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燃燒的蒲阪
字數:4282 加入書籤
蒲阪位於關中要衝,唐代的時候被改為蒲州,一直延續清代。它的具體位置,在山西南端黃河東岸,距長安不到三百裏,有五千年的曆史文化和兩千年的繁榮,是古代六大雄城之一。
另外五個,則是陝州三門峽、鄭州、汴州開封、懷州河南沁陽、絳州山西新絳縣。玉壁城可以被人隨意廢掉,那是因為它的作用隻是堵著運城盆地的北麵入口而已,在經濟上毫無可取之處。
汾水改道、政治勢力的整合等原因,便使得它很快就退出了曆史舞台。
但蒲阪是不一樣的。
它天然就是水路陸路的交匯之處,開發極早,距離長安不遠,中間隔了個華山。
因此蒲阪才是關中真正的東麵門戶。
這個道理劉益守明白、韋孝寬明白,高洋自然也是明白的。
蒲阪富庶而重要,既然我得不到,也守不住,那幹脆就毀了吧。
看到蒲阪當地百姓與大戶完全不配合,高洋把心一橫,一聲令下,讓唐邕帶著人在蒲阪打砸搶,三天不封刀!
高洋搶完了還不肯罷休,直接一把火將蒲阪燒成了白地,整個外城郭所有木質結構都被燒得精光!
城內的房屋就更別提了,一直到高洋帶兵離開的時候,城內大火都未完全熄滅。城中百姓死傷無數,來不及跑路的全都葬身火海。
帶著搶來的糧草輜重,高洋又領著百保鮮卑攻克了無人駐守的華陰,當地百姓都跑光了,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一個。
小小的華陰,顯然無法滿足高洋的胃口,他見關中無人前來抵抗,又帶著百保鮮卑一路前行到了鄭縣陝西華縣。
鄭縣是關中不多見的大城,在華山腳下,通往長安的必經之路上。
城中戶口不少非常繁華,自然不可能無人駐守。
高洋派人打聽了一下,鄭縣守將名叫魏玄,乃是個無名之輩,帶著鄉兵自保,暫時還沒被侯莫陳順他們收編。
關中像魏玄這樣的人不少,雖然拒絕侯莫陳順等人的政令,卻也不參與他們跟達奚武、賀拔允之間的戰鬥。
了解了這些情況後,高洋放心下來,他覺得不必等高嶽帶兵回轉跟自己配合也沒關係,於是命唐邕跟厙狄幹之子厙狄伏連領兵出擊,強攻鄭縣!
在高洋眼裏,區區魏玄,之前都不知道是混哪裏的,一點戰績都沒聽說過,鄭縣應該不要一個時辰便可以攻下吧?
然而令他大跌眼鏡的是,鄭縣守軍一個兩個都拚死抵抗,力竭之時,寧可抱著攻城的百保鮮卑一起墜入城下,也堅決死戰不退!
魏玄指揮若定,從容調度兵馬守城。他連續打退了唐邕組織的五次進攻,而高洋的人馬連城牆一角都沒有攻下來過,全程被壓製得動彈不得!
高洋不知道的是,他火燒蒲阪的事情已經傳到了鄭縣,鄭縣上下都非常害怕魏軍屠城,故而拚死抵抗,不肯後退一步。
不拚必死,拚還有一線生機,該怎麽選擇一目了然。
魏玄其實也不是什麽無名之輩,他年少便誌氣昂揚,因膽量謀略俱佳而聞名鄉裏,隻是在賀拔嶽麾下一直沒有發揮的機會。
在高歡與賀拔嶽鏖戰邙山的時候,兩軍數萬人全都堆集在邙山與洛陽之間的狹小地帶裏,魏玄縱然渾身是膽,武藝絕倫,也發揮不出自身實力來。
他能在混戰中全身而退,不被高歡追擊的兵馬捕殺,已經是很有能耐了。
隻是這些事情,高洋不知道,在這個以成敗論英雄的世道裏,身居高位的劉益守有機會為自己正名,而魏玄這樣沒機會出頭的人也沒有機會為自己辯解。
輸了就是輸了,敗軍之將何以言勇!
