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東來

字數:3571   加入書籤

A+A-


    蘇徹發現,事情跟自己設想中的樣子有所出入。

    古寺,少年劍俠、木魅,樹妖姥姥,還有清麗的女鬼……

    一切本來應當是這樣一種畫風。

    可是如今遺落在院中草叢下的這截東西,看上去很有有一種如金似玉的質感。

    蘇徹敏銳地察覺到。

    不對,畫風變了。

    所謂五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生相克,衍化為萬物之基。

    從五行來看。

    枯木禪院此地草木之氣旺盛,正應在木行。

    昨夜那個東西,青光如輪,青色也屬木。

    可眼前這個東西的如金似玉,如果真的是從昨夜那個妖物身上斬下,那個妖怪便分明應當落在金行。

    金克木。

    蘇徹清理了一下思緒。

    或許還是自己對五行變化的了解太過膚淺,參不透這裏麵的奧妙。

    蘇三公子從衣袖之中掏出一道黃色帛巾。

    此物乃是自己離京赴任的時候,黃天道送來的禮物。

    蜀錦織就的一塊黃綢,再由黃天道的高功耄老以玉筆在黃綢上以辰砂寫就無數“太清封靈之敕”。

    咒文連綿,靈氣內斂,內蘊黃天道六天高妙之術,有避役鬼神之威。

    這本身就是一件進可封魔退可護身的寶物。

    哥們原來是道具流的,你有十裏坡劍神出山的苦工,我也有乾坤一擲破拜月教主的本事。

    用黃天道的法帛將那節非金非玉的長條撿起來小心一層層纏好,蘇徹便招呼著那夥采藥人一同上路。

    眼下這個世道即便是響晴白日,也沒有誰願意在這裏多作停留。

    一行人循著山路接著往山陰縣方向而行。

    那名叫周嗣的采藥漢子知曉了蘇徹的身份,言語舉止之間大為小心。

    這不由得讓蘇徹有些失望。

    自己還指望著從這采藥人的頭目口中多了解一些山陰縣的信息。

    但看他一副守口如瓶小心翼翼的樣子卻是能明確一點。

    這山陰縣的大小官吏,儼然風氣不正。

    所以才有這民畏官如虎的現象。

    蘇徹回憶著自己曾經看到過的資料。

    大梁將縣一等的行政區劃分為四類。

    京縣、上縣、中縣、小縣。

    京縣乃京城所在,建康一地劃為三縣,再加上江陵兩縣,合為五縣。

    至於上中小三縣,都是按照戶口多少來定。按照前朝舊製度,戶口萬戶以上為上縣,五千戶以上為中縣,五千戶以下為小縣。

    自從前朝滅亡之後,天下大亂,群雄各據一方,戰火連綿無有寧日。

    其中又有妖魔借機牟利,鬼怪豪奪血食,儒釋道又各自爭鋒,更有豪強橫行、貪官暴斂。

    活生生一副末日圖景。

    戶口漸漸寥落,人口日漸稀少。於是到了大梁立國,索性將五千戶以上的縣定為上縣,三千戶以上定為中縣,低於三千的定為小縣。

    郭北縣與山陰縣乃是東陽郡的菁華所在,兩縣比鄰而居。前朝之時都是戶口過萬的上縣,即便是經過了多年的戰亂,也都維持了五千戶以上的規模。

    現在也各有各的難處。

    郭北有鬼,山陰有妖。

    郭北縣曆史悠久,設縣早於山陰,人口繁盛不提,後來曆代王朝末年的紛爭之中屢經戰火荼毒。

    僅史書上有記載的屠城就有六次。

    怨氣凝結,便是滋養厲鬼最好的土壤。

    如果說郭北的麻煩是人禍,那山陰的問題則是“天災”。

    而山陰的麻煩則在於風水好。

    南枕玄山,三水環繞,當得起“鍾靈毓秀,造化所鍾”這八個字。

    找個風水先生沿著山川走勢看上一遍,什麽“水龍瀑”“臥牛地”“鳳凰眼”“麒眠穴”“井外天”等不說是一抓一把,卻也能找出幾個。

    事情壞就壞在這個好上麵。

    風水好,人葬此地可以福蔭後代,物居此地可以成妖化怪。

    山陰縣的妖怪特別多。

    縣裏的幾位官員,縣令姓薛,科舉進士出身,雖為縣令,但實際上一直在本省禦史中丞處幕下聽用,並不來本縣視事。

    另外有一位縣丞,一位主簿。縣丞姓薑,平日裏掌總縣內各項事務。主簿姓田,執掌行文、勾選、刑名等事。

    這兩位都是本地大族出身,也是真正主宰這山陰縣百姓浮沉的一方諸侯。

    此時的山陰縣城東門之外,早已經有巡檢監督著捕快、巡丁將涼棚搭好,竹架上麵纏好紅色和黃色的緞子,迎風抖擻。

    近百個捕快、遊繳列好隊伍,穿戴好烏紗袍服,腰間挎著腰刀,或負弩持戈,或者背弓帶箭。

    隻是略略打眼看過去,到有一種百戰精銳的感覺。

    薑縣丞胖且高,如同廟門口的持國金剛穿進了小了兩號的衣服裏,怎麽看都不對勁。

    田主簿身材短小,一個紅丟丟的酒糟鼻子,兩隻手袖起來,一副心事重重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