自然順勢而下、領命而去。
待二人領兵離去,劉瑁又到軍中視查了一下攻城器械的準備。
剛回營,便聽軍士來報,有人自稱“部曲督甘寧”領八百兵士來投,要見劉瑁。
劉瑁聽聞,興喜萬分,親自岀迎。
劉瑁這一舉動當屬無心之舉,純粹是因為要見到猛將時的一時興奮。
但卻讓等在校門外的甘寧感動不已。
甘寧這人性情比較古怪,豪爽俠義,會結交權貴卻又不屑委屈求全。也就是說你看得起他,他便真誠相侍,你若給他臉色,他可以甩都不甩你。
典型的川人性格。
劉瑁親自出迎這一舉動,讓甘寧有種“士為知己者死”的衝動。
古人沒那麽多花花腸子,從舉止可見人本性。至少甘寧這種性情中人很在意第一眼的感覺。
“哈哈哈興霸,我可算是把你盼來了!”劉瑁爽朗的笑聲彰顯了他的豪邁。
“勞公子親來相迎,寧誠惶誠恐。”甘寧一開口便知是讀過書,懂禮節的人。
劉瑁道“哎,興霸世之虎將,瑁求之不得,豈有怠慢之理?”
甘寧:“承蒙公子不棄,看得上甘某,若有差使,但請吩咐!”
劉瑁:“不急不急,天聲漸暗,我們邊喝邊聊。”
漢時,是一個尤其注重飲宴的時代。估計便是華夏酒桌文化的起源。
劉瑁派人去安排甘寧與其帶來的八百兵士的食宿,自己則帶著甘寧去了帥營。
分主次坐下。
甘寧道:“吾觀公子軍容整齊,士氣高昂,想必此戰勝負不過時日問題,公子緣何親自書信,並派吳將軍來調某一無名之輩?”
這是這幾天來一直困擾甘寧的一大疑惑,不問清楚,估計接下來的酒也喝不痛快。
“哈哈哈哈‘錦帆甘興霸’若是無名,蜀中誰敢稱英雄?興霸過謙了!”說實話,此時的甘寧出不出名,劉瑁也不知道。畢竟甘寧的能夠留名青史也主要是歸於東吳後的霍霍戰功。
甘寧表情有些尷尬,尷尬中又帶著幾分興奮?橫刀立馬戰沙場,逍遙自在俠江湖!好男兒自當提三尺長鋒,縱橫天下。
雖然大家都說他遊蕩江湖多年,幡然醒悟,故而浪子回頭,讀書當官。
其實是他發現縱然他能劫盡天下富者,也不能救得民間疾苦,唯從政當官,當大官,才能改變一地之民生。所以才放棄逍遙重新讀書,以求改變。
但他從來沒有以自己當年的俠義生活而悔過。
隻是劉瑁再次提起,讓他覺得有些尷尬。怎麽說他現在也是有編製的國家公務員,這種經曆放在士途上還是有些影響的。
另一方麵,劉瑁對他的經曆並無低視,話語中甚至有些推崇又讓他感到有些高興。
那種被人真正理解的由衷的高興。
“少不經事,不懂治世真理,愚以為可以劫富濟貧,讓更多人過上好日子。長大後才發現,民間疾苦豈是接濟可改,才立誌為官,期待有一日能造福一方。”甘寧還是把自己的心裏話說了出來。
仿佛劉瑁就是他多年不見的老友。
“堂堂七尺男兒身,當如興霸,上報國門,下安黎民。興霸能分輕重,懂取舍,乃天下男兒之楷模,又何苦妄自菲薄?”這也是劉瑁的心裏話,江東虎臣中他最喜歡的便是甘寧和太史慈了。
甘寧被誇的有些不好意思,卻也暗自高興。人在被誇讚的時候總是心情舒暢。
“公子謬讚!”
劉瑁趁熱打鐵:“吾知興霸之勇,故而調你前來相助。興霸可願隨我平定益州,以為糧倉,他日劍指中原,平定這亂世天下?”
