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8章 熬冬和分裂
字數:3739 加入書籤
時間進入1944年11月,歐洲各地也開始逐步進入冬季,氣溫降低,時不時還有雪花飄飛。
在人類的生產力相對低下的時候,有一個詞足以說明世界各地人們對冬天的畏懼:
“熬冬。”
一個熬字足以說明一切,熬過去了春暖花開,熬不過去一切終了。
對於那時的人們來說,冬天是一道坎。
20世紀之後,在歐洲資本主義國家凍死人的事情不能說沒有,但已經相對很少了。
可1944年的這個冬天,很多日耳曼人又開始了熬冬。
一場戰爭讓國內的生產力大大降低,糧食等各類物資基本在戰爭中消耗幹淨,從戰爭中活下來的日耳曼人缺衣少食。
很多人注定無法熬過這個冬天,看到春暖花開。
戰爭結束之後,各個戰場上的德軍戰俘超過400萬人。
在這400萬人中,隻有少數在柏林城周圍投降的人能夠繼續留在自己的國家,其餘的丈夫要麽被送到寒冷的西伯利亞挖土豆,要麽就是在大西洋沿岸掃雷!
總之,在戰爭結束後的第一年,隻有極少數人能夠返回自己的家鄉。
絕大多數人都要被迫勞動改造。
另外,在整個戰爭期間,日耳曼人的總傷亡超過1,000萬。
傷亡人數占其民族人口的1/7。
大量國民傷亡,戰俘又不得歸國,這致使戰後德國國內極度缺乏勞動力。
中美蘇三國都在各自的占領區內開始了全麵重建工作,由於勞動力的嚴重不足,婦女也必須走上工作崗位。
隻有工作才能獲得糧食、獲得煤炭、獲得禦寒的衣物。
11月的天氣還不算非常的寒冷,但是經曆過戰爭摧殘的柏林民眾已經養成了居安思危的習慣。
在真正嚴寒降臨之前努力工作,積累糧食和各種過冬的物資,否則的話很多人就無法熬過這個冬天。
因此民眾的工作積極性很高。
最開始的時候,曼斯坦因和保盧斯的警察部隊主要負責維護柏林城區的秩序。
可是當民眾積極的有條不紊的投入工作之後,警察的任務開始轉變為分發物資、協助建立醫療和人道救助區。
南城市政府和南城警察局已經成立,基層治理體係開始逐步完善。
中夏的跨國公司已經進入了南部的占領區,他們帶來了工業生產,利用糧食或是一些其他保障政策招聘工人。
這些公司此前參與了羅馬尼亞、南斯拉夫、奧地利等地的戰後重建工作,經驗豐富,資金和設備充足。
進入占領期後很快開始工作。
當然,占領區內的輕重工業的生產製造需要由中夏方麵重新進行規劃統籌。
德國是不允許再出現高尖端產業和軍事工業的,真正的技術必須掌握在中夏人的手裏。
根據倫敦巨頭會議協定要求,德國不允許擁有軍隊,並且要對同盟國在戰爭中造成的損失支付戰爭賠款。
戰爭賠款支付的主要方式為德國國家資源或是勞動力。
占領期確定下來之後,四巨頭在自己的占領區內‘搜刮’德國國家資源,包括工業機器,船支、公司,工廠等。
用這些東西來作為戰爭賠款。
在中夏西征軍主力部隊相繼回國的時候,為了更好的控製占領區內的局勢,警察部隊的規模在一次擴大,並且分散到了南部的各個城市。
柏林地區的行政體係建立起來之後,這個體係會向整個占領區蔓延,盡快恢複國家治理能力。
在東麵。
由於此前希特勒發動的波波羅薩計劃席卷東歐,兵鋒直指莫斯科城下,讓克裏姆林宮大為驚悚。
為了避免類似的情況再次發生,斯大林同誌決定在東歐地區建立一塊戰略緩衝地帶,而緩衝地帶的最前線便是東柏林。
因為是戰略緩衝地帶,不需要有強大的經濟和完善的民生。
畢竟最後都是要被打爛的。
布爾什維克人的重建以軍隊為主。
消息傳開之後,大量東部地區的人們向西部的中夏和英美占領區逃難。
最開始的時候布爾什維克方麵還頗不以為意,可是當察覺人口大量流失之後,紅軍士兵開始在占領區的交界地的拉起了警戒線和鐵絲網。
用暴力阻止民眾向西部地區逃難。
這一舉動出現之後,合眾國與中夏的占領軍也在交界地帶設立起了檢查口。
柏林被正式切割成三個部分。
這一事件也將歐洲地區勢力分成了三個大的主體。
第一是以大不列顛和高盧為主,包括部分西歐國家。
他們與大西洋彼岸的合眾國結成了政治同盟,正在全力的發展戰後經濟。
第二,北波蘭、東德以及身後站著的蘇埃為一個主體。
他們擁有廣袤的領土,充足的資源。
由於意識形態方麵的差異,與第一個主體隱隱成分庭抗禮之事。
最後是南德國、中歐和東歐一眾由中夏西征軍解放的中小國家,他們自成一體。
由於這些國家的戰後重建工作開展的比較早,經濟和民生有所恢複,目前看來是實力最強,發展最快的一個主體。
三方在經濟上競爭,在軍事上對抗。
由於這種局麵的出現,聯合國對歐洲法西斯戰犯的審判以及戰爭賠償問題受到了一定限製。
基本上是自己抓到的戰犯自己審判,自己利用占領區內的整個國家資源充作戰爭賠償。
由於三方實力差距不大,沒有一方能夠對另外兩方形成碾壓之勢,這使得三角形呈現出一種穩定形態。
各方在忙著發展的同時也在忙著構建防禦壁壘,一個國家內部再次出現或蜿蜒或縱橫的“國境線”。
l
請記住本書首發域名:。101novel.com手機版閱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