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六章:請援之議

字數:5442   加入書籤

A+A-




    數日後的七月末,櫟陽收到了嬴虔的書信。

    跟嬴虔的反應差不多,秦王在得知魏國西河郡遭到林胡的寇犯時亦是幸災樂禍,但也僅限於幸災樂禍。

    畢竟秦王也知道,中原在對待外族的事上是比較敏感的,誰要是敢‘勾結外族’或者利用‘外族寇犯’落井下石,那絕對就是‘天下共伐之’的結局。

    他半開玩笑地與左庶長衛鞅商議道:“倘若魏國願意將上郡割讓給我大秦,我大秦或可以出兵替他驅逐林胡。”

    “上郡啊……”衛鞅皺著眉頭思索著秦王的話。

    平心而論,在衛鞅為秦國製定的戰略中,他對魏國的上郡倒沒有太多的想法,畢竟上郡實在太僻遠了,當地的情況比秦國還要荒涼貧窮,況且拿到上郡後,他秦國就得代替魏國替中原守衛北方,承受諸如林胡、樓煩等異族的騷擾,感覺並不是太賺。

    當然,要說沒有好處那也不盡然,畢竟上郡一帶是天然的牧場,秦國得到上郡後可以在那裏放牧戰馬、牛羊,再者秦國得到上郡後,就好比是對義渠國形成了三麵包夾,這有利於秦國掃除義渠這個心腹大患。

    總而言之,奪取上郡在衛鞅看來就是一樁沒事做時可以去幹一幹,但優先度遠遠趕不上奪取整個河東郡,畢竟魏國的河東郡實在太殷富了,讓他秦國上下都為之垂涎不已。

    可話說回來,現如今他秦國可就不是‘沒事幹’了麽?總不能與林胡聯合攻打魏國吧?

    基於這一點,衛鞅覺得與魏國商量商量倒也不壞。

    當然,這裏所說的沒事幹,指的是他秦國暫時無法發動對外戰爭,並非真的沒事幹,事實上衛鞅正打算在秦國施行第二次變法改革,進一步削弱王公貴族乃至地方氏族的權力,攥合全國的資源——最好就像少梁那樣,實行對鹽、米、鐵等重要資源的全麵官營以及對鐵、銅、煤等礦藏的全麵掌控。

    不得不說,少梁的鹽米專營跟對於礦藏的全麵掌控實在是太合衛鞅的胃口了。

    這兩年來,衛鞅一直在通過樛遊的書信關注少梁的發展,倒不是對少梁有什麽防範,而是他對少梁的發展模式十分感興趣。

    少梁這兩年為何發展地如此之快?他認為就是因為少梁施行全方麵的資源管製與以及官營。

    就比如最近墨造局要煉鋼,行,隻要跟作為國相的東梁君報備一聲,立馬開礦,鐵礦、煤礦同時開工,想在哪開在哪開,因為少梁的礦藏、土地等資源全部屬於國家所有。

    但這套在秦國卻行不通,因為秦國也是封邑製,王公貴族與地方氏族占據了大量的礦藏,哪怕是衛鞅作為秦國的左庶長想要開礦發展冶造業,也得與王公貴族與地方氏族商量,且不說效率遠遠沒有少梁高,有時候雙方因為利益問題根本談不攏,最後還要鬧到秦王麵前,甚至在秦王麵前爭吵。

    這讓衛鞅感覺自己被束縛了雙手,根本無法像少梁那樣快速推動發展,因此他決定實行第二次改革,進一步削弱王公貴族與地方氏族的權力,學少梁那樣將重要資源整合到國家手中。

    這當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異常凶險。

    因為這件事,衛鞅與以嬴虔為代表的嬴姓王公貴族,以及與甘龍、杜摯等秦國重臣的關係,都變得越來越差,好在秦王明白他良苦用心,給予他諸多的支持與幫助,這大概是衛鞅施行第二次變法改革的唯一動力。

    八月初八,衛鞅抵達了安邑,先是代秦王授予了嬴虔隨時與魏國停戰、開戰的權力,隨後前往曲沃,請見了龐涓與瑕陽君,提出了秦王的那個建議。

    瑕陽君一聽就拒絕了。

    開玩笑,你秦國以為上郡是少梁合陽郡那種級別的郡麽?少梁的合陽郡才多大?不過兩個縣罷了,雖然是實際占地比較大的兩個縣,可再怎麽打又怎麽比得過足足有十五個縣的上郡?

    雖說上郡的十五縣大多都是鄉村規模,一個縣撐死隻有幾百戶人,但關鍵在於十五個縣大多都設在上郡所在那片高塬的關鍵之地上,與其說是鄉村規模的縣城,實際上要塞,用於監視整個上郡,以便及時獲知林胡等外族入侵的事。

    更要緊的是,上郡一帶還有廣袤的草場,是魏國放牧戰馬、牛羊的重要牧場,怎麽可能因為秦國願意出兵為他魏國驅逐林胡就割讓給秦國?

    拿上郡十五縣來雇秦國出兵,那還不如雇少梁呢,至少少梁還不至於一口氣就讓魏國割讓十五縣。

    你秦國的軍隊難道就比少梁厲害了?

    別人不清楚,瑕陽君可清楚地很,少梁軍隊拋開人數上的劣勢,論實力相較秦卒、魏卒毫不遜色。

    再者,魏國有武卒,少梁有奇兵,你秦國有什麽?

