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5 禮賢下士

字數:6539   加入書籤

A+A-




                      小小朱著急忙慌的去乾清宮了,他還要仔細的問一問今天在早朝上的表現。這可是他無比在乎的事情,因為小小朱的骨子裏是驕傲的,他不允許自己做的事情不夠好。

    因為他的曾祖是洪武皇帝,他的祖父是孝康皇帝,他的父親是英示皇帝!

    在骨子裏,小小朱也覺得自己就是最優秀的。隻要他想要去做的事情,就要做到最好!

    “這孩子。”看著小小朱的背影,朱允煐也忍不住樂了起來,“本來還說長大點能穩重些,這麽些年也就慣著他,也就是他敢在宮裏奔跑了。”

    王承恩低著頭不說話,真的要說敢在宮裏奔跑的,確實也就是皇太子了。其他人要是沒有十萬火急的事情,那都是一步步的走的非常穩,遇到了一些急事也就是加快腳步而已。

    奔跑這樣的事情想都不敢想,那可是失儀的事情,說不定就是要被責罰的。

    當然這些事情王承恩也就是心裏想一想而已,宮裏人誰敢和皇太子去對比?

    回到了乾清宮,朱允煐問道,“朕的內閣,現如今在做些什麽?”

    王承恩立刻說道,“回皇爺,內閣大學士入值文淵閣,正該草擬意見。”

    朱允煐微微點了點頭,雖然內閣的存在讓不少文官心裏有些膈應。但是他們也是真的沒辦法,因為英示皇帝明擺著的就是無賴了,就讓內閣這麽名不正言不順的出現了。

    現在很多人也覺得內閣非常有權,哪怕內閣大學士的品級不高,可是比起此前的殿閣大學士,權力可以說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完全不同啊。

    因為現如今的全國大大小小的奏章,甚至老百姓給皇帝提出的建議,都由通政使司匯總,司禮監呈報皇帝過目,再交到內閣,內閣負責草擬處理意見,再由司禮監把意見呈報皇上批準,最後由六科校對下發。

    雖然很多人也都知道,內閣大學士也就是能草擬一些小事,真正的大事皇帝不可能讓一些內閣大學士看到奏章。但是不管怎麽說,內閣大學士現在也都能處理一些事情了。

    這可不是什麽小事情,這甚至可以說是一些全新的大明朝政治格局。

    如果是以前,文官集團肯定無比振奮。因為內閣當中就算是有武勳,不過也是以文官為主。另一方麵就是習慣了大權獨攬的大明朝天子,總算是舍得開始放權了。

    這自然是值得開心的事情,隻可惜大明朝的天子故意讓文武百官不自在,內閣還是有些名不正言不順的。很多人也算是看出來了,這就是英示皇帝有意為之,他要的就是這樣的名不正言不順,這也是對內閣的一種製約。

    平衡、製約,這顯然也是英示皇帝骨子裏的一個特點。就算是放權,他也不可能真正的完全放權,起碼是不會讓文官集團或者武勳集團單方麵的壯大。

    遇到這樣的一個皇帝,可以說讓很多的文武百官非常的不自在。

    皇帝太英明了不好糊弄,皇帝有些刻薄不好伺候。但是沒辦法,誰讓他們隻是臣子呢!

    朱允煐笑了笑也就沒有多說什麽了,他還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一些軍國大事需要他親自處置,而那些內閣大學士草擬的一些意見,朱允煐也是需要過目、批複。

    就在朱允煐忙著的時候,王承恩小心翼翼的說道,“皇爺,周王殿下在殿外求見。說是皇爺允準了編纂大典的編纂入宮。”

    朱允煐抬起頭,忍不住笑了起來,“這一天天的也不知道是在忙些什麽,這些個事情早就答應了皇叔,一直忙到現在還沒落實。朕這皇帝哪裏是金口玉言,簡直就是食言而肥。”

    王承恩立刻幫著說道,“陛下這些時日夙興夜寐處置國家大事,想來周王殿下也是知道的。”

    朱允煐笑著說道,“讓他們過來吧,前些時日也是看了大典,編纂的還算說得過去。去讓太子準備一下,朕不好賞賜,讓太子下一道諭旨誇耀一番。”

