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人命賤如草(求推薦收藏)

字數:8831   加入書籤

A+A-


    &esp;再一次醒來的時候,已經是第二天下午了。

    &esp;李秀寧不在,馬三寶見楊默睜開眼,興奮的不能自已,連忙上前扶他。

    &esp;絮絮叨叨說了個沒完,先是道歉,說自己誤會了姑爺,然後又說小姐已經毀了那封和離之書,姑爺千萬不要在意。

    &esp;“我渴了...來壇子水。”

    &esp;看到馬三寶,原本就很渴的楊默更渴,而且他發現自己好像感冒了。

    &esp;而且還是重感冒,腦袋昏昏沉沉,頭一動就感覺腦子在晃蕩。

    &esp;這具身體本就文弱,多日奔波加上連夜趕雨路,昨天又沒吃沒喝,不生病才奇怪。

    &esp;雖說有老話:小夥子睡冷炕,全靠火力壯。

    &esp;但楊默的火力全都被消耗在了歸來的路上。

    &esp;“哦,哦,哦...”

    &esp;馬三寶趕緊張羅著去拿水,又讓人端上飯菜,繼續絮絮叨叨。

    &esp;說流民已經安置好了,讓楊默放心,又說楊默染了風寒,昨晚半夜還吐了,全都是吐的酸水。

    &esp;大夫開了藥,正在煎著,小姐囑咐,讓他在府中好好休息幾日。

    &esp;再次回到國公府,看著周圍熟悉的環境,想起昨日遇到的那些流民,他總感覺有些不真實感。

    &esp;國公府內歲月安好,好景好物好安靜,好吃好喝好日子。

    &esp;但外麵的那些災民們卻連口幹淨的水都喝不上。

    &esp;吃完飯沒多久,藥就端上來了,喝了藥躺在床上,整個人說不出的乏。

    &esp;馬三寶既然說李秀寧親自處理災民的事,楊默還是放心的。

    &esp;但心裏總是有些空落落的,上午躺在床上懶了半天,下午雖然還很難受,但在床上躺不住了,坐在外麵的池塘喂魚。

    &esp;晚上的時候李秀寧回來了。

    &esp;見到楊默,先是愣了愣,好像有什麽話要說,但愣了半天,卻隻說了句公子要保重身子,這幾日在府內好好休養,流民那邊一切都很好。

    &esp;楊默能夠感覺到,李秀寧對自己的態度比之之前要親近了很多。

    &esp;至少會在自己麵前不再掩飾疲倦了。

    &esp;倆人坐在外麵的石桌旁賞了一會月,楊默轉過頭來看向她。

    &esp;姑娘的側顏在月光的映襯下很美,眉角處掛著淡淡的憂愁,更是添加了別樣的嬌媚。

    &esp;“姑爺,那個來俊臣真的是你殺的啊?”

    &esp;春梅站在一旁,替李秀寧問了她想問的話,一邊問,一邊給楊默倒了杯茶。

    &esp;她跟著李秀寧那麽多年,知道小姐心中所想,借著這個話口直接發問。

    &esp;“嗯。”

    &esp;楊默端起茶杯來喝了一口,也沒有打算隱瞞,也知道春梅發問並不是懷疑,而是詫異。

    &esp;李秀寧也端起茶杯,小口輕瑉,保持著安靜。

    &esp;她心裏一直也想不通,文弱的楊默是如何殺掉重兵保護的來俊臣的。

    &esp;“那姑爺,你是怎麽殺的他?”

    &esp;“啊,我是趁虛而入,來俊臣他們本就沒把我當回事,因此沒有什麽防備,說起來算不上什麽光明手段。”

    &esp;燕州在北方,河流不多,自己若把實情說了,反倒可能引起二人的懷疑。

    &esp;“這把匕首是我從府庫中偷的,還望小姐見諒。”

    &esp;李秀寧看著桌上的匕首,又看了看楊默。

    &esp;匕首她不在意,但他那句:他們本就沒把我當回事卻讓她很是不舒服。

    &esp;是啊,之前不光來俊臣,即便是自己也沒有重視過眼前這個男人。

    &esp;可就是這個之前自己從未重視過的男人,為李家解決了一個大麻煩。

    &esp;“姑爺真厲害!”

    &esp;春梅由衷的讚歎,但這讚歎中有三分之前誤解楊默的愧疚。

    &esp;“趁虛而入,算不得什麽厲害。”

    &esp;楊默說完,想起了來俊臣臨死之前說的那番話,以及那把鑰匙。

    &esp;“來俊臣臨死前說,慶王還有對付李家的後招,但他並不清楚是什麽。”

    &esp;“嗯,李家也做好了準備,不怕他們不動...”

