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字數:4169 加入書籤
夕陽西下。
衛平坐在一堆日軍屍體前,一臉鬱悶。
“奶奶的,穿越這種事,怎麽就輪到我了呢?”
……
幾分鍾前,原本正在執行野外伏擊任務的衛平一睜眼,竟發現自己身處於一片山穀之中。
而周邊槍聲四起。
這個暗箭特種部隊的頂級狙擊手立刻下意識的臥倒,小心翼翼的觀察四周。
三十米外,幾十個土匪正從自己身邊擦肩而過,這些家夥玩命的奔著,神色無比倉惶,其中有一兩個還捂著傷口,麵色慘白。
緊接著,一道山溝後麵,又閃出了十幾個穿著鬼子軍服的士兵,他們一路追擊了過來,氣勢洶洶。
他有些不知所措:“又是哪個導演在拍抗日神劇?”
但很快,衛平便發現了不對勁。
——後方追擊而來的士兵戰術素養頗高,他們的行軍隊列嫻熟,既不分散,也不密集,時不時的還會交替射擊,手中修長的38式步槍槍法精準,每幾發子彈就會撂倒一個土匪。
“好家夥,戰術素養這麽好,難不成現在的群眾演員都送去部隊訓練過了?”衛平自言自語道。
“啪”
正胡思亂想著,突然間,一發打偏了的6.5子彈呼嘯而來,直接打斷了衛平身邊的一根樹枝。
“我靠,實彈!”
衛平眉頭一跳,下意識閃電般的抽出了戰術背心胸口快拔槍套中的qsz21式手槍,子彈上膛,打開保險。
“不是在拍戲,難道是……穿越了?”
他心神一凝,看向這群鬼子。
那十幾個穿著黃色軍服的鬼子正一嘴的鳥語,嘰哩哇啦的喊著口令,繼續撲來。
以狙擊手的專業素養,衛平第一時間摸清了敵軍力量構成:
敵人數量十三,是二戰日軍一個標準分隊編製。
其中重火力隻有一挺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也就是俗稱的歪把子輕機槍。
此外,還有一個小鬼子的38式步槍在鋒利的刺刀上明晃晃的掛著一張膏藥旗。
一般隻有日軍老兵才會在刺刀上掛膏藥旗。
換句話來講,這個家夥恐怕便是這十幾個日軍資格最老的士兵了,也就是除了機槍火力之外威脅最大的一個敵軍目標。
他又抽空回頭,望了一眼那些飛速逃跑的土匪,發現有一些人的武器配置倒是不錯,不是鳥槍火銃,而是標準的遼13式步槍。
是東北軍的武器裝備!
而那個鬼子分隊正一路飛奔追擊,體力極為充沛,逐漸拉近了與這些土匪的距離。
衛平呼出一口氣,翻到身邊一個土埂後麵,找了個合適的射擊陣地,然後做了幾個深呼吸,降低心率,以減少心跳對槍法的影響。
他又仔細確認了一遍,那些鬼子手裏的家夥事兒可都是真槍實彈,絕對錯不了。
“沒想到老子有生之年還能碰到活的小鬼子,難不成穿越了?”
不遠方,那十三個鬼子兵與自己的距離縮短至二十米了。
“先送你們上西天!”
衛平突然抬起qsz21式手槍,以驚人的速度瞬間瞄準目標,然後連連扣下扳機,打出一通急速射!
幾秒之內,一個彈匣dap92型9手槍彈就被打光了,彈殼跳躍而出,呼嘯而過的子彈則從側麵瞬間射向猝不及防的小鬼子分隊!
“砰砰砰砰砰!”
精準無比!
那個抱著歪把子輕機槍的鬼子第一個被擊中,子彈瞬間射穿了鋼盔,一腔紅白色混合液體從腦後麵噴了出來,整個人轟然倒地,那挺大正十一年式輕機槍也無力的掉在了地上。
緊接著,鬼子們還沒反應過來。
那個刺刀上掛著膏藥旗的鬼子老兵也被射中,短短0.2秒後抵達的下一發超音速帕拉貝魯姆手槍彈射穿了他的胸膛,狠狠絞碎了他的心髒!
那麵刺刀上的軍旗瞬間被飛揚的鮮血染紅。
其他子彈也紛紛掃來,一瞬間擊中了其他日軍士兵的身體要害部位,山穀中瞬間血肉橫飛,七八個小鬼子被直接撂倒!
一個日軍士兵高聲喊道:“敵襲!”
幾支38式步槍立刻朝著衛平的位置開槍。
子彈呼嘯而來,打出一片塵土飛揚!
衛平動作迅如閃電,他瞬間縮回身子,一個戰術翻滾換了位置,並且同時抽出一個新的彈匣換上。
接著,他又順手從戰術背心腰間手雷包中取出一枚進攻手雷,拔出插銷,沒有直接扔出去,而是特意等了兩秒,然後扔了出去。
“轟!”
手雷淩空爆炸,鋒利的破片形成了空爆的效果,三百六十度無死角的飛向剩下的鬼子,如鐵雨一般瞬間把三個鬼子炸成了破布。
趁著爆炸掩護,他又舉起手槍,砰砰兩槍,直接撂倒了最後兩個一臉驚慌的日軍士兵。
輕鬆愉快的幹掉了一個分隊的日軍。
接著,衛平冷酷的舉起手槍,挨個的對準一地的日軍屍體補槍,確認目標徹底死亡。
做完這一切,他回頭望去,發現那幾十個土匪已經跑沒了影。
這時,衛平才從戰鬥狀態中脫離出來,一臉納悶的看著地上的日軍屍體。
“老子真的穿越了?”
恍惚了一會兒,他才確認了自己穿越的事實。
衛平搖搖頭,開始收攏起戰利品。
一共繳獲了12支三八式步槍、1挺歪把子輕機槍、2支南部十四式手槍、1550發子彈、11頂鋼盔、36枚91式手雷、13把步兵鍬、13張防毒麵具、13個肩包、13份甲種口糧、28個罐頭、29份魚幹。
以及其他的一些軍用物資
他從一個鬼子的口袋裏搜出了一包煙,然後點起一根,悶悶的抽著。
煙雲擴散。
衛平看了看煙盒,這是日本香煙牌子,叫翼鵬,十隻裝的硬盒煙,香煙盒子上是日本戰機在天空中飛翔,耀武揚威的。
他站起身,滅了煙頭。
“既來之,則安之。老天爺讓我來到這裏,也許就是讓我做點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