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殺人滅口

字數:3533   加入書籤

A+A-


    潁王因為受了王氏的鼓動,聽“觀音菩薩”的指引,想用積德換來他倆人的兒子,便讓楊嗣複暫時收手。

    可已經收不住手的楊嗣複,隻能悄悄找到太皇太後。

    李奏拒絕與郭家聯姻,執意要娶蘇洛泱,太皇太後對他極不滿, 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

    在她看來,蘇洛泱風頭太盛、過於強勢,大有武後把控高宗之勢,不適合做後宮之主。苦口婆心勸了半天,李奏愣是沒聽進去。

    麵對垂垂老矣的太皇太後,楊嗣複信誓旦旦承諾,他們已經找到了齊王一夥的把柄, 可助力太後推倒齊王勢力、扶李休複坐上皇位。

    楊嗣複有信心, 有了太皇太後、王太後(李休複的親祖母)兩宮太後加持, 前朝後宮聯手,讓十二歲的李休複登基根本沒問題。

    自己憑從龍之功獲得的權利,隻怕比輔佐成年的潁王來得更大。

    還不用擔心小皇帝對自己來個兔死狗烹。

    潁王尚在暗自竊喜不需自己命令,楊嗣複他們就已提前發動彈劾,卻不知他們早暗中換了主人。

    從黎明的刺殺開始,一直到彈劾三連,都進行得很順利。

    可應該急於擺脫關係的宋申錫和那個耿直路隨站出來了,已經從齊王身上看到曙光的劉麟們站出來了,還有那些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武將們也站出來了。

    這就大大出乎楊嗣複、白敏中他們的預料。

    楊嗣複暗中捏了把汗,慶幸自己提前換了個目標,要不真要被他們嚇破膽了。他臉上擠出一抹掩飾自己內心慌亂的笑容:

    “我不知諸位激動些什麽?禦史台就事論事,照章辦事而已。難道這不是齊王所說的‘法治’?說大道理誰不會,不要法治到了自己頭上,就開始推三阻四”

    他這話說得李奏還真不敢接。

    裴煊不會做假賬,李奏很自信,可蘇元植確實是“夜入敵營”, 自己總不能說當晚自己也在吧?那蘇知遠手刃親兒的事是不是也要抖出來?

    蘇家親兵現已移交東都畿防禦軍,難保沒有一兩個背信棄義的渣滓。

    這事萬萬不能讓人往下查。

    李奏等到大家都把實現投到自己身上, 他終於開了口:“今早發生的事比較多,中書省、門下省,以及大理寺、京兆府、金吾衛都牽涉其中。

    我們就不要把時間浪費在爭論上,刺殺案也好、彈劾案也罷,都要用最快的速度解決,相信會給各位一個答案。

    至於本王子嗣問題魯哀公曾問孔子‘敢問為政如之何?’孔子對曰‘夫婦別,男女親,君臣信。三者正,則庶物從之。’

    夫婦各司其職,夫妻相敬相親,君臣互講信義,此三事能做得好,沒有什麽會不順的。

    本王已有心儀女子,亦許她今生今世。隻因其仍在孝中,暫時不能娶她為妃。

    既然有人以此彈劾本王,為表示對法治的恭順,請宗正寺即日起,為本王與蘇府伊陽郡主操辦三書六禮,待其桃李年華,本王便與其完婚。”

    說完此話, 他不等有人發表意見,徑自站了起來,楊欽義急忙扯著嗓子喊:

    “退朝!”

    “殿下請留步,臣還有話說!臣要麵聖!大家先別走!”楊嗣複急了,他最關鍵的一個句話還沒有說,他要提要求,他要麵聖。

    太皇太後正在太和殿等著他。

    李奏充耳不聞,大步走了出去。他剛才說話戛然而止,就是不想在給楊嗣複他們反攻的機會。

    宋申錫一拂袖子,鼻子裏冷哼一聲帶頭走了出去,大多數大臣也跟在後麵陸陸續續走了出去。留下楊嗣複十幾個人也沒轍,他悻悻道:

    “齊王這是想躲,沒關係,你們回去便將所有證據提交中書省,我看他們能躲到幾時?”

    “這我們知道怎麽做,你快去找太皇太後解釋,看她老人家還有什麽辦法。”白敏中抬手擦了擦額頭上的汗,也轉身出了大殿。

    裴煊直接去了蘇府,關於蘇元植的彈劾事關重大,他得讓蘇家早做防範。

    進了蘇府,他就見洛泱站在前院廊下,似乎知道他要來,邁著小碎步就迎了上來:

    “裴表兄,我有事要告訴你。”

    “我也有事要告訴你。不過,讓你先說。”裴煊盡量讓自己顯得輕鬆,泱兒再有本事,在他眼裏都是個小妹妹。

    “我們的探子已經找到凶手所在,阿福去悄悄認過,那人確實躲在工部尚書杜悰府中。”

    洛泱著急的說。這杜悰不止是工部尚書,他另一個身份是岐陽公主的駙馬。

    (以下內容很快替換)

    829年[25]丙申(二十日),劍南西川節度使杜元穎奏報:南詔國侵犯邊境。杜元穎認為自己過去曾擔任宰相,文才高雅,因而自詡清高。他不懂軍事,卻專門積蓄財產,減削士卒的衣食供給。西南戍邊的士卒衣食不足,紛紛到南詔國境內去掠奪偷盜,以便自給。南詔國反而贈送他們衣物和糧食,於是,西川的動靜虛實,南詔國都能知曉。南詔國自從嵯顛執掌朝政,就密謀大舉侵犯西川,西南的邊防州郡多次向杜元穎反映,杜元穎一概不信。這時,嵯顛率兵來臨,邊防的城池毫無防備。南詔軍隊以西川的降卒為向導,襲擊並攻陷了、戎二州。甲辰(二十八日),杜元穎派兵和南詔軍隊在邛州以南一交一戰,西川兵大敗。南詔乘勝攻占邛州。

    雖然是帝家,但婚禮前後的禮節在如今民間還是經常可以看到,差別隻是排場。主要程序包括: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我們一個個來看。

    納采

    到天地以及祖宗廟裏搞了一大堆祭拜儀式後,皇帝命太尉為正婚使(太尉為三公之一),宗正卿為副婚使(宗正為九卿之一,皇室宗親中有什麽大事都會出麵)。相關部門提前一天在太極殿內擺好道具,次日文武九品官員及蕃客(一般指外國使節)皆各就其位。兩位婚使在門外路的東側,麵西而立。黃門侍郎引幡旗、節鉞,中書侍郎拿製書,奏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