    &esp;李秀寧語氣中的沉穩與自信,讓楊默心裏踏實很多。

    &esp;至於說那把鑰匙,楊默打算有時間先看看來俊臣在太原留下了什麽東西,再考慮給不給李秀寧。

    &esp;萬一裏麵有關於穿越者的信息,可就有點麻煩。

    &esp;又聊了一會,楊默有些心不在焉,李秀寧問道:“公子可是有什麽心事?”

    &esp;“哦,也不算上什麽心事,就是有件事想不通。”

    &esp;“可是關中各城驅趕災民一事?”

    &esp;李秀寧說完,楊默愣了一下,看著她差點說出你怎麽知道。

    &esp;忽而又想到李秀寧聰慧無比,自己在府中待的這一天,她親自處理災民的事,定然會詢問他們的來曆。

    &esp;尤其是那個柴茂全,肯定會主動把自己困惑的問題告訴她。

    &esp;但不管她是如何知道的,這種心有靈犀的感覺,讓煩悶了一天的楊默很是暖心。

    &esp;“是啊,我想不通。”

    &esp;楊默長歎一聲,今日坐在池塘便喂魚的時候,他絞盡腦汁去想,也想不明白。

    &esp;原本以為李秀寧會告訴答案,但她也隻是搖了搖頭:“妾身也想不明白,關中各地為何要如此。”

    &esp;“不過妾身已經給長安去信,可能長安那邊會知曉,最多五日,便有回複。”

    &esp;李秀寧終究還是有些低估自己二弟的能力。

    &esp;沒有五天,第三天,長安就來信了。

    &esp;這三天裏,楊默感覺好了一些,沒有在府中待著,帶著馬三寶去看流民安置的怎麽樣了。

    &esp;張瘸子那邊,一進城李秀寧就履行了楊默給他的許諾,讓他當上太原城的不良帥。

    &esp;有吃有喝還有官做,張瘸子對楊默十分的尊重。

    &esp;但這隻是第一天和第二天的態度,到了第三天,楊默再見到張瘸子的時候,就發現這瘸子對自己的態度有些變了。

    &esp;雖然表麵上還挺恭敬,但話語裏待了三分輕視。

    &esp;馬三寶氣的要打人,被楊默攔下。

    &esp;回去後一問方才知道,進城這三天張瘸子撒下人去打探太原城內的消息。

    &esp;他之前本就是不良人出身,如今成了太原的不良帥,街頭巷尾的這些地痞流氓們自然要巴結。

    &esp;便有人將楊默被李娘子休了的事告訴了他。

    &esp;張瘸子一聽,楊默現在連國公府的贅婿都不是了,雖然心裏對他還算敬畏,但小人一旦得誌,難免就得意忘形,這敬畏中夾雜了三分的輕視。

    &esp;楊默知道前因後果之後,哭笑不得,好說歹說才勸住要把他另外一條腿都揍斷的馬三寶。

    &esp;張瘸子有這種心理,楊默可以理解:一般自己的身份地位比較卑微低賤的人,會對身份地位特別敏感。

    &esp;不良人的社會地位很低,而在其他人包括張瘸子眼裏,被休了的贅婿身份更低。

    &esp;可偏偏張瘸子現在不良帥的地位,又是他這個被休了的贅婿給的。

    &esp;因此瘸子內心對楊默很擰巴。

    &esp;安置好流民才是大事,張瘸子怎麽看自己,楊默並不在乎,畢竟太原城內看輕自己的人多了,而張瘸子和他的手下卻是唯一一群見到自己叫楊爺的人。

    &esp;拋出去那三分輕視,人家不還有七分敬畏麽。

    &esp;這邊剛安撫好馬三寶,李世民的回信就來了。

    &esp;看完回信,楊默的疑惑徹底解決,但卻有一種極其荒誕的感覺。

    &esp;上個月的時候,關中就大旱了,而且是百年難得一遇的旱災。

    &esp;當時遠在長安的李世民知道後,想到了前些日子的隕石之事。

    &esp;當真是楊氏失德,天降災難於北隋麽?

