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3章 第三十五章
字數:9102 加入書籤
A+A-
倉亭津隻是個渡口, 離它最近的城池在渡口數裏之外的範城。這裏是青徐北上進入冀州的重要渡口,因此曾經十分繁華。
但現在它冷清了許多。
自從黃巾作亂,再到田楷袁譚相互攻伐,直至現在, 黃河下遊已經十分荒蕪冷清了, 沒有什麽商賈往來, 自然也就沒有那麽多渡河的人。
因此張邈帶了十幾名隨從, 進入範城時, 他甚至為這座土城的蕭條而略感驚訝。
盡管它很蕭條,但城內外的士庶似乎生活得也還過得去。
——黔首的要求總是很低的,哪怕有豪強壓迫,天災頻仍, 隻要沒有戰亂, 官府也不要剝削太過,他們總能掙紮在自己那塊田地上, 拚命地挖出一口摻了泥巴的草根填肚子。
而看這些範城平民的模樣,似乎這位地方官還不算太離譜。
……如果陸懸魚看到陳容,她會第一時間判定:這是個不能說服的人。
因為他看起來就不是個武人,身上一絲瀟灑豪邁的氣勢也沒有。
陳容三十餘歲,衣衫精細,舉止文雅, 神情閑適,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大漢這十數年來的腥風血雨, 不僅是他,連同張邈與他穿行過的這個庭院, 也被收拾得幽靜整齊, 透著一點黃老的氣度。
他與張邈會麵時並不驕橫, 也不熱情,當然態度也不隨意,隻是很客氣地請他進屋坐一坐,並簡單問候了他的家人是否安康。
“我知郎君原為臧子源故吏,故而有事想求,”張邈很是誠懇地說道,“今肯撥冗一見,已足見郎君高義。”
聽到“臧子源”這三個字時,陳容的眼珠微微動了一下。
“若張公為臧使君而來,欲在袁公麵前說項……”
張邈不吭聲,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
但陳容欲言又止,最後隻是輕輕搖了搖頭。
“我為臧子源而來,卻不是為他緩頰,”張邈說道,“我欲兵出小沛,援救濮陽!”
陳容臉上的閑適立刻被震驚所取代了。
“你……你若想要援救濮陽,一路北上便是,你為何要來倉亭津?”
“小沛與濮陽之間尚隔鄄城,我如何能在袁曹夾擊之下渡河?”張邈急切地說道,“求郎君將倉亭津借我一用,待我解得濮陽之圍,立刻歸還!”
這個皮膚白皙的文士坐在那裏,戒備而疏離地看著他,卻不能說話。
但張邈卻沒有安靜地等他反應過來。
他起身走到門口,等在廊下的兩個隨從立刻將懷抱的匣子捧了上來。
那匣子並不大,但沉重極了,打開之後便是一片流動的金光盈盈於其內。
陳容對這匣金子倒是並不意外,他輕輕地擺了擺手,“在下無功,不能行此貪鄙事。”
“權作賃金。”張邈向前推了一推。
這其實很不對勁。
陳容是個謹慎人,金帛之賄未必能讓他動心,反而給了他一個拒絕的理由。
但張邈的確是這樣將一匣馬蹄金推了出去,“在下自故土流離,雖家資傾盡,卻仍有健仆數千,若賃金不足,盼郎君能容我幾日,變賣仆役田地……”
他的聲音裏透著一股哀求和急切,連自己的言辭變得魯莽失禮也絲毫沒有察覺。
但陳容站起身,剛準備出言推拒時,似乎又不知因為什麽而遲疑了。
他猶豫了很久,就那樣站在那裏,皺眉看著張邈,以及張邈麵前的金子,他的麵目一瞬間好像變得蒼白而模糊,當他終於開口時,他的聲音也混沌得一如流水中的落葉,不知該何去何從:
“我為範城令,便當為袁公守此城。”
“臧子源非郎君故主耶?”
蒼白而模糊的臉一瞬間仿佛清晰了些。
——清晰,但充滿了抗拒,而後又變得模糊。
“臧使君豈止是我薦主,我少時仰慕他的才德品行,才追隨他來此,但臧使君之上,亦是袁公啊。”
張邈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郎君以為,臧子源叛主麽?”
“他受袁公舉薦之恩,”陳容說道,“總不該違逆袁公之命。”
“袁公之上,亦有天子!”
