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理
字數:5918 加入書籤
皇帝成了我外室!
評理
楚珩回到靜園, 起初是想跟母親好好商量的,哪知太後一看見他, 張口便道“又到哪個賤婢處去了?”
楚珩臉色難看, 卻依舊忍著氣,“雨寧是良籍,還望母後口下留德。”
太後冷笑, “一身事二夫, 自己明明已有了丈夫,卻還跟你拉拉扯扯, 一點婦德都不遵, 這樣的人良籍賎籍有何分別?依哀家看, 她根本貪圖你的好處!”
楚珩靜靜說道“母後何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雨寧連朕的身份都不知, 有甚好處可得?倒是兒臣這些時日來來往往, 白蹭了吃食不說,還勞煩紀夫人幫朕做了幾身衣裳,依朕看, 若是朕貪她的好處還說得過去。”
“你……”太後幾乎氣結, 兒子向來寡言罕語, 唯母命是從, 如今遇上這個女子就學得牙尖嘴利——如此更不能留了, 誰知道好好的皇帝會不會被她教壞?
太後深吸口氣,“你當真要帶她回宮麽?”
楚珩還沒想到那麽深遠, 但這在他計劃中是勢在必行的, 總不可能在外住一輩子。
於是他思索一瞬, 便直截了當道“是。”
半點委婉的意思都沒有。
太後本想用孝道來壓製他,然則見到皇帝這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態度, 卻是不自覺地泄勁,隻強撐著道“皇帝,你奪人—妻室,壞人姻緣,來日史書工筆,不知要如何言說呀!”
楚珩坦然道“先帝昔年南巡,夜遊秦淮河畔,不也帶回了幾名美人?雨寧的身份總比她們高多了。先帝都不介意,朕又有何忌諱可言?”
又輕輕瞥了眼,“母後你當時不是還很讚同麽?”
太後一噎,這兒子拿老子的風流韻事來做擋箭牌,還是頭一遭見,至於當初她為什麽不攔阻,自然是因為當初她已有了兒子,仗著地位穩固,不怕有人分寵,還能打壓一番勁敵——跟今時怎能一概而論?
忽然想起打聽到消息,“那紀氏風聞患有不孕症,李家才會納小,子嗣上都無緣,怎配記入宗室玉牒之列?”
楚珩心平氣和地道“曆朝曆代的後宮,哪個不是美人眾多,難道個個都有所出不成?且紀夫人跟李成甫一向聚少離多,感情又不和睦,未見得就不能生育,昔年商祖之母簡狄服鳥卵而有孕,可見天命如若眷顧,什麽都是能更改的。”
皇帝博古通今,論詭辯太後自不是對手,隻在兒子離開後,憤憤望著一旁道“瞧瞧,那女人不知給阿珩灌了多少迷湯,如今連哀家都敢頂撞起來!”
想起方才皇帝說她小人之心、口中無德等等,太後就憋了一肚子火,不好指責兒子不孝,便隻能怪到外人頭上。
長清心說那還不是您先找麻煩的?無奈太後秉性顢頇,又因為至今未享含飴弄孫之樂,難免有些鬱鬱的不痛快。
她便婉轉勸道“母後不必著急,眼下還是勸得陛下回宮要緊,紀夫人的事可以緩緩再說,免得壞了母子情分。”
太後卻咽不下這口氣,偏要會會那狐狸精,“你先前不是給她發過帖子嗎?如今便再修書一封,請她來靜園相聚。”
長清心知這是場鴻門宴,本不想摻和,無奈太後心意已決,少不得執筆研墨,讓人帶消息去蘭花巷。
彼時紀雨寧正跟玉珠兒把桌上衣裳包起來——雖然跟林家講的是日完工,可畢竟頭一單生意,紀雨寧想著怎麽著也得更有效率才行,於是讓玉珠兒幫忙穿針挑線,緊趕慢趕地縫了一身出來。
玉珠兒抹了把汗,“累煞人了,小姐我給您帶杯水喝。”
還是紀雨寧想的法子,市麵上買的漿果不易存放,就用擂捶碾成渣,棉紗布過濾後擠到白涼水裏,甜甜的別提有多適口了,既好喝又解渴。
玉珠兒饞得很,說是幫忙倒茶,自己也想趁機多飲。
紀雨寧隻笑著搖頭,懶得管她。
這時候就見公主府的小廝過來,把一封信函遞到她手裏,連問話的機會都不給她留。
玉珠兒滿腹狐疑地回來,“小姐,公主怎麽又來找您啊?”
紀雨寧猜測應該是為了楚珩的事——看不出來,這位長公主也是表裏不一得很,口口聲聲說隻把楚少甫當清客,結果還是要爭風吃醋。
雖然與事實南轅北轍,但不管怎樣,紀雨寧還是要去會會的,如果可以的話,她希望幫楚少甫擺脫公主府的控製,就算為了以後前程,長居靜園也非上策。
主仆倆帶著東西來到林家,林夫人不料來得這樣早,笑容滿麵出來相迎,“辛苦了,何必如此急切?”
她是真心想對紀雨寧示好的,若為了一件衣裳讓對方累出病來,林夫人可就大不好意思了。
紀雨寧笑道“不過是些輕省活計,您先瞧瞧衣裳合不合身,若不好,我再拿回去改。”
林夫人便叫了兒子出來,打開包袱瞧時,竟有外裳、裏衣、襯褲一式三樣,且接縫處也做得格外細致,針腳線頭都用柔軟的布料包在裏邊,保準不會擦傷肌膚。
“還是你細心。”林夫人感慨無比,本來隻為交個人情,哪知紀雨寧比織造坊裏的繡娘們都要周到——雖然不曾生養過,可一旦關乎孩子,便方方麵麵的事都考慮周全,這樣的人,老天為何不肯眷顧呢?
