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兩條路線

字數:5329   加入書籤

A+A-




    引力波實驗室的籌建,是這段時間整顆地球之上最為引人矚目的事情。幾乎每一個人都將引力波實驗室最終成立之時的盛況深深的記在了心裏。並且,有生之年都不會忘掉。

    它的聲勢實在是太大了。凡是與引力波通訊技術相關的著名人物,人們幾乎在電視上全部看到了他們的身影。一個又一個耳熟能詳,在人們心目中具有巨無霸一般地位的大企業,大公司等,排著隊的宣布將為引力波實驗室貢獻一切力量,規模稍微小一點的,甚至連一個鏡頭都分不到。

    世界政府的高級官員們更是全部出席,級別略微低一點的同樣分不到哪怕一個鏡頭。便連決策者們都沒有多少露麵的機會。大量的鏡頭,全都貢獻給了一名又一名甚至足以在教科書上留下名字的科學家們。

    甚至連許正華,都隻在鏡頭之中逗留了最長不超過兩分鍾時間。

    在這一刻,無數人信心滿滿。在這一刻,無數人意氣風發。

    從來沒有過這樣一刻,人類文明能組織起如此強大的力量,然後全部投入到單獨的一件事情之中。每一個看到了成立盛況的人都堅信,在如此強大的力量麵前,沒有任何困難可以阻擋住他們。攻克引力波通訊技術難關,一定手到擒來。

    這就是大勢。這一定就是大勢。

    當成立慶典結束之後,調集而來的科學家們立刻投入到了工作之中。在各種資料、各種已有的研究成果,以及眾多科學家們的智慧之下,人們很快便確認了一件事情。

    攻克引力波通訊技術的障礙,有兩條路線。

    其一,理論路線。支持這條路線的人們堅定的認為,通過發展理論,將引力與其餘三大基本力統一起來,然後在理論的指導之下,通過不同作用力之間的轉換機製,人為的製造出引力波來,以此作為信息的載體,才是唯一可行的路線。

    許正華也是這條路線的支持者,並且是最為核心的領軍人物。

    有之前已經獲得長足發展的“特異理論”為基礎,有了全人類的齊心協力,許正華相信,真正將四大基本力統一起來的日子不會太遙遠。

    第二個路線,人們稱之為工程路線。支持這條路線的科學家以另一位十分著名,素有威望的大科學家付玉明為領軍者,他們堅定的認為,統一四大基本力的嚐試是不可能成功的,至少在近期以來不可能成功。這是一條死路,選擇理論路線隻會浪費人類社會的資源以及本就不多的時間。依靠引力波的天然形成機製來產生引力波,才是唯一可行的辦法。

    凡是帶有質量的物體,在進行加速運動的時候,都會產生引力波。在這其中有兩個要點,一是帶有質量。如此,沒有質量的存在便被排除掉。二是必須要進行加速運動。如此,進行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便會被排除掉。

    依據這個標準,人類的行止坐臥,汽車的運動,水的流動等等,全都可以產生引力波。支持工程路線的科學家們便寄希望於控製某些受到人類掌控的大質量物體來充當引力波的發生設備,以此來達到引力波通訊的目的。

    他們的初步設想是,在太空之中建造一個足夠巨大的“啞鈴”狀物體,在啞鈴的兩頭裝上足夠沉重的配重物,譬如一萬噸或者更多之類,並在啞鈴兩頭裝上推進器,通過推進器來調整啞鈴在太空之中自我旋轉的速度,如此,通過速度的改變,便可以產生出足以承載信息的引力波。

    支持理論路線的科學家們認為,引力波太過微弱,人類所能掌控的質量又太小,所產生的引力波就更弱小了,很容易就被淹沒在眾多的背景噪音之中。哪怕將配重物的質量提升到一億噸,同樣也是如此。

    須知道,僅僅一顆直徑四百米左右的岩質小行星,其質量就已經超過了一億噸,而如此量級的小行星,僅僅在太陽係之中,其數量便何止百萬,更不要說銀河係和整個可觀測宇宙了。更何況,想要自如的操縱一億噸的質量,以目前人類的科技水平根本無法達到。

    支持工程路線的科學家們則認為,哪怕人類隻能操控一千噸的質量,這也是唯一可行的方法。因為理論路線更不可能走通。

    兩種路線之爭,做個比喻的話,可以類比為化學炸彈與核彈。假設存在某個必須爆破的,十分堅固的目標,一方認為核能短期內無法突破,堆積足夠數量的化學炸藥去爆破是唯一辦法,另一方則認為根本無力堆積那麽多化學炸藥,先研發理論,掌握質量與能量之間的轉換方法,用質量生成能量去將其爆破才可行。

