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6 內功
字數:5267 加入書籤
“今天既然說到了貪吏猾胥,朕就給諸卿布置一道作業,朝廷如何做,當能最大程度的防止這些貪吏猾胥趴大明身上吸血?”
隨著格物學的普及,課後布置作業已經是常態。就是沒想到,今天在金鑾殿上,皇帝竟然也給朝臣布置作業了。
一時之間,不少官員聞之心中一顫。
崇禎皇帝掃視底下的臣子,才不管他們心中怎麽想的,接著說道:“其一,大明朝底層辦事的吏胥,多是父傳子,子傳孫,雖然有利於辦事經驗的傳承,可其心為惡,則為惡手段必然也能傳承;”
頓了頓,他又接著說道:“其二,新任官員該如何做,才有經驗對付這些貪吏猾胥,不被他們左右,明察秋毫,治理好地方?”
說到這裏,崇禎皇帝提高了嗓門,斷然喝道:“三日之內,諸卿都得有奏章,闡述對策!”
然後,就如文武百官之願,大朝議結束!
退朝的官員,三三兩兩,和熟悉的官員結伴離開,每一夥官員,都在低聲討論,皇帝布置的這個作業。
很多官員並不笨,已經嗅到了皇帝的用意,又該是一番大刀闊斧的革新了!
事實上,皇帝的這個用意,已經有過苗頭。如今借著這個機會,正式提了出來而已。
當這些官員回到各衙門之後,消息傳開,京師各衙門裏麵辦公的,一樣有吏胥的,一時之間,人心惶惶者有之,期待盼望者亦有之。
傳到民間之後,京師的政治氣氛濃厚,對於朝政的討論,已經是習慣了的。大街小巷,同樣對此展開了討論,吏胥成為京師最為熱門的話題了。
“大明從開國以來,就是這麽做的了,這個吏胥問題,還能怎麽改?”
“對啊,換成其他人的話,估計都不知道怎麽做事吧?到時候處理事情一團糟,怎麽辦?”
“嗬嗬,沒見到軍戶不也是從開國以來就是世襲麽?可軍戶革新之後如何?大明如今的戰力都已經天下無敵了!”
“可不是,我們大明朝如今的疆域,前所未有的廣闊,聽說臨近的南洋那邊,包括安南等地的叛亂都已經平定地差不多,又要封藩王過去了,以前可有這樣的事情?”
“沒錯,吏胥的事情,就要如同軍戶一樣革新才好!”
“我讚同,就如同格物學一樣,把各種吏胥所要處理的事情章程總結出來,隨後新人學之,不就都知道事情怎麽辦了麽?”
“其實,朝廷已經有這樣在做了,大明皇家官學院,可不就是做這樣的事情。再來一個吏學院,不就解決了!”
“沒錯,如果吏胥也給俸祿的話,完全可以通過科考,擇優錄取!”
“……”
誰也不笨,民間的討論中,很快就根據朝廷已有的事例中得到啟示,給出了崇禎皇帝想要的革新方式。
當然了,這其中,也免不了崇禎皇帝派出的廠衛引導。要不然,如果呈送上去的奏章,都不合他的意,事情就脫離他的掌控了。
果然,三天之後,文武百官上奏的奏章中,一大半都是和民間議論差不多,仿造軍戶,廢除世襲,變雜役為雇傭,設吏學院,擇優錄取。官員亦可學之,減少因為不明辦事手段而被底下吏胥忽悠的情況。
甚至還有的官員提出,對於重要崗位的吏胥,也要異地就任,以免地方勢力盤根錯節,外來官員難以做事。
當然,也有一部分官員,並不讚同這麽做,他們覺得,如果這麽一來的話,朝廷國庫支出就更多,遠不如如今這種服役的方式,朝廷付出就不多,節約財政。
崇禎皇帝讓司禮監整理了奏章,分門別類之後公布,並且宣布,就按大多數官員所奏的方案實施。
第一,衙門重要的吏胥崗位,廢除雜役方式,改為雇傭模式;以崗位考試方式,擇優錄取。
第二,在各省設立吏學院,設入學考試,通過者皆可入讀,通過畢業考試者,參與地方吏胥考試,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第三,吏胥不再終身製,五年一考核,不合格者淘汰;重要崗位上的吏胥,最多做滿十年,便要調任。
第四,大明皇家官學院不再隻是要改土歸流國策中去當流官的官員進修,而是擴大到大明所有官員,在新做官之前,都要去進修。考核通過者,才能去當官。
這個革新,如果換成十幾年前的話,就這麽革新,絕對會有大問題!
