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章 新方向
字數:4911 加入書籤
“行了小萱!貓不吃貓糧吃什麽?天都黑了!我去哪裏給它整小魚?”
回去路上,小萱用魚哥手機給我打來了電話,讓我買幾條新鮮的小黃魚喂貓。
這給我氣夠嗆,我三天隻睡了兩個小時!跑來跑去累死了,我都吃不上小黃魚,還讓貓吃?
來到倉庫,打開燈。
抓了一把貓糧扔盆子裏。
黑貓不吃,大眼睛盯著我看。
“看什麽?想吃魚?沒有!不吃就餓著。”
“靠這麽凶!咋的,想撓我?”
“你就是廢物,養你有什麽用?不是說你能穿行陰陽兩界?這次你主人差點去了陰曹地府,怎麽沒見你穿過去救她回來。”
旁邊是正將腦袋埋在翅膀下睡大覺的回聲鴨,我指著旁邊籠子說“你看看你鴨哥,給魚哥找了多少寶貝回來了,你在看看你,你純廢物!”
這黑貓絕對能聽懂人話,瞬間炸了毛,上躥下跳,大力衝撞鐵籠子,連我剛放了貓糧的飯盆兒都打翻了。
回聲鴨醒了,跟著一起叫。
這邊是喵喵喵,那邊是嘎嘎嘎,好像在比的聲音大一樣。
“靠,你兩玩兒琴瑟和鳴是吧?”
受不了貓和鴨子叫喚的噪音,我起身打算鎖門離開。
什麽動靜?
突然聽到房頂上有輕微動靜聲兒。
我立即跑了出去。
爬到房頂上一看,別說人,連個鬼影子都沒有。
聽錯了?
撓了撓頭,我又再次確認了周圍根本沒人。
拿上u盾,開車去到網吧。
我先給田哥賬戶轉了五十個過去,又給梅梅轉了二十五個,隨後我拔掉u盾,又上網接著看上次沒看完的皇宋紀年總編和青溪寇軌等資料,&nbp;但繁體字太小,我看的難受,便起身喊網管。
“怎麽了哥們。機子有問題?”網管過來說。
“機器沒問題,能不能幫我個忙,我不太會操作。”
“咋的,想看黃片兒啊?這時候不行,你一看別人該卡了,等十二點以後吧。”
我忙說“不是,我想問問你能不能幫忙把這些文字放大。”
這網管嘴裏叼著煙,他湊近屏幕看了眼,轉頭說“你看的這什麽玩意兒,天書?”
“你別管是什麽,能不能幫我放大?”
“可以,但放大不了也不一定清楚,要下載下來,然後用編輯器放大。”
在網管協助下,我知道了怎麽放大文字,這大大節省了我時間,看一遍就會,這說明我在計算機方麵也存在一定天分。
在網管眼中,這些連標點符號都沒有的繁體字像天書一樣,可在我眼中,這些就是打開那扇財富大門的鑰匙。
我能自動篩選出對我有用的信息,也不用本子記,看過後就印在腦子裏了,然後在和宋史中對淳安起義這部分內容的記載做對比。
“浙江文物考古資料匯總淳安篇,淳安縣誌1990版,宋史364篇方臘傳,宋史韓世忠傳,方勺泊宅篇,青溪寇軌,1988年文物報的那篇“從方臘石刻再談方臘被害時間”,光緒淳安人物誌篇,魂歸峭壁之浙江懸棺葬後考,論唐宋招魂葬新發現,宋代摩尼宗教和法禁研究等等,我能找到的很多不是整篇,有現代研究者寫的,也有以前人寫的。”
這就是生活在二十一世紀的方便之處,這就是因特奶特的魅力。
網吧內烏煙瘴氣,到處都是拍桌子聲和打遊戲的呼喊聲,倒隻有我顯的異類了。
我覺得這比打,跳勁舞團有意思多了,我隻需要看著發亮的屏幕輕輕按幾下,那便能打開一扇時間回溯的大門,當走進這扇大門,腦海中會幻想出種種可能性,
九點鍾,十點鍾,十一點鍾,十二點鍾
我帶著耳機,靠在躺椅上,閉上了眼。
在睜開眼已是早上六點鍾了。
“讓讓!把腿收一收。”
我抬起腿,網吧的保潔大姐立即彎腰拖地。
不睡還好,越睡越困,我長長伸了一個懶腰,點上一根清晨小煙兒,望著屏幕發呆。
我雖然睡著了,但大腦思維沒有停止,它一直在自我閱讀和思考。
一夜的辛苦沒有白費,我現在又有了新方向。
千字文中的那句話“然囊空恐羞澀,幸得倪李二人相助。”
我知道這個“倪”指的是誰了。
“倪從慶。”
北宋末年起義軍首領,宋遂安鳳林鄉廣州源,今淳安大墅鎮人,
此人在靖康元年1126年起兵造反,自稱趙候王,聚兵三千占領縣城,殺地主,殺知縣,又招攬了幾名當時的進士給自己當軍師,其結果是短短一年內便被浙東安撫使率領官兵鎮壓誅殺了。
這次在方臘之後的起義,猶如曇花一現,但依然在千島湖留下了痕跡。
千字文中,仇道人明確寫了幸得倪李相助,所以小島上埋藏的那些行軍鍋,就是這個人的!他起兵了,所以擁有行軍鍋!
如果摩尼教首領仇道人當年得到了方臘寶藏,那就不會缺錢!更不會在記事磚上留下“恐囊中羞澀”這幾個字,
所以梅梅砸開那些鐵鍋,血虧百萬,一無所獲,就是因為那是後幾年的事兒了,並非是宣和年間方臘埋的。
宣和之後便是靖康。
而這個倪從慶是宣和元年造的反,很快便失敗了,
靖康錢是1126年才開始鑄造,所以那批鐵鍋沒有出靖康錢,因為從時間線上說,真的太短了。
都怪那個說書先生!
他當時一句起義軍的“九缸十八鍋”,對我產生了誤導。
此起義軍非彼起義軍!二者規模無法相提並論,仇道人和倪從慶的起兵規模,連方臘的十分之一都不如。
方臘那是搜刮了整個杭州,他當時留下的絕不是那些破銅錢兒,而是真正的“金山銀山”。
還有之前提過的那段話,在苦思一夜後,我有了不一樣的理解。
“生擒臘及偽相方肥、妻邱、子亳二太子等凡五十二人。亳二太子,其子之號,於梓桐石坑中殺賊七萬,招來老幼四十餘萬,複使歸業,四月二十六日也。”
這是童貫傳中的描述。
可韓世忠傳中有個別地方描述不同。
比如提到有一句“賊深居岩屋為三窟”。
這就有矛盾的地方。
我之前去探過那個方臘洞,和韓世忠傳中描述的不太符合。
首先那地方小,如果我沒記錯,那地方洞口呈倒梯形,高兩米多,上寬和下寬都才一米多,進洞隻有那條狹窄的入口,藏幾百個人都費勁兒,別說成千上萬人了。
再者,三窟應該是指洞內環境複雜,可能有三個獨立成形的洞?或者三個入口和出口,這樣更符合方臘的作風。
另外,史料記載。從方臘戰敗到被抓中間有些時間,如果他當時身邊帶著自己的妻子宰相加護衛官兵那麽多的人藏在邦源洞,吃飯喝水都是大問題,那山上的水源隻有一條小溪,一旦被圍困,就徹底成了死地。
方臘起義過後,邦源洞改名成了威平洞。
曆史上改名都不是瞎改的。
“威平”二字,背後含義不言而喻,雖然現在又叫成邦源洞了。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