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一步三算啊這是

字數:8969   加入書籤

A+A-


    “就是因為曹操主動受招安,朝廷便以公主下嫁,招他為駙馬。”

    

    楊默又說了一遍:“並且隻字不提他造反殺官的事,甚至還給了他一個縣令的身份。”

    

    皇室公主下嫁給一個反賊,而且隻是一個占據了縣城的反賊。

    

    這在項羽和範增的認知中是十分不可思議的事情。

    

    因為在他們眼裏,貴族和反賊是絕對不可能通婚的。

    

    震驚之餘,他們也馬上明白楊默為何要提出讓他們投降朝廷的原因了。

    

    楊芳為了自己的威望和所謂的功績,居然饑渴到了這種地步。

    

    “所以項將軍,投降朝廷對你們來說,百利而無一害。”

    

    楊默繼續勸說:“楊芳需要全國各地的起義軍隊向他投誠,以來彰顯他的天命所歸,而現在他的實力根本不足以讓天下真正的臣服。”

    

    “他們也知道,各路諸侯的臣服隻是想要從他手裏得到政治資源。”

    

    “如果我猜的不錯,朱元璋一邊資助你們攻城器械,一邊肯定派出使者前往長安,讓楊芳給他一道旨意,從一個叛逆的身份,變成得到朝廷認可的濟州知州。”

    

    楊默放下已經喝完的水壺,不再繼續說話。

    

    範增是聰明人,項羽也不是傻子。

    

    自己已經把所有的事都說的清清楚楚,如果他們再不知道如何做才是最有利的,那這倆人就枉在曆史上留下如此偌大的名聲了。

    

    “如此說來”

    

    項羽頓了頓:“確實有道理。”

    

    嬴政在一旁聽的真真切切。

    

    這種對天下格局的見解,方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荀彧教授給他的那些知識雖然有用,卻不是帝王之道。

    

    而自己師父說的這些,才是一個王者該學會的技能。

    

    “楊公子見解非凡,著實讓人驚歎。”

    

    範增也跟著心服口服的感慨起來。

    

    他見過真正的聰明人,也見過在七國之間翻雲覆雨的人物。

    

    但卻沒有哪一個人能把天下間的事情看的如此透徹,說的這般簡潔。

    

    楊默對範增的誇獎有些意外,在他看來,以範增的能力豈能看不清這等事情?

    

    就算一時當局者迷,自己稍微一說,他豈有不明白的道理。

    

    但他卻忘了,這些來自古代穿越者和他之間的差距——知識和閱曆的積累。

    

    前世裏,他身處在一個信息大爆炸的世界。

    

    互聯網的出現,讓知識的獲取達到了有史以來最廉價的地步。

    

    不光是知識,還有新聞。

    

    一塊小小的手機屏幕,楊默就可以知道整個世界,幾十億人中發生的奇聞怪事。

    

    在如此龐大的信息流洗刷下,將楊默對事件發展的上限無限拔高。

    

    更重要的是,互聯網搭建的平台,讓幾乎所有人都可以公開自由的發表自己的意見。

    

    每每有什麽國際大事,他都能夠看到無數人從無數角度分析這件事。

    

    陰謀論、大棋論、贏麻論等等,各種各樣的牛鬼蛇神們的推測和解析,又開拓了他對事物了解的多樣想。

    

    在加上他本身有時就是新聞中的人物,對國際上的風雲變化比之普通人有更加靈敏的感知。

    

    事物的普遍邏輯,尤其是國與國之間的普世價值觀,他也比一般人有更真切的認知:一切皆是利益。

    

    因此他得到了關於所有長安和楊芳的信息後,腦子自動按照前世學會的方法論分析,很容易就得出楊芳賜婚曹操的真實目的。

    

    而範增雖然是曆史上有名的智者謀士,但他依舊是人。

    

