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一十一章 去主宰自我吧

字數:5392   加入書籤

A+A-




    “我打得很好嗎?”

    科比的話讓大本沉默了。

    打得不好嗎?一個18歲的菜鳥,半決賽裏首發出場5中4拿10分,非要吹毛求疵也就是對位馬什本的防守做得不好。可馬什本是個三四號位都能打的雙向前鋒,進攻手段齊全,身體強壯,打現階段的科比本來就是錯位,防守效果不好也無可指摘。

    科比就是打得太好了,大本才會問,他也希望自己得到同樣的機會時,能像對方一樣牢牢抓住。

    結果科比卻好像對他的表現沒有概念一樣。

    科比沒有給大本明確的答案,但他的回答已經間接解釋了他為何有如此表現。

    簡單來說,就是專注。

    科比已經在場下坐了兩分鍾,但他的精力卻似乎還留在場上,對於自身的表現沒有任何深刻的印象,他感覺自己隻是做了些應該做的事。

    另一邊,比賽進入銜接段,路易換下威爾遜和巴克利,讓杜馬斯和悲劇師出場。

    馬刺那邊選擇換下羅賓遜,主打艾弗森和麥克戴斯兩位年輕新銳。

    由於陣容深度難以和湖人相比,馬刺在銜接段裏要想不吃虧,就得把核心球員留在場上。

    幸好,艾弗森是曆史級別的體力怪,一場比賽不打個40分鍾不舒服,維奇怎麽安排他都行。

    麥克戴斯就難了點,除了張伯倫和拉塞爾,很難找到其他具備體力怪屬性的內線。

    就算是這兩位遠古大神,他們體力好也伴隨著一些需要點破的時代背景。

    作為兩個同身高裏運動能力有曆史頂尖水準的怪獸,他們在一個場均誕生近70個籃板球的年代(1960-1969)打球,而現在的內線在一個場均籃板隻有40出頭的比賽裏有更多的消耗。

    或許你有其他意見,比如60年代每場70個籃板會增加內線搶籃板的壓力並帶來更大的消耗,這個說法有一定道理,但要認識到這個問題的本質必須把視角擴大到整個比賽邏輯上。

    在此就不加論述了——回到比賽裏,麥克戴斯作為羅賓遜的副手,實力屬於上乘,對位加內特命中了一記翻身跳投。

    隨即,悲劇師的owt,高位看東指西,球卻朝內線直塞。

    加內特拿球,行雲流水地戰斧劈扣。

    悲劇師是唯一一個路易不需要提醒他該幹什麽的球員。

    以他的比賽意識和球場經驗,總能發現最佳機會。

    現在的悲劇師雖然遠遠不如巔峰期,但如果隻看組織的話,或許並不比當初差多少。

    巴克利不在,悲劇師非常順滑地接過位置,和加內特打翻版的高低位配合。

    但在這個配合裏,悲劇師既不是高位也不是低位,他更像是個機會捕手。

    加內特過來擋拆;

    加內特掩護順下;

    加內特要位接球進攻;

