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四章 瘟疫的規律

字數:7625   加入書籤

A+A-




        一萬七千餘渡過黃河的後金軍,在鄂爾多斯北部大張旗鼓地舉行了整整四日的圍
    幾乎把能打到的獵物一網打盡,收獲頗
    這實際上是多爾袞的泄憤之舉,他內心挫敗感非常強
    一來他不敢深入毛烏素沙漠,向榆林鎮進攻,畢竟沙漠變數太大,萬一腹背受敵,沒把握同時對付楊麒和榆林鎮明
    二來楊麒不出城,他也沒把握在沒有重炮與攻城軍械的條件下,攻陷有充足守軍的歸化
    歸化城不難打,那座城已經被攻破三五次了,但從來沒有會守城的守將,向來都是蒙古軍出城野戰兵敗,隨即城池告
    但楊麒顯然不會這樣
    三來,他確實沒有時間在這跟楊麒耗下去,遼河封凍之前,這支軍隊務必回到沈
    但說到底,最關鍵的還是,鄂爾多斯的兔子和野雞,給了多爾袞一條退
    有了退路,才有餘力去考慮計劃是否冒
    沒有這條退路,多爾袞哪怕心裏一千個不願意,不論麵臨的是漠南蒙古軍隊還是榆林鎮,也不管戰後怎麽再從榆林鎮冒著被楊麒圍堵的風險殺出來,都隻能硬著頭皮追下
    否則八旗軍也好、旗奴也罷,亦或附庸的蒙古軍隊……沒有誰希望自己會被餓死,最多無非是分散奔逃至寧夏、漠南等地乞食,弄不好還會先把自己做
    更別說軍中還有一些腦子不太清醒的家
    說的就是你,帶一堆穿倭子甲護軍的豪格!
    這次出兵,多爾袞是真發現豪格這個家夥腦子有問
    麵對斷糧的風險,像固魯思齊布、薩哈廉、巴達禮等人,保守的建議是暫且退軍,進掠宣大,畢竟他們去年就進過宣大,如今也算人地兩熟
    搶一波回沈陽,也不算無功而
    激進一點的,也無非是歸化城不好打就突襲寧夏,開個新地
    總之大家都很急,惟獨骨骼清奇的豪格一點兒都不著急,甚至告訴部下,萬一大軍斷糧回不去,你們都別亂跑,跟著我,我有辦法給你們弄到糧食,甚至沒準還能弄到一片休養生息過冬的
    部下問他有啥辦法,又不
    多爾袞覺得這孩子像傻子一
    他那個鳥辦法誰猜不出來啊,無非是領著手底下鑲黃旗那點兒人往西溜達,找劉老太爺要點糧
    當然了,多爾袞倒不是不信豪格辦不成這事兒,肯定能辦
    劉承宗要是有兒子,帶個千把號人找黃台吉蹭個飯,黃台吉肯定高興壞了,好吃好喝招待
    問題,這是正常人腦子能想出的辦法?
    這不他媽自投羅網嗎!
    但豪格完全不覺得自己這麽想有啥問題,雖然多爾袞是叔叔,但這個叔叔是個病秧
    他和很多金國貴族一樣,瞧不上多爾
    當然還有一點兒微小的心理原因,豪格這個名字的意思,是小耳
    女真諸申的迷信程度不亞漢人,耳垂的大小直接與福氣有關,豪格尋思你們總說我耳垂小沒福氣,我這個從小病到大的病秧子小叔才是真正的無福之
    所以這次跟著多爾袞出兵,豪格本來就一肚子怨言,整天說些什麽‘我們很快就會斷糧餓死’、‘察哈爾韃子跟了元帥府怎麽這麽厲害’之類降低士氣的怪
    他這會兒就尋思,一路橫衝直撞是你多爾袞的命令,現在能追進沙漠你又不追,如果釀成斷糧,父汗怪罪下來,所有問題都是老叔你的事
    我隻需要保住我鑲黃旗的人馬就夠
    所以出現想著兵敗以後找劉承宗的老爹蹭吃蹭喝的想法,也不足為
    但不論如何,現在有了這批獵物,至少多爾袞能繼續控製著這支軍隊回家,大不了路上自己雕個傳國玉
    至於這個傻小子心裏頭怎麽想,他就愛咋折騰咋折騰
    不過多爾袞並不知道,在黃河另一邊的烏拉山上,看見後金軍圍獵,楊麒劫後餘生般地鬆了口氣,拍拍屁股回歸化城備戰去
    漠南楊大都督,並沒有信中語氣那麽穩操勝券,實際上慌得腿肚子轉
    他可太怕多爾袞帶兵鉚足了勁兒往南追
    因為這片地方他
    多爾袞的兵馬真往毛烏素海裏進,靠太陽分辨方向,四五天的事兒,也沒有斷水的危險,並不會有看上去那麽可
    他們都是自家人知自家事,楊麒的命令雖然下了,可他的漠南都督府也不是鐵板一塊,蒙古兵馬能不能聽從他的命令,趕著牲畜鑿開邊牆進明境……他真拿不
    更何況,額璘臣等人若真將牲畜人口扔給榆林鎮,能不能要回來或搶回來,楊麒也沒有把
    多爾袞真往南鑽,命令已經下了,事情一定程度上肯定會這麽辦,但那也不是楊麒的本
    他就是在訛詐多爾
    你不追最好,你真追咱就互相傷害,我虧了你也別想
    反過來說,隻要多爾袞不往毛烏素海裏鑽,他願意幹啥幹啥,圍獵沒問題、去衝寧夏鎮一把無所謂,甚至就算跑過來圍攻歸化城,把楊麒悶著頭揍一
    對楊麒來說……也棒極了!