但如今關中大亂,魏玄這樣的人,注定不會沉沒下去,揚名立萬的機會來了。
……
“你們怎麽就攻不下鄭縣!怎麽就攻不下鄭縣呢!到底是哪裏不對!”
華陰縣城的縣衙大堂內,高洋氣急敗壞的走來走去,厙狄伏連與唐邕等人,連大氣也不敢出。如今他們兵力不足也是事實,隻是沒想過鄭縣本地鄉兵可以如此神勇。
攻不下鄭縣,後果很嚴重。
“主公,魏玄之前名不見經傳,但如今看來,人才難得。主公何不修書一封,派人送去鄭縣,將其收為己用呢?
此消彼長之下,主公大事可期啊!”
看到高洋冷靜下來了,唐邕不動聲色的建議道。
“不必,或者說送去了也沒用,隻會損害我軍威嚴,令那魏玄賊子更加猖狂。”
高洋擺了擺手,斷然拒絕了唐邕的建議。如今鄭縣守軍傷亡亦是不小,說是家家戶戶死了人有點誇張,但城內很多人家要辦喪事是免不掉的。
城內人心已經被凝聚起來,跟他們不死不休了。
這個時候,魏玄就是想投降,也不得不顧忌一眾手下人是怎麽想的。
再說了,如果沒開打之前就勸降,魏玄或許會答應。
但很明顯的一個事實就是:當初勸降的時候,魏玄根本看不上高洋,直接斷然拒絕,連信都懶得寫。唐邕的話不過是在安慰自己而已,沒什麽大用。
現在魏玄又怎麽會答應這樣的要求呢?
“高嶽什麽時候回師,他的人馬到哪裏了?”
高洋麵色不虞的問道。高嶽戰敗的消息已經穿到高洋耳朵裏了,但高洋有點不明白,高嶽的動作為什麽這麽慢!
是路不好走……還是高嶽根本就不想走?
“回主公,高嶽還沒有抵達蒲阪。高嶽的兵馬在平陽慘敗,如今正退到定陽郡修整,估計一時半會還到不了關中。”
唐邕頗有些心虛的說道。
高嶽在想什麽鬼心思,那簡直瞎子都看得明白!他並不是想跟著高洋一條路走到黑的,如果關中這條路不好走,也不排除高嶽帶兵返回鄴城的情況發生!
當然,這是極端情況,高嶽哪怕退回鄴城,被高歡收拾一頓也是必然,非到萬不得已,高嶽也不會選這條路走。
所以如今高嶽在定陽郡“袖手旁觀”,心裏想的什麽事情,大概也就呼之欲出了。
在高洋打開局麵前,估計很難得到高嶽的鼎力支持。但他若是能打開局麵,不僅僅是高嶽,恐怕還會有其他人投靠。
“河東薛氏、裴氏,他們的人,願不願意隨我們入關中?”
高洋沉聲問道。
唐邕不知道要怎麽回答這個問題,趙彥深去了河東還沒返回,鬼知道河東本地大族是怎麽想的呢?
……
陽春三月,冰消雪融。
年後的第一次大朝會,在建康台城召開。由於劉益守帶兵出征在外,所以朝會由陳元康代為組織。朝會剛剛開始,陳元康本人就向“兒皇帝”蕭棟上奏,說雞鳴山上的吳王府狹小,配不上吳王的身份。
因此,希望能彷照前朝舊例,在別處營建王都。一來不妨礙建康都城中的各部衙門運轉,二來也為勞苦功高的吳王騰出了更大的地方!
陳元康建議,拆掉之前占據的洛陽舊都,在現有洛陽城以西十裏的位置,營建一座規模稍小的新都,名為“大興”,寓意國家興旺發達。
一石激起千層浪,眾多中樞朝臣,終於知道這次劉益守去滎陽是幹啥去了!
他不是去督戰的,他是跑去造新城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