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相裏勤

字數:5173   加入書籤

A+A-




    四月十七日,李郃在繁龐的河港送別王廙、田忌、孫臏等人,乘車返回舊梁。

    就像東梁君所了解的那樣,墨造局確實離不開李郃,這不,李郃剛回到城內的邑邸,還沒等喝口水,钜子墨踐便聞訊而來,要拉著李郃去他墨造局的冶鐵工坊。

    事實上,早在與韓國建盟之初,也就是約兩年前,墨造局就已經在李郃的授意下,於盤水下遊建造了鍛造鐵具的工坊。

    但因為當時少梁已確定以弩具作為備禦之器,大力發展造弩工藝,舉國人力物力大幅度向負責打造弩具的‘造部’傾斜,因此冶鐵這塊難免就落下了,除了打造箭簇,打造耕種用的鐵質農具,其他基本上沒有打造過任何兵器。

    少梁軍隊如今使用的兵器,刨除曾經魏國提供的那部分,其他幾乎都是在少梁之戰、河西之戰、河東之戰三場戰爭中撿的戰利品,先不說好用不好用,委實是省了一大筆錢。

    然而一個國家的軍隊想要強大,單靠在戰場上繳獲敵軍的兵器那肯定是遠遠不夠的。

    前幾日,與田忌、孫臏等人一同而來的韓人申完,奉韓相申不害之命帶來打造六百步強弩的技術資料以及冶鐵方麵的相關技術資料,這讓李郃決定立刻發展冶鐵,使少梁具備鍛造鐵質兵器的能力,畢竟在這方麵,少梁實在是落後三晉太多,甚至連相對遜色的秦國都不如。

    於是乎,剛回到舊梁的李郃,便又與墨踐等人乘坐馬車,前往了盤水下遊。

    盤水下遊,大致屬於繁龐境內,昔日繁龐人還會到盤水捕魚,不過自從墨造局在盤水上遊建了一片磚窯,又在下遊建造了冶煉工坊,這條河流的水質難免受到了汙染,再加上繁龐河港的擴寬,繁龐人也就漸漸不來盤水捕魚了。

    約一個時辰後,李郃與墨踐一行來到了盤水下遊的冶鐵工坊。

    剛下馬車,李郃便看到了盤水上遊那高聳的幾座煙囪,都是那幾座磚窯的煙囪。

    不得不說,他少梁近兩年的飛速建設離不開那幾座磚窯燒製的磚塊,但不能否認代價也確實有點大,非但汙染了盤水,甚至是哪怕站在盤水下遊,他隱約也能聞到燒磚的氣味。

    待等他日盤水下遊也建成了冶煉爐,估計對環境的汙染會更大,好在他少梁本郡絕大多數的國民目前都已搬入了改建的城邑中,雖然對各邑帶來了更大的需求負擔,但好在還能夠克服。

    “子梁大夫、钜子。”

    就在李郃默默觀察上遊的那幾根煙囪後,從冶鐵工坊方向走來一群墨者,為首一位目測三十歲上下的墨者朝著二人拱手行禮。

    “相裏钜子。”

    李郃與墨踐拱手回禮。

    沒錯,這位姓‘相裏’的墨者,正是趙墨其中一支的首領相裏勤,祖籍趙國汾陽,昔日主要在趙國的太原郡一帶活動,當年李郃若是選擇往北,或許就能撞見這支墨者。

    而自三年前李郃在少梁推行墨治,墨踐便派人聯絡魏、趙、韓等各國國內的墨者,相邀諸支墨者齊聚少梁,相裏勤這支趙墨正是受邀而來的其中一支,大抵是在河東之戰前投奔少梁。

    當時李郃曾與墨踐一同前往迎接,但交涉不多,且最開始那會兒,梁墨對外來的墨者也抱有幾分警惕,不敢告知他們少梁最核心的機密,隻叫諸外來墨者負責協助農耕之事。

    直到確認這些墨者可信,且願意接受梁墨的思想,墨踐才敢予以重任,而相裏勤如今就擔任墨造局‘冶造司’的司長,負責冶煉、鍛造這塊。

    在與眾人一同前往冶造坊的途中,李郃歉意地相裏勤道:“……一直以來怠慢了相裏钜子,讓相裏钜子守著這片工坊,虧欠甚多,實在是過意不去。”

    “子梁大夫言重了。”相裏勤笑著說道:“冶、鍛之業,乃一國重器,子梁大夫與钜子將這座工坊交予我,是對我等的信任,豈有虧欠甚多之說?……請!”

