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2阿秒
字數:5140 加入書籤
此刻的許正華仍舊十分虛弱。他畢竟剛剛動了一場大手術。但伴隨著這場手術,那長久以來總是縈繞著他不肯離開的,諸如一些胸悶、胸痛等感覺卻都已經消失不見了。
那是心髒已經不再健康的外在表現。
但現在,他已經成了“無心之人”,一些機械造物代替他原本的心髒,開始為他全身器官供應血液。而機械造物是不會生病的。
隻要能及時更換部件,它可以一直盡職盡責的工作到天荒地老。
麵對許正華的要求,周長青醫生苦笑了一下。
“許教授,您不要為難我。您現在剛動完手術,需要多休息。”
許正華說道“心髒都換完了,還有什麽好怕的?這玩意兒總不會也來個心梗什麽的吧?”
“呃,從理論上來說確實不會,但是……”
“沒有但是。我現在狀態很好。”
周長青滿頭大汗,隻能道“我去向上級申請一下。”
許正華的話語引起了所有人的重視。
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觀測“不可觀測宇宙”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情,從邏輯上這件事情就根本不成立。但他們同時知道,許正華不會說謊。
他說有了辦法,那就一定有了辦法。
而這件事情,對於當前的人類文明來說極為重要。
但許正華的身體狀況,又不得不慎重考慮。於是,最終在決策者們親自聽取了眾多醫療專家的意見之後,做出了決定。
要求許正華嚴格遵照醫囑,休息三天時間之後,再進行一次身體狀況評估。如果確實恢複良好,那就可以開展有限度的工作。
麵對一名決策者親自出麵的勸告,許正華隻得靜下心來,在沉思之中度過了三天時間。三天之後,終於得到了醫療團隊許可的許正華,終於拿到了自己心心念念的東西。
幾支筆,一疊紙,和一台可以直接連通應龍號超算的電腦。
他再一次投入到了工作之中。
他思考這個問題已經思考了很久很久。而,或許是因為麻醉藥劑和某些腦部活動的某些特殊反應,成為了迎來這個靈感,打破僵局的關鍵鑰匙。
但也隻是一個鑰匙而已。這意味著一個可能性,而這個可能性究竟能不能行,還需要他進一步的驗證。
又過了三天時間,在許正華得到允許,可以自由的下地行走——當然,那個人工心髒必須時時刻刻攜帶著,這讓他前胸腹部高高鼓起,隔著衣服看就像是忽然間有了大肚子一樣——的時候,他確認了自己的想法。
從理論上來說,這確實是可行的。隻是不知道工程上,人類世界有沒有這個能力。
首先一點,觀測“不可觀測宇宙”仍舊不具備可能性。想要確認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與半徑,必須要通過其餘的方式。而許正華通過那個靈感,通過計算,將量子糾纏效應與不可觀測宇宙的半徑聯係在了一起。
他已經確認,量子糾纏效應之中,兩顆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其相互影響對方狀態的速度是存在上限的。但他無法知道這個上限究竟是多少。
是光速的一萬倍?一億倍?還是一萬億倍?
他不知道。
但他可以確認一點,這個速度,與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有直接關係。簡單來說,兩者存在這樣的關係如果量子糾纏速度是無限的,那麽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就是無限的。如果量子糾纏速度是光速的一萬倍,那麽一萬這個數字再乘以某個係數,其最終結果便是不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可觀測宇宙半徑的倍數。
而,量子糾纏的速度是可以測量的。
人們當然沒有能力去測量量子糾纏的準確速度,就像人們無法測量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一樣。但人們有能力去確定它的下限,也即,人們可以知道,量子糾纏的速度一定在某個速度之上。
人們所建造的設備觀測精度越高,便越可能提高這個下限。如此一來,人們就可以知道不可觀測宇宙半徑至少是可觀測宇宙半徑的多少倍。
