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趙率教火速馳援 中伏卻未死
字數:3808 加入書籤
黃台吉驚訝的乃是想不到登萊軍的動作會這麽快,就像料定了他會繞道入關那樣。
他至今都認為這場戰爭,必定會令整個大明措手不及並且惶恐。
欣喜的則是少了袁可立登萊軍的支持,那麽東江毛文龍的威脅就大大降低。
濟爾哈朗這個與多爾袞沒有矛盾,更沒有交集的小貝勒,便能穩守遼東。
略一思忖,黃台吉便不再去管遼東的局勢會因他的繞道入關而發生怎樣的變化,事實上因為距離的原因也無法顧及,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了眼前的大戰裏。
黃台吉仍令阿濟格這員不屬於其兄多爾袞的小虎將,時刻監督趙率教與張盤所部動向,自己與其餘三大貝勒則團團圍著遵化,醞釀於何時何處發起總攻。
一旦攻克這座京畿東北的軍事重鎮,那麽通往大明京師的大門,就會被重磅扣開。
所有人都知道遵化很重要,包括重真。關鍵是救援不及,許多人連反應都還沒有,就連早就在準備了的重真,也因準備尚且不足,從而遠水難救近火。
“剛才真是好險啊!張盤,多謝你了!”脫困後的趙率教遠遠望見女真兵浩浩蕩蕩的軍陣,大冷的天氣裏抹了一把額頭的汗珠,心有餘悸道。
真的名將,戰鬥激烈時來不及恐懼與多想,倒是戰爭結束之後會進行反思。
“趙將軍不必客氣,某張盤向來敬佩將軍的為人。何況還有袁公時時教誨,更有重真小兄弟千叮嚀萬囑咐,叫我登萊水師海軍陸戰隊於北塘渡口待命,隨時準備北上支援。某雖然不明所以敵人會從何處而來,卻從來不敢掉以輕心。”
張盤咧嘴笑道,那爽朗的笑容和做派,十分符合趙率教的脾氣。
兩個各自為戰的中上層將領終於合兵一處,為著共同的信念而奮戰。
趙率教略有抱怨地感慨道“若是袁帥肯聽重真小兄弟的話,就不至於讓建奴突入關內,才恍然驚覺了。”
張盤從來不嚼其餘將帥的舌根,便道“事已至此,兵來將擋吧!”
“好!”趙率教當然是幹脆果決之人,點點頭便道,“張兄有何打算?”
“建奴來勢洶洶,遵化之圍十分難解,以我們的這點兵力,就算全部投進去了,怕也於事無補啊!”張盤經數次南關之戰後,已極具戰略眼光。
趙率教澀聲道“難道吾等就隻能坐視遵化被建奴攻破嗎?”
張盤知曉他與茅元儀在覺華之役中建立起來的感情,卻依然十分理性地分析道“並非愚弟不肯奮力救援,實是奴兵勢大,一切隻能待袁帥大軍來臨再說!”
趙率教情知是這個道理,隻是心裏難以接受。但他同樣是剛毅之人,驀然便朝著遵化的方向大吼一聲“老茅,你一定要挺住啊!”
其聲中氣十足,傳出去老遠。
似乎是在回應他,遵化城頭驀然響起了震天的喊殺之聲。趙率教卻虎軀一震,因為他知道這聲音代表著什麽——建奴發起了又一輪的進攻。
聽其聲勢,建奴的攻勢很猛。
兩人自然不可能被這聲勢嚇得退走,但有阿濟格在前攔截,想要救援便萬萬不能,若陷入苦戰而被建奴從側後包圍,便隻餘被宰割的份了。
穀<spa> 屆時不但遵化將會陷落,他們也會被全殲。
重真就曾告誡過張盤“若建奴入關,便絕非一朝一夕便能鎖定戰局的,而是非經曆曠日持久的苦戰不可!”
張盤與建奴大小數十戰,對其野蠻程度極為了解,深以為然。
唯獨對於重真的另一句話頗有疑義“最好的戰場,便是京師城下!”
“重真兄弟欲引建奴於京師城下,那實在是太過冒險了!我已懇求袁公寫信勸誡,唯獨不知小兄弟是否有聽進去啊!”張盤望著遵化,目光深邃。
趙率教雖然跟重真的關係也很親密,然畢竟是袁崇煥麾下,便未能如此深入。
他權當張盤是在憂心遵化戰局,便也沒有多想。
兩日後,遵化陷落,袁崇煥大軍仍未抵達。
兩人為了防止被建奴包圍殲滅,便隻好退至遵化西南的玉田。玉田雖小,但從地理上看位於薊州東南,對薊州與遵化都有拱衛的作用,又是一處戰略重地。
黃台吉誌不在此,也無暇他顧,仍舊挺軍向西進逼。
袁崇煥終於率領關寧步騎姍姍來遲,本打算與馬世龍聯手,於薊州城下與建奴決一死戰,誰知黃台吉潛越薊州,繼續西進,當即便慌了手腳,慌忙追擊。
黃台吉明明打得過,卻鐵了心不與袁崇煥正麵遭遇。
建奴此次入關的兵種以騎兵為主,關寧步騎的機動性因此略遜一籌,袁崇煥輕易追之不及,隻能利用熟悉地理這一優勢,進行圍追堵截。
與原本曆史略有不同的是,這場追逐與反追逐之戰並未曠日持久。
袁崇煥直至建奴入關,才恍然驚覺重真那番建言,實在是意有所指,堪稱苦口婆心。他悔不當初,心懷愧疚,便親率緊緊攆著黃台吉,不惜被再次伏擊。
黃台吉攻占順義之後,親率大軍繼續往西進攻昌平,同時分兵北上想要占據密雲,這是兩處極為重要的軍事重鎮,對應的長城關卡分別是居庸關、古北口。
黃台吉的意圖非常明顯,占據了這兩座關卡,他便真正地進可攻退可守了。
同時也擁有了圖謀大明西邊三邊的資格,若北連蒙古,便真的能在版圖的大小之上,與大明分庭抗禮了,這種局麵一旦形成,對於大明而言將是極大的災難。
國土若被肆意侵占,信念便也會緊接著一點一滴被粉碎。
醍醐灌頂的袁崇煥表現出了極為深邃的戰略眼光,早就派遣祖大壽率領關寧鐵騎抄近路在密雲布置伏兵,將黃台吉的偏師趕了回去,還略有斬獲。
黃台吉本人所率領的八旗精銳,也在京畿西北的昌平遭受了本土守將孫祖壽的誓死抵抗,上有祖大壽,後有袁崇煥,前有孫祖壽。
還有個滿桂據說已由香河等地繞過京師,往山西搬來了候世祿等救兵,若這四方合攏,再加上大明京師的三大營,還反過來要被合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