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中成藥之說

字數:2129   加入書籤

A+A-




    很多中西藥複方藥劑可謂是博取兩家之長,綜合中藥西藥的長處。

    比如說,某一款治療感冒的中成藥,其產品成分十分綠色天然,像【三叉苦】、【崗梅】、【金盞銀盤】、【野菊花】還特別強調了野字)、【對乙酰氨基酚】、【馬來酸氯苯】……

    咦好像混入了什麽奇怪的東西。

    【對乙酰氨基酚】是什麽東東?【馬來酸氯苯】又是什麽東東?

    原來,【對乙酰氨基酚】原來就是撲熱息痛,這東西原來是緩解感冒發燒的,它能抑製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前列腺素合成酶,通過神經調節引起外周血管擴張、出汗而達到退燒的作用

    而【馬來酸氯苯那敏】又叫撲爾敏,是一種抗組胺類藥,能緩解打噴嚏、流鼻涕。

    它們都是用來治療感冒,緩解症狀的西藥。

    厲害厲害!

    中藥加上西藥,法力無邊了,可以用中藥的價格賣出西藥的療效。

    感冒藥算是良心的,保健品藥更是暴利了。

    像簡單的維生素,不過幾元錢一大瓶,但是換個由頭,變成保健品營養維生素片,價格就可以翻了二十多倍,真是……財富密碼啊!

    難怪有人可以靠著一個【腦殘金】東山再起!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中成藥,中藥都是如此。

    有不少的西藥,都是從中藥,或者是植物對某種疾病的療效當中得到啟示,從中提取出有效的主要成分,製成西藥的。

    比方說【氯喹】。

    傳聞1630年,秘魯總督夫人突然患上一種原因不明的發熱性疾病,無藥可醫。

    萬般無奈之下,用當地印加人提供的一種樹皮粉治療,沒想到神奇治愈了,這個神奇樹皮就是金雞納樹皮。

    後人推測,總督夫人患的就是瘧疾,而金雞納也被當地人稱為“生命之樹”。

    1820年,瑞典科學家從金雞納樹皮治療瘧疾中得到啟發,經反複實驗,從樹皮中提取出了一種有效成分,起名“奎寧”。秘魯語中奎寧就是樹皮的意思。

    但那些年瘧疾流行,病人很多,從樹皮中提取的奎寧,樹受不了人也受不了,提取的量隻有皇親國戚、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享用,平民百姓想都別想,根本不能推廣。

    1934年,德國科學家根據奎寧的有效成分“喹啉”人工合成了一種化學藥品,取名氯喹,並大量生產。氯喹比奎寧的療效更好,副作用更小,關鍵是生產量大,能夠普及大眾。

    1944年,科學家又在氯喹的基礎上合成了更新的抗瘧藥——羥氯喹。羥氯喹跟氯喹的區別在於用羥乙基替代了氯喹中的一個乙基,正是因為這一小小的不同,使羥氯喹在人體胃腸道吸收更快,體內分布更廣。更為關鍵的是,療效不但不減,副作用反而減半。

    當然,科學總是在不斷進步。

    後來又有更好的藥物,中國科學家屠坳坳帶領團隊在中藥青蒿提取出了青蒿素,效果更好,副作用更低。

    除了【氯喹】之外,還有很多西藥都是從植物當中提取出來。

    像具有消炎作用的【水楊酸】,就是從柳樹皮的治病效果裏研究出來的。

    英國牧師愛德華·斯通他將柳樹皮烘幹,然後磨成粉,給寒熱病人服用。他發現,病人的寒熱症狀有明顯的消退,當加大劑量時,寒熱症甚至消失了。他前後給50個病人服用過柳樹皮的粉末,結果是十分安全有效。

    後來的科學家對此進行研究,最終發現了【水楊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