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二章:東梁君的解惑

字數:5877   加入書籤

A+A-




    &esp;戰船,瑕陽君並不陌生,比如楚國就有不少戰船,還有曾經的吳國、越國。

    &esp;然而少梁建造戰船……

    &esp;仔細一想,瑕陽君就有點不寒而栗。

    &esp;畢竟他魏國的新都大梁就在大河旁邊,倘若他日少梁的軍隊乘坐戰船順流而下,這可比從河東走陸路要快地多了,幾日之內就能抵達,將少梁的軍隊源源不斷地運向大梁一帶。

    &esp;“這應該也是李大夫的建議吧?”瑕陽君問道。

    &esp;鄭侯點了點頭,在職權範圍內給昔日的上司發出了提醒,雖說他也不認為單憑一些戰船就能威脅到魏國,但就像當年組建少梁奇兵,那位李大夫的考慮向來是深遠謀慮,很難想象那位李大夫過了今年才到弱冠之齡。

    &esp;片刻之後,擔任司寇的王錚帶人出城相迎,將瑕陽君一行請到了宮內。

    &esp;在見到東梁君後,瑕陽君說明了來意,然後命隨從取來了當日東梁君送還的印璽,雙手呈給東梁君,正色說道:“大王命我將此物歸還東梁君,希望東梁君念及昔日之情,說服眾人,率少梁退出此戰。”

    &esp;饒是東梁君心中十分清楚瑕陽君的來意,待看到了那枚印璽後,亦不由地神色動容,畢竟他也沒想到,那位自負的魏王,居然會再次賜他爵位,將印璽歸還。

    &esp;可惜,他還是當年的他,但少梁已不是當年的少梁。

    &esp;輕歎一口氣,東梁君搖頭婉拒道:“魏王的寬容王燮感激不盡,然……魏國侵占合陽在前,派兵攻打我東梁在後,若不能給我少梁一個滿意的大夫,即使是我,也無法約束國內的將領……”

    &esp;惠施好奇問道:“東梁君指的是李郃李大夫?”

    &esp;“……”

    &esp;眾人紛紛看向惠施,惠施連忙解釋道:“在下隻是隨便一問,並無深意,請東梁君莫要見怪。”

    &esp;東梁君微微點了點頭,上下打量著惠施,正琢磨該如何接話,卻見從旁的王錚淡淡說道:“豈止是李大夫?若魏國不能給我少梁一個滿意的答複,我王錚亦咽不下這口氣。”

    &esp;“是在下失禮了。”

    &esp;惠施趕忙起身向東梁君與王錚賠罪,同時心中也明白了一點:不止是李郃對他魏國有所成見,就連東梁君的侄子王錚亦是如此,就像瑕陽君所言,如今整個少梁唯一對他魏國還有感情的,恐怕就隻有眼前這位東梁君了。

    &esp;難怪瑕陽君要向魏王懇請重新賜爵於東梁君。

    &esp;王錚的插嘴,化解惠施方才那番話中的離間之意,哪怕惠施隻是想試探一下。

    &esp;在壓壓手示意王錚收聲之後,東梁君正色對瑕陽君與惠施說道:“協助秦國討伐魏國,是我少梁上上下下共同的意誌,包括舊梁的墨者,故而即便是我也無法阻止。……這枚印璽,瑕陽君還是帶回去吧。”

    &esp;瑕陽君搖頭說道:“東梁君誤會了,大王命我帶來這枚印璽,與勸說東梁君並不相幹。……確切地說,昔日東梁君歸還爵位、歸還印璽,大王雖然氣憤,但並未真正開口剝奪東梁君的爵位,是故,今日我前來少梁,大王才命我順帶歸還此物,哪怕東梁君不肯答應退出此戰,也請暫時收下此物。”

    &esp;頓了頓,他補充道:“大王說了,他當日當麵賜爵於東梁君,授予印璽,即便東梁君要歸還爵位,也應該當著大王他的麵,而不是假借他人之手,這未免有些不合禮數。”

    &esp;東梁君被說得啞口無言,即便他猜到這是瑕陽君讓他收下印璽的說辭,卻也不好再做推脫,畢竟瑕陽君所言也確實句句在理。

    &esp;“好吧。”

    &esp;猶豫良久,東梁君最終還是接過了印璽,語氣莫名地說道:“既然如此,他日我親赴大梁,當麵求見魏王……”

    &esp;瑕陽君微微一笑,也不在意。

    &esp;畢竟他知道東梁君是重情義的人,況且他魏國的君主如今也漸漸看到了少梁的重要之處,怎麽可能會真的回收東梁君的爵位呢?

    &esp;到時候幾句話一說,重情義的東梁君肯定也就不好意思再謝辭爵位了。

    &esp;在重新讓東梁君接受了魏國的賜爵後,就輪到惠施出麵陳說利害了,隻見他向東梁君拱了拱手,正色說道:“東梁君,少梁堅守與秦國的盟約,立場堅定,在下十分欽佩,隻不過我以為這份堅持反而會令少梁處於不利。少梁西、南兩麵皆於秦國為鄰,東麵則與河東相鄰,一旦河東被秦國所占據,少梁則三麵皆與秦國相鄰,介時若秦國對少梁有何惡意,少梁如何抵擋?我謹為少梁考慮,少梁亦不應助秦國占據河東。……懇請東梁君聽我一勸,我魏國丟了河東,仍有半壁國土,然秦國若占了河東,少梁恐有覆亡之危。”

    &esp;麵對惠施的說辭,東梁君笑而不語。

    &esp;不可否認,惠施確實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了他少梁潛在的威脅,但問題是,這些隱患他少梁內部早就商量過了,不止李郃,似翟虎、範鵠、司馬卓等人都明白這一點,因此東梁君倒也沒什麽觸動。

    &esp;他搖搖頭說道:“在徹底擊敗中原各國之前,秦國不會進攻我少梁的。”

    &esp;惠施聽得有些懵了:“東梁君為何如此肯定?”

