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怨氣導航鯨心王回憶錄(4.4K字)
字數:4853 加入書籤
人非生而強大,我亦如此。
若要我為你們留下什麽話,那便是不放棄,絕不放棄,永不放棄!
若是我那時候放棄,我怕是永遠都不會見到導師。
導師是太陽,而我隻是一隻在太陽下承載著光芒的無知野獸。
————《鯨心王回憶錄》
...
...
五月二十五,早晨。
白淵完成了第二輪的氣運積蓄,使得氣運達到了20點。
然而,此時,老林的車卻也已經抵達了神靈王朝的腹部,隻是卻沒有發現目標。
這倒不是說地圖不準,而是獸王殘部很可能處於一種“遊牧”狀態,在不停地奔逃,不停地轉換地點,要知道植王的追殺可從未停止過。
林小玉輕輕推開棺材縫,拉長脖子,讓慘白的小臉到這外域的空氣裏透透氣。
外麵...黃沙萬裏。
熱風卷起一疊一疊的沙浪,往遠處奔襲。
陽光如刀子般割人皮膚,卻又暴曬的此處大地一片滾燙的金黃,好像沙礫的熾熱海洋。
海洋固然有風暴突起之時,但大部分時候卻還是寧靜的。
此時...
這沙海便是寧靜的。
林小玉的脖子如探出海麵的望遠鏡鏡頭,拉長,旋轉,拉長,升高。
身為惡鬼,林小玉也不是廢物,隻不過平日裏她的能力被老林給遮擋下去了。
而偵查,還有留影傳訊,都是她所擅長的。
論到攻擊手段,她也會普通惡鬼所會的詛咒,上身,打牆,嚇人等等...
過了一會兒,林小玉縮回脖子道:“一個人都沒有欸。”
白淵問:“有沒有建議的前進方向?”
林小玉道:“都是沙子,唔...往哪個方向都一樣。我們...我們居然迷路了?”
白淵側頭看著窗外的大沙漠,這地兒有地圖都不管用,因為地形隨時在變化...可能也正是這樣的地形,才能庇護住獸王殘部吧?
但是,植王找不到他們,自己也很難找到啊...
那怎麽辦呢?
他想了一會兒,忽道:“老林,我記得我們這車上裝載了怨氣導航的,對吧?”
“怨氣...導航?”林小玉詫異地瞪大眼。
白淵點頭道:“不錯,我記得老林你曾經說過,這輛棺材車可以探查到周邊怨氣濃鬱之地,然後追尋過去,對吧?”
林小玉頓了兩秒,道:“阿爹說對的。”
白淵道:“既然沒有方向,那麽...我們就往周邊怨氣最濃的地方去吧。
一般這種地方都會蘊藏些秘密,因為普通的凶殺並不足以造成能被老林感受到的怨氣...
而在這樣環境的地方,一旦產生怨氣濃鬱之地,就很可能和獸王,蠟教有關係。那我們就能順藤摸瓜了。”
林小玉慘白的瞳孔亮了亮:“對!”
一人兩鬼統一意見後,老林開始“信馬由韁”了。
他放開了韁繩,任由骸骨牛頭馬麵在地上一邊嗅嗅著,一邊前進。
熾熱的黃沙上,肉眼所看不見的“異度空間”裏,這噩夢般的棺材車正裹在濃鬱的黑煙裏,飛快掠遠。
...
...
嗖嗖嗖~~
嗖嗖~
一隻隻黑豹從荒原上飛快掠過。
豹身上則是裹著輕甲、抓著長槍的騎士。
說是“一隻隻”,其實細細看去,也不過三十隻而已。
為首的騎士身形魁梧,鋼鐵麵兜後的一雙眼睛充正狠狠瞪著,其中血絲密布,而關節的護鎧之間則是呈現出鋼鐵般肌肉,肌肉上青筋突起,他叫古文嘉,乃是獸王皇室。
古文嘉神色專注,五指輕輕抓著長槍。
“快~~快啊!!”他心底嘶吼著,“不想,不想再失去一個同伴了!”
就在這時,忽地遠處天穹響起一聲鷹唳,驚空遏雲。
古文嘉左側的一名黑豹騎士揚手。
雲層裏便有一道灰影如擊穿天心的雷電般,射擊在這黑豹騎士的手臂上。
但那不是雷電,隻是一隻羽翼如鋼鐵的灰色大鷹。
黑豹騎士額頭微微觸碰大鷹的腦袋,嘴唇動著發出些怪叫,那大鷹也發出咕咕咕的聲音。
三十黑豹騎放緩了速度。
古文嘉側頭問:“如何?”
那手臂上蹲著大鷹的騎兵神色凝重,緩緩搖頭,“不行,原本定下的會合地點已經不安全了,無法前去。”
這時,又有一隻大鷹從遠處而來,落在另一隻黑豹騎士的手臂上。
那其實感應了一會兒,又對古文嘉道:“將軍,幹木河上遊這個地點也去不了了...”
再接著...
又是不少偵查的鷹返回了。
諸多騎兵紛紛反饋。
“將軍,大雁鎮也不行。”
“將軍,黃沙十三村裏都是植王的人,可能還有神廟守衛...”
...
...
古文嘉一一聽著。
這簡直是十麵埋伏。
想到族人慘死的一幕,他雙目通紅,卻很快平複,然後道:“不是還有一個地方嗎?那個地方呢?”
說到那個地方,所有騎士都安靜了下來。
“你們還怕嗎?”
“不是約好了麽?若是無處可去,那就去臨山村匯合。”
有騎士道:“可是...臨山村是不祥的鬼蜮之地,其中甚至存在惡鬼...”
古文嘉道:“惡鬼,總比遇上神廟守衛好。”
說罷,他振臂一呼道:“以獸神之名!!”
話音落下...
其餘騎士也紛紛肅然,隨之喊著“以獸神之名”。
這五個字好似藏著深沉的魔力,讓他們擁有了麵對一切的勇氣。
...
...
另一邊,距離此處不遠之地。
黃沙山峰,光光禿禿,隨處可見縱橫的幹燥的溝壑。
其中一處,被稱為蠍子大峽穀。
這峽穀兩側的斷崖上有著一座長長吊橋,聯通兩地,可省去一天的路程。
這吊橋當地稱為“代都日爾”,意為通天索橋。
隻是,此時這通天索橋前,卻是攔著一隊穿著卷草紋輕鎧的甲士,甲士約莫兩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