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四章(二合一)上帝之間的博弈
字數:6790 加入書籤
此功法曆史悠久,簡單易學,功效顯著。共八節,又分武八段與文八段兩種。武八段多為馬步式或站式,又稱北派,適合青壯年與體力充沛者。其名稱出北宋·洪邁《夷堅誌》“政和七年,李似矩為起居郎。……嚐以夜半時起坐,噓吸按摩,行所謂八段錦者。”南宋·曾慥《道樞》輯其基本功法為仰手上舉所以治三焦;左肝右肺如射雕;東西單托所以安其脾胃;返而複顧所以理其傷勞;大小朝天所以通五髒;咽津補氣左右挑起手;擺鮮魚尾所以祛心疾;左右攀足所以治其腰。另《醫方類聚》、《靈劍子導引子午記》等均載有類似功法。現在流行的是晚清時所傳的歌訣兩手托天理三焦,左右開弓似射雕。調理脾胃須單舉,五勞七傷望後瞧。搖頭擺尾去心火,兩手攀足固腎腰。攢拳怒目增氣力,背後七顛百病消。文八段又稱南派,多用坐式,注重凝神行氣。其圖式出南宋·河濱丈人《攝生要義》。明·王圻《三才圖會》載有類似圖式並附有功法。高濂《遵生八箋》括為歌訣“閉目冥心坐,握固靜思神。叩齒三十六,兩手抱昆侖。左右鳴天鼓,二十四度聞。一口分三咽,龍行虎自奔。閉氣搓手熱,背摩後精門。盡此一口氣,想火燒臍輪。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叉手雙虛托,低頭攀腳頻。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如此三度畢,神水九次吞。咽下汨汨響,百脈自調勻。河車搬運訖,發火遍燒身。……子後午前後,造化合乾坤。循環次第轉,八卦是良因。”亦附有功法八圖,並於歌訣有詳細注釋。曹無極《萬育仙書》曾轉載此訣,後世流行頗廣。
折疊小兒指紋診法。
指小兒指紋的紋形改變及其延伸方向共八種類型的合稱。又名八片錦。《四診抉微》載魚刺形,主驚風、痰熱;懸針形,主傷風、泄瀉、積熱;水字形,主食積、咳嗽、驚疳;乙字形,主肝病驚風;蟲紋形,主肝蟲、大腸穢積;環形,主疳積吐逆;亂紋,主蟲;珠形,主死。現較少用。參見十三指形條。
折疊坐式八段錦練法
1.寧神靜坐采用盤膝坐式,正頭豎頸,兩目平視,鬆肩虛腋,腰脊正直,兩手輕握,置於小腹前的大腿根部。要求靜坐3-5分鍾。
2.手抱昆侖牙齒輕叩二三十下,口水增多時即咽下,謂之“吞津“。隨後將兩手交叉,自身體前方緩緩上起,經頭頂上方將兩手掌心緊貼在枕骨處,手抱枕骨向前用力,同時枕骨後用力,使後頭部肌肉產生一張一弛的運動。如此行十數次呼吸。
3.指敲玉枕接上式,以兩手掩位雙耳,兩手的食指相對,貼於兩側的玉枕穴上,隨即將食指搭於中指的指背上,然後將食指滑下,以食指的彈力緩緩地叩擊玉枕穴,使兩耳有咚咚之聲。如此指敲玉枕穴十數次。
4.微擺天柱頭部略低,使頭部肌肉保持相對緊張,以左右“頭角“的頸,將頭向左右頻頻轉動。如此一左一右地緩緩擺撼天柱穴20次左右。
5.手摩精門作自然深呼吸數次後,閉息片刻,隨後將兩手搓熱,以雙手掌推摩兩側腎俞穴二十次左右。
6.左右轆轤接上式,兩手自腰部順勢移向前方,兩腳平伸,手指分開,稍作屈曲,雙手自脅部向上劃弧如車輪形,象搖轆轤那樣自後向前做數次運動,隨後再按相反的方向前向後作數次環形運動。
7.托按攀足接上式,雙手十指交叉,掌心向上,雙手作上托勁;稍停片刻,翻轉掌心朝前,雙手作向前按推勁。稍作停頓,即鬆開交叉的雙手,順熱作彎腰攀足的動作,用雙手攀兩足的湧泉穴,兩膝關節不要彎曲。如此鍛煉數次。
8.任督運轉正身端坐,鼓漱吞津,意守丹田,以意引導內氣自中丹田沿任脈下行至會接督脈沿脊柱上行,至督脈終結處再循任脈下行。
折疊編輯本段站式
站式八段錦分南派與北派。南派運動量小,北派運動量大。常見的是南派。
折疊站式八段錦口訣
站式八段錦口訣1
兩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開弓似射雕。
調理脾胃須單舉,
五勞七傷向後瞧。
搖頭擺尾去心火,
兩手攀足固腎腰
攢拳怒目增力氣,
背後七顛百病消。
站式八段錦口訣2
兩手托天理三焦,
左右彎弓似射雕。
頂天立地臂單舉,
搖頭擺尾去心火,
1.兩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六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2.左右開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箭訣,向左側伸出,順勢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箭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六次。
