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深耕

字數:3539   加入書籤

A+A-




    中途,石原正雄又改了主意,不打算在今天和韓國東洋麥酒株式會社的社長等人談事情,而是改到了明天早上十點。

    他接下來要去的地方不是五星級酒店,卻是樸藝林的家。最開始,自己還遮掩一下。現如今,他連遮掩一下都完全不需要了。

    石原正雄乘坐的主車一停下來,目的地到了。他對於這裏是絲毫的不陌生,畢竟每年都會來好幾次。

    駕駛和副駕駛的車門是前後被打開。先一步下車的小田龍之介,主動去給社長打開車後座的門。司機是去給水川高史打開了車門。

    水川高史什麽都沒有說。他知道,這一個時候的自己需要三緘其口,什麽多話都不要說。自己隻是默默地朝向社長行了一個四十五度的鞠躬禮送別。

    與此同時,小田龍之介也做出了同樣的一個動作。抄近路先到的樸藝林,已經站在樓下的大門口在等著石原正雄了。

    她主動的朝向對方迎了過去,繼而就是一個背轉身,主動伸出雙手就挽起了他的左手臂。兩人步履一致的朝前走,回到了家。

    石原正雄一屁股就坐在了客廳的長沙發上麵,一邊拉開自己羽絨服上的拉鏈,一邊有的放矢的問道“俊龍呢?”

    樸藝林如實道“他去鷺粱津的考試院體驗生活了。他要挑戰一百萬韓元,過上一個月。”

    石原正雄欣慰道“不錯,接地氣。”

    樸藝林坐到了他的身旁一側道“你是不是要加大對韓國的投資,從而進行一個深耕操作?”

    石原正雄沒有藏著掖著道“大幅度提高海特啤酒和凱獅啤酒的產量是勢在必行。這兩個工業拉格啤酒品牌的年產量都會突破每年一百萬噸。”

    樸藝林在驚訝之餘,若有所思道“光是在韓國市場上麵,恐怕難以消化掉每年這麽大的啤酒產量。”

    石原正雄就事論事道“當然不是隻針對韓國這一個市場,而是為了朝向中國進行一個大量出口。

    不過,韓國市場上麵的啤酒有一個特色,也就是在其他國家不曾有的情況。你們這裏會拿灌裝可口的那一種大塑料瓶來裝啤酒。”

    樸藝林直言道“工業拉格啤酒本就不容易喝醉。加之,一喝就會喝很多。何況韓國人又非常好喝酒,就喝得更多了。

    你是清楚的,一瓶工業拉格啤酒的成本,相當大一部分就在包裝上麵。無論是玻璃瓶,還是鋁製易拉罐,都沒有用塑料瓶的成本低。

    一個2升裝的大塑料瓶就等同於4瓶500毫升裝的鋁製易拉罐。這對於一個韓國成年人根本就不算什麽,完全能夠喝得下。”

    石原正雄老早就知道韓國人愛喝酒,隨口道“在中國青島,當地人還有用塑料袋裝啤酒的傳統習慣。”

    樸藝林有一點不明白,於是就和盤托出了自己心中的疑惑道“既然你要大幅度的提高凱獅啤酒和海特啤酒的年產量,那麽為什麽不直接去中國建廠呢?

    這樣一來,不但可以大大地降低土地成本,建造成本等等,而且還能夠降低一係列的各種生產成本。不管怎麽說,中國的人工成本是遠遠地低於韓國的人工成本。

    中國大陸在2001年加入wo之後,外資進入中國大陸的酒類市場,特別是啤酒這一行是沒有任何限製。

    要不然,被譽為中國最早啤酒品牌的哈爾濱啤酒也就不會被百威英博給全資收購,從而成為了一家24k金的外資企業。”

    石原正雄笑著意味深長道“從地理位置上麵而言,韓國距離中國大陸非但不遠,而且還挺近。

    說的極端些,這把啤酒工廠建在韓國和建在中國大陸也並沒有太大的一個實質性的區別。在啤酒的進口關稅上麵,並不高。

    一旦中日韓在今後的自由貿易區得以成功建立,那就是零關稅,等同於國內流通一樣。

    雖然中國大陸方麵的土地成本,建設成本等是要低不少,但是相關的稅收可就比韓國還要高。中國大陸政府不再像過去引進外資一樣無條件的減免外企的稅收。

    這還能夠獲取到中國大陸政府減免稅收的外資企業,要麽是屬於高精尖的範疇,要麽就是屬於他們技術的短板行業。

    啤酒,還是工業拉格啤酒,能夠有多大一個技術含量?就算沒有我們的進入,百威,嘉士伯,喜力……早就在二,三十年前是布局中國大陸了。

    中國大陸市場上麵的五大啤酒巨頭,華潤雪花啤酒,青島啤酒,百威啤酒,嘉士伯啤酒,燕京啤酒。

    輕井澤集團也就隻是擁有青島啤酒這一家20的股份,完全就形不成實質性控股,而是一種戰略性的合作。

    無論百威啤酒,還是嘉士伯啤酒,喜力啤酒,朝日啤酒,麒麟啤酒這些成名已久的外資啤酒品牌,也早已經在中國進行了一個本土化生產。

    工業拉格啤酒隻是成為了中國人餐桌上麵的一種佐餐酒,一種普羅大眾社交的工具酒。

    全然就不會像西方人一樣老早就養成了可以獨自一個人喝著啤酒,吃著薯片的坐在電視機前麵看節目。

    即便有這樣的中國人,也少之又少,根本就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外資啤酒進行一個本土化的好處是顯而易見,便可以一係列的降低成本。

    壞處同樣是顯而易見,口味上麵有差異化,確實有一定的改良。這就是為了適應中國市場,迎合中國人的口味,有意的淡化。

    不過,也會被越來越多的中國人視作一種區別對待或者是歧視。他們追求一種原汁原味。

    韓國的啤酒品牌在韓國生產,原裝出口到中國,也就完全杜絕了中國人的亂想,畢竟韓國人喝的,和出口到中國市場上麵的都一模一樣。

    即便價格是要高些,也照樣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為之買單。中國人追求的就是一種純粹,商品血統的純粹。

    他們非常看重外資品牌的一個原產地。在他們的觀念當中,這在原產地韓國或者日本生產出來的商品就要比在中國生產出來的商品要好。

    哪怕同一個品牌在韓國或者日本生產出來的商品和在中國生產出來的商品是百分之一百的一模一樣,也一定會有許許多多地中國人會懷疑這其中存在有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