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28章 歐洲人玩不轉的……我們可以!

字數:11189   加入書籤

A+A-


    “感謝謝文君奉獻的精彩比賽。”
    “第3名的成績也已經不錯了,差點就是第2名,同時也恭喜奧利弗再次找到狀態,重新拿回賽季最佳成績。”
    “隻可惜此時此刻,他的老對手劉祥,已經不在了,不然的話還可以看到兩個人通常禁忌,那將是何等的光景啊。”
    稍微感歎過後,楊劍知道自己的職責,比賽還在繼續,他還要往後麵繼續解說。
    “110米欄之後,讓我們來看看短跑的項目,首先開始的是200米。”
    “因為報名的人數原因沒有預賽,一槍定勝負。”
    “因為是洛桑站來的高手不少。”
    “比如傑特爾,比如帕特裏夏·霍爾,比如勞倫·威廉姆斯等等。”
    “這些都是可以輕鬆打開二十三秒的人。”
    “除了200米跑的最快的人菲利克斯之類沒來,高手還是來了不少。”
    “我國參加這場比賽的是陳娟和韋勇麗。”
    “雖然兩個人都參加,但是兩個人的目標卻完全不同,韋勇麗是因為原本要參加這場比賽的,運動員宣布臨時不參加了,她才有機會頂上。”
    “她跑這一場的目的主要是學習。”
    “學習為主,看看自己和世界200米高手的差距。”
    “陳娟跑200米就不同了。”
    “陳娟跑200米主要是為了這次世錦賽打基礎,開始給自己提升狀態了。”
    “雖然說100米她已經追平了立雪梅跑出的10秒79,但是200米還有差距。”
    “現在就看看她200米能跑多少了。”
    “根據賽前的采訪來看,她認為自己的200米感覺還不錯。”
    “那麽這場比賽看看能不能爭取進入前三。”
    “畢竟在此之前,陳娟的主要精力還是花在了100米的突破上。”
    “現在100米已經突破到了10.70+這個層次,那麽200米在莫斯科開始之前也應該提升提升狀態。”
    “立雪梅他這邊的意思是通過幾場比賽逐漸找到感覺,最終把最好的狀態展現在莫斯科的世錦賽上。”
    “讓我們看看今天她的狀態如何吧。”
    “比賽即將開始,運動員已經走到了自己的跑道上。”
    “第一道是我國選手韋勇麗,他本來都沒打算參加這場比賽的,但是既然有機會決定還是上場和世界級高手比拚比拚。”
    “給自己的200米長長經驗。”
    “目前為止來看,她應該是最沒有壓力的。”
    “因為這場比賽跑的好與不好都沒關係。”
    “隻要能盡自己的全力就行。”
    “爭取和高手對抗裏麵不要露怯。”
    “這也是近些年來我國選手在國際大賽上比賽越來越出彩的一個重要原因。”
    韋勇麗對著鏡頭張了張手200米參加鑽石聯賽,的確除了在本土,她的機會不多。
    不過沒關係。
    即便是張手現在也的確沒有多少人認識她。
    這反倒是讓她內心的壓力減小了不少。
    沒有期待,就不會那麽緊張。
    “第二道是烏克蘭選手赫裏斯蒂娜·斯圖伊。”
    “第三道也是烏克蘭選手瑪麗婭·裏耶門。”
    “第四道是美國選手傑特爾。”
    “第五道是我國選手……陳娟。”
    “看得到陳娟現在在國際上的地位越來越高,她所在的跑道也已經分得越來越好。”
    “希望這次她能跑出好成績,給自己的莫斯科之旅來一腳油門加加勁。”
    陳娟去年100米取得了曆史性突破。
    但是200米還沒有。
    100米再想往前突破難度很大。
    她也是有自知之明的。
    不會提前設想太多。
    而且想太多容易給自己壓力。
    那麽。
    她今年的想法就是——
    先做好200米的突破。
    讓自己的200米也能上一個台階。
    最好是能讓自己的200米同樣爭取一枚獎牌。
    讓自己成為亞洲曆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奧運會獎牌和世錦賽獎牌的人。
    也是亞洲曆史上第一位同時擁有ow級別100米和200米獎牌的人。
    目標定清晰之後就可以開始操作。
    這一場的200米就是她要操作的比賽。
    先給自己上上勁。
    國內的比賽還是太散了。
    沒有辦法給自己壓力。
    還是來到國際比賽比較給力。
    看到這些高手。
    打不開23秒在這裏幾乎都要墊底。
    就足夠讓陳娟感覺到自己的熱血開始沸騰。
    按照周兵的說法。
    陳娟一直都是外冷內熱的人。
    其實她骨子裏有很強的不服輸精神。
    一旦是她感興趣的領域。
    一定想和你拚個高低上下。
    至於說周兵為什麽知道?