如果觀測精度足夠高,而在這個觀測精度之下,仍舊得出了量子糾纏速度至少是光速的某個足夠大的倍數,那麽,人們就有可能得出這樣的結論雖然仍舊無法確定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但不可觀測宇宙至少是可觀測宇宙半徑的一千萬億倍以上。如此一來,人們就可以十分有把握的說,在統一宇宙模型之中,外部設計者在理論上也完全有能力設計出人類的可觀測宇宙,如此一來,多層嵌套宇宙模型便可以棄之不用了。因為統一宇宙模型比它更簡潔,更完美,具備更高的可信度。
當然,最終的實驗觀測結果得出的結論,如果確定了量子糾纏的速度並不夠快的話,便會徹底否定統一宇宙模型。而統一宇宙模型如果被否定了的話,多層嵌套宇宙模型便會被再一次證明正確性。
原因很簡單,既然本宇宙之內不存在理論上具備設計、建造人類可觀測宇宙的可能性,那麽就隻能是上一層宇宙了。
從這一方麵來看,這也可以算作是一個排除法。排除了本宇宙,就隻剩下了上一層宇宙。
但具體結果究竟如何,此刻還沒有人可以確定。一切都要看最終的實驗觀測結果。
許正華的思路再一次引起了轟動。在此之前,從來沒有人想到過,不可觀測宇宙的大小,竟然還可以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來確定下限。更為關鍵的是,許正華竟然拿出了一整套邏輯嚴密的數學與物理證明,驗證了這兩者之間的緊密聯係,並且通過了眾多科研學者的評測。
那麽接下來便是工程層麵的事情了。
想要提高此次試驗的精度,需要在兩個方麵同時發力。其一當然是盡可能提升計時器與觀測設備的精度,其二,便是盡可能提升兩個實驗地點之間的距離。
試驗的思路則十分簡單。設置兩個維持相對靜止,且距離足夠遠的實驗地點a和b,在a點對處於糾纏態的量子進行觀測導致其坍塌的同時,向b點發射一束激光,而b點則同時記錄己方觀測到的處於糾纏態的量子的坍塌時間,以及觀測到由a點發射而來的激光的時間。
因為激光以光速前進,而雙方之間的距離是已知的,時間也是已知的,通過簡單的計算,便可以計算出量子糾纏速度至少是光速的多少倍。
如果想要再度提升精度,那麽再度加大雙方之間的距離便可。
此刻,以人類的技術,可測量的最短時間間隔,是2阿秒。小於2阿秒的時間,人類的設備根本無法察覺。於是人們便以2阿秒這個時間長度為基準,乘以另一個數字,十萬億億——如果不可觀測宇宙的半徑是可觀測宇宙半徑的一千萬億倍以上,那麽量子糾纏的速度就必須至少是光速的十萬億億倍以上——結果是2000秒,光速前進2000秒,大約可以傳輸出6億公裏的距離。
於是,a點和b點之間的距離,至少要有6億公裏才能滿足觀測精度。事實上,為了確保精度,人們最終將這個距離確定為了8億公裏。
這個距離,大約略少於木星和太陽的距離。
以人類此刻的遠航能力,完全有能力遠航出8億公裏的距離,甚至比這個距離更長都能做到。隻不過綜合考慮各種因素之後,人們最終還是確定了8億公裏這個距離。
在前期緊張而快速的籌備工作之後,在許正華那顆被摘除出身體之外的衰老心髒終於通過最先進的技術修補完畢,再被裝進他的胸膛之時,太空電梯太空端,也是人類此刻最大的太空基地之中,經過緊急改裝的“星塵”號遠洋科考船,載著大量的科研設備和各種物資,以及五名宇航員,離開了地球。
為了節省時間,星塵號遠洋科考船並未采取常規的,多次往返不同行星,借助不同行星引力為自己加速的航行方式,而是直接掙脫了地球的引力,直接依靠自身燃料開啟了加速旅程,並在大約兩個月時間之後,到達了預定地點。
它將自己的航速降低到了甚至不足以維持圍繞太陽運轉的速度,隻為了與另一艘被發射到距離地球大約十七萬公裏處的另一艘飛船保持相對靜止狀態。而這個速度是不穩定的,引力會導致它向太陽墜落。隻不過時刻啟動的發動機抵消了這一部分引力影響,讓它可以停留在這裏。
一道激光束從a點發出,向它飛馳而來。而就在同時,處於量子糾纏態的粒子,也因為外部觀測的到來而塌縮。這個時間段,則被精度為2阿秒的原子鍾記錄了下來。
大約44分鍾多一點時間之後,這束被超高精度轉向儀控製著的激光束,準確的穿越了八億公裏的遙遠距離,到達了星塵號遠洋科考船的接收器之中。而在這一瞬間,星塵號遠洋科考船之上的原子鍾也同樣以2阿秒的精度,記錄下了當前的時間段。
隨後,記錄著這次試驗的數據,被高增益天線發送回了地球方向。
試驗總計重複了幾十次,耗費了數天的時間。之後,星塵號遠洋科考船停止了位置維持推進,於是它便開始在太陽引力的作用之下,向著內太陽係“墜落”。在完成了姿態調整之後,它的發動機再度被啟動,於是它真正踏上了回歸太陽係的旅途。
而也就在這個時候,對於此次試驗的數據分析工作已經完成。最終的結論是,精度為2阿秒的原子鍾,沒有記錄到處於糾纏態的粒子,在量子塌縮之時的任何時間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