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一眼認出

字數:2533   加入書籤

A+A-




    好不容易熬到夜幕降臨,氣溫緩緩下降,呆在洞裏快要給蒸熟了的隊員們才算緩過了一口氣……該死的,這氣溫再不降下來,他們就真的要被活活熱死了!
    第三小隊繼續呆在洞穴裏,因為他們很清楚,到了夜間,那些雇傭兵活動反而要比白天要頻繁得多。晚上沙漠裏氣溫低,那些精良的紅外熱成像儀可以發揮巨大作用,將潛伏在各個角落的阿貓阿狗全給揪出來,在白天這些裝備是沒法發揮作用的,因為白天氣溫比人的體表溫度高得多,用它你搜個屁。
    凡事都有兩麵性,白天確實是熱到地表能夠煎熟牛排,但駭人的高溫卻為他們提供了很好的掩護;夜是倒是涼快下來了,可那些單兵的或者安裝有無人機上的紅外熱成像儀卻可以盡情發揮了。
    所以他們繼續潛伏,一動不動。
    事實也正如他們所預料的那樣,入夜之後,雇傭兵針對鎮子周圍地區的搜索力度明顯加大,尤其是對這個小高地,來來回回搜了好幾遍。鬱成躲在地下,甚至可以聽到他們一邊搜索一邊用英語交談,其中就有人抱怨說那些東方禿鷹傭兵團的雇傭後狡猾無比,明明躲在鎮子裏,可來來回回搜索了這麽久,愣是搜不出來。還有人提議幹脆將鎮上居民都抓起來嚴刑逼供,不肯配合的直接斃了得了。他們在談論這些的時候語氣平淡,仿佛不是在談論要在異國的土地上發動一場大屠殺,而是在聊今天天氣怎麽樣。
    不巧的是,這些都讓鬱成聽得一清二楚,也促使他下定了決心:
    以後碰到eo公司的雇傭兵都往死裏打,一個不留!
    一直鬧騰到淩晨一點,反複搜索後依舊一無所獲的雇傭兵們終於消停了下來。好死不死的,此時乳白色的海霧在海麵上生成,翻卷著朝著陸地潮水般湧來,很快,奧蘭治河入海口兩岸的城鎮全部籠罩在白茫茫的海霧中,難以視物。當然,對於普通人來說,在黑夜中這種沒海霧沒啥影響,反正黑暗中啥都看不清楚,下不下霧都一個樣。但對於利用紅外熱成像儀和微光夜視儀搜索目標的軍人來說,影響卻不小,因為海霧會凝結在鏡頭上生成密密麻麻的露水,嚴重影響搜索效果。雇傭兵們在這個時候停止搜索不失為良策,畢竟就算繼續搜也搜不出什麽結果來。
    塔讀小說——免&t;>費無廣告無>彈窗,還能跟書友。們一起互.>。動。
    確定那幫夜貓子都縮回去之後,第三小隊兵分兩路,一路由風暴帶領,躲到距離鎮子更遠,也更有利於長時間潛伏的地方去靜待時機,另一路則由鬱成帶領,利用黑暗與大霧雙重掩護,偷偷摸向奧蘭治河的渡口。
    此時的渡口早已熄燈停運了,所有渡船都停泊在渡口附近,鬱成轉了好幾圈,也沒找到他想找的小船。他當然要以搞一艘大船輕輕鬆鬆開到對岸去,可問題是這是界河,對岸有南非軍隊在巡邏,哪怕是黑夜外加大霧,開這麽大一艘船過去也很容易被發現————別當南非邊防部隊是瞎的好不好。
    暴龍卻在渡口附近一個垃圾回收站找到了不少好東西,比如說裝可樂的塑料瓶子。他小聲說:“我們可以利用這些東西遊到對岸去。”
    鬱成說:“遊到對岸去倒是沒問題,隻不過現在氣溫這麽低,下水後得盡快遊到對岸,否則我們很可能死在河裏。”
    幾名身經百戰的精英戰士被凍死在一條窄窄的界河裏,聽起來很不可思議是吧?但鬱成神情嚴肅,沒有半點開玩笑的意思。在訓練營的時候,教官就曾無數次告誡過他們:欺山莫欺水,欺水變水鬼!每次涉水過河的時候都要萬分小心,因為每一次都有可能變成你的最後一次!鬱成本來不把這當回事的,但是有過在一條僅五六米寬、齊膝深的,由雪山融水匯成的小河裏踩到圓滾滾的鵝卵石滑倒,由於河裏鵝卵石隨著水流不斷移動,他數次試圖站起來都宣告失敗,最後還是暴龍拋來繩子套住他將他拉上岸的慘痛教訓之後,他再也不敢輕視任何一條河了。
    一條僅五六米寬、齊膝深的小河就差點要了他的命,何況是一條數百米寬的大河?
    暴龍說:“我們能做到的!”
    鬱成說:“我們當然能做到……有防水膠布嗎?有的話趕緊拿出來,它是時候派上用場了。”
    鷹狼還真有這玩意兒,立即拿了出來,大家相互配合著,在前胸、後背和雙手處都用防水強力膠布牢牢的綁定若幹個塑料瓶子,搞定之後還互相檢查,確定都固定好後才熱了熱身,鬱成帶頭下河,憑借塑料瓶子提供的浮力朝著對岸遊去。鷹狼和暴龍在岸上潛伏警戒,為他提供掩護,隨時準備射殺靠近渡河地點的人。直到鬱成成功上岸,他們才下水,在鬱成的掩護下遊向對岸。
    還好,雖說氣溫很低,一入水感覺像是有無數根冰針一個勁的往骨頭縫裏紮,讓他們隻想放聲尖叫,但最終憑借高超的遊泳技術和瓶子提供的浮力,他們還是成功的上岸了。上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甩掉那一身塑料瓶子,將身上那濕淋淋衣服全脫了,從背囊裏拿出幹燥的換上,在換衣服的時候還不停的地發抖……冷,真他媽的冷!
    討論群伍陸彡74彡陸7伍
    換好衣服後,暴龍拿出一盒紅燒肉罐頭打開,用戰術刀從裏麵挖起一大塊豬油送進嘴裏嚼了嚼,咕一下咽了下去。隨後他將罐頭遞給鷹狼:“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