    那你就要問他們倆自己了。
    小年輕之間的話題不便多參與。
    “第六道美國選手拉肖恩特亞·摩爾。”
    “第七道牙買加選手帕特裏夏·霍爾。”
    “第八道美國選手金伯林·鄧肯。”
    “第九道美國選手勞倫·威廉姆斯。”
    “好了,介紹完畢,比賽即將開始,大家請欣賞接下來的這一槍。”
    “看看在洛桑這片神奇的場地上。”
    “能不能有什麽新的驚喜出現。”
    ……
    說完。
    裁判員就發出了電子口令。
    運動員都回到了自己的跑道上。
    陳娟曲臂打開。
    做好支撐。
    她現在這個支撐簡直是獨一家。
    沒有任何人可以模仿。
    整個女子短跑界。
    她是唯一的一個。
    沒有第2個分號。
    因此你真的可以遠遠的一眼就能看見她。
    根本不會認錯。
    選手們站在各自的起跑線上,神情專注堅定。
    都是高手。
    不會怎麽出錯。
    第一道的韋勇麗采用傳統蹲踞式起跑,這一姿勢基於二沙島蘇神實驗室微調的人體運動生物力學原理設計。
    看她其雙手間距略寬於肩,手指緊扣起跑線後沿。
    支撐身體重量的同時,為腿部蹬伸提供穩定的發力支點。
    心裏默念,根據牛頓第三定律,蹬地瞬間,地麵反作用力與蹬地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而蹲踞式起跑能最大化腿部肌群,股四頭肌、臀大肌、小腿三頭肌……的發力角度與收縮效率,使自己在起跑瞬間獲得較大的加速度。
    等下槍響瞬間,韋勇麗就要迅速伸展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
    然後蹬伸角度控製在45° 50°,通過產生約自身重量5  6倍的蹬地反作用力,配合雙臂以肩關節為軸、前後夾角約90° 110°的快速擺動,帶動身體重心迅速前移。
    高速切入彎道。
    第二道的烏克蘭選手赫裏斯蒂娜·斯圖伊,起跑時更強調動作的連貫性與節奏控製。
    她將起跑器設置為“前抵式”。
    前腳距起跑線約一腳半距離,後腳距前腳約兩腳距離,這種布局有助於在蹬伸時形成流暢的動力傳遞鏈。
    這種模式起跑時,赫裏斯蒂娜會遵循“三重心”理論——頭部重心、肩部重心、髖部重心保持在同一條傾斜直線上,減少身體重心轉移過程中的能量損耗。
    典型的歐洲發力模式。
    適合歐洲人的重心配比。
    以髖關節為發力核心,先伸展髖關節帶動大腿前擺,再依次伸展膝關節、踝關節,形成自下而上的波浪式發力,使身體在起跑瞬間以平穩且高效的方式獲得啟動加速度。
    不過這種模式……
    發力太過於複雜。
    而且各種搭配太多。
    普通人掌握不好,容易出現內耗,一個一個內耗多了,技術的銜接就會出問題。
    啟動會變得很不流暢。
    但是歐洲人……
    估計也沒有打算一開始就跑的很快。
    不管是兩百米還是一百米。
    其實都是默認自己不如黑人。
    根本沒有花時間想要去較勁。
    所以。
    他們看到種花家這邊蘇神代表亞洲人一舉奪走啟動爆發最強的數據時。
    才會這麽驚訝。
    因為他們認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
    我們。
    卻做到了。
    還是上世紀一直看不來的黃種人。
    第三道的瑪麗婭·裏耶門。
    其起跑技術融合了東歐流派注重細節的特點。
    和上麵有些類似。
    她在起跑前會進行3  4次深呼吸,通過調節呼吸頻率激活副交感神經係統,降低緊張感,提升神經肌肉協調性。
    起跑時,采用“預蹲蓄勢爆發”三段式啟動。
    預蹲階段,身體重心下壓至膝關節約130° 140°。
    蓄勢階段,短暫保持該姿勢0.2  0.3秒,使肌肉達到最佳激活狀態。
    爆發階段,利用牽張反射原理,通過肌肉的快速離心向心收縮,瞬間釋放儲存的彈性勢能。
    這種技術使她起跑時水平加速度達到5&n/s,盡管絕對爆發力稍遜,但憑借精準的節奏把控,在啟動後第3步後就進入穩定切入彎道加速節奏。
    可以看到。
    歐洲這邊其實一直比較科學。
    和我們運動科學幾乎沒有基礎不同。
    一直是不錯的。
    就是……
    不知道為什麽。
    明明基礎科學不錯。
    中等好成績也不少。
    卻就是……
    頂尖成績出不來。
    根本沒法出現。
    更不要說他們的人種極限。
    這的確是一個未解之謎。
    很讓人費解。
    你像咱們那紮紮實實是因為技術原理根本就一竅不通。
    基礎知識和他們差了十萬八千裏。
    因此很多訓練根本就不科學。
    更不要說什麽搭配和科學體係。
    但是他們不是這樣的。
    你看看歐洲的運動雜誌,你可以發現很多時候他們甚至比美國那邊還要先進。
    但是呢?
