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章 百家匯集

字數:4410   加入書籤

A+A-


    

    百家學府。

    以大秦加上公輸家的幫助,才能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修築完成。

    就在這一天,諸子百家的代表,齊齊進入。

    為首的自然是陰陽家的東皇太一,這個大秦的合作夥伴,同時也是讓百家來鹹陽的罪魁禍首。

    接著是三人並肩而行,道家的北冥子、儒家的荀子和縱橫一脈的鬼穀子。

    原本鬼穀子是不想親自出麵的,可是自從聽說北冥子和荀子都親自過來,他就坐不住了。

    這三家之後,便是墨家、農家、法家、兵家等等學說。

    眾多學說代表依次入場,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

    “陛下有旨今諸子百家共赴鹹陽,重現當初稷下學宮之盛景,朕心甚慰,願與諸君共享太平盛世。今詔天下殷殷學子眾多,凡有心向學者,請諸君且勿推辭,以誠相待,傳揚百家學問,展現大秦之盛世!”

    此詔書一出,眾人盡管早有預料,可真正麵對這一關,還是麵色驚詫。

    嬴政的意思很簡單,既然來了,就不要走了。這百家學府就是為你們建立的。以後大秦的學生都可以來向你們學習,你們要好好的教,不準藏私。

    “陛下有旨,我等自當尊崇!”

    周逸帶頭站了起來,他知道這個時候要為眾人定下一個基調。

    “我等諸子百家,以學問立世,也以學問傳承。陛下有感近些年某些學說傳承斷絕,以全國之力,幫助百家進行傳承,諸君還不謝恩!”

    這一番話,重點強調了‘學問’這個詞。

    能夠來這裏的是聰明人,立刻明白了周逸話裏的意思。

    這下他們就放心了。

    學問這個東西,各家都巴不得傳揚出去,發展自己的學說。

    他們的根本,是各個掌門秘傳的心法,以及戰鬥之法,這才是他們的根本。學說學的再好,也算不得真正的傳承。

    隻要心法掌握在他們手裏,這學問傳揚出去也就傳出去了。

    說不得還要以這個機會擴大自家的影響力,這樣的好事,何樂而不為呢!

    “多謝陛下恩典!”

    以北冥子、荀子和鬼穀子三個老頭子帶頭謝恩,宣旨的李斯很滿意,這樣的結果,對於他來說,算是很好的了。

    將來史書必定會記載,某年某月某日,百家學府成立,陛下命李斯傳詔,百家信服,舉國歡慶。

    僅僅是一個名字,便足矣讓他流芳百世。

    人活在世界上,無外乎便是名利二字,到了李斯這種程度,利益已經夠多了,接下來便是身後之名。

    這一點,他也做到了。

    “百家學府成立,自然要有統率,此名為山長,諸君有心者,可以自家學說論事,讓眾人心服者,方可坐上山長之位。”

    如果說第一個是對百家好壞參半的事情,那麽第二個,便是真正的利益之爭了。

    山長,管理百家學府。

    這樣的人肯定會風高亮節,可是這對於自家的學說來,也是一次了不得的宣傳。

    誰家要是當上山長,那以後自家學說還不是力壓群芳,成為宣傳的好借口啊。

    “敢問丞相,這次競爭,是以學說論,還是以武功論?”有人站出來詢問道。若是以武功論,那不用說了,肯定是這四個帶頭的當山長。

    這樣的話,他們的積極性也會降低很多。

    “諸位放心,此次純以學說論高下,不可使用武功術法,若有犯規者,將會逐出百家學府!”李斯說出準備好的答案。

    “好,多謝陛下!”

    這人很有眼力見的謝恩一聲,隨後道“小說家傳人,周深,請諸位指教!”

    “原來先生是小說家,名家公孫玲瓏,這廂有禮了!”秦時著名人物,公孫大媽閃亮登場。有些豐潤的身材,配合她那做作的表情,堪稱大秦一絕。

    看到來人是名家傳人,周深臉色有些不太好。

    “敢問丞相,這辯論,可有主題?”盡管心裏犯怵,可周深還是麵色不變的朝著李斯問道。

    “主題由各位自己來定,可以宣揚自己學說的言論,也可向其他學說提出質疑,便是對大秦現有的治國方針提出問題,並進行闡述,也可!”李斯這一番話,不可謂不大膽。

    大秦以法治國,誹謗也是一種罪。

    而且抨擊國事,很容易引起嬴政的不滿。

    當然,這是在他們看來的。

    “兩位不如先以自家學說為論據,提出一個論點,說明自己學說有何優勢能夠當上山長,隨後對方以這點進行辯論,如何?”周逸提了一個建議。

    這一下,周深和公孫大媽立刻同意了。

    抨擊朝政,那是大佬做的事情,他們這些人,還是以山長為小目標吧。

    “既然是我先來的,便有我先立題,公孫先生意下如何?”

    “可。”

    公孫玲瓏答應了。

    其實這也是一種潛規則了。

    這種也屬於變相的打擂,先上來的人是擂主,占據一定的主動權,後麵來的是攻擂者。

    不過在這種場合,先上來的人,一般都是認為自己沒有辦法到達最後的,這才會主動站出來開場,順便捧個人場。

    “我小說家,以小說立世。之前小說家都是以民間雜文,神話傳說為藍本。這樣的事情,在我看來著實有些不務正業了!”

    此話一出,引得諸人紛紛看向他。

    這人的話,確實有些大膽了。

    小說家以小說為主,這是多少年的主流,如今居然被他說不務正業,這話就相當於在儒家弟子在荀子麵前說儒家學問不行,不被荀子逐出儒家才怪。

    “我本以為我名家以名為主,卻未曾想,小說家的也走到了這一步!”公孫玲瓏頗為詫異的說了一句。

    “公孫先生且聽我說!”

    周深向公孫玲瓏長羈一禮,“我小說家之前的做法,隻能說是小眾之舉,無法利國,也無法利民。”

    “看我炎黃華夏千年春秋,期間多少英雄兒女,多少偉大的人物值得歌頌,這樣的事跡,豈不是要比那些雜文小說強上百倍!”

    “不錯,我從今天起,決定帶領小說家,整理過往諸國的興衰,諸王的事跡,純以旁觀者的心態記錄這些,不帶有任何雜念。我們隻是曆史的搬運工,並不做那些捏造曆史的醜陋之事跡。”

    “真金不怕火煉,以後還請諸位幫我小說家一臂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