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裳
字數:6057 加入書籤
皇帝成了我外室!
衣裳
紀雨寧為石太後準備的衣裳很快便製好了, 進度之迅速,令長清都大感吃驚。
蓋因石太後在吃穿上格外講究, 平日穿的常服都得織造坊十幾個繡娘趕工月餘方得出來, 更別提鳳袍這種了。
如今雖說以乳母的身份出現人前,可照石太後那挑剔脾氣,若東西做得太差, 她照樣會發火的。
而當紀雨寧將實物搬來, 長清就……她實在誇不出口,料子既非最好的料子, 圖案也看不出有甚稀奇之處, 難道紀雨寧也是那等拜高踩低之人, 見是個乳母便存心輕慢?
她婉轉建議道“是否尚需加以潤色?”
紀雨寧有點奇怪, “公主乃皇室中人, 縱使曾蒙乳母撫育多年, 可尊卑有別,她總越不過您的規製去。”
長清暗暗叫苦,偏她兩頭不討好——是她攛掇母後配合演這出騙局, 可若是紀雨寧做出的衣裳不合心意, 母後還是得怪到她頭上。
奈何紀雨寧也不過盡她的本分, 長清隻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硬起頭皮將石太後帶來。
石太後看見包裹裏那團綠色織物, 差點懷疑人生,這紀雨寧生得天仙一般, 怎的審美卻如此另類, 這東西真能穿嗎?
到底比不過專業的織娘, 石太後心想兒子也是昏頭了,聽她吹捧婦功, 還以為有點真才實學,哪知不過是騙人的把戲。
石太後當時便想走,長清死命拽著她——來都來了,好歹賞點麵子。
紀雨寧倒是泰然自若,“還請您先試穿看看。”
綠色是賤色,在宮中曆來為宮女太監所著,石太後本來最看不起,奈何這會子她也不過是下人中的一個,隻好“同流合汙”,任由紀雨寧幫她除下外袍,再將新的披上。
觸感倒是又輕又軟,摸不出線頭和打結的痕跡,可見針腳有多細密。石太後心下微微改觀,至少這女子的基本功是好的。
可除開這些,依舊不過是件再尋常不過的織物,看不出有甚驚喜之處。
長清知曉母後脾性,少不得代其發難,皺眉道“紀夫人,我因賞識才交托與你,可你卻這般敷衍塞責?”
紀雨寧不慌不忙,“煩請公主在室內多點些燭火。”
長清愛好歌舞,靜園最不缺的就是蠟燭,遂讓侍人將庫房裏的幾盞巨大燭台盡皆取來,還多添了兩盞壁燈。
因習慣了之前昏暗,光線乍亮,長清微覺有些刺目,下意識抬起衣袖遮蔽視線,等再度放開時,便見室內輝煌如白晝,而石太後身上的那件綠衫居然明明滅滅,如同一隻於夜色中載浮載沉的羽蝶——原是用不同濃淡的絲線勾勒出圖樣,中間再雜以金粉的微粒,平時瞧不出來,唯有在燭火下格外的繽彩紛呈。
若是在大太陽底下,想必更為絢麗奪目。
雖有炫技之嫌,可長清跟石太後還是被震撼到了,半晌,長清方撫掌誇讚,“夫人獨具匠心,本宮佩服。”
石太後倒是不輕易誇人,板著臉道“顏色也太青嫩了些,不合年紀。”
紀雨寧莞爾,“您本就駐顏有術,何必非得往老氣打扮?難道女子嫁過人,生兒育女,便再不能隨心所欲穿些顏色衣裳麽?我就不這麽覺得,人是為自己而活的,若事事在意別人的眼光,規行矩步,不敢越雷池半步,那日子也太無趣了些。”
石太後心頭一震,自從先帝去後,她做了寡婦,便跟嬪妃時的習慣劃清界限,不但吃起了長齋,還天天念經揀佛米,衣裳也盡都挑莊重的穿——華貴是華貴,可總覺得少了點什麽。
如今被紀雨寧點醒,她才發覺自己多久沒按照心意生活了,生怕被臣子們說她不配為天下人之母——可是細想想,誰規定她非得做這個表率?她就是念一百卷楞嚴經,死了的那個也不會從帝陵裏爬出來,依舊是形單影隻、孤苦伶仃。
比較起來,紀雨寧就太會找樂子了。石太後隻覺心情複雜,若非紀雨寧並不知她身份,她還以為那番話是故意說給自己聽的——暗示她跟珩兒情投意合,希望得到長輩的諒解。
可是現下來看,紀雨寧似乎也不在意這個,隻是隨心所欲,一意孤行——這個女子!
長清見母後臉色乍陰乍晴,一時也分不清她是喜歡還是不喜歡,隻試探道“阿娘,要將衣裳裝起來麽?”
她對乳母稱阿娘,似乎是舊時習慣,紀雨寧也沒起疑。
石太後沉寂了一會兒,沒有說話。
次日她就跟長清說要回宮,長清心裏是巴不得的,可母女倆畢竟聚少離多,平時她害怕嫡母的嚴厲,若長久不見麵,心裏又怪思念得緊。
遂訕訕道“若有空時,母後還須常來做客才好。”
忽然注意到石太後行囊裏赫然包著綠裙,她大感意外,“母後要帶走麽?”
石太後唔了聲,微微窘迫,“禮佛的時候穿素淡點正好。”
長清心說這衣裳哪素淡呀,母後淨會睜眼說瞎話,不過她也知曉太後口是心非——明明就很喜歡,可生怕紀雨寧得意,愣是誇都不肯誇一句。
這人也是沒誰了。
臨上鑾駕前,石太後躊躇再三,還是囑咐,“阿珩跟那女子的事,你讓他早做打算。”
這是讓勸和還是勸分哪?長清故作癡傻,“知道了,兒臣會給紀夫人一筆銀子,將她打發出去便是。”
石太後不悅道“誰要你趕她走了?”