    卻就是沒有辦法轉化為現實。
    這可能也是為什麽他們自己都有些自暴自棄。
    已經默認自己是不如黑種人的跑步了。
    甚至他們也一直是這麽認為的,認為黑種人在這個方麵就是天賦異稟,不可能有人能夠超過。
    咱們白種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說其餘人種。
    的的確確就是這樣的傲慢。
    而且這個觀念幾乎根深蒂固了上百年。
    從第1次奧運會到現在基本上都這麽想。
    一直到。
    辣個男人的出現。
    才算是捅破了他們這個所謂的科學人種論。
    也許你不太相信,但是一開始提出這樣的說法的。
    往上麵追根溯源。
    的的確確是歐洲領先於美洲。
    後來美國更強大,導致這個論點被他們引用更多罷了。
    畢竟對於他們來說,這個論點也是有利的。
    現在在女子方麵也是同樣。
    陳娟把這些技術方麵都做得極好。
    因為給他們的感覺其實也並不是說,她的生理優勢就有多大。
    畢竟身高腿長,馬式理論更好的歐洲人可絕對不少。
    甚至可能會更強。
    但是呢?
    這個問題來了。
    能把他們這些科學理論技術運用到位的人。
    卻少之又少。
    男子裏麵都少的可憐。
    更不要說女子。
    這方麵更是稀罕。
    因此他們一度認為不是自己的科學理念不夠。
    也不承認是自己的技術理解和運用能力不夠。
    就是單純自己這個人種做不出這樣的表現。
    直到他們現在看到了蘇神。
    看到了陳娟。
    簡直是降維打擊。
    站在這裏。
    希望是無解。
    第四道美國選手傑特爾采用極具攻擊性的“前傾式”起跑。
    身體前傾角度接近45°。
    頭部幾乎貼近起跑線。
    這種姿勢利用重力分力原理,將部分重力轉化為水平前進動力。
    她的起跑動作遵循“黃金三角”原則——
    以雙手支撐點、前腳支撐點、後腳支撐點構成穩定三角形,確保發力時身體的穩定性。
    起跑瞬間,傑特爾的後腿蹬伸速度達到8&n/s。
    同時前腿快速前擺,擺動腿大腿抬至與地麵平行,配合雙臂大幅度前後擺動。
    前擺至肩部上方,後擺至臀部後方。
    在0.3秒內將身體重心前移至支撐腳前方,形成強大的向前衝力。
    起跑後前5步步長遞增率達到15% 20%,迅速搶占內道有利位置。
    不過第五道才是關鍵。
    第五道陳娟的曲臂起跑是全場焦點。
    該技術突破傳統起跑模式,基於杠杆原理設計。
    起跑預備時,雙臂彎曲至約60° 70°,肘關節內收貼近身體兩側,形成類似“彈簧”的蓄力狀態。
    等下槍響瞬間,她的手臂以肘關節為支點快速伸展。
    利用肱三頭肌的強力收縮產生扭矩。
    通過肩部帶動軀幹旋轉。
    將手臂的旋轉力轉化為身體向前的平動動力。
    這種技術使她起跑時上肢對身體的貢獻率達到35% 40%。
    對比傳統起跑約20% 25%。
    配合腿部以40° 45°蹬地角的強力蹬伸。
    起跑後前3步就能建立0.3  0.5米的領先優勢。
    同時,曲臂起跑還能降低身體重心高度,減少空氣阻力對起跑階段的影響。
    不過。
    這都隻是基本的。
    陳娟今年做了一些小調整和個人化變動。
    這也是精英選手必須要做的改變。
    這……
    也是她今年衝擊好成績的新基礎。
    立雪梅也看著。
    默默道:
    加油。
    讓我看看。
    你還有多少潛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