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字數:3531 加入書籤
和丈量田地同樣重要的另一項工作就是清查人口。
雖然說縣衙有全縣的人口黃冊,但是那種東西基本上就可以扔掉了,用來擦屁股都嫌太硬。
人口普查從古到今都是一項複雜艱難的工作,就算是在沈墨生活的那個科技發達,社會昌盛的時代,每次人口普查都沒辦法做到完全的統計到每一個人。
黑戶多的出乎意料,而成為黑戶的原因也往往超出一般人的想象。
在古代這種封建體製下隱匿的人口更多。
比如說地主的家奴都不會算在人口裏麵,而很多失地農民也會被迫賣身給地主成為地主家的田奴。
這一部分人就等於從戶口冊子上消失了。
而官府的人口黃冊上統計的數字跟實際的人口數字相差甚遠,很多時候甚至差距能達到數倍乃至十幾倍之多。
在皇權不下下,基層設在縣城的情況下,朝廷能收多少稅真的全靠當地的士紳說了算。
就拿焦家莊來說,雖然按照從黃順家裏搜出來的冊子統計顯示有丁口四百五十八人之多。
但是請注意這裏的丁口標準是第一隻算男丁,女人不算。
第二是隻統計十二歲以上五十歲以下的人口,小於十二歲和大於五十歲的人都不統計。
還有,黃家的家奴田奴丫鬟這些都是不統計在內的。
沈墨要求這次統計人口,一個是所有人都要被納入統計範圍內。
第二則是超過十二歲以上的就要分家另立門戶。
為了保證村民願意分家,針對這一條沈墨給出了相應的分地配套措施:按戶分田,每戶二十畝。
這樣一來,會擔心分家而失去勞動力的村民就會主動要求分家,這樣雖然分開了,但是每家的田地卻變多了,他們自然會擁護這條政策。
統計人口這件事沈墨交給了孫翔,小夥子在軍校的時候是區隊長,有領導能力,而且做事認真,是目前最適合的人選。
除了孫翔本人,沈墨還給他另外分配了五個民兵作為幫手,成立了臨時的人口普查小組。
沈墨宣布,被燒毀身契的所有的家奴丫鬟,都會被重新編成民戶,獲得分田的資格。
他們就算自己種不了地,也可以佃給其他人去種。
當然,租子要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
這一條讓那些被解救的家奴丫鬟們感激不已,有人甚至跑到沈墨的屋子外麵跪了一個時辰才流著激動的淚水離去。
雖然很多村民對於給家奴丫鬟們分田這一條有些意見,但是卻也隻是發發牢騷,不敢生出什麽事端來。
沈墨把這些都看在眼裏,也有心理準備,知道這些村民對這些當過家奴的人有偏見,認為他們給黃順當過家奴就都不是好東西,所以沒有資格分田。
另外,他們的家奴身份也讓這些自己本身就是佃戶的村民生出一種優越感,甚至有人覺得沈墨應該把這些人跟黃順一樣統統打死。
他們完全忘了自己以前可是無數次的偷偷羨慕過這些不用辛苦種地還每月都能領月錢的家奴的。
對於階級的認同,往往遠遠大於對於人類本身的認同。
佃戶和家奴雖然都是社會最低層的群體,可是卻以產生了鄙視鏈。
沈墨此時,更深刻的認識到了太祖說的思想的改造才是最難的改造。
不過這些事情都得慢慢來,不可能一蹴而就的。
事情越來越多,丈量田地和清查人口這兩項工作是下一步分田工作的前提,雖然出現了一些問題,但是在常軍和孫翔兩人的帶領下迅速的向前推進。
就算出現一些想鬧事人,也很快就被收拾的服服帖帖的。
沈墨這些人可都是拿起筆杆子治民,提著刀就能殺人的猛人,雖然打定主意要收民心,但是也不會過於縱容。
尺度把握的很好,寬嚴相濟,恩威並施。
鐵牛帶著十個人組成了臨時巡邏隊,扛著槍挎著刀在四處巡邏,重點是盯著縣城的方向。
根據黃順心腹家奴黃三的供述,東安知縣劉同仁一個月前攤派給了焦家莊五百石糧草的秋糧征收任務。
說是五百石,但是到了縣衙肯定要克扣一些。到了府衙又有克扣一點,到了省城還要克扣一點。
再加上沿途運輸的損耗,這五百石糧食最終能到朝廷手裏的估計剩下不到一百石了。
這可能都算是多的。
有些狠一點的地方官,可能最終交給朝廷的隻有從農民手裏收上來的十分之一,甚至更少。
這是自下而上的克扣搜刮。
反過來,朝廷下達的征糧征稅任務,比如任務是一百兩銀子,經過各級官吏的層層加碼,到了農民跟前,估計就變成了一萬兩甚至更多。
很多政策初衷或許是好的,但是卻唯獨忽略或者說小瞧了地方官吏的貪婪程度。
官逼民反大概就是這麽來的。
五百石糧食說多也多,但是說少也少。
光是從黃順大宅後麵的糧倉裏清點出來的糧食就有一千多石。
但是黃順自然不可能自己去承擔這些的,必然是要把這些轉嫁給焦家莊的村民們的,所以才會那般狠毒的漲租漲息,逼死焦老幺兩口子,最後丟了性命。
而再過三日,就是劉同仁派人過來收糧的時候了。
這幾年吳三桂造反,各地都有大大小小的起義,清廷基本上一直在打仗。
打仗那麽費錢,各種花銷自然都會攤派到普通的百姓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