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發錢
字數:4111 加入書籤
周雲陽今天的任務是做保鏢。
這不是他最喜歡的工作,但也不是最討厭的。
這預計會是平淡的一天,周雲陽出發的時候,自己在心中評價。
反倒是坐在副架勢的許一飛,一路上嘴就沒聽過。
他這個年紀的人,對什麽事都好奇,覺得每天見到的都是大事。
說實話,這一車子七個人,也就他一個人這麽愛說話。
不過這樣也好。車子裏多出了一點聲音,不然也就過度的沉悶了。
車後座的幾個人周雲陽都不認識,他隻知道要保護的目標隻有一個,目標身體健康,有正常的行為能力,運動較弱,年紀72……
而許一飛在這次任務出發前,隻關注目標人物另外的屬性——國內知名企業家,資產折合,旗下員工,集團影響力……
上車之後,他還一邊嘮叨個沒完,一邊偷偷的從後視鏡裏偷看對方的反應。
他們這個車是金石的,不是專業的豪華保鏢車——不然對方肯定把前後座中間的簾子拉上了。
不過對方顯然對許一飛的話沒有任何波動,那個被許一飛一直關注的老人,他們這次任務的保護目標,表情始終很平靜。
既沒有感覺出什麽大人物的氣度,也沒有覺得對方正在醞釀什麽陰謀——許一飛在出發之前可是信誓旦旦,說這些有錢人沒事花這麽多錢出來做慈善,肯定有見不得人的目的。
他們要去的地方距離不算近,開車要三個多小時,是一處救助站。
算是大家集資自發做的救助站,說是站,其實原先是一個幾乎已經被廢棄的小村,不知道什麽時候,一群人呆在了那裏,開始住了下來。
像這種置換潮之後產生的聚居點全國到處都是,不過按照一般的規律,大部分聚居點很快人流都會分散和回歸,一部分還是不得不返回城市——因為大部分人始終還是要工作和正常的生活,另一部分人選擇在那些聚居點滯留。
留下來的大多都是不缺錢的,或者說,他們在當地進行了某種形式的創業,可以讓他們在聚居點就能賺到錢。
這種創業的模式很多,但他們今天要去的地方,卻沒有進行任何這樣的嚐試。
相反,這個村之所以出名,之所以被關注,之所以有錢人要帶著四個保鏢和一車子的現金過去扶貧,隻是因為那裏隻生產一樣東西。
屍體。
車子駛入村子唯一的一條街道時,許一飛並沒有感覺到這村子像網上說的那麽詭異。
事實上相比起大部分村莊,他現在看到的這條街道似乎還要更繁華,街道上每一個店麵房都開著,各種各樣的店都有,快餐店,小診所,快遞站,超市,麻將館……
這些店裏的生意看起來也都不錯,人們擠擠攘攘的。
唯一讓人覺得有些刺眼的,是路邊上一字排開的靈車和救護車,還有一個臨時的,有紅十字標誌的帳篷。
這應該是政府支援的醫療團隊。
客戶下了車,和兩個保鏢去街上看情況,留下兩個保鏢看車。
許一飛看了一眼周雲陽,示意跟上去看看熱鬧,但周雲陽卻沒有這個興趣,他開了一上午的車,此刻隻想閉上眼睛放鬆一會。
許一飛隻能一個人跟了過去。
一行人走進帳篷,裏麵一個人看了他們一眼:“有事嗎?”
客戶很客氣的問:“請問一下這裏的村委會在哪?”
“就街走到頭,有個升國旗的地方就是,你們……不是置換來的?”
“不是。”
“那你們小心了,”對方指了指許一飛和兩個保鏢,“這裏的人不喜歡年輕的。”
“為什麽?”
“不為什麽,對了,你們是來幹什麽的?”
“共同富裕基金會……做慈善的?”
“具體呢?”
客戶沉默了一下,很直白的說了兩個字:“發錢。”
那名工作人員幹笑了一下:“那祝你們好運。”
他們很快來到村委會,通報了他們的身份和來意後,他們被帶到了現任的村長辦公室。
村長過來接待了他們,而且很快去車上看到了好幾大箱子的現金,不過在聽到客戶希望讓所有符合條件的村民來村委會領錢的時候,他尷尬的搖了搖頭:“現在不太可能,晚上吧。”
“為什麽?”
“白天他們都在睡覺,最近一段時間不是晚上手機裏可以領錢嗎?”
“那現在不也是拿錢嗎?有什麽區別?”一個保鏢有點不耐煩的問,“讓他們起床拿錢,他們還能不願意?”
村長看了他一眼,突然冷笑了一下,臉色淡下來說:“是,他們不願意。”
客戶製止了保鏢,又問村長:“那村裏人的名單,聯係方式,可以給我一份嗎?”
村長指了指外麵的宣傳欄:“貼著呢,但誤差都在一個星期以上,這裏很多人置換都不來說明了。”
公示欄裏基本上都有這個村的全部信息,包括所有村民的聯係方式,姓名,置換時間。
另外還有村民自己印的信息,很多內容都簡單。
“31號,明天做飯,一起來吃,不準喝酒。”
“今晚降溫,28號家裏有空調。”
……
在公告欄的最後,還有無數層層疊疊的黑白照片。
訃告,人格身份未知,身體身份xxx,身份證號,死因心髒病。
訃告,人格身份未知,身體身份xxx,身份證號,死因癌症並發症,多器官衰竭。
……
最上麵那一層,還有村委會,以及地區公安局的聯合發的聲明:“聚眾自殺是違法犯罪行為。”
客戶把通訊錄那一欄拍照拍了下來,然後發給他的一個助理,回到車上去等。
許一飛去跟周雲陽說了自己看到的東西,覺得有些邪門:“怎麽這裏都是老人啊。”
通訊錄上,所有人的年齡,最小的也是70歲以上,最大的……超過百歲的老人就有一百多個。
整個村也就兩千多人。
周雲陽說:“不是這裏的老人多,而是因為他們是老人,才會來這裏,你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