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徐州
字數:7521 加入書籤
上書房內燈火通明,隆治帝像往日般在批閱奏折,此刻他的心情還是不錯的,半個時辰前送走了背鍋俠孔方岩,右手邊放著一封奏折,就是孔方岩專門遞過來的,裏麵不是什麽朝政大事,就是一些江南官員的名單,全程都是孔方岩在說隆治帝在聽,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就這麽默許了,過些日子,會有北方文官彈劾禦史台江南一係官員,清繳從文安的禦史台開始。
這時,一個小黃門匆匆走來,戴權見狀輕步走了出去,小黃門將一個蠟丸遞給他,“總管,榮國府遞來的急報!”
賈家?
戴權一怔,又聽說是急報麵色一緊,擺了擺手,“我知道了,你先下去吧!”
“什麽事?”
忽然傳來了隆治帝的聲音。
“陛下,剛到的密報!”
戴權連忙走進去,揮手將兩個服侍的小黃門趕了出去,將蠟丸捏碎取出裏麵的紙條遞上前,“這是榮國府密諜遞來的,說是急報!!”
聽了他的話,隆治帝一驚,忙接過紙條,上麵隻有九個字梁國公言判南疆兵敗!
“這,這怎麽可能!”
隆治帝望著手中的紙條,一臉的驚駭,片刻恍然醒悟,忙問道“今兒文淵閣誰值夜!”
戴權“睿親王爺。”
“快請!”
“遵旨。”
說到這,隆治帝忽然又想起一事,問道“將南疆所有的軍報全部找出來,還有,內閣派誰去的南疆。”
戴權走出去命人去請劉恭,轉身又來到存放軍報的書架旁,一麵翻找南疆軍報一麵說道“內閣考慮到南疆的複雜情況,派的是刑部左侍郎韓文祿韓大人。”
“韓文祿?”
隆治帝一愣,隨即長舒了口氣,此人是開國一脈的人,又常年與軍方打交道,為人處世老練圓滑,亦是個能臣,如此放心多了。
想到這,隨手取過一封南疆軍報細看起來,翻看著麵前的軍報,麵色漸變,最終歎了口氣。
片刻,睿親王劉恭在小黃門的指引下匆忙趕來,躬身行禮道“臣弟參加陛下。”
隆治帝一擺手,“看看這個吧!”
劉恭從戴權手中接過紙條打開來看,麵色一緊,驚道“陛下,這”
隆治帝“剛遞來的。”
劉恭明白這是埋在賈家的密諜遞來的,消息肯定是真的,南疆戰敗,怎麽可能,那可是十餘萬精銳,軍中領兵的都是久戰沙場的宿將,忽然想起一樁事情,大聲道“難道是糧草出了問題!”
劉恭的臉色白了,怔怔地望著隆治帝。
“嗯。”
隆治帝應了一聲,跟著又道“朕剛才將所有軍報理了一遍,發現除了糧草沒有其他的問題,已經半年多了。”
說著,重重地拍了拍禦案,怒道“朕真是瞎了眼,竟然相信了這群衣冠禽獸,現在好了,南疆麵臨戰敗的危局,悔矣!”
劉恭“陛下,這是梁國公的猜測,算不得數的。”
“嗬。”
隆治帝輕笑一聲,“他是什麽樣的人難道你不知,朕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他這句話就是明明白白說給朕聽的。”
劉恭“”
“由不得朕不相信啊!”
隆治帝翻開了一份奏折,高聲道“你看看,你看看,年前的軍報,軍中糧草不足,軍卒因饑餓不能正常訓練,還有這一句,因為體弱許多軍卒染上了疫病!”
說著,重重將奏折向地上一摔,怒道“都是死人麽,怎麽這麽重要的事情朕都不清楚。”
戴權撲通一聲跪倒在地,“千錯萬錯都是老奴的錯,陛下不要氣壞了身子。”
劉恭“這件事內閣早就行文斥責了三地的行政長官。”
隆治帝冷笑了一下“看來這群封疆大吏是沒把內閣的命令放在心裏。”
隔了一會兒,又對跪在地上的戴權說道“怎麽不給十三弟搬個凳子?!”
戴權慌忙爬起來,“奴婢該死!這就去拿。”
說著給劉恭搬了個矮墩。
“臣弟謝陛下。”
隆治帝突然又道“茶呢!”
戴權聽了忙去倒了茶來。
劉恭接過茶碗,喝了一口,略想了想,正色道“陛下,是否八百裏加急遞往南疆,提醒南安郡王。”
“來不及了!”