陳容又看了他一眼,而後將目光轉開,那張臉就更加地模糊,直至在張邈眼中,徹底成了泥塑木雕的一尊雕像。
額頭上似乎沁出了汗珠。
但他不會放棄,張邈咬住了牙,決定最後一次努力。
“臧子源既為郎君薦主,又為郎君上司,郎君若忠於主君,正該想方設法救援!”張邈大聲地,幾近淒厲地喊道,“郎君若忠於朝廷,忠於四百年漢室,臧子源為何觸怒袁紹,落得如此下場,郎君也該知曉!
“忠直之君子生死未卜,背義小人橫行於世!盼郎君直言相告——忍見此景否?!”
他的聲音這樣激昂,對麵的範城令卻好像死去了一樣,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眼簾低垂。
張邈不安地等了許久,幾乎絕望,卻又不肯放棄地伸出手去,將那匣金子向陳容的方向推了一推。
這個動作似乎喚醒了對方,過了許久,他終於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張邈身體一震。
“你們想經倉亭津渡河,那便渡河,我不阻攔便是。”
陳容抬起眼睛,神情平靜地望著這位“以慷慨聞”的名士。
張邈的眼睛一瞬間便亮起來了。
他的聲音還不是很穩定,有些顫抖,“我軍還有輜重糧草……”
“若運至城下,”陳容說道,“我亦可遣人幫你們護衛,防範賊寇。”
“郎君有此心足矣!在下感念郎君恩德,永不能忘!”張邈行了一個大禮,“隻是若有幸解救臧子源,濮陽百姓或欲跟隨……還須借範城囤積糧草……”
陳容的眉頭深深地皺起來了。
“我領袁公之命,卻私放別處兵馬過河,已屬背主,若此城有失,我不能獨活。”他說道,“張公若欲囤積糧草,於城外自修營寨便是。”
張邈大喜,剛想納頭便拜時,又被陳容阻攔住了。
他眉目間帶著一絲複雜的神情,似是麻木,又似是歎息。
“張公,將金子帶回去吧。”
張邈將消息帶回來時,陸懸魚還有些不敢相信。
但二張做好迎敵準備,令前軍緩緩下水後,卻始終沒有見到對麵敲鑼打鼓,跑出來“半渡而擊之”。
接下來是一批民夫,而後是一批不那麽重要的輜重,再然後又是一批士兵。
士兵們就這樣趟著水過河,河邊的漁夫愣愣地看,岸上的挑夫也愣愣地看,等士兵們上岸了,他們立刻撒丫子跑開了。
河渡得很慢,但上岸的士兵立刻布好了陣,護衛著民夫推著輜重車上岸後,陸懸魚跟著民夫在岸邊走了一圈,選了一處地勢略高的荒地,將營寨紮了下去。
這座營地與他們之前在自己地盤內行軍的營地大為不同,不僅柵欄高且厚,裏麵大營套小營,連壕溝都修了三道,拒馬更布了無數。
“將軍這樣防備陳容,為何還要聽張孟卓的話呢?”隨從這樣不解地問她。
她思考了一會兒,“我不是在防備陳容一人。”
營寨是無知無識沒有生命的東西,她將這座城下之營修得這樣堅固,不僅為了防備陳容。
……畢竟已經進入袁紹的勢力範圍了,人家的騎兵論萬數,怎麽說也得小心點。
……但話說回來,從張邈進城時開始,她就讓張遼帶了百餘騎兵,渡河後小心地在範城通往各條路上巡邏,看看有沒有快馬加鞭往濮陽或是鄴城送信的使者。
畢竟範城不過是一座城高不足二丈的小土城,守軍恐怕也不足兩千,要是陳容真想使壞,不能半渡而擊之,那就隻能偷偷送信出去了。
但直到她將這座大營修得固若金湯,準備繼續出發時,陳容都沒有動靜。
既沒有出城與他們寒暄、接風、也沒有遣人出來緊盯、警告,隻是在城門口處設立了關卡,不許張邈的士兵進城。當然,張邈張超也嚴厲地下令,不許士兵們進城滋擾百姓。
……但其實不許進城沒有什麽意義,百姓們見到這支兵馬隻是駐紮在城外,並不敢擾民,便立刻風聞而動,衝出城就拉起了集市,有挑著擔子出來賣酒的,有支鍋賣小吃的,有縫縫補補的,有織席販履的,有賭博的,有占卜的,有吹拉彈唱的,也有單身婦人跑來準備賺軍官幾個錢的,反正一條龍服務,城內有的東西,城外一定讓他們買得到。
……都這樣了,陳容還是沒動靜。
……真就比她還鹹魚。
“我軍現已渡河,立足已穩,接下來該當如何?”