    後金軍是死是活,能不能搶到牲畜人口,是否滿載而歸回到沈陽,他一點兒都不在
    楊麒隻在乎,漠南都督府從哈剌慎部那搶來的牲畜和人
    因為這些東西是他下一步計劃的基礎,漠南都督府要在狼山、陰山、大青山,甚至從集寧到張家口外,修一堆土圍炮
    位置和製度都已經計劃好,隻等後金退軍,就能著手施
    有這些東西在,將來後金軍再想染指漠南,至少不會進軍如此輕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兒,實際上多爾袞原地圍獵,對眼下身處歸化城的楊麒來說更加危
    畢竟換位思考,如果是他麵臨這樣的情況,一定不甘心大張旗鼓地出兵卻一無所
    隻不過楊麒的準備,並不在歸化城,而是又開始對總督宣大山西的楊嗣昌念咒
    多爾袞圍獵這幾天,歸化城到山西邊境的傳信騎兵幾乎連成一條線,晝夜不停地接連叩
    楊嗣昌如今就在大
    多爾袞帶兵經集寧西走,明廷方麵自是嚴防死守,崇禎又在去年入侵的經曆之下花費重金組建了一支專門備奴的軍隊,如今頗有幾分摩拳擦掌的意
    而楊嗣昌在山西,這幾個月的主要工作是,是閱覽邊防狀
    怎麽說呢,在邊防墩軍這塊,隻能說是湊
    山西的邊牆守衛壓力本來就不算太大,在明代山西邊牆分為兩段,一段是寧武關、陽方以東,因為外麵有大同、宣府兩鎮護著,稱作緩
    另外一段,則是寧武關以西,曆老營、水泉、偏關、河曲、保德一線,比鄰河套,稱作急
    在製度上,不論緩急,五裏一墩台,一墩有五戶墩軍,每戶有地五六畝,在附近結廬為家、耕耘收獲,生於此、長於此、葬於此,所有烽火墩台的事宜都編成歌曲口訣,讓小墩軍從小就學,遇事就能按照口訣傳
    這套製度,是戚繼光在薊鎮傳下來
    但製度歸製度,現實歸現
    如今能把這項製度完好保存下來的,隻有山海關
    過去甘肅和薊鎮,都保存的不錯,但倆地方都有曆史原因,跟人關係不
    甘肅保存的好,是因為甘肅跟遼東一樣,依然是最單純的軍鎮,那邊軍戶製度直到劉承宗進甘肅,都沒敗壞太
    整個軍鎮除了邊兵就是旗軍,老百姓則都是軍屬、軍餘,沒啥平民老百姓,就是再敗壞,祖祖輩輩幹的都是這些活兒,敗壞也無非往窮困那個方向走,軍事製度很難敗壞
    但甘肅的軍事體係,總副參遊、鎮戍衛所……被劉承宗廢
    他才沒空養墩軍呢,防誰啊?
    營兵、旗軍、墩軍能編的都被曹耀編入戰兵了,留在甘肅的也都已經化衛為縣,哪兒還有什麽墩
    而薊鎮的墩台傳統敗壞,則是因為過去戚繼光用的墩軍是遷過來的義烏兵和南兵,南兵的補充招募花費比較大,後來明廷財政變壞,就招募邊民、或用囚犯充軍來充當墩
    這就導致新的墩軍,不會像遷來的南兵一樣,祖祖輩輩世世代代駐守在墩台
    萬曆爺怠政,官都不補了,誰還補墩軍?