    論三國的精銳,事實上秦國在這邊是墊底的,全靠人海戰術以及軍功爵法的刺激。

    因此瑕陽君毫不猶豫就回絕了衛鞅,讓衛鞅怏怏返回了櫟陽。

    當然,在返回秦國之前,衛鞅又順便造訪了一次少梁,懷著羨慕的心情親眼看到少梁的飛速發展——他想要改革的秦國,大概也就是少梁這個樣子了。

    八月下旬,距龍賈率三萬魏軍馳援西河郡已過了近一個月,龐涓與瑕陽君終於收到了龍賈的首份戰報。

    當看到這份戰報時,龐涓與瑕陽君二人簡直難以置信。

    因為據戰報所述,龍賈那包含有一萬武卒的三萬魏軍,在抵達西河郡後的近十日內居然是毫無斬獲,非但前後組織的幾次圍剿統統失敗,甚至還被林胡射殺了上千人。

    反觀林胡,幾乎鮮有傷亡。

    該死的,他魏軍麵對少梁奇兵也不過就是這種傷亡,難不成那些林胡個個都是少梁奇兵?

    “關鍵還是在於馬力。”

    龐涓皺著眉頭對瑕陽君道:“林胡個個都是騎士,擅長騎射,又來去無蹤,可能今日還在隰縣,明日就一二百裏之外,龍賈抓不住他們,派多少軍隊都無濟於事。”

    “是啊。”

    瑕陽君頭疼地點點頭,中原軍隊對戰遊牧民族的騎兵,就是吃虧在‘打得過但追不上’這一點上,除非找到那些林胡部落的營地,用奇襲的方式將其端掉,否則想要廣袤的草原上抓到一群來去無蹤的異族騎兵,實在是有些強人所難。

    而對此中原國家一般都采取最笨但最管用的辦法,派大量軍隊,步步推進,一點點地壓縮那些外族騎兵的活動範圍,最終迫使對方撤退。

    然而這種笨辦法消耗大量人力物力,效果卻不佳,無法重創那些外族部落,達到令其不敢進犯中原的目的。

    大多數情況,這些外族今年趕走、明年複來,好比是將中原當做了糧倉,煩不勝煩。

    若沒有秦國的威脅,魏國當然不吝物資與軍隊,可如今河東尚未奪回,二十幾萬秦軍在河東虎視眈眈,別說龐涓,瑕陽君都不敢抽調太多的軍隊去西河郡驅逐林胡。

    這可如何是好?

    就在頭疼之際,瑕陽君忽然想到了先前見衛鞅時的那個念頭,對龐涓說道:“向少梁請援如何?”

    “少梁?”龐涓愣了愣,一時間沒反應過來。

    “不錯。”瑕陽君點點頭說道:“以上郡十五縣的代價向秦國請援,那還不如向少梁請援,我猜測一兩座城就能說動那李郃。”

    “這算是對少梁的示好麽?”

    龐涓看了一眼瑕陽君,皺眉說道:“我可以親赴西河……”

    瑕陽君搖搖頭道:“龐郡守還是需要坐鎮河東,至於你所說的向少梁示好,不否認我確實有這樣的想法。……少梁目前親秦國勝過親我魏國,關鍵就在於昔日秦國將合陽劃給了少梁,雖說合陽昔日是我魏國的城邑,但少梁人感激的卻是秦國。況且近些年秦國時常威脅上郡,鑒於上郡與河東路途不便,河東很難支持到上郡,長此以往上郡很難不落入秦國手中,既然如此,何不趁著這次機會,將上郡的幾個縣割讓給少梁,比如說……定陽。”

    龐涓聞言臉上露出幾許訝異,笑著說道:“瑕陽君之意圖,未免過於露骨。……瑕陽君幹脆把雕陰邑給少梁好了。”

    “哦?如此明顯麽?”瑕陽君問了一句,隨即也笑了出聲。

    原來,定陽位於洛水上遊的東岸,與其隔河相望的便是魏國的雕陰邑,近些年來秦軍進攻上郡,大多走的就是這條路,倘若少梁接受了這兩座城,那秦國與魏國在北方上郡一帶就基本上不接壤了。介時秦國再想攻打上郡,那就得橫穿已交割給少梁的雕陰與定陽,以少梁的強硬對外政策,秦軍此舉無異於對少梁決裂。

    而倘若秦國選擇與少梁交涉……少梁主張非戰,基本上不可能同意借道給秦國,讓秦國派兵攻打上郡的。

    換而言之,魏國割舍了兩座城,卻大大保障了其餘十三座城的安全,哪怕是在龐涓看來,這也是一個很不錯的想法。

    隻不過就像他說的,這拿少梁擋刀的做法實在太明顯了,少梁不至於看不出其中深意。

    “試試也無妨。”

    瑕陽君正色說道:“此次林胡進犯我國,雖說並非一定要得到少梁的援助,但若是能促成此事,也有利於提高兩國的關係,少梁近兩年與秦國走得近,與他們之間那所謂的‘羊弩貿易’無不關係,相反我魏國雖承認了少梁的獨立,卻迄今為止與少梁沒有任何貿易往來,長此以往,少梁勢必親秦國而遠我魏國。”

    龐涓所有所思地點了點頭,隨即輕笑道:“隻要瑕陽君能說服大梁,龐某並無異議。”

    聽到這話,瑕陽君拱手說道:“但希望郡守向大梁實稟林胡的厲害,使我能說服大王。”

    龐涓思忖了一下,最後微微點了點頭。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