    兩種路線的支持者在多次討論之後,仍舊無法互相說服。於是世界政府最終做出了決定,兩種路線同時推進。

    引力波實驗室在成立之初,便如此分為了兩派。不過因為人力與物力極大充裕的緣故,這倒並不會對整體研究造成什麽影響。

    兩大派別在世界政府無限的支持之下,同時開始了研究。

    以付玉明為首的工程路線科學家在僅僅三個月之後,便拿出了初步的建造方案。該方案的核心,是以反物質為能量來源的新型大推力離子推進器,但在多次試驗之後,離子推進器的推進功率始終無法達到要求,該方案隻得被廢棄。

    之後,人們又嚐試了化學燃料推進方案。但因為化學燃料推進效率太低,燃料消耗將達到無法想象的恐怖程度,以人類的科技實力根本無法實現,也隻得放棄。

    化學燃料推進方案之外,人們還提出了光壓驅動方案,嚐試匯聚太陽光,或者幹脆由太空站發射激光,以光壓驅動“啞鈴”以不同的速度旋轉,但最終也因為工程上無法實現而被放棄。

    到了後來,甚至連建造在太空之中這個最為基本的設想都被放棄了。人們最終決定將其建造在地表,通過電磁來推動它們旋轉。

    但人們很快發現,這條路線也是行不通的。原因很簡單,驅動如此之大質量的物體,所需要的電力堪稱恐怖。目前的電能輸送技術根本達不到如此之高的能量密度。這條路線也不得不被放棄。

    研究、驗證、試驗這四條路線,耗費了人們大量的精力和時間。但最後的結果卻是接連的失敗。而除了這四條路線,其餘的路線更屬於異想天開,連理論驗證都通不過,更不要說實際驗證了。

    工程路線一時之間陷入了困局。

    而到現在,距離引力波實驗室成立,已經過去了兩年時間。距離黑幕與木星接觸,隻剩下兩年多時間了。

    一向精力充沛,神采奕奕,不肯容忍自己頭上出現一根白頭發,總是將自己頭發染黑的付玉明教授明顯的憔悴與衰老了起來。他整夜整夜的睡不著覺,頭發也大把大把的掉,出現了地中海的趨勢。

    在某個下午,焦躁不安的他來到了許正華的辦公室。

    這段時間之中,兩人一直保持著信息溝通,但並未見過麵。此刻,一見到許正華,付玉明吃了一驚。而他明顯的看到,許正華望向自己的目光也充滿了驚訝。

    “你……”

    “你……”

    兩人同時吐出了一個字,但又同時住嘴。

    “你先說吧。”許正華歎了口氣。

    “許教授,才一年多時間沒見,你怎麽就老了這麽多。”

    付玉明教授同樣歎了口氣。

    事實確實如此。相比起一年多之前,許正華雖然衰老,但精力還算充沛,身體還算硬朗的模樣,如今的許正華,花白的頭發也開始稀疏,身體明顯的開始佝僂,連牙齒都掉了幾顆。

    “我也同樣想問你這個問題。”

    許正華心中有些酸澀。

    相比起一年多之前,付玉明何嚐不是如此。

    “怎麽,你這邊也進展不順?”

    “明知故問。”

    許正華冷哼了一聲。

    當許正華真正帶領著成千上萬名具備著人類這個族群最頂級智慧的優秀科學家們,開始向統一四大基本力這個目標發起衝鋒的時候,他才真正發現,這個問題究竟有多難。

    他投入了全部的心血與精力,並且他可以保證,參與這個項目的每一個人都付出了自己的全部,但到了現在,進展卻隻有那麽一丁點。

    就像一匹馬在向著前方的大山奔跑。大山明明那麽近,可是一直奔跑到精疲力盡,卻發現大山還是原來的距離,絲毫沒有改變。

    這讓人們心中甚至忍不住開始絕望,懷疑永遠也無法到達大山麵前。

    “隻剩下兩年多時間了,我們都還沒有進展。”

    付玉明教授幽幽的說著“所有人都將希望寄托在了我們兩人身上。為了支持我們的工作,世界政府把人們的社會福利都砍掉了。人們節衣縮食,咬緊牙關,沒有絲毫怨言的支持著我們,我們,我們……”

    如此喪氣的話語,付玉明不可能在別人麵前說出來。但在許正華麵前就沒有那些顧慮。

    許正華也站了起來,與付玉明並排站在落地窗之前,望著窗外的世界。

    外麵的道路有些破了,但並沒有修補,因為沒有經費。車子比以往少了許多,因為普通人手中沒有太多餘錢,主動減少了出行。甚至到了晚上,路燈都是隔二開一,為了節省能源。

    人類世界,真的盡力了。

    許正華靜靜的站著,沒有說話,任憑絕望的氣息蔓延占據了整個房間,將兩人全都籠罩。

    ???轉載請注明出處

    ,報送後維護人員會在兩分鍾內校正章節內容,請耐心等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