趁林榮換衣裳的空檔,紀雨寧也說了公主府請她的事。
林夫人一聽大驚,“確定是公主殿下發的帖子?”
紀雨寧詫道“還能有誰?”
林夫人卻是知道太後她老人家來靜園的事,本就對皇帝流連宮外不滿,看見紀雨寧這個“始作俑者”,太後豈有不惱的?雖說以堂堂太後之尊不見得對個民婦動手,可羞辱責罵大概是免不了的。
一念惻隱間,林夫人已是不假思索的道“我陪你去。”
雖說她也算不上多麽尊貴,可畢竟來者是客,太後總要顧及點麵子。
紀雨寧很是感激,“多謝姐姐。”
林夫人連說不必,心裏卻想著,若陛下知道她今日為紀雨寧出頭,來日總得照拂林家吧?俗話說得好,富貴險中求,縱使太後娘娘亦得罪不起,可這天下畢竟是皇帝說了算——站穩了一邊,另一邊就不用管了,人總不能太貪心嘛。
兩人各懷心事,乘著林家馬車來到靜園,因著那封請帖,公主府的扈從並未為難她們。
不過在見麵時林夫人還是嚇了一跳,本以為太後會華裝麗服出來見客,結果卻隻穿了件深青色褙子,頭上還梳著不倫不類的發髻,打扮得像個深宮嬤嬤。
至於她為何認得出來,則是因家裏收藏過一副太後昔年的畫像,那樣氣度高華的美婦,遠非眼前老嫗能比。
石太後也很不滿,她是來教訓小輩的,穿成這樣還怎麽給下馬威?
然而長清說得好,“若挑明身份,那紀夫人不更得巴著皇弟不放麽?母後您細想想便知。”
石太後認準紀雨寧是個貪慕虛榮的女人,覺得此等顧慮不無道理,於是采納了長清提議,隻以侍從身份在席中觀察,趁機揭穿這個女子的真麵目。
紀雨寧上前致禮,“民女參見公主殿下。”
目光注意到長清身側年紀稍大的那位——實在長清太過喜歡俊男美女,府裏稍微多出個模樣別致的,便跟羊群裏的狼一般紮眼。
長清隻能努力解釋“……這位是我的乳母,最近剛從老家回來,我可憐她孤苦無依,便留她在府中暫住。”
紀雨寧便目露惻隱,“難怪看起來氣色不佳,想是不習慣京城水土吧?”
林夫人看得心驚肉跳,她可真敢說,太後娘娘素來最重保養,聽見這話不得氣個半死?
哪知隨即就見紀雨寧從袖中掏出一隻黃澄澄的東西,含笑遞過去,“梨能滋肺、潤喉,最適宜秋天服食,您請用吧。”
石太後默不作聲地接過去咬了口,果然覺得喉嚨裏舒緩許多,幹枯嘴角也不那麽難受了——原是因站久了又滴水未進的緣故。
看不出來,這女子說話難聽,做事倒還算得細致。
紀雨寧這廂便望著長清道“公主尋我有何事?”
長清哪敢說我母後要找你的茬,隻盈盈笑道“長日無聊,我有一盤珍瓏棋局,夫人可敢應約?”
琴棋書畫,似乎是大家閨秀的標配,然而紀雨寧卻兀自搖頭,“我不會。”
果然是個繡花枕頭。不知怎的,石太後心裏倒有點失望,發現兒子隻是愛色,她本應高興才是,隻不過……大抵因紀雨寧的相貌太過清豔,卻又未曾受過良好教育,難免讓人覺得遺憾。
紀雨寧坦然道“莫說我不懂棋盤,縱使懂,我也不會與公主對弈。”
長清詫道“為何?”
紀雨寧道“公主乃帝女之尊,而我不過足下塵泥,試問如何敢贏?既然必定要輸,換誰都是一樣,又何必非我一人不可?”
又是一個詭辯奇才,石太後心裏暗道,但卻不能不承認紀雨寧所言有理——別說一介民女了,縱使她們這些宮中嬪禦,跟先帝對弈時不也敗多勝少,並非技不如人,隻是身份在那裏,不得不示之以弱,這般才能奉承帝心,也能更好的保全自己。
紀雨寧的性子,也許倒適合進宮……不,她是明知道其中規則,卻又不肯去迎合,某種意義上,她比那些京城貴女們還要倨傲。
石太後恍神間,冷不防把一盞茶水潑在了長清身上,長清愣了一瞬,隨即便出言叱道“你是怎麽辦事的,這般粗手笨腳?”
雖然有些對不起母後,可誰叫長清公主脾氣本來就不好——這時候若不保持原樣,隻怕讓客人起疑。
石太後也清楚這點,少不得垂目站到一旁聆聽訓示,她還從未有過這麽憋屈的時候呢。
紀雨寧盈盈起身,笑道“公主何必著惱?縱然這位老人家隻當過你數年乳母,可百善孝為先,你也不該對她如此不尊重。若傳到外頭,還讓人以為公主您多麽跋扈無狀,對您的名聲也不利。”
石太後深以為然,這女子雖然行為不檢了些,大道理卻還不錯——不知不覺中,石太後對紀雨寧的印象分已上漲到五成了。
長清……合著你們在這裏婆媳情深,隻有我一個當惡人?
於是把林夫人拉攏過來,“你評評理,到底該不該罰?”
看熱鬧正看到高興處的林夫人……不是,這關她什麽事啊?
早知道就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