有些人不能錯過,得到就是賺到。
甘寧想了想:“吾乃使君手下一小吏耳,承蒙公子器重,自當相隨。隻是使君那邊”
說的明白點就是現在益州當權的是劉焉,今後得其傳承的還不一定是不是劉瑁呢!現在叫人家認主,難免有些顧慮。
劉瑁知道,這時候的隱瞞豪無意義,二人既然已經話已說明,不如坦誠以待。
大不了就是甘寧不肯唄,以甘寧的性格應該不會舍己而從劉璋。最多就是打完仗繼續返回巴郡任職,等自己在奪嫡爭鬥之中脫穎而出再作決定罷了。
人生就像一場賭博,每一個決定都是一次下注。隻有本錢越多,才會收到更多的回報。
“誠如汝言,平定叛軍並非興霸不可。吾欲順勢南下,征服南中,以為根基。積攢實力,可圖交州。兵權在握,回首可在吾父百年後奪益州。”
“吾兄弟四人,長兄二兄在朝中任職,權臣為製約吾父,恐難歸蜀。蜀中今有吾及吾弟璋,璋性柔弱,卻善交際,蜀中確有不少權貴支持他繼嫡位。然其性格保守,守成有餘,進取不足。益州若入他手,遲早被人吞並。治下群臣亦遲早易幟。”
“益州,乃吾隨父親一刀一槍打下來的,吾不願拱手讓人。今天下大亂,群雄並起,不在紛亂中崛起,便會在紛亂中滅亡。吾願在這亂世之中效仿先祖,重振漢室榮光!”
“興霸,可願與某攜手?”
這個信息量很大,大到甘寧一時間有些反應不過來。
這是劉瑁的野心嗎?
奪南中取益州,效高祖劉邦,圖謀天下
野心好大啊!
不過想想很興奮呢!
甘寧雖然還在猶豫,但眼神中閃過的興奮卻讓細心的劉瑁捕捉到了。
“興霸,吾之誌汝一人知也!汝乃吾誠募首人。”
說完劉瑁也低頭不語,靜待甘寧回複。
第一個被招募的人嗎?
若劉瑁能在這亂世成就不世之功,得高祖之誌,他豈非亦能達到樊噲的高度?
興奮!
莫名的興奮!
甘寧的骨子裏就流動著不安分的血液。若能領兵打仗,揮動槍杆,他才不願坐在衙堂裏揮動筆杆呢!
這無異於一次豪賭。
劉瑁的誌向已明,他甘寧若要上船便是賭上身家性命,從此與劉瑁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但他依然沒有糾結太久,雖然他讀了很多書,但骨子裏依舊是個武人,沒有那麽多花花腸子。
甘寧噌地一下從案前站起,臉上寫滿決絕。
劉瑁冷眼淡看,紋絲不動。
他不擔心甘寧會有不軌舉動,他先是禮待,然後推心至腹,縱然甘寧不願,也不會對他怎樣。
何況他早就看出了甘寧內心那份狂熱與燥動。
猛將相投,即在眼前!
果然!
甘寧健步行至劉瑁身前,於五尺處停步,單膝跪地:“末將甘寧,參見主公。寧,及麾下八百巴郡兒郎誓死追隨主公!但有所差,馬上拉弓、水中行船,萬死不辭!”
(我怎麽會相信有讀友說明清之前無跪禮呢?
有誰知道細柳文中周亞夫對漢文帝說的:“穿戴著盔甲的將士不行跪拜之禮,請求用軍禮拜見。”
隋唐之前,朝堂無跪禮罷了。並不是說什麽時間都沒有跪禮。
跪禮起源很早,隻是那時大家都跪坐在自己的小腿上。行禮之人隻是坐正身體,或叩頭稱“頓首”;或兩手拱合,俯頭到手,與心平而不到地,故稱“空首”,又叫“拜手”。
不是沒有,而是你沒發現。
單膝跪地、拱手而拜是軍禮,起源更早。)
在漢代,跪禮確實是很重的大禮了。跪禮基本上用於晚輩拜長輩,下人拜主子。同輩相交多行“揖禮”。
這舉動,正是說明甘寧以軍人的最高禮儀參拜劉瑁。
認主。
是一件很嚴肅,很神聖的事情。
甘寧認自己為主耶!
劉瑁心中狂喜不已!但他卻抑製自己的心情,上前扶起甘寧:“好!好!好!我得興霸,如虎添翼!”
劉瑁要的就是這個,最好能在這場戰爭的過程中連帶張任一起收服。再找來一兩個謀士,便可形成自己的勢力了。
隨後劉瑁又為甘寧分析了戰場形勢,並調兵千二,為甘寧補足兩千人馬,讓他翌日參戰,合圍武陽,欲一戰而定。
甘寧隨後為劉瑁推薦了兩個人,沈彌、婁發。
不是什麽了不起的人物,劉瑁甚至不記得這兩個人名。
但二人皆有武勇,可為將校。劉瑁令人喚來,賜都統之職,留甘寧手下聽用。
二人聽了甘寧的話後,當場以劉瑁為主。
四人飲宴至夜,相談甚歡。
甘寧更是乘興而去,一路給沈彌、婁彌二人誇讚劉瑁如何如何的好,誌向如何如何的遠大。
二人錯覺,這甘寧不是與他們同來的領路人,而是劉瑁派來的說客。
甘寧的狀態,一個詞。
亢奮!
亢奮到喝了那麽多酒卻毫無睡意。
然後,他便做了一件讓任何人都意想不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