3.調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勞七傷往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六次。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複六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鬆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7.攢拳怒目增力氣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複六次。
8.背後七顛百病消兩足並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複練習六次。
折疊編輯本段作用
折疊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掌心向上托,小指和無名指有麻的感覺。
二式,左右開弓似射雕作用向前推出的食指向上,拇指斜向上,做法正確會有麻脹的感覺
三式,調理脾胃須單舉作用調理脾胃
四式,五勞七傷向後瞧,作用任督通,病不生,頭旋轉,手下按,打通任督二脈
折疊後四段作用強身
五式,搖頭擺尾去心火,作用健腎(去心火即強身)
六式,兩手攀足固腎腰,作用健腎通過身體前後動兩手至命門
七式,攥拳怒目增氣力,作用練內氣
八式,背後七顛百病消,作用血脈通暢,氣血充足
折疊編輯本段口訣
折疊預備式口訣
兩足分開平行站,橫步要與肩同寬,
頭正身直腰鬆腹,兩膝微屈對足尖,
雙臂鬆沉掌下按,手指伸直要自然,
凝神調息垂雙目,靜默呼吸守丹田。
折疊兩手托天理三焦口訣
十字交叉小腹前,翻掌向上意托天,
左右分掌撥雲式,雙手捧抱式還原,
式隨氣走要緩慢,一呼一吸一周旋,
呼氣盡時停片刻,隨氣而成要自然。
折疊左右開弓似射雕口訣
馬步下蹲要穩健,雙手交叉左胸前,
左推右拉似射箭,左手食指指朝天,
勢隨腰轉換右式,雙手交叉右胸前,
右推左拉眼觀指,雙手收回式還原。
折疊調理脾胃單臂舉口訣
雙手重疊掌朝天,右上左下臂捧圓,
右掌旋臂托天去,左掌翻轉至脾關,
雙掌均沿胃經走,換臂托按一循環,
呼盡吸足勿用力,收式雙掌回丹田。
1.兩手托天理三焦自然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含胸收腹,腰脊放鬆。正頭平視,口齒輕閉,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雙手自體側緩緩舉至頭頂,轉掌心向上,用力向上托舉,足跟亦隨雙手的托舉而起落。托舉六次後,雙手轉掌心朝下,沿體前緩緩按至小腹,還原。
2.左右開弓似射雕自然站立,左腳向左側橫開一步,身體下蹲成騎馬步,雙手虛握於兩髖之外側,隨後自胸前向上劃弧提於與乳平高處。右手向右拉至與右乳平高,與乳距約兩拳許,意如拉緊弓弦,開弓如滿月;左手捏箭訣,向左側伸出,順勢轉頭向左,視線通過左手食指凝視遠方,意如弓箭在手,等機而射。稍作停頓後,隨即將身體上起,順勢將兩手向下劃弧收回胸前,並同時收回左腿,還原成自然站立。此為左式,右式反之。左右調換練習六次。
3.調理脾胃須單舉自然站立,左手緩緩自體側上舉至頭,翻轉掌心向上,並向左外方用力舉托,同時右手下按附應。舉按數次後,左手沿體前緩緩下落,還原至體側。右手舉按動作同左手,惟方向相反。
4.五勞七傷往後瞧自然站立,雙腳與肩同寬,雙手自然下垂,寧神調息,氣沉丹田。頭部微微向左轉動,兩眼目視左後方,稍停頓後,緩緩轉正,再緩緩轉向右側,目視右後方稍停頓,轉正。如此六次。
5.搖頭擺尾去心火兩足橫開,雙膝下蹲,成“騎馬步“。上體正下,稍向前探,兩目平視,雙手反按在膝蓋上,雙肘外撐。以腰為軸,頭脊要正,將軀幹劃弧搖轉至左前方,左臂彎曲,右臂繃直,肘臂外撐,臀部向右下方撐勁,目視右足尖;稍停頓後,隨即向相反方向,劃弧搖至右前方。反複六次。
6.兩手攀足固腎腰鬆靜站立,兩足平開,與肩同寬。兩臂平舉自體側緩緩抬起至頭頂上方轉掌心朝上,向上作托舉勁。稍停頓,兩腿繃直,以腰為軸,身體前俯,雙手順勢攀足,稍作停頓,將身體緩緩直起,雙手右勢起於頭頂之上,兩臂伸直,掌心向前,再自身體兩側緩緩下落於體側。
7.攢拳怒目增力氣兩足橫開,兩膝下蹲,呈“騎馬步“。雙手握拳,拳眼向下。順勢頭稍向左轉,兩眼通過左拳凝視遠方,右拳同時後拉。與左拳出擊形成一種“爭力“。隨後,收回左拳,擊出右拳,要領同前。反複六次。
8.背後七顛百病消兩足並攏,兩腿直立、身體放鬆,兩手臂自然下垂,手指並攏,掌指向前。隨後雙手平掌下按,順勢將兩腳跟向上提起,稍作停頓,將兩腳跟下落著地。反複練習六次。
折疊編輯本段作用
折疊前四段作用治病
一式,兩手托天理三焦作用上焦心肺,中焦脾胃,下焦肝腎,掌心向上托,小指和無名指有麻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