劉恭聞言有些詫異,靜靜地等著接下來的話。
隆治帝把目光轉向了他,好久才接著道“你來之前,朕已經命人拿著朕的手諭去了繡衣衛,馬順會帶著朕的旨意連夜南下,希望能趕得上。”
“陛下聖明!”
劉恭接著說道“是不是傳旨南疆幾省做好萬全準備,一旦大軍戰敗,後方除了省城皆無重兵守衛。”
“嗯。”
隆治帝點了下頭,又問道“你說說,他們怎麽敢這麽做,那可是十餘萬鎮守邊關的大軍,難道他們不清楚會有什麽樣的後果?!”
上書房內一片沉寂,隆治帝也不催他,抬頭望向了殿外的夜空。
劉恭有些茫然的坐在那裏,對於這件事他心中亦有著太多的疑問,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賈琦,心中在猜測他到底打的什麽算盤。
“要不明兒將梁國公請來!”
“不用。”
隆治帝直接拒絕,聲調有些嚴厲地說道“如此行為毫無臣子的孝心,朕看呐,他是想看朕和內閣的笑話,咱們前不久駁了他的建議不是。”
說著仰望著屋頂,半晌沉默不語,忽然,問道“如果當初采納了他的建議是否會不一樣。”
劉恭遲疑道“這臣弟委實不知!”
“唉!”
隆治帝長歎了口氣,“白白耽誤了數日的時間,朕的過錯啊!”
劉恭忙起身道“陛下這樣說,內閣該自請罪責了。”
隆治帝低聲道“行了,先到這吧。”
劉恭眉頭微皺,心中暗暗歎氣,拱手道“臣弟告退!”
望著劉恭的身影消失,隆治帝坐在禦案後出神地想著,接過戴權遞上來的茶碗,揭開碗蓋,想了想又放下,歎聲道“難道是朕錯了!”
說到這,他望向戴權。
戴權何等機敏,立刻勸道“陛下保重身子,千錯萬錯都是那些貪官們的錯,仗著先帝的仁慈行此無視祖宗法製的壞事。”
隆治帝一怔,又把目光望向了殿外,“是啊,先帝太仁慈了!”
戴權好似沒有聽見一般,後退一步低下了腦袋。
“明兒一早將老國公請進宮來!”
忽然,耳邊傳來了隆治帝淡漠的聲音。
戴權“遵旨。”
隆治帝突然站了起來,“告訴皇後,今晚朕去鳳藻宮歇息。”
說罷,也不看他,一徑走了出去。
戴權懵在那裏。
夜色深沉,經過一日的大戰,叛軍大營中一片寂靜,就在剛剛一隊巡夜的軍卒離開了此地,隻有立在大營邊上的箭樓還有兩名軍卒,忽然,一名軍卒上前兩步,神情緊張的注視著遠方,稍頃,驚叫道“快,你快看,那邊是什麽?!”
另一軍卒忙走過來,隻見黑壓壓一片迅速向著大營急速奔來。
“敵襲!”
那軍卒大喊一聲,並拿起鐵錘‘當當!’地敲響了警鍾,刺耳的鍾聲響徹整座大營,疲憊不堪地士兵們從夢中驚醒,軍營裏一陣大亂,不少人衣衫不整地奔出營帳,還未等搞明白敵人從何方殺來就被鋪天蓋地的箭雨所淹沒,更有許多帳篷被火箭點燃,三千騎兵在叛軍大營左側疾駛如飛,箭如密雨般射向叛軍大營,無數衝出營帳的叛軍被飛來的利箭射殺。
這時,奔跑在最前列的漢軍終於衝到了叛軍大營轅門前,營門被打開了,漢軍趁著大亂衝了進去,無數的漢軍揮舞著手中的武器向著迎麵而來的叛軍殺了過去,吼叫聲、刀槍撞擊在一起的聲音、臨死前的哀嚎聲響徹整個夜空,這是李虎麾下最精銳的步卒,從二十日開始,漢軍與叛軍接連進行了三天的大戰,原本的計劃因為叛軍援軍到來而被迫中斷,不僅如此,側擊叛軍右翼的王知彰部差點被叛軍圍困住,要不是馮唐全力營救恐有覆滅的危險,當天的血戰造成漢軍近兩萬傷亡,然而叛軍的損失更大,因為意外出現的叛軍,李虎當機立斷命沈一熙率軍加入了正麵的攻擊,河南衛的加入使得朝廷大軍士氣大盛,一舉擊破了正麵的叛軍精銳,此戰斬殺叛軍近三萬,俘虜了五千餘人,可謂是大勝,昨日和今日白天李虎命大軍輪番攻打叛軍大營,絲毫不給叛軍喘息的機會,混亂中李虎又派出自己麾下的精銳隱藏在叛軍大營一裏外的戰場內,因為擔憂被漢軍襲擊,叛軍根本不敢派人前往打掃戰場,混亂的戰場給大軍提供了躲藏的條件。