    倒是山海關那邊,因為曆來受到重視,因此墩軍一直是遷過來的南兵後裔,製度保存非常好,算是戚繼光留下來的遺
    山西這邊的情況則比較特殊,製度還在,墩軍大部分也在,都是充軍囚犯或邊民,屬於墩軍的墩田雖然有多有少,多少也還都
    隻不過有些尷尬的是楊嗣昌發現……墩台沒
    從急邊的水泉營堡向南,直到省城太原,一路上五裏一墩台,有傾塌的、廢棄的,還有因為農民軍戰爭被拆毀的,總之邊關的烽火隻能往北京傳,山西省城是收不到
    倒是墩軍都在,在廢棄的墩台附近,隻種官府給的墩地,不給官府幹墩軍的活
    楊嗣昌本來還想著重修墩台這事兒可以往後稍
    畢竟墩台一路都在官道旁邊,眼下肆虐山西的瘟疫仍在,他也不敢大規模招募民
    隻要他不大規模招募民夫,瘟疫的勢頭雖猛,但仍未成燎原之
    畢竟這個疙瘩瘟太猛,人的正常活動範圍又很有限,沒事兒的地一般沒事,有事的地兒,通常很快也就沒人
    但後金軍向河套進發,讓楊嗣昌又發愁起來,這沒有墩台,後金軍也好、河套楊麒的那幫假韃子也罷,衝進來邊牆,咱楊總督就死定
    畢竟沒有墩台烽火,敵軍進犯都不知道,衝到太原城下,官軍倉促抵禦多半要被擊潰,城破了,楊總督活不
    城沒破,事後崇禎爺追究,楊總督還是人頭難
    所以兩害相權,邊外這幫牛鬼蛇神可比疙瘩瘟可怕多了,隻好招募民夫,先把墩台修起
    楊嗣昌已經發現了兩個規
    第一,瘟疫鬧起來的時候啊,老鼠,就成群結隊跳黃
    第二,瘟疫鬧起來的時候啊,楊麒,就會派人給他送
    果不其然,楊嗣昌前腳招募民夫修繕墩台,後腳楊麒的假韃子就騎著馬把信送來
    楊嗣昌本來就身材挺胖,像個穿官袍的彌勒
    如今看見加蓋天使印信的書信,寬胖的臉頰不自覺抽搐抖動,眼角愁得都是褶
    他算看出來了,楊麒這個狗東西就沒安好心,不讓瘟元帥怒斬大明一總督,誓不罷
    不過展開書信,倒真還有楊嗣昌想看見
    比如,楊麒在求援,說他可能會被多爾袞幹
    楊嗣昌看著信,肥肥的臉頰就不自覺顫了起來,他笑的很開
    楊嗣昌並不反感自己胖,他很能接受自己的體態,早在杭州府當教授的時候,他就給自己起了個號,叫肥
    後來去南京國子監做博士,迷上了吃齋念佛,有點脫離群眾,便把肥翁的號改成了肥居
    楊麒跟多爾袞,這倆家夥在口外打仗,對楊嗣昌來說完全是狗咬狗,最好倆人都死戰場上,算蒼天有
    楊嗣昌都不惜得回信,權當看了個笑話,卻沒想到進了大同城,椅子還未坐熱,楊麒的信又來
    這次不光楊嗣昌嫌棄的不行,在大同的巡撫葉廷桂也急了,拍著桌子道:“天使印信怎麽叫這癩皮狗得了去,肥翁,我看不如告訴皇上,今後邊關不準放此人書信進來!”
    整個山西、宣大防線上,最反感楊麒的就是這個葉廷
    葉廷桂這份反感倒不是針對楊麒,而是奔著楊麒直屬長官劉承宗去
    葉廷桂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早在天啟七年,就在山西做兵備道,跟第一波農民軍打過三個月,胸口中箭也不退
    後來在陝西是洪承疇的後繼者,在陝西做督糧道參議,很快就得到了練國事的賞識,將他舉薦給皇上派來賑災的巡按吳甡,隨後吳甡到山西任職巡撫,將他也帶了過來做按察
    兩個月,葉廷桂處理了三百多例積案,被吳甡稱作霹靂
    但他一直記得自己成為封疆大吏,是拜練國事舉薦之恩,眼下練國事在西安府被劉承宗氣癱了,消息傳到山西,葉廷桂就一直想要找機會幫練國事報
    “那倒也不”
    楊嗣昌麵上嫌棄歸嫌棄,心裏還是跟明鏡兒似的,展開書信笑眯眯道:“有楊麒在口外,可比我們的墩軍好用多”
    說著,他臉上表情突然一愣,輕鬆模樣緩緩褪去,嚴肅地看起了書
    葉廷桂忙問道:“軍門,信上說了什麽?”
    “信上說,多爾袞兩個月內必會退軍,此時士氣已疲,如山西宣大此際出兵,能將其滅於豐州灘!”(本章完)
     <.bisa.,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