範城雖然蕭條,但在這裏稍作補給的感覺還挺好,至少這一天的晚飯上就有了細嫩的烤羊肉,油鹽拌過的野菜,配著魚湯泡飯一起吃,就很有滋味。
“接下來,”她想了想,“派斥候探查濮陽動向,若是彼軍未察,咱們就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邈握著杯子在那裏想了一會兒,“將軍,咱們隻有萬餘人。”
“嗯,沒錯。”她扒拉了一口泡飯,“怎麽啦?”
“我想,咱們既然能拿到倉亭津,”張邈露出了一個自信的微笑,“或可以與袁本初說項……”
“噗!”
……她沒忍住,嗆到了。
張邈的微笑就有點撐不住,繼續說下去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尷尬地看著她。
但她捂著鼻子,一心一意地在感知那幾粒作亂的粟米到底在鼻腔的哪一個位置,於是他停了停,又堅強地問下去了。
“將軍覺得如何呢?”
“不如何,”她的眼淚在眼圈裏打轉,“孟卓公,你都說了咱們隻有萬餘人,你憑什麽和他們談?”
“我軍雖隻有萬餘,但兵精糧足……”
張遼遞過來一塊細布,她感激涕零,趕緊狠狠地擤起了鼻子。
“而今天子東狩,袁本初於眾矢之的……”
眼淚也落下來了。
“他便不願……”
她腦瓜子嗡嗡了一會兒,總算是將鼻腔通順了。
“孟卓公雖名滿天下,”她說,“但你從未有過戰績。”
張邈神情複雜地看了她一會兒。
沒有戰績,就無法在這個看拳頭大話的世界生存。
這位孟卓公到底是怎麽說服陳容的她不太理解,但她很清楚袁紹是不能靠這招說服的。
“縱如此,”他歎氣道,“也當先禮後兵。”
“那好,”她說道,“孟卓公遣使送信去便是,就說你還在小沛,想要來為臧子源緩頰,如何?”
她對人情世故,察言觀色這些一直很遲鈍,但她和二張兄弟接觸得久了,還是逐漸察覺到了張邈爽朗豪放的表象下藏著一些別的東西。
並不算醜陋邪惡,但灰蒙蒙的,透著苦澀。
他所熟知的那個世界在逐漸分崩離析,那個靠著德行名望,靠著人情交際就能夠暢通無阻的世界,已經不在了。
但張邈是不肯承認的。
救臧洪這件事對他兄弟倆沒有什麽好處,也許他們因此名望更上一個台階,但兗州名士邊讓也算是才華名聲滿天下的人,曹操手起刀落,說沒也就沒了。
他因此總還想試一試,看看他那個慷慨悲歌的舊世界還有沒有力量,還能不能靠著他所掌握的那些東西——而不是她的暴力——救出臧洪。
倉亭津距離濮陽隻有一百餘裏,不能再草率冒進了。
在信使回來之前,陸懸魚每天都在看沙盤,張遼則領著騎兵四處巡邏。
於是帳中經常就隻有她和兩名美少年,小二和小五,但她經常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因為這兩個美少年折實太貼心了。
她隻要忙起來,他們就不出聲地做其他家務,擦拭杯盞,灑掃營帳,燒水倒水,整個人存在感趨近於零。
但今天這兩個美少年有了動靜。
她從沙盤上抬起頭,很吃驚地看過去,那兩個蹲在角落裏的美少年立刻察覺到了她的目光,慌慌張張地就起身告罪。
一邊告罪,一邊用袖子擦去臉上的淚水。
“怎麽了?”她問,“出什麽事了?”
張邈派去濮陽的使者回來了。
回來了,但沒有完全回來。
……腦袋回來了。
使者身邊帶了幾個隨從,他們將那個可憐人的頭顱帶了回來,還有一句話——不是袁紹帶回來的話,因為袁紹根本不在城下,圍城的主帥是顏良,身邊的參軍是許攸。
“張邈在我眼中,不過喪家之犬,”那位據說威震河北的名將這樣笑罵道,“他竟想來為臧子源說項,殊厚顏也!”
“我明白了,”她聽完之後沒有去追問張邈怎麽沒將這個消息帶回來,隻是仍然有點懷疑地問他們,“你們與那位使者很熟嗎?”