    從量上來說,楊默在前世一個月裏獲得的信息,恨不得比他一生獲得的信息都多的多。

    

    量變引起的質變,有時不是聰明才智可以達到的。

    

    所以,他可以盤出來,黃巾軍投降朝廷百利而無一害。

    

    但擁有同樣情報的範增,卻不敢如此肯定。

    

    “範先生客氣了,這也隻不過是楊默的一點粗鄙見解罷了。”

    

    見項羽和範增對自己的建議並不反感,甚至進入考慮的階段,楊默心裏的石頭徹底的放下。

    

    此事終於算是塵埃落定了。

    

    石頭一放下,緊張感也沒有了,心裏反倒是有些空落落的。

    

    給自己倒了一杯酒,也品不出什麽味道來,最後空落落的心情化作欣慰:隻要不打仗就好,至少可以少死很多人。

    

    “亞父,此事你怎麽看?”

    

    項羽將楊默說的話聽了進去,心中的天平也慢慢的往招安上傾斜。

    

    但最重要的還是看範增的態度。

    

    範增隻是嗯了一聲,沒有馬上回答,項羽也不著急,耐心的等待著。

    

    “楊公子給了我們一條招安之策,卻不知道我們能為公子做什麽?”

    

    範增也繼續和楊默探討招安之事,反而將話題轉到他身上:“方才能助公子解了李家之困?”

    

    楊默無奈搖頭,範增果然是範增,和這等聰明人打交道溝通成本確實低,但有時候卻並不省事。

    

    “我與李家的關係,雖然並不怎麽好,卻也沒有先生想的那麽差。”

    

    “公子,雖然朝廷是斷不可能同意我們向太原投降,李建成也不可能接受我等的投降。但如果我們接受朝廷的招安,李家定然猜到是公子的建議。”

    

    範增也感覺楊默有些當局者迷,語重心長道:“他們不接受我們的投降是一回事,但你沒有讓我們給他們投降又是另外一回事,此番李建成已經對公子起了殺心,若再有這一條看似背叛李家的理由,隻怕公子在太原”

    

    他本想說隻有死路一條,卻又想到楊默或許有什麽脫身之法,若是說的滿了,反倒是讓人小瞧。

    

    因此後麵的話沒有說全,給楊默留了個白。

    

    “感謝先生為楊默著想,但這一次我做使者,並非是李家的意思,而是李建成倉促之間做的決定。”

    

    “最開始的時候李建成也是不怎麽同意我來的,但突然傳來長安的騎兵趁機截殺太原商隊的消息後,李建成急急忙忙去找他身邊隱匿的長安密探嚴世藩後,方才決定讓我來的。”

    

    楊默將前因後果說了一遍,範增緩緩點頭,原來還有這事。

    

    隨後馬上道:“看來這位首輔之子,想必是以此為要挾,逼迫李建成趁機除掉公子。”

    

    “對,不是李家的決定。”

    

    楊默道:“有這個由頭在,就算貴軍受了招安,李家也不會對我太過分。”

    

    他本想說至少還有李秀寧會為我說話,但想了想沒說出口。

    

    “我也想了,多半會遂了我的意,給我劃塊地,讓我去做學院的院長,變相的軟禁我一段時間。”

    

    “但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範增麵帶憂色:“一旦李家決定與楊芳和解,公子的性命便是他們的誠意。”

    

    “所以,先生若能相助,便在招安的信件上表明,想要晉陽知州,而不要朝廷給的濟州知州。”

    

    “濟州知州?”

    

    項羽則一愣,關濟州什麽事,怎麽又扯到濟州上了?

    

    範增冷不丁也沒反應過來,隨後恍然大悟,再看楊默的眼神,比之之前更多了三分敬畏。

    

    這個年輕人當真是鬼神莫測,他居然能想到,自己的投降信件到了長安後,朝廷會給他們一個濟州知州的虛名,好讓他們掉過頭再去與朱元璋搏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