但是,到這崇禎二十三年的時候,整個世界都已經天翻地覆,很多以前沒有到東西都有了,有關製度也都有革新。
比如,世襲軍戶製,在崇禎朝以前就已經有募兵製了,因此崇禎朝先廢除世襲軍戶製,改為募兵製,並不是很突兀。
然後,世襲軍戶製都革新掉了,那這世襲吏員雜役製要廢除,也不會讓人感到太奇怪!
不過這個涉及到大明底層吏治的革新,雖然有經驗可循,但是真要做起來,也還是要花不少時間,地方上不能亂。
因此,崇禎皇帝宣布了這個革新之後,崇禎二十三年的重點大事,便是這個吏治革新了。
這一年,大明基本上就沒有開疆拓土了。隻是清理南洋,包括洞吾東籲王朝的殘餘,以及包括安南在內的那些所謂盟友。
要是在後世的話,在南洋這樣的地方清剿,估計會有很多困難。可在這個時代,卻不一樣。
不但是如今這個時候,南洋這些國家的人口稀少,更因為生產力不發達,南洋這邊的人類,一般都聚集在適合人類居住的地區,明軍隻要攻占這些地方,逃入山林的那些,要麽被自然淘汰,要麽受不住雨林條件之惡劣,不得不出來投降。
想要和後世一樣,躲在雨林中打遊擊,壓根就不可能。
更不用說,在這個時代,最底層的百姓和他們都統治階級根本不可能一條心。在明軍的管轄下能活得更好,為什麽要跟原本欺壓他們都老爺去賣命?
因此,在洞吾沐天波領軍和安南楊展領軍的夾擊之下,在崇禎二十三年的這一年中,就基本已經清剿完畢,也就安南阮氏還沒被抓獲。
大明朝廷這邊,分了兩個藩王過去,但是沒有海岸線,安南和洞吾兩個省份,直接把海岸線包了,直通馬六甲海峽為止。
南洋島國這邊,朝廷又增派了援軍,掃蕩各個島嶼,操作方式都是差不多,把當地的老爺全都殺了,或者遷移到其他地方去。然後,藩國,礦務公司走起。
在此期間,大明還成立了種植公司,一樣以股份發行的方式籌資,到南洋大規模地開始種植橡膠等適合熱帶種植的植物。
總之,大明這個龐然大物伸手到南洋之後,便強勢主導了這裏,轟轟烈烈的種植,挖礦等等,遍布南洋。
大明的商船也是大量增加,給南洋帶去了繁榮。
大量的學堂設立,四書五經的推廣,漢語成了最大眾的語言,估計等到南洋這邊新一代成長起來之後,便隻有漢語一種語言了,最多加個方言。
遼東這邊,已經如願封為東江伯德吳三桂,受命北上,端掉了沙俄在遠東的據點,整個西伯利亞,就全是大明的了。
大明西邊,通往輪台的鐵路,基本上能在崇禎二十三年修好,河套平原這邊的人口暴增,有一部分人會分流去輪台,主要是原本屬於瓦刺的那些人,更能適應西邊。
輪台這邊的駐軍,還在以輪台為中心,四處抓捕漏網之魚,不過並沒有大規模向西。但是,給周邊地區的壓力絕對是很大的。
伏爾加河流域的土爾扈特部,在固始汗投降之後,就有派人去勸降,加上原本被朝廷放回去的那些俘虜,土爾扈特部的歸附,基本上也是板上釘釘了。
就是西藏這邊的改土歸流,進度是最慢的。
這倒不是說西藏這裏的抵抗很強,而是因為交通不便,並且這裏百姓的開化程度很低,改土歸流做起來比較吃力。
但是,在固始汗的配合下,改土歸流也在有序推進,預計崇禎二十三年底之前,大概能完成基本的改土歸流。
有一部分土司和喇嘛不甘心放棄權力,但固始汗的投降,讓他們無力抵抗,便逃去了莫臥兒帝國。
倭國這邊,德川幕府滅亡之後,新的藩國也已經就藩,並且開始攻打蝦夷道,也就是後世的北海道。
朝廷在倭國這邊,主要是監督藩國,開設沿海的補給港口,為大規模跨越太平洋,前往美洲地區做準備。
琉球王國倒是還在,不過有朝廷海軍駐紮,另外,琉球王國的朝臣重臣,皆出自久米村,久米一族,在大明朝的支持下,一躍成為琉球王國勢力最大的一族。
也虧了大明對人口和實力遠超周邊各國,因此才能在短時間內整頓消化周邊這些國家。
可以預計,大明在一兩年之後,便能再次對外擴張,不對,是開疆拓土!
在大明朝整頓內務的這段時間內,李自成他們,也在歐洲生活了一段時間了。
------題外話------
明天能恢複正常時間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