兩位美少年又哭了起來。
“張公曾派趙先生教我們讀書。”
“他性情寬厚,從不打罵我們,待我們極好的。”
“他家今歲新添了一個女兒,我還去道過賀的……”
她默默地聽了一會兒,若有所思,似乎開始出神。
“隻恨顏良亦是河北名將,勇冠三軍,小人……小人不能為先生報仇……嗚嗚嗚嗚嗚……”
陸懸魚忽然一激靈。
“什麽?誰?”她問道,“誰是名將?”
但現在它冷清了許多。
自從黃巾作亂,再到田楷袁譚相互攻伐,直至現在, 黃河下遊已經十分荒蕪冷清了, 沒有什麽商賈往來, 自然也就沒有那麽多渡河的人。
因此張邈帶了十幾名隨從, 進入範城時, 他甚至為這座土城的蕭條而略感驚訝。
盡管它很蕭條,但城內外的士庶似乎生活得也還過得去。
——黔首的要求總是很低的,哪怕有豪強壓迫,天災頻仍, 隻要沒有戰亂, 官府也不要剝削太過,他們總能掙紮在自己那塊田地上, 拚命地挖出一口摻了泥巴的草根填肚子。
而看這些範城平民的模樣,似乎這位地方官還不算太離譜。
……如果陸懸魚看到陳容,她會第一時間判定:這是個不能說服的人。
因為他看起來就不是個武人,身上一絲瀟灑豪邁的氣勢也沒有。
陳容三十餘歲,衣衫精細,舉止文雅, 神情閑適,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大漢這十數年來的腥風血雨, 不僅是他,連同張邈與他穿行過的這個庭院, 也被收拾得幽靜整齊, 透著一點黃老的氣度。
他與張邈會麵時並不驕橫, 也不熱情,當然態度也不隨意,隻是很客氣地請他進屋坐一坐,並簡單問候了他的家人是否安康。
“我知郎君原為臧子源故吏,故而有事想求,”張邈很是誠懇地說道,“今肯撥冗一見,已足見郎君高義。”
聽到“臧子源”這三個字時,陳容的眼珠微微動了一下。
“若張公為臧使君而來,欲在袁公麵前說項……”
張邈不吭聲,耐心地聽他把話講完。
但陳容欲言又止,最後隻是輕輕搖了搖頭。
“我為臧子源而來,卻不是為他緩頰,”張邈說道,“我欲兵出小沛,援救濮陽!”
陳容臉上的閑適立刻被震驚所取代了。
“你……你若想要援救濮陽,一路北上便是,你為何要來倉亭津?”
“小沛與濮陽之間尚隔鄄城,我如何能在袁曹夾擊之下渡河?”張邈急切地說道,“求郎君將倉亭津借我一用,待我解得濮陽之圍,立刻歸還!”
這個皮膚白皙的文士坐在那裏,戒備而疏離地看著他,卻不能說話。
但張邈卻沒有安靜地等他反應過來。
他起身走到門口,等在廊下的兩個隨從立刻將懷抱的匣子捧了上來。
那匣子並不大,但沉重極了,打開之後便是一片流動的金光盈盈於其內。
陳容對這匣金子倒是並不意外,他輕輕地擺了擺手,“在下無功,不能行此貪鄙事。”
“權作賃金。”張邈向前推了一推。
這其實很不對勁。
陳容是個謹慎人,金帛之賄未必能讓他動心,反而給了他一個拒絕的理由。
但張邈的確是這樣將一匣馬蹄金推了出去,“在下自故土流離,雖家資傾盡,卻仍有健仆數千,若賃金不足,盼郎君能容我幾日,變賣仆役田地……”
他的聲音裏透著一股哀求和急切,連自己的言辭變得魯莽失禮也絲毫沒有察覺。
但陳容站起身,剛準備出言推拒時,似乎又不知因為什麽而遲疑了。
他猶豫了很久,就那樣站在那裏,皺眉看著張邈,以及張邈麵前的金子,他的麵目一瞬間好像變得蒼白而模糊,當他終於開口時,他的聲音也混沌得一如流水中的落葉,不知該何去何從:
“我為範城令,便當為袁公守此城。”
“臧子源非郎君故主耶?”
蒼白而模糊的臉一瞬間仿佛清晰了些。
——清晰,但充滿了抗拒,而後又變得模糊。
“臧使君豈止是我薦主,我少時仰慕他的才德品行,才追隨他來此,但臧使君之上,亦是袁公啊。”
張邈心中的不安越來越強烈。
“郎君以為,臧子源叛主麽?”