    加內特假擋拆順下

    湖人一切進攻都可以圍繞加內特展開。

    悲劇師精準地找到了加內特的甜點區,每個球都給得非常舒服。

    短短5分鍾內,加內特被悲劇師喂了16分。

    次節過半,湖人領先馬刺19分。

    19分的分差已經很大了,馬刺處在一個不破不立的局麵。

    分差如果繼續擴大,比賽基本失去懸念。

    如果能在半場結束前把分差縮小到15分以內,那下半場還有些盼頭。

    身為菜鳥教練,維奇對比賽局勢有基本的判斷,他知道第二節剩下的半節球將決定整場比賽的走向。

    他大膽地用約翰·斯塔克豪斯換下拜倫·拉塞爾,換回大衛·羅賓遜,並繼續使用開場至今一秒沒歇的艾弗森。

    路易不是那種前半場取得大比分領先就會鬆口氣等下半場再把對方揍死的保守型教練。

    他最喜歡的就是飛龍騎臉,趕盡殺絕。

    現在是湖人心理優勢最大的時候,正好可以一波錘死馬刺。

    路易麵對著球員,叫出了四名騎士團的球員。

    “從現在開始,讓比賽美麗起來吧。”路易沒有讓悲劇師連軸轉,而是用羅德曼把他換下。

    羅德曼不是騎士團成員,但湖人的“美麗籃球”也不像去年剛剛推出時那麽稚嫩了。

    因為威爾遜對體係的摸索已經達到“暴風眼”階段,以他現在的體係掌控能力,足夠帶動其他人的發揮。

    擁有悲劇師的騎士團無疑是最好的,但如果沒有悲劇師,也隻是暫時降低了上限而已。

    路易讓羅德曼替代威爾遜,看重的是他籃板和漂亮的轉移球。

    就衝羅德曼可以和科比完成孤星戰術,他在“美麗籃球”體係也許會有更好的表現。

    上場之前,路易把威爾遜叫到身邊“埋葬他們!”

    威爾遜笑問“教練,贏幾分你才滿意?”

    “要是在半場結束前能領先30分的話,我不僅會很滿意,還會很安心。”路易隨口說了一個小目標。

    馬刺球權,艾弗森單騎闖關。

    他們正處於得分荒階段,正需要球星用個人能力解決問題。

    艾弗森獨自踏平了湖人的外圍防線,於加內特的協防前急停後仰跳投。

    “唰!”

    “自私的表現”

    科比的話讓人有種幻滅的感覺。

    這是你的台詞嗎?

    路易走到科比身邊,“從現在開始,注意bj的表現。”

    湖人五人前場落位的瞬間,威爾遜在弱側持球突進到左翼高位四十五度角化身陣地的暴風眼,絲毫不拖泥帶水地將球傳給跑出空位的劉雨晴。

    “唰!”

    “他一直都這麽打球啊。”科比天真地說。

    路易笑道“是嗎?那你再看看。”

    全主力的馬刺進攻狀態很不錯。

    他們大概能保持近五成的命中率。

    可是,他們在與超神狀態的本傑明·威爾遜為敵。

    威爾遜利用身材碾壓艾弗森,吸引包夾分球加內特暴扣,利用擋拆強吃羅賓遜的防守,用嘶吼和手勢讓隊友進行正確的跑位。

    麵對他,馬刺隊有一種深深的無力感。

    威爾遜永遠正確。

    威爾遜不可阻擋。

    當馬刺把艾弗森送到他麵前,對他來說,那就是一道點心。如果羅賓遜來協防,他的速度也同樣能將防守鑿穿。一旦出動兩人以上的防守,威爾遜的球就會第一時間傳出,而其他隊友同樣處於“美麗籃球”的機製之下,他們傳球,走動,穿插,將馬刺的防線完全轟炸成碎渣。

    半場結束前9秒鍾,艾弗森的突破被加內特釘板大帽。

    威爾遜抓住籃板,他運著球,節奏平緩,臉色冷峻,猶如一位不可違逆的霸主。

    然後,他在距離籃筐十米的位置停下,那裏已經接近loo了。

    賈馬爾·馬什本恍惚了兩秒鍾,忽然意識到威爾遜想幹什麽。

    他向前撲的刹那,威爾遜果斷投出超遠三分。

    “唰!”

    湖人半場領先馬刺32分,威爾遜留給馬什本一句冷冰冰的垃圾話“你怎麽敢給我這麽大的空位?”

    這是bj的“征服者”形態,科比此前從未見過。

    或者說,他從未這麽近距離地觀賞“征服者”的比賽。

    喬丹或許是一個劃時代的球員,他重新定義了二號位,但威爾遜卻是掌握了贏球密碼的人。

    “教練”科比問,“我要怎麽做,才能像他那麽好?”

    “去主宰自我吧,比恩。”路易說,“每個人都要與自我作對,有的人屈服於它,有的人違背於它,有的人可以把它變成比賽的一部份,隻有bj做到了掌控它。我們需要贏下什麽樣的比賽,他就能呈現怎樣的自我。”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