    朱允煐確實不好直接賞賜,說到底就是《孝康大典》還沒有成書呢。現在可以給這些編纂等人一些賞賜,或者是一個正經的身份。但是在沒有完全成書之前,顯然是不好論功行賞的。

    但是要給這些人一些小小的甜頭,皇帝不出麵的話就讓太子出麵,還算有著一定的效果,太子到底是國本,太子的賞賜也是一種榮耀。

    這些事情自然有人辦,不管是宣人覲見,或者是去乾清宮傳達旨意,自然也都是有人做好的,根本不需要朱允煐操心。

    周王朱橚負責主持編纂《孝康大典》,這是一部彰顯國威、造福萬代的鴻篇巨著。

    要求是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於天文、地誌、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這毫無疑問是一個壯舉,所以規模在不斷的擴大。從一開始的幾十人,在不斷地召集、舉薦後,現在已經有超過兩千人參與到這部大典的編纂。

    能夠參與其中的,要麽是博學鴻儒,要麽就是某些領域的頂尖大拿。這樣的文壇盛事,也確實讓很多人趨之若鶩,不管是已經金榜題名的,還是白衣在野的,都沒辦法拒絕這樣的事情。

    就算是一些此前曾經有過拒絕朝廷征召的‘隱士’,哪怕是不在乎什麽官身,也沒辦法拒絕參與這樣的文壇盛事。青史留名,這對於不少讀書人來說就是終極夢想。

    而《孝康大典》,就算得上可以承載著他們夢想的事情。不少人覺得這樣的一部巨著,也是此前一些王朝沒有做到的事情,說不定要超越《資治通鑒》、《史書》等等。

    畢竟《資治通鑒》這些也都是史書,而《孝康大典》可不是單純的史書。這是包括經、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陰陽醫術、占卜、釋藏道經、戲劇、工藝、農藝,涵蓋了中華民族數千年來的知識財富,想不期待都難!

    人非聖賢,多多少少也都是有著自己的一些私心和追求,這是很正常的事情,朱允煐也從來都不會反對這些。

    要是一個個的都無欲無求,那皇帝有些時候也會著急,那就意味著給他辦事的人就少了,那顯然也就是皇帝不願意看到的事情了。

    能夠入宮覲見的人到底是少數,基本上都是參與編纂大典的核心人物。這對於他們來說,也確確實實就是非常大的體麵了,必須要重視這件事情。

    朱橚領著十來個人入宮,有人穿著官服,有人沒有穿官服。這也很好的說明了這一次編纂大典的人不隻是來自朝堂,還有很多的民間的力量,朝廷也就是組織協調,予以了最大的支持力度。

    “臣朱橚,叩見皇帝陛下。”

    “臣、解縉、戴思恭(蔣用文)等,叩見皇帝陛下。”

    “白衣陳濟等,叩見皇帝陛下。”

    坐在龍椅上的朱允煐滿麵春風,和善說道,“諸位愛卿都平身吧。王承恩,給諸位愛卿賜座、看茶。”

    說完這些,朱允煐起身說道,“皇叔,這些就是你說的鴻儒、巨匠?快些給朕好好說說,朕要看看朝廷的棟梁之材!”

    不少人有些激動,不隻是要感謝周王殿下的舉薦、賞識。也是因為得到了皇帝陛下的誇讚,這都是他們足以刻在墓誌銘上的榮耀之事,這也是光耀門楣的事情。

    這些也確實都不是什麽小事情,這些編纂們一個個的都是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對於這些人來說,這說不定就是他們仕途騰飛的契機,或者是鯉魚躍龍門的起點。

    而對於朱允煐來說,別看他骨子裏對於儒家沒有多少親近,也沒少打壓一些儒家子弟。但是作為皇帝也不能隻是一味的憑借著自己的喜好做一些事情,還是需要注意拉攏一些人的,尤其是一些士大夫群體。