“他受袁公舉薦之恩,”陳容說道,“總不該違逆袁公之命。”
“袁公之上,亦有天子!”
陳容又看了他一眼,而後將目光轉開,那張臉就更加地模糊,直至在張邈眼中,徹底成了泥塑木雕的一尊雕像。
額頭上似乎沁出了汗珠。
但他不會放棄,張邈咬住了牙,決定最後一次努力。
“臧子源既為郎君薦主,又為郎君上司,郎君若忠於主君,正該想方設法救援!”張邈大聲地,幾近淒厲地喊道,“郎君若忠於朝廷,忠於四百年漢室,臧子源為何觸怒袁紹,落得如此下場,郎君也該知曉!
“忠直之君子生死未卜,背義小人橫行於世!盼郎君直言相告——忍見此景否?!”
他的聲音這樣激昂,對麵的範城令卻好像死去了一樣,坐在那裏一動不動,眼簾低垂。
張邈不安地等了許久,幾乎絕望,卻又不肯放棄地伸出手去,將那匣金子向陳容的方向推了一推。
這個動作似乎喚醒了對方,過了許久,他終於輕輕地歎了一口氣。
張邈身體一震。
“你們想經倉亭津渡河,那便渡河,我不阻攔便是。”
陳容抬起眼睛,神情平靜地望著這位“以慷慨聞”的名士。
張邈的眼睛一瞬間便亮起來了。
他的聲音還不是很穩定,有些顫抖,“我軍還有輜重糧草……”
“若運至城下,”陳容說道,“我亦可遣人幫你們護衛,防範賊寇。”
“郎君有此心足矣!在下感念郎君恩德,永不能忘!”張邈行了一個大禮,“隻是若有幸解救臧子源,濮陽百姓或欲跟隨……還須借範城囤積糧草……”
陳容的眉頭深深地皺起來了。
“我領袁公之命,卻私放別處兵馬過河,已屬背主,若此城有失,我不能獨活。”他說道,“張公若欲囤積糧草,於城外自修營寨便是。”
張邈大喜,剛想納頭便拜時,又被陳容阻攔住了。
他眉目間帶著一絲複雜的神情,似是麻木,又似是歎息。
“張公,將金子帶回去吧。”
張邈將消息帶回來時,陸懸魚還有些不敢相信。
但二張做好迎敵準備,令前軍緩緩下水後,卻始終沒有見到對麵敲鑼打鼓,跑出來“半渡而擊之”。
接下來是一批民夫,而後是一批不那麽重要的輜重,再然後又是一批士兵。
士兵們就這樣趟著水過河,河邊的漁夫愣愣地看,岸上的挑夫也愣愣地看,等士兵們上岸了,他們立刻撒丫子跑開了。
河渡得很慢,但上岸的士兵立刻布好了陣,護衛著民夫推著輜重車上岸後,陸懸魚跟著民夫在岸邊走了一圈,選了一處地勢略高的荒地,將營寨紮了下去。
這座營地與他們之前在自己地盤內行軍的營地大為不同,不僅柵欄高且厚,裏麵大營套小營,連壕溝都修了三道,拒馬更布了無數。
“將軍這樣防備陳容,為何還要聽張孟卓的話呢?”隨從這樣不解地問她。
她思考了一會兒,“我不是在防備陳容一人。”
營寨是無知無識沒有生命的東西,她將這座城下之營修得這樣堅固,不僅為了防備陳容。
……畢竟已經進入袁紹的勢力範圍了,人家的騎兵論萬數,怎麽說也得小心點。
……但話說回來,從張邈進城時開始,她就讓張遼帶了百餘騎兵,渡河後小心地在範城通往各條路上巡邏,看看有沒有快馬加鞭往濮陽或是鄴城送信的使者。
畢竟範城不過是一座城高不足二丈的小土城,守軍恐怕也不足兩千,要是陳容真想使壞,不能半渡而擊之,那就隻能偷偷送信出去了。
但直到她將這座大營修得固若金湯,準備繼續出發時,陳容都沒有動靜。
既沒有出城與他們寒暄、接風、也沒有遣人出來緊盯、警告,隻是在城門口處設立了關卡,不許張邈的士兵進城。當然,張邈張超也嚴厲地下令,不許士兵們進城滋擾百姓。
……但其實不許進城沒有什麽意義,百姓們見到這支兵馬隻是駐紮在城外,並不敢擾民,便立刻風聞而動,衝出城就拉起了集市,有挑著擔子出來賣酒的,有支鍋賣小吃的,有縫縫補補的,有織席販履的,有賭博的,有占卜的,有吹拉彈唱的,也有單身婦人跑來準備賺軍官幾個錢的,反正一條龍服務,城內有的東西,城外一定讓他們買得到。
……都這樣了,陳容還是沒動靜。
……真就比她還鹹魚。
“我軍現已渡河,立足已穩,接下來該當如何?”