    “請。”

    談話之間,李郃與墨踐、相裏勤等人來到了工坊內的一間屋子。

    在邀請二人入座後,相裏勤從一口箱子裏找出一塊布,平鋪在桌上,隻見布上所繪寫的,正是韓國冶鐵的技術文獻。

    當然,這份是拓本,申完交給少梁的真本,也就是滿滿一箱子的竹冊,目前還鎖在墨造局的工坊內,專門有墨者看守,防止丟失與失竊。

    見墨踐眼神看來,相裏勤笑著解釋道:“钜子放心,你給我的拓本,我與五名弟子各保管一塊,謹防有何閃失,我這塊是‘滲鍛法’的總綱……”

    墨踐微笑著點了點頭,解釋道:“韓國授我少梁此法,亦是冒著極大的風險,秦魏兩國恨不得能得到韓國的鍛造之法……”

    “我明白。”相裏勤亦點了點頭,隨即收斂臉上的笑容,正色對李郃與墨踐說道:“這幾日,我與諸弟子仔細琢磨韓國的‘滲金鍛法’,不可否認,韓國在鍛造鐵器這方麵的技術,確實要比趙國厲害地多……”

    鐵器,主要用於鍛造兵器,對此中原各國至今仍在一個摸索的階段,別說其他國家,就連韓國都沒有徹底拋棄青銅質地的兵器。

    不能說青銅兵器不好,事實上如今的鐵質兵器,未必會比青銅兵器鋒利或堅固,但遺憾的是青銅這條路已經逐漸走到了盡頭,無論是堅韌還是鋒利,都很難再有多少提升。

    於是乎,天下各國紛紛開始尋求可以取代青銅的金屬,而鐵也因此逐漸進入各國的視野。

    其中憂患感最強的韓國率先在鐵器上取得突破,當然這也得利於韓國擁有一座儲量非常可觀的宜陽鐵礦,沒走多少彎路就找到了最適合代替青銅的金屬。

    憑借著青銅工藝方麵的技術積累,韓國很快就在冶鐵方麵取得了領先——畢竟青銅本身就是一種合金,韓國的工匠當然懂得在鐵胚裏麵加入其它礦金,使之成為超越青銅的合金。

    這也是韓國交給少梁的那份冶造文獻之所以價值連城的原因:它記載了韓國少府工匠迄今為止成百上千次的測試,即在鐵礦中單獨加入其他一種特定礦石的測試,並詳細記載那各種礦石的名稱、外形、內部紋理以及分布猜測。

    雖然因為伴生礦的關係,即是韓國的技術也無法準確做到隻加入一種單獨的礦石,但反複的測試卻足以派出各種錯誤,找出最準確的答案。

    “有這份記錄,我少梁至少能少摸索十年!”相裏勤略有些激動地肯定了韓國這份文獻記錄的價值。

    當然,事實上也的確如此。

    問題在於,韓國在文獻中記錄的這些礦石,少梁有麽?

    說實話,少梁目前就隻找到兩座礦,一座鐵礦,一座碳礦,都是當年在李郃的授意下去搜尋的,至於韓國這份文獻中所記載的其他礦石,少梁可能有,也可能沒有,誰也不敢保證。

    “這個……”

    當墨踐問出這話時,相裏勤也被問住了。

    技癢難耐的他恨不得立刻就嚐試韓國的鍛造之法,可問題是少梁未必有韓國擁有的礦藏啊。

    “先用滲碳法吧。”李郃給這兩位钜子指了一個方向。

    滲碳,也是韓國滲鍛法中的一種嚐試,鍛造出來的鐵具較之普通的鐵具更為強韌。

    韓人為其取名‘堅金’,而李郃則打算用另一個稱呼來命名——鋼!

    沒錯,韓國的滲金鍛法非常高明,他們其實鍛造的是合金鋼,加入的是矽、錳、硫、磷等元素,隻不過韓國工匠對這些礦鐵有不同的命名罷了。

    毫不誇張地說,滲金,這絕對是遠超當代冶鐵工藝水平的超前想法,雖然墨踐與相裏勤也為韓國的鍛造技術而感到震撼,但他倆的震撼加到一起,卻遠不如李郃所感受到的震撼。

    當然了,受限製當代的工藝水平,韓國冶煉方式也有可以改進的地步,比如說韓國采用的‘小爐煆燒’,即先將礦石放入爐內燒,燒除雜質成為鐵胚,然後鍛鑄、滲碳,反複幾次,直到打造成一柄兵器。

    這方法其實沒錯,關鍵在於韓國的小爐不夠大,火力不猛導致內部溫度不夠,無法做到盡可能地燒除雜質,而這一點少梁可以做到,因為早在少梁建造磚窯之處,李郃就已經在考慮耐火磚的問題。

    建造一座用來鍛燒鐵礦的高爐完全沒有問題,隻要監管得力,少梁日後開一次高爐就能抵韓國十幾二十幾個小爐,極大地節省了時間。

    至於後續的鍛造,說實話韓國已經給少梁鋪好了路,隻要少梁能夠縮短鍛造時間,節省人力,就能大大提升鍛造兵器的速度。

    當日,李郃與墨踐、相裏勤在經過一番仔細討論後,確定嚐試高爐煉鐵。

    在臨走前,李郃鄭重其事地向相裏勤拱手行禮,正色說道:“相裏钜子,我少梁能否興盛,崛起於秦魏兩國之間,就仰仗您了。”

    相裏勤不禁動容,正色說道:“請子梁大夫放心,我即使不眠不休,也定會與諸弟子研究出子梁所說的高爐煉鐵之法。……少梁,亦是我等追尋的聖國!”

    李郃握著相裏勤的手正要再說兩句,忽然一名士卒匆匆而來。

    “子梁大夫,樛遊駐使有要事與你相商。”

    “樛遊?”

    李郃與墨踐對視一眼,均有些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