    說到底就是朱允煐是統治者,而士大夫也可以說是統治集團的一些基礎,還是需要一些拉攏和維護的。

    封建帝王,朱允煐就是一個封建帝王,他也從來都沒有想過將大明改造成天下大同的局麵。他知道那樣不現實,那不會是盛世,隻會帶來亂世。

    朱橚也是有些麵子上有光,雖然他是周王,很多人也都知道他是宗人令。但是大明朝的宗室越來越多,一個親王也有可能就是有名無實、有名無權,不一定就有多少體麵。

    更何況此前編纂了《救荒本草》,朱橚對於植物和文學還算有著一定的熱情,他還是很希望在士林、文壇能夠有著更高的地位,而現在看起來就有機會了。

    畢竟他是名義上負責總編《孝康大典》,哪怕論起真才實學等等,他可能不如很多人。但是能夠組織好、管理好這些鴻儒等等,那就是朱橚的能力和地位了,這些可都不是什麽輕鬆的事情。

    朱橚也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麽,就說道,“陛下,此人就是解縉。洪武二十年江西解元、洪武二十一年進士,禮部會試、殿試為三甲第十名。”

    朱允煐也知道解縉,笑著說道,“朕記得此人,早年間茹太素老尚書頗為賞識此人。朕記得此前被罷官,就是為李善長鳴冤。”

    解縉立刻跪下,有些惶恐,“臣早年愚鈍孟浪,還望陛下恕罪!”

    朱允煐笑了笑,說道,“平身吧,朕要是真的有意責罰,就不會讓你起複。你早些年也是歸隱幾年,也該有些長進。你有才學,莫要耽誤了自己的滿腹才華,也莫要書生意氣,當報效朝廷、造福萬民。”

    解縉立刻跪下,心裏還是有些激動的,因為這也是皇帝陛下對他的期許。可以說皇帝陛下對他期許甚高,這可是一般的臣子都沒有的待遇!

    朱橚又介紹說道,“這是戴思恭、戴原禮,其父戴士堯為名醫,繼而向前朝名醫朱丹溪學習。朱震亨弟子甚多,惟戴思恭得其真傳。洪武十九年父皇病,詔戴思恭診治,藥到病除。現為正八品禦醫、迪功郎。”

    朱允煐立刻扶起來戴原禮,一副禮賢下士的樣子,“丹溪先生杏林妙手,愛卿得丹溪先生真傳,必然醫術高明。愛卿年近八旬,醫術高明、品行出眾,朕決議以愛卿為左院判。愛卿醫治皇爺爺有功,授奉訓大夫、賜修正庶尹。”

    年近八旬的戴原禮老淚縱橫,激動的口頭謝恩。

    從八品禦醫一躍成為正六品的太醫院院判,可謂一飛衝天了。最重要的是陛下給了他從五品的奉訓大夫,哪怕這隻是文散官,那也是官啊。而且這個正五品修正庶尹,雖然是文勳十級當中的地就級,可是這也是勳官啊,這可不是小事情!

    禮賢下士還是非常重要的,這可不隻是作秀而已,這也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收攏天下人心的方式。當然這一次,主要也是針對一些讀書人了。

    至於說解縉也好、戴原禮也罷,其實朱允煐此前就知道一些事情。他們確實是被朱橚領著入宮覲見的,但是早在他們入宮前,朱橚就報了名單、領了宮符,這些人的經曆等等,朱允煐早就做了一些調查。

    皇帝這麽做很正常,既然是收攏人心,當然就需要下一些功夫,這也是一個合格的皇帝應該做的事情。

    看起來還是人才濟濟的,朱允煐的心情還算非常不錯的。這些編纂《孝康大典》的,都是有著足夠多的才學,有著足夠的能耐。

    而對於這些人來說,他們現在也都是內心激動的。他們才隻是剛剛編纂了初稿,看起來陛下對於他們的工作非常的滿意、非常的認可。

    現在還沒有正式成書呢,但是這就已經得到了陛下足夠多的賞賜了。

    要是真的成書了,肯定會得到陛下更多的賞賜,到那時候才算得上真正的出人頭地。真正的成書了,才是真正的論功行賞!

    要說壓榨文武百官,朱允煐自認為還算有些心得。不過他還是有些分寸,想要馬兒跑得快,該喂草的時候還是要喂草、該賞賜的時候可不能小氣!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