    &esp;東梁君微微一笑道:“因為我少梁雖然弱小,但卻有拉著秦國陪葬的能力,秦國深知這一點,因此除非徹底擊敗中原各國,否則秦國是不會對我少梁動武,一旦對我少梁動武,那就是不死不休,介時秦國或將徹底失去成為中原霸主的可能,秦國不願冒險,反正我少梁又無能力與他爭奪霸主之位,他又何必與我少梁為敵?”

    &esp;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他少梁壯大到讓秦國感受到了莫大的威脅,不過東梁君沒往這方麵想,畢竟就目前而言,這個可能未免有點狂妄自大。

    &esp;“這……”

    &esp;聽了東梁君這番道理,惠施忽然覺得他的辯才有點不好使了。

    &esp;同時他也意識到,少梁雖然是小國,但與‘泗上十二諸侯國’那種小國截然不同,少梁奇兵的存在使得少梁具備與大國同歸於盡、最起碼是令大國倒退幾十年國力的能力,哪怕是秦國,隻要還想著爭奪天下霸主,就不會將少梁往死裏逼,免得白白替他人做了嫁衣。

    &esp;見惠施還在苦苦思忖說辭,東梁君微微搖了搖頭,轉而問瑕陽君道:“我聽瑕陽君之前說,兩位先前已在安邑見過嬴虔,相信也順路見到了李郃,對麽?”

    &esp;“……是。”

    &esp;瑕陽君猶豫了一下,如實說道:“確切地說,那次我是專程是見李大夫的,我知道嬴虔不會答應和談。”

    &esp;東梁君點點頭,自顧自說道:“我猜兩位應該沒有說服李郃,對嗎?”

    &esp;瑕陽君皺了皺眉,說道:“李大夫他……過於血氣方剛……”

    &esp;“血氣方剛……”

    &esp;東梁君笑了笑,點點頭感慨道:“確實如此。……他血氣方剛,是故他不肯接受魏國的施舍。”

    &esp;“施舍?”

    &esp;瑕陽君愣了愣,不解地看向東梁君。

    &esp;“不是麽?”東梁君正色替他解惑道:“承認我少梁獨立,對我少梁此前種種既往不咎……這說辭不是施舍又是什麽?也虧得此次是瑕陽君為使,他敬重你,未曾發怒,換做其他人就未必了。”

    &esp;瑕陽君愣了愣,皺著眉頭回憶當日的情形。

    &esp;此時,東梁君感慨說道:“李郃確實血氣方剛,因此他無法接受少梁作為魏國的附庸,尤其是在魏國拋棄少梁之後,他所說的獨立自主,並非是單純要求魏國承認,而是希望魏國平等地看待我少梁,似魏王此次這般,雖承認我少梁獨立,但言語間仍充斥著居高臨下的傲慢,他又怎麽會接受呢?”

    &esp;瑕陽君恍然大悟,經東梁君解釋之後,他才意識到問題出在哪裏。

    &esp;隻不過……

    &esp;“平等看待少梁?”惠施臉上露出幾許古怪之色。

    &esp;言下之意,你少梁隻是一個小國,而魏國則是天下霸主,你憑什麽讓魏國平等對待少梁?

    &esp;仿佛是猜到了瑕陽君、惠施二人心中的詫異,東梁君感慨地說道:“這一點,魏國就不及秦國……當秦國意識到覆滅我少梁的代價太大,它便立刻改變對我少梁的態度,盡力拉攏,當年將元裏、合陽二地劃給我少梁,雖然是為了離間我少梁與魏國的關係,但同樣也是為了拉攏我少梁……反觀魏國,卻一次又一次地拒絕我少梁,直到如今……逐漸意識到我少梁站在秦國那邊,對魏國究竟有多麽大的妨害。”

    &esp;這一番話,說得瑕陽君尷尬不已。

    &esp;事實上,這件事與他無關,他早就意識到了少梁的潛力,是故一直以來都在努力化解少梁與魏國的矛盾,但不可否認此前他魏國的君臣並未看到這一點,直至今日,連龐涓率領的二十幾萬攻趙魏軍都與秦梁聯軍僵持不下,魏國君臣這才幡然醒悟,原來少梁站在秦國那邊居然有這麽大的威脅。

    &esp;他苦笑著說道:“誠如東梁君所言,但……”

    &esp;他起身拱手道:“看在昔日的情分上,請東梁君施以援手。……請東梁君放心,此後我定會說服大王,讓大王平等看待少梁,日後兩國和睦相鄰。”

    &esp;東梁君想了想,搖頭說道:“魏國的相邦公孫衍,對我少梁多有記恨,若有他在,恐怕魏王難以回心轉意……”

    &esp;瑕陽君頓時就明白了,正色說道:“東梁君所言極是,我魏國與少梁到今日這種地步,皆因公孫衍蠱惑大王所致,此次我魏軍折損無數軍隊,他難辭其咎,我已發書至公子卬,請公子卬與我聯名上奏,罷免公孫衍的相位……”

    &esp;聽到這話,東梁君微微點了點頭,說道:“瑕陽君能承認過錯非在我少梁,我深感欣慰,然少梁退出此戰一事……你也知道,李郃素來有自己的主見,我亦約束不了他,你還是得去說服他,隻要他能答應,其餘就不是問題了……這樣吧,我派我兒與你一同去見李郃。”

    &esp;“多謝東梁君。”瑕陽君起身感謝。

    &esp;他知道,東梁君能派其子王廙與他一同去見李郃,這已經是承了那枚印璽的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