    &esp;有這種想法的不止他,很快,隨著流民的增多,長安城內這種流言說法也越來越多。

    &esp;但就在前幾天仿佛一夜之間,這種傳聞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因為國無主,方才會有天災降臨。

    &esp;想都不用想,這是慶王放出來的,新晉的文武百官們也都為了攀附著從龍之功,紛紛請奏上書慶王登基。

    &esp;慶王自然是推辭,說一番朕德行淺薄,不能為天下主之類誰也不信的話。

    &esp;嘴上這麽說,但行為卻很誠實:三辭三推一天完成,緊接著就開始登基大典。

    &esp;巧的是,慶王一登基,大赦天下,旱災就消失了。

    &esp;至少在朝堂上,再也沒人提旱災的事。

    &esp;大家你好我好,其樂融融,慶王甚至還在城內擺了流水席,說是要與長安民眾同樂,宴請天下。

    &esp;皇帝登基,在朱雀大街上擺流水席。

    &esp;看到這裏的時候,楊默就感覺到了荒唐。

    &esp;封建王朝果然是出奇葩的地方。

    &esp;慶王這是憋的想當皇帝都快憋瘋了啊,一登基連腦子都沒了。

    &esp;當然,楊默沒有時間去管奇葩皇帝的奇葩行為,繼續看下去。

    &esp;旱災並沒有因為誰的登基消失,長安城附近沒有流民是事實,但並不是因為皇帝的流水席,也不是因為新皇的德行感動上蒼,老天爺下起了穀子雨,解救萬民。

    &esp;而是關中的災民全都被趕了出來——而且是早就開始行動。

    &esp;根據李家在慶王府的密探所報——現在應該是皇宮裏的密探了。

    &esp;大災剛上報到朝廷時,某幕僚謀士讓當時還是慶王的皇帝壓下了這封奏折,然後上了個驅虎吞狼的計策:流民、災民是虎,太原李家是狼。

    &esp;將流民和災民全都驅趕到李家去,吃幹淨李家在太原的糧食。

    &esp;理由也很簡單,李家不是有造反的準備麽?

    &esp;好,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我讓災民吃光你的糧食,看你還怎麽造反?

    &esp;如果你李家不讓災民進城吃糧,那我就讓禦史上奏彈劾。

    &esp;反正禦史都是我的人,打輿論戰我是不會輸的——信中大抵是這個意思。

    &esp;楊默看到這裏的時候,腦袋上頂出三個大問號。

    &esp;慶王這是從哪裏撿到的鬼才,居然能夠想出如此大傻逼的計策。

    &esp;關鍵問題是,他居然還同意了,甚至龍顏大悅,當晚飲酒三升,臨幸了七個貴妃。

    &esp;封建王朝是真他娘的操蛋。

    &esp;饒是楊默點滿了罵人科技樹,但麵對如此荒唐而又是事實的現狀,也隻能發出這樣的感慨。

    &esp;困惑了多日的問題:關中官府為何驅趕流民,終於得到了正確的答案。

    &esp;楊默和李秀寧相顧無語。

    &esp;李秀寧無語的是,朝堂上慶王為了對付李家,居然使出如此下作的手段。

    &esp;楊默無語的是,封建王朝政治家的思考方式,果然和自己這個現代人有天壤之別。

    &esp;人口是封建王朝的基石,這個狗皇帝居然就為了削弱李家的實力,將流民拱手相讓給太原。

    &esp;難道他們就不怕李家喂飽了這些流民,然後武裝起來——都不需要武裝,一人發塊板磚,去長安把他從皇位上砸下來?

    &esp;但當半月後,楊默站在城樓上看著外麵鋪天蓋地的流民時,他方才意識到自己錯了。

    &esp;慶王他們果真是封建王朝土生土長的人——他們真的不怕。

    &esp;朝廷那個給皇帝出計策的家夥,或許也真的是個鬼才。

    &esp;這十天裏,楊默幫著李秀寧一起安置這三千流民,發現封建王朝的官吏們安置災民和自己之前設想的方式截然不同。

    &esp;說是幫著李秀寧,但很多時候,他這個病號也隻能在一旁看著,唯一能做的,也就是指點馬三寶給跌打損傷的流民們處理傷口。

    &esp;雖然忙沒幫上太多,但卻弄清楚了太原城有多少家底。

    &esp;糧食的確有很多,但卻架不住城外的流民更多。

    &esp;密密麻麻看不到邊。

    &esp;李秀寧的幕僚算了算,如果讓所有的災民入城,太原城內的糧食不僅不夠,甚至還要去其他城借糧。

    &esp;看著幕僚們提交的調查文書,楊默不得不感慨:這一招驅虎吞狼,當真是釜底抽薪。

    &esp;封建王朝的這些統治階級,真不把底層百姓的命當回事。

    &esp;對人如螻蟻命如草芥這句話,楊默有了更加真切的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