數支騎兵如鐵拳般衝擊著叛軍混亂中組建起來的軍陣,騎兵在亂軍中左衝右突,銳不可擋,李虎親率五百親衛殺進了大營,這五百人都是跟隨李虎南征北戰的老卒,攻勢異常犀利,一下便撕開了數道叛軍臨時築起的防線,叛軍主將更是被李虎一箭射殺,一個衝鋒便將集結的叛軍打散開來。
在混亂中,成建製的漢軍將自身的優勢發揮到了極致,不停砍殺著阻擋前進步伐的叛軍,漢軍騎兵一路奔殺,勢如摧枯拉朽,所到之處人頭滾滾落地,叛軍被殺得膽寒心裂,四散奔逃。
衝天的大火還有四處奔殺的漢軍騎兵無一不在摧殘著叛軍的鬥誌,“敗了,逃命吧!”,隨著叫喊聲不斷傳開,無數叛軍潰兵被漢軍騎兵驅趕著往叛軍中軍大營逃竄,此時更本分不清敵我,漢軍緊隨在後,有叛軍將領站在中軍大營轅門前厲聲嗬斥讓潰軍散去,又命弓箭手射殺敢於靠近的潰兵,可惜潰逃的兵卒更本不聽這些,仍舊拚命的向著大營衝擊,當潰軍衝開了營門之時,緊隨在後的漢軍騎兵發起了衝鋒,隨著漢軍的不斷湧入,黃琛的中軍大營燃起了熊熊火焰,照亮了整個夜空。
“叛軍已敗,殺啊!”
擊穿叛軍中軍大營,騎兵沒有理會潰逃的叛軍,在火光的照耀下向著叛軍後營發起了攻擊,此時的叛軍早已沒了鬥誌,到處都是逃竄的兵卒,一兩個試圖反抗的軍卒很快便被射殺。
戰鬥開始的很突然,結束的也很快,大半個時辰漢軍便將叛軍的三座大營攻破,此戰李虎集結了全軍的兩萬餘騎兵參加戰鬥,叛軍因為二十日精銳的覆滅加上這兩日的血戰根本沒有像樣的阻擊,除了在前營遇到了阻力,中軍、後軍都是一觸即潰。
有軍卒高呼,“萬勝。”
歡呼聲響徹夜空
這時,陸續趕來的漢軍快速的跑進了戰場,拿起手中的武器開始打掃每個角落,隻要是叛軍,不管是活的還是死的都狠狠地補上一刀,戰場上稍有疏忽都可能造成大軍的崩盤,所以打掃戰場補刀是非常必要的。
徐州城下,漢軍大營,林如海聽完賈貴的稟報,站起身子來到大帳外,望著遠方撫須笑道“終是咱們打贏了!”
說罷,轉身對陸柄說道“本官和武威侯說過了,此戰你當居首功,另外我會給你們大帥去信,一個二等子的爵位該能穩的。”
陸柄想要的就是這句話,忙抱拳道“多謝大人提拔!”
林如海回頭望著遠方,心中歎息一聲,看似是朝廷大勝,實則不然,最近金陵方麵不斷傳來戰報,白蓮教的攻勢愈發犀利,忠靖侯和忠誠伯兩部大軍可經不起這麽消耗,應天巡撫張仲元不斷來信催促大軍迅速平定兩淮叛軍,抓緊時間南下,否則他要考慮從江浙等地請求援軍了,兩淮不是這麽好打的,連續三日慘烈的大戰,大軍消耗太多,沒有數日的休整根本無力南下。
想到這,又問道“你部人馬休整的如何了。”
陸柄“林大人放心,除了保留一營老卒之外,其餘兩營全部是老卒帶新兵,大軍南下之日定能初步形成戰力!”
“好,陸將軍當真是軍中宿將。”
林如海讚了一句,“本官在給你們大帥的信中提到要將你部擴編,此事他會向陛下和內閣提起,應該不成問題。”
陸柄大喜,“多謝大人!”
7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