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蝴蝶的翅膀

字數:3400   加入書籤

A+A-




    實際上,諾曼底登陸的曆史背景與此刻相差甚遠。
    曆史上的英國可是打心眼裏一直想要推遲在法國的登陸反攻計劃的。
    在當時的丘吉爾眼裏看來,推遲在歐洲大陸的登陸,一可以讓蘇德繼續相爭從而讓英國繼續坐收漁翁之利,第二則是可以借助美國不斷到來的軍事援助恢複英國在北非戰場和南歐戰場的傳統勢力,可謂是賺瘋了的生意。
    簡而言之,蘇德戰爭的進程對丘吉爾而言並不重要,借助美國這個兵工廠的後盾恢複英國曾經在全球的地位才更加重要。
    但此刻,時也異也。
    華夏在亞洲戰場上的大獲成功以及呈指數級上升的推進速度已經讓丘吉爾感受到了巨大的威脅。
    畢竟華夏那樣一個積貧積弱的落後農業國在紅色政權的帶領之下都能輕而易舉的就成為了亞洲新的霸主,而蘇聯這樣一個紅色巨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開戰之前其就已經獲得了比華夏更加良好的工業基礎,法國被德國一個月就揍趴下了,蘇聯卻能牢牢的頂住德國的攻勢甚至還有反推跡象。
    那麽未來,這個可怕的紅色巨人不斷積蓄的力量爆發之際,它是否也會在短時間之內席卷西歐,重演一次亞洲戰場上摧枯拉朽的勝利呢?
    那麽到時候的英國該如何自處?
    對這個問題的答案,丘吉爾的心中實在是沒底。
    所以在此刻的曆史時代背景之下,丘吉爾領導下的英國已經不想再借助第厄普的失敗去推遲在法國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計劃了。
    正因為此,丘吉爾這根攪屎棍難得的不在攪屎了,他轉而無比急切地希望能夠盡早展開大規模兩棲登陸,哪怕是失去了北非的戰略利益也不在話下。
    於是乎,原本於1944年6月份才發生的諾曼底登陸,已經被盟軍提前到了1944年初。
    而在人類曆史上,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作戰一直是一個比較令人頭疼的作戰難題,畢竟跨海登陸需要空軍、海軍、陸軍的全麵配合,往往需要幾十萬人如同一台精密的戰爭機器同時運行才能取得最佳效果。
    同時,發起進攻的一方往往將要麵對天文數字級別的組織難度和後勤補給難度,任何一個環節出了差錯,都會令登陸部隊在孤立無援的背景之下遭遇守軍的強有力殺傷,進而導致整個登陸行動的失敗。
    要知道,幾十萬登陸的兵力看似兵力龐大,可在登陸伊始,第一時間能在登陸場上展開的兵力也就隻有區區數千人,而且由於守軍會在海岸線上部署各種的障礙物,重型坦克之類的進攻兵器往往也無法在第一時間部署到位。
    一旦守軍進行強有力的提前阻擊,便很有可能動用各種自動火力以及炮火的支援將脆弱的登陸部隊盡數化為海灘上的屍體,讓整個登陸作戰計劃全麵破產。
    美軍在瓜達爾卡納爾島的登陸作戰便證明了這一點,精銳的陸戰一師在整個太平洋艦隊的支持之下都沒能啃下一個日軍提前做好防備工作的瓜達爾卡納爾島,甚至葬送了整個師的兵力,便足以證明大規模兩棲登陸的艱難險惡。
    英軍在第厄普的失敗同樣證明了這一點。
    不過比較奇特的是,目前全球範圍之內,華軍倒是把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玩出了花樣。
    無論是在東北營口展開的戰略登陸,還是在朝鮮仁川展開的戰略登陸,再加上菲律賓展開的戰略登陸、甚至於九州島的戰略登陸,以及可以忽略的對加裏曼丹島的戰略登陸,華軍的一場場戰略登陸作戰幾乎就沒有失敗的。
    盟軍對於華軍數次展開的兩棲登陸作戰進行了細致的研究和學習,希望能夠汲取華軍對日軍的登陸作戰經驗,發現這些行動之中有一個最大的特點,也是保證登陸作戰順利的最大特點。
    那就是攻敵不備。
    盟軍必須要發起一次令守軍難以想象的突襲,並且迅速地在海岸線上站穩腳跟,才能夠確保登陸作戰的順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