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一節 坐吃山空
字數:2481 加入書籤
周吉的“野望”正合“陳素真”的心意,“汽修基地”是戰爭後勤保障的重要一環,“馮煌”能力有限,三頭六臂也顧不過來,完全交給周吉又有些放心不下,他很知趣,拉上“申屠平”一起幹,人盡其才物盡其用,順便解決了一個不大不小的難題,非常好。至於他想要的東西,藥品,儀器,設備,搗鼓什麽轉基因作物,還惦記著養豬養牛……給他!
得了“陳素真”許可,“馮煌”吃下定心丸,放開手腳與周吉談起了“生意”,先用南山車隊投石問個路,看看“汽修工”的水平如何,再做進一步打算。對方的服務很周到,承諾由“汽修基地”派出半掛車裝運接送,完全不用“馮煌”操心,付出的代價僅僅是向周吉開放雲溪市的大學和研究所,讓他們進實驗室挑些藥品儀器設備回去做實驗,這樣送上門的好事,當然是越多越好。
親兄弟明算賬,周吉沒有貪心占便宜,他領著陸葳和潘雲一家家評估,明碼標價,看中哪個實驗室,折算多少輛車的維修保養,談妥了簽訂合同,白紙黑字落在紙麵上,講究一個公開透明。當然簽合同這種事不用周吉和“馮煌”出麵了,具體細節由手下人談,原則上第一期用三個實驗室的儀器設備,折合南山車隊兩年的車輛維護。
一期的合同是司馬楊和“蜘蛛俠”談下來的,雙方談得很順利,沒怎麽討價還價,都覺得自己占了便宜,出於好奇,“馮煌”和“申屠平”還旁聽做了個見證。“蜘蛛俠”原本是“裝甲機械化混編部隊”的輕步兵,在一次戰鬥中受了重傷,“盧寧”把它安排到後方休養,在南山車隊做個掛名的“隊長”,沒有特殊情況不會再上前線了。
南山車隊主要是為南山別墅的“寄生種”上層服務,大小車輛加起來30來輛,“陳素真”的座駕uaz452型軍用越野車也在其中,故障拋錨確實是個問題,“寄生種”司機油門離合器方向盤玩得賊溜,修車排除故障卻是外行,更不用說平時維護保養了。司馬楊做好計劃,派出半掛車前往雲溪市南山別墅,分批把車輛運回上關區“汽修基地”,清洗檢測,做一次大保養,沒問題的送回雲溪市交付南山車隊,有問題的留下來檢修,短時間內修不好,就調換一輛同型號的車輛,肯定不耽誤車隊用車。
前後陸陸續續耗費兩個多月,該修的修,該換的換,南山車隊的車輛煥然一新,之後每5000公裏或半年保養一次,包括更換機油和機濾、檢查輪胎氣壓和磨損情況、刹車係統、空氣濾清器等,每10000公裏或一年進行一次全麵檢查,包括更換空調濾芯、檢查冷卻液和刹車液、電池電量和狀態、懸掛係統和轉向係統等,所有這些都羅列在合同上,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蜘蛛俠”對“汽修基地”的服務非常滿意,保養過的車輛明顯不一樣,車況良好,幾乎沒有再發生半途拋錨,車隊的司機讚不絕口,一致要求這樣的“維護保養”要繼續下去,省事省心,開車成為一種享受,而不再是工作。
第一炮成功打響了,連“陳素真”都有所耳聞,“馮煌”與有榮焉,他決定與周吉洽談第二筆“生意”,打包60輛軍用卡車,陸續交付“汽修基地”保養維護。“裝甲機械化混編部隊”的卡車有五種型號,使用不同功率的柴油發動機,除了運輸作戰人員、彈藥物資外,也可改裝為指揮車、油罐車、牽引車、發射車,甚至運輸主戰坦克或履帶式裝甲運兵車,對司馬楊和“申屠平”來說,這是個嚴峻的挑戰,但周吉給“汽修基地”畫了很大一塊餅,他們的業務最終要囊括但不限於步兵戰車、主戰坦克、自行火炮,區區幾輛卡車,說什麽都得拿下。
在那些不堪回首的日子裏,上關區“汽修基地”的正式工和學徒工沒日沒夜幹活,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啃下了一塊又一塊硬骨頭,他們的回報也讓人眼熱,平均每人拿到了三倍工資,這些“代幣券”可以在熙辰大廈和地安門流通消費,暫時不用,也可以存入公司的“信用社”吃利息。說來也怪,雖然是“乾泰集團”外派的勞務,他們卻喜歡把工資存在“泗水安保”開設的“信用社”,這一點讓宋騏和魯廣誌很頭疼。
“代幣券”由“泗水安保”財務部統一印製,宋騏和魯廣誌雖然不是金融專業出身,以他們淺薄的常識,也知道流通幣並非想印多少就印多少,有個術語叫“貨幣貶值”,還有個術語叫“通貨膨脹”,誰都不想手裏的“代幣券”成為一疊廢紙。貨幣需要錨定物,比較常見的是黃金、白銀、石油,不過這些東西不能吃不能穿,在末世毫無價值可言,荀冶選定的錨定物是糧食,“代幣券”的錨定物是大米,最初100公斤大米價值100元“代幣券”,這一比較雖然有小幅波動,到目前為止基本維持不變。
“乾泰集團”麵臨的問題是,“代幣券”大量流入“泗水安保”的“信用社”,他們變得沒錢可用,這樣的情況繼續發展下去,魯廣誌很可能連工資都發不出來,最終在某種意義上導致“破產”。鄧守一也意識到這是雙方獨立結算造成的後果,臨時的解決方案也很簡單,“泗水安保”向“乾泰集團”無息放貸,確保集團正常運轉,至於償還的方式,可以日後再從長計議。
問題解決了,債多不愁虱多不癢,但宋騏總覺得哪裏不對勁,集團似乎成了“泗水安保”的子公司,束手縛腳,不得自主。張景和提醒他,集團目前的“勞務輸出”很不正常,“泗水安保”行事很霸道,隻給集團一筆人頭費,然後跟“雇工”直接結算工資,主動權完全在別人手裏。光靠“人頭費”這點進賬,杯水車薪,坐吃山空,集團遲早會破產,他們必須找到新的“經濟增長點”,換句話說,要麽能弄到“硬通貨”,也就是糧食,要麽從“泗水安保”那邊掙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