這些時日低頭不見抬頭見,石太後已知道兒子跟那紀氏有多拆不開,與其自己來當這個惡婆婆,倒不如順其自然——橫豎宮裏空出的嬪妃位多著呢,填填缺也好。
長清這廂便痛快的應道“兒臣遵命。”
瞧她模樣,仿佛早料到有此一出——連向來驕傲的長清都被收買了,那紀氏可真有本領!
石太後本想罵兩句狐狸精,可摸著懷中柔軟衣料,到底沒好意思,隻幽幽化為一聲長歎——拿人手短吃人嘴軟,她是太後也不能免俗啊。
紀雨寧送的那身衣裳,石太後原打算私下偷偷穿著頑的,可當儀駕趨近宮門時,她卻抑製不住心底那股悸動,在後車廂裏便換了裝束。
誰說太後不能扮年輕?她就不信有人敢置喙半句。
石景蘭老早就在宮門前跪迎,遠遠地看著鑾駕裏出來一個嬌俏綠影,還以為那紀氏堂而皇之地進宮來了,直到人影到了近前,她才認出那是姑母。
雖然下了轎隻有幾步路,石太後心裏倒是美滋滋的,連腳步都輕快許多,仿佛重回做姑娘時的光景。
以致於她都忘了麵前是她侄女,隻當姊妹間閑話家常,“好不好看?”
石景蘭……她承認,自己有點被嚇著了。
不過還是盡力恭維,“挺好的,母後在哪兒製的新衣?臣妾瞧著都有些眼熱。”
石太後並不避諱,“可不正是那紀氏,長清請她來靜園做衣裳,哀家順便也得了一件,樣子倒好,就是不大襯年紀。”
其實是明貶暗褒,是人哪有不愛年輕的?可石景蘭一聽到紀氏兩個字便忘乎所以,心想果然被自己料中了,姑母這趟居然無功而返——說好是去問罪的,如今瞧著卻是賓主盡歡,隻怕姑母早忘了此行目的。
石景蘭不免有些微醋,“紀夫人的手藝不錯,隻是眼光仿佛欠妥,這綠色隻合卑賤之人所穿,母後您氣度高華、不怒自威,似乎不大相宜,倒是可惜了這料子。”
本來想上點眼藥,哪知石太後卻倏然冷下臉,“如此說來,這衣裳倒是給你穿正好?”
正逢高興的時候,偏偏聽此掃興之語——誰說身份高貴就不能穿綠色了?先帝爺的棺槨還鑲嵌著老大一顆綠寶石呢。
從前也沒覺得侄女這般討嫌,大概真是宮裏住久了,學得陰陽怪調,看來是得添添活氣。
石景蘭望著姑母揚長而去,隻覺滿腔懊惱,不過就是出去了幾天,怎的什麽都變了?
隔天更傳來一個跌破眼鏡的消息,石太後叫了一個戲班子進宮,要連唱三天小戲。
非年非節的,做什麽如此折騰?石景蘭本來想找姑母再聊一聊皇帝的事,然而石太後沉浸在蕩氣回腸的戲文中不能自拔,兀自將她趕了回來。
石景蘭……合著姑母有了消遣就不要她了?所以愛會消失對嗎?
關於石太後的離去,長清對外隻說乳母家中有了變故,要回家探親。
紀雨寧並未覺得什麽,隻要有人付賬就好——橫豎公主府會一力包辦的。
她給長公主做的衣裙也已完工,長清卻不想親自查看,而是打算召開宴會,再於宴會上驚豔亮相,揭開驚喜。
此舉既能滿足她身為公主的虛榮心,也有助於紀雨寧在京城揚名。
紀雨寧沒有異議,“隻要殿下信得過我就好。”
長清莞爾,倘若說之前她對紀雨寧的手藝尚且心存疑慮,可當見識過她為太後量身打造的那套衫裙之後,長清便徹底放心了。
可見李家埋沒了她多久,一顆明珠被淤泥浸染,漸漸失卻光輝,若能讓它重放異彩,長清覺得這也是功德一件。
當然她有公主的驕傲,說好留待宴會再穿,就絕不會先去過目。到時候若出了岔子,這責任也得紀雨寧來擔的。
楚珩悄悄道“不如我先替你問問公主的意思?”
畢竟審美是很私人的事,那件衣裳他也先行看過,喜歡的會稱之為富麗,不喜歡的就該斥責俗豔了——何況紀雨寧又是這樣大刀闊斧的手筆,並不吝惜添加色彩。
倒是之前給太後做的那套,雖然剪裁偏輕盈飄逸,可整體仍是走雅致舒緩路線,出不了大錯。
紀雨寧笑道“怕什麽,公主若是生氣,我正好接你出去。”
趁勢摸了兩把楚珩的臉——他倒是挺注意保養的,肌膚又細又滑,半點看不出粗糙。
楚珩……合著二女爭夫的戲碼還沒玩夠是吧?
來日揭穿真相,他瞧紀雨寧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白吃了這些天的醋,結果發現公主是他姐姐——想想還挺有意思的。
長清很快對外發了帖子,因這回是家宴,邀請的多為親眷一類,除了太後母家蔡國公府的兄弟姐妹們,剩下的多是王親宗室。
其中一位剛從西北回來的兆郡王楚玨,年方十七,模樣卻生得十分英氣。
玉珠兒遠遠瞥見,不由得跟郭勝咬耳朵,“這位郡王倒怪像楚公子的。”
郭勝翻了個白眼,心說你才發現啊,一屋子親戚不像才出奇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