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軟禁
字數:3582 加入書籤
有王守澄壓著,大臣們也就是隻能嚷嚷。
但這一天天的提防聖上偷偷下個立太子的聖旨給大臣,王守澄也不勝其煩就算要換皇帝,也該是自己說了算。
很快,太和殿殿外增派了神策軍,這下連宰相也不能進宮麵見聖上了。
聖上能見旳人,隻有李訓和劉禹錫兩位翰林。
“朕少年登基,一晃已過去六、七年,卻始終沒有真正擁有天子的權利!堂堂聖人,偏要受製於家奴,朕無臉見李家列祖列宗啊”
聖上說著說著,抬起袖子掩麵而泣。
劉禹錫歎到“聖上有興國愛民之心,隻要不放棄,總有一天”
“總有一天是哪天?劉愛卿,是朕祈福不夠誠心嗎?還是祭祖不夠虔敬?這幾年哪年沒有天災?朕的天下千瘡百孔,若是天要將朕的皇位奪去,那就讓它奪去吧!”
聖上抬起頭來,滿臉熱淚,看得旁邊的人都跟著抹起淚來
“聖上何出此言,此乃天災,並非您的過錯啊!”
君臣正在抹眼淚,聖上因為太激動,又猛烈的咳起來,外殿候著的太醫正匆匆跑進來,給聖上含服藥丸順氣。
聖上聲嘶力竭的咳了好一陣,喉嚨的癢才止住,他抬起手來指著太醫正,嘶啞問道“太醫令呢?朕要見太醫令!朕要問問,區區一個風寒,為何久久不愈?”
太醫正抹了一把汗,跪答道
“聖上也看到,包括太醫令在內,已經數位太醫給您把過脈,您得的確實是風寒,所用藥物皆由主藥親自挑選藥材煎煮,病情時好時壞,這當中,聖上您自己沒有另外服食別的藥吧?”
“放肆!”劉弘逸大聲道
“聖上沒問你得罪,你竟敢質問聖上。”
“微臣不敢!”
太醫正苦不堪言。藥方都是金方,雖然不溫不火,也絕不會有錯。每天太醫令都要召集相關人等人討論病情,可這也不是疑難雜症,隻能是換方子。
朝政不能控製,連自己的身體也不由自己控製。
這位年輕的皇帝失聲痛哭起來。
宮外不知宮中情形,今日早早散朝,元楓回到府裏,洛泱正和杜芊芊二人在亭子裏擺了茶具泡花茶。
“你們倆倒輕鬆,今天路相公在朝堂上差點跟李相公吵起來。”元楓在石桌旁坐下,拿起茶盞看裏麵飄著的花葉,問道
“這泡的是什麽?”
“金菊潤肺茶。用的是桑葉、金銀花和菊花,可以鎮定安神、潤肺止咳。”洛泱笑道“你嚐嚐,再告訴我們那倆老頭為何吵起來。”
“怎麽?你想去替聖上治病?”
元楓聽到“潤肺止咳”,立刻想起了被王守澄軟禁在深宮中的聖上。
“我不會治。”洛泱淡淡道
“但我不能無動於衷,他畢竟是我義母的兒子。這茶和方子我會送給蕭太後,至於給不給聖上喝,那就是太後自己的事。”
元楓小心飲了一口,裏麵加了蜂蜜,甜甜的,很好喝,他仰頭將茶一飲而盡
“朝堂上還能吵什麽?李聽被調去武寧做節度使,接過武寧牙將不肯,殺了李聽的親衛,他逃回京城,稱病辭職。”
(以下內容很快替換)
年[]丙申(二十日),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奏報南詔國侵犯邊境。杜元穎認為自己過去曾擔任宰相,文才高雅,因而自詡清高。他不懂軍事,卻專門積蓄財產,減削士卒的衣食供給。西南戍邊的士卒衣食不足,紛紛到南詔國境內去掠奪偷盜,以便自給。南詔國反而贈送他們衣物和糧食,於是,西川的動靜虛實,南詔國都能知曉。南詔國自從嵯顛執掌朝政,就密謀大舉侵犯西川,西南的邊防州郡多次向杜元穎反映,杜元穎一概不信。這時,嵯顛率兵來臨,邊防的城池毫無防備。南詔軍隊以西川的降卒為向導,襲擊並攻陷了、戎二州。甲辰(二十八日),杜元穎派兵和南詔軍隊在邛州以南一交一戰,西川兵大敗。南詔乘勝攻占邛州。
雖然是帝家,但婚禮前後的禮節在如今民間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差別隻是排場。主要程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我們一個個來看。
納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廟裏搞了一大堆祭拜儀式後,皇帝命太尉為正婚使(太尉為三公之一),宗正卿為副婚使(宗正為九卿之一,皇室宗親中有什麽大事都會出麵)。相關部門提前一天在太極殿內擺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員及蕃客(一般指外國使節)皆各就其位。兩位婚使在門外路的東側,麵西而立。黃門侍郎引幡旗、節鉞,中書侍郎拿製書,奏拜。皇帝從西房出來,座上龍座,然後正副婚使入內就位。司儀喊“再拜”,在位的九品官員、外國使節、正副婚使皆下拜。(唐朝時候外國駐中國的使節超級多)
中書侍郎拿製書,但降旨的卻是侍中。侍中拿著聖旨走到婚使的東北邊,麵向西喊有旨!正副婚使再次下拜。侍中宣製納某官某人的女兒為皇後,命公等持節行納采等禮。念完後,正副婚使再拜(我靠,一會兒的功夫拜四次啊,腿都麻了)。
這還沒完,製書、節符之類的交接儀式還有一大套。禮儀完畢之後,皇帝閃人,在位的官員按序出太極殿。正副婚使也坐車,先前準備的一大堆樂器這時候還不能吹奏,一幹人等在乘車相隨,製書放在油絡網牛車上(油絡是三公以上才能用的車飾,不像電視劇裏演的那樣隨便把聖旨擱胳膊彎裏,太荒唐啦)。
出門時應該非常早,到主人家後天才“大昕”(天完全亮,這當婚使的得起早貪黑啊,真是體力活!)。一開始婚使是不能直接進門的,雙方在戶門口西麵又是一大套的禮節,連主客的站位都十分講究,比如婚使要站在西麵、主人要站在大門內,麵向西。主人的傭人(即儐者,專門招待客人的)麵向北,受命之後出來站在東麵(和門口的婚使麵對麵),雙方進行一番禮節性對話
儐者曰“敢請事。”
使者曰“某奉製納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