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但願一識韓荊州

字數:4858   加入書籤

A+A-




    可在他的故事裏,他們永遠都是相愛的,也隻是相愛而已。
    朱厚照以為, 能在她的臉上,看到懷念,看到向往, 看到惆悵, 可沒想到,卻是一片空白。她偏頭看向他, 展顏道:“我連姑娘都忘了是怎麽做了,怎麽還會記得這個。”
    她問道:“你們這兒的小夥子,又會去做些什麽?”
    他麵對她的笑靨,同樣語塞了,他讀不出她的喜怒, 隻能和她一起茫然。良久之後,他才澀聲道:“你不肯教我, 我又能從哪兒去知道這些。”
    兩個人望著對方,一下都笑出來。月池問他:“那你看的話本呢,一個有參考意義的都沒有?”
    他們又開始頑笑。他罵道:“那些酸儒,全是依著他們自個兒臆想的,就沒一句實話。”
    月池好奇道:“那他們寫什麽?”
    他起先不肯說,後來才勉強透露一點:“……就是一個有權有勢,有貌有才的男子, 來到千重幻境,自有千百人來趨之若鶩, 男的在他打敗後要麽死,要麽納頭便拜,而女的就……”
    饒是皮厚如他, 一時也說不下去了。月池笑得渾身發軟:“可你要是看得不起勁, 他們又豈敢這麽一本本寫呢?”
    他被戳破了, 惱羞成怒,有心擰她一下,到底還是去嗬她的癢。月池笑得一時喘不過氣來。眼見她眼圈都紅了,他才住了手。他又將她抱在膝上,她依偎在他的懷裏,他摩挲著她的鬢發。即便是沒有經曆過,也能發現了這種親昵的不同。
    所謂耳鬢廝磨,正是如此,不同於情熱時的如膠似漆,兩個人靜靜地坐在一起,心裏反而更加鼓鼓脹脹的……她感受他的吻,輕輕地落在她的發間、她的額頭上,就像落櫻拂在臉上。她睜開眼睛望著他,他問道:“困了嗎?”
    他輕輕拍著她的背,就像哄孩子一樣,她聽著他的心跳聲,沉穩有力,在她手下跳動著。他微微皺眉,握住了她的手哈氣:“怎麽這麽涼,今日的阿膠八珍膏吃了嗎?”
    他的手心熱得發燙,月池從未像此刻一樣意識到,人總是按照自己被愛方式去愛人。
    月池定定地看著他,突然道:“你為何不自己寫呢?”
    朱厚照一愣,他片刻後才反應過來了:“你說讓我自己寫話本?”
    她的雙眸中仿佛盛滿了星光:“對,你來寫,一定比他們寫得都好。”
    他燃起了興趣:“可寫什麽呢?”
    她的包容讓他覺得心驚:“你想寫什麽,就寫什麽。”
    他的眼眶有些發熱,他忙別過頭去:“那就寫些完全不一樣的。”
    “有一個年輕人,他不甘於活在四方的天底下,所以選擇逃家出海,結果碰上了龍吸水,一陣狂風,讓他來到了海外諸國。他看到了截然不同的風土人情,也見了一個最與眾不同的姑娘……”
    他寫了一段又一段,她就為他畫了一幅又一幅的插畫。故事一旦開頭,就無法停駐,無論多麽天馬行空,他們都想給他們一個好的結尾。身處此世,無論藏身在哪裏,他們都不可能收獲真正的圓滿,可在他的故事裏,他們永遠都是相愛的,也隻是相愛而已。
    劉瑾的動作非常快,在回去不久,他就提交了一份官員私下關係圖,交到了月池手上。到了今時今日,關於官員的選拔程序已經日趨規範了。對蔭補子弟而言,隻有能夠通過栓選之試,才能能夠獲得官職。
    而隻有為官經驗,且曆年考核皆為稱職的官員,才有參加遴選的機會。遴選分為筆試和麵試兩個環節,筆試考核的內容除了經義之外,重點考察該職位所需的知識。比如此次選拔治農官,重點考察的就是農學。一時之間,各大書肆中的農學書籍被一搶而空。
    .
    而在筆試過後,便是麵試。隨著遴選製的使用越來越廣泛,自然不能什麽事都要皇帝陛下親自出席。廷議後,大家就決定此次由吏部、戶部、與司禮監一道聯合考察。吏部是文官的耳目,司禮監是皇上的耳目,而戶部本來就是治農官的上峰,當然也得出人。這些人會根據應試者的表現,以及劉瑾提供的關係網名冊,來決定最後的人選。
    不過,對應試者而言,考上了也不代表烏紗帽戴穩了,之後等待他們的還有兩年的考察期,如若考評不稱職,一樣要丟官去職。
    乍看這樣的升遷方式實在太過繁瑣,要求又較高,競爭難度實在太大,可即便如此,想來一試的官員還是數不勝數。對於許多京中的低級官員而言,與其在京中熬日子,還不如乘機外放出去,博一個海闊天空。而且依照明廷“內外皆曆”的升遷規則,低級中央官需流向地方,高級中央官員須有地方任事經曆。超與其被外放到沒前途的位置,還不如搭上這股東風。京中尚且如此,更何況是底下,各行省內的官吏們更是卯足了勁,盼著能等到本省的勸農參政上任後,能有機會被選到他的麾下一展宏圖。
    這一批官員派出,為農政發展打下了牢固的人事基礎。月池更是提議通過遷秩升官、賞賜實物、樹碑立傳等形式,鼓勵技術發展和工具發明,對治農有功、應災有道的官員大加褒獎。而她判斷是否有功的方式,再也不是像過去一樣,隻看賦稅,而是著重看民生。轄區內發展了多少產業,有多少流民安定,有多少新生嬰兒,修建了多少公共設施,包括水利建設、道路建設和育嬰堂等等,都是月度上報和年終考核的事宜。
    對於她的提議,衙門內的大多數人都認為是與民修養生息的好辦法。不少人甚至開始搖旗呐喊。月池還從來沒聽到過這麽多溢美之詞,別說文化人誇起人來,還真是花樣多。
    有誇她為國為民,不謀私利的。有讚她重視農桑,興修水利,關心民生的。有人說她的考核標準,細致清楚,重視實務。更有一票人感恩戴德,說自家上有老母,下有妻兒,收入微薄,李尚書這樣厚賜官員,無異於活菩薩,救苦救難。說到最後,還有人感動地流出了眼淚。
    而當她詢問意見時,這群人依然沒有半個不字,而積極地細化她的想法和方案,一麵絞盡腦汁,還一麵觀察她的麵色,來揣度自己的說法是否合她的心意。
    月池:“……”
    所有人臉上都帶著笑,所有人都近乎“虔誠”地望著她,她一時之間都分辨不出他們的五官,隻能看到他們黑洞洞的眼睛和咧開的大嘴裏露出的微黃牙齒。她早已習慣了眾人明裏暗裏地唱反調,如今這樣眾誌成城、滿心順從,倒讓她覺得心驚。這就是主掌人事考評之權的威力。他們的升遷禍福都捏在她的手裏,誰敢不聽話,誰又能不聽話。
    月池的心中一瞬間劃過這樣的想法,她要是下令讓他們從儒家經典裏找到女子也能議政的論據,他們會怎麽辦?這群眼高於頂的人,為了升一步官,是不是也能將自己口中過去的大道理貶得一文不值?
    而她這種略飄的心理,在內閣主持的九卿議政中,才沉了下來。這裏的人對待她的態度與過去別無二致,甚至有的人還更強硬了一些。
    戶部尚書王瓊就當麵指出她的想法不行:“田賦是國之根本,要是將田賦讓地方自用,恐怕會動搖國本。而你提出對那些要修建抗災工程的地方撥款,這又是一大筆開銷。這進的不足,支出得更多。即便軍費開支大減,太倉鬆快了一些,也支撐不起這麽花法。”
    就連吏部尚書梁儲也點頭稱是:“更何況還有官員年終的表彰,總不能表彰也發胡椒蘇木吧。”
    月池沉吟片刻,她終於還說了出來:“在連年的天災之下,單單依靠田賦來作為朝廷的稅基,的確是獨木難支。我們為何不好好在商稅上理一理呢?”
    內閣次輔劉健皺眉道:“你想加征商稅?”
    月池道:“並非隻是單純的加征。我聽說徽州富商,爭奇鬥富,天下聞名,可徽州全府去年的商稅還不超過三十兩。而在那些小商小販身上,因稅勒索破家的局麵,卻十分普遍,據說貨物運進店要交稅,運出店也要交稅,商人運船從南北上,經多少關卡,就要重複交多少次稅。您不覺得,這裏頭大有不對勁的地方嗎?【1】”
    謝遷問道:“你是想打擊富商巨賈。”
    月池斟酌著道:“下官鬥膽,為何一定要打擊呢?時至今日,商販興旺,早成常態,難道還能奪了他們的生計,叫他們全部回家去耕種嗎?農戶所供,由商戶來出售,農戶所需,由商人來轉運。農商互利,資農厚商,方為長久之道。”
    開國時,太祖爺就講過要減輕商人的負擔,不可如漢時一般鄙薄過度。可這畢竟是稍微對商人好一點,將其視為四民之一,不至於將其壓榨得活不下去而已,可李越卻是要提出,要將商人抬到和農民一樣的位置,這在這時看來,可謂是驚世駭俗,因而也受到了大家的反對。
    態度激烈者,曆數重商的危害:“民間本就流傳‘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繡不如倚市門’。如再抬高商人的位置,還有何人去耕織?屆時,如再逢水旱之災,百姓危矣。”
    更有人說明商人成勢的威脅:“漢時桑弘羊有言‘往者豪強大家,得管山海之利,采鐵石鼓、煮鹽,一家聚眾或至千餘人,大抵盡收流放人民也,遠去鄉裏,棄墳墓,依倚大家,聚深山窮澤之中,成奸偽之業,遂朋黨之權。’吳楚七國之亂,離不開這些人在背後勢力。你也算是博古通今,應該知曉這個道理才是。”
    態度溫和者,則是先表示理解:“太倉空虛,您也是病急亂投醫了。依我看,可以再調整商法,將富商巨賈套入籠中,不可任他們荒淫越製,傷化敗俗。而對小商小販,還是可優待一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