範城雖然蕭條,但在這裏稍作補給的感覺還挺好,至少這一天的晚飯上就有了細嫩的烤羊肉,油鹽拌過的野菜,配著魚湯泡飯一起吃,就很有滋味。
“接下來,”她想了想,“派斥候探查濮陽動向,若是彼軍未察,咱們就打他們一個措手不及。”
張邈握著杯子在那裏想了一會兒,“將軍,咱們隻有萬餘人。”
“嗯,沒錯。”她扒拉了一口泡飯,“怎麽啦?”
“我想,咱們既然能拿到倉亭津,”張邈露出了一個自信的微笑,“或可以與袁本初說項……”
“噗!”
……她沒忍住,嗆到了。
張邈的微笑就有點撐不住,繼續說下去也不是,不說也不是,尷尬地看著她。
但她捂著鼻子,一心一意地在感知那幾粒作亂的粟米到底在鼻腔的哪一個位置,於是他停了停,又堅強地問下去了。
“將軍覺得如何呢?”
“不如何,”她的眼淚在眼圈裏打轉,“孟卓公,你都說了咱們隻有萬餘人,你憑什麽和他們談?”
“我軍雖隻有萬餘,但兵精糧足……”
張遼遞過來一塊細布,她感激涕零,趕緊狠狠地擤起了鼻子。
“而今天子東狩,袁本初於眾矢之的……”
眼淚也落下來了。
“他便不願……”
她腦瓜子嗡嗡了一會兒,總算是將鼻腔通順了。
“孟卓公雖名滿天下,”她說,“但你從未有過戰績。”
張邈神情複雜地看了她一會兒。
沒有戰績,就無法在這個看拳頭大話的世界生存。
這位孟卓公到底是怎麽說服陳容的她不太理解,但她很清楚袁紹是不能靠這招說服的。
“縱如此,”他歎氣道,“也當先禮後兵。”
“那好,”她說道,“孟卓公遣使送信去便是,就說你還在小沛,想要來為臧子源緩頰,如何?”
她對人情世故,察言觀色這些一直很遲鈍,但她和二張兄弟接觸得久了,還是逐漸察覺到了張邈爽朗豪放的表象下藏著一些別的東西。
並不算醜陋邪惡,但灰蒙蒙的,透著苦澀。
他所熟知的那個世界在逐漸分崩離析,那個靠著德行名望,靠著人情交際就能夠暢通無阻的世界,已經不在了。
但張邈是不肯承認的。
救臧洪這件事對他兄弟倆沒有什麽好處,也許他們因此名望更上一個台階,但兗州名士邊讓也算是才華名聲滿天下的人,曹操手起刀落,說沒也就沒了。
他因此總還想試一試,看看他那個慷慨悲歌的舊世界還有沒有力量,還能不能靠著他所掌握的那些東西——而不是她的暴力——救出臧洪。
倉亭津距離濮陽隻有一百餘裏,不能再草率冒進了。
在信使回來之前,陸懸魚每天都在看沙盤,張遼則領著騎兵四處巡邏。
於是帳中經常就隻有她和兩名美少年,小二和小五,但她經常察覺不到他們的存在……因為這兩個美少年折實太貼心了。
她隻要忙起來,他們就不出聲地做其他家務,擦拭杯盞,灑掃營帳,燒水倒水,整個人存在感趨近於零。
但今天這兩個美少年有了動靜。
她從沙盤上抬起頭,很吃驚地看過去,那兩個蹲在角落裏的美少年立刻察覺到了她的目光,慌慌張張地就起身告罪。
一邊告罪,一邊用袖子擦去臉上的淚水。
“怎麽了?”她問,“出什麽事了?”
張邈派去濮陽的使者回來了。
回來了,但沒有完全回來。
……腦袋回來了。
使者身邊帶了幾個隨從,他們將那個可憐人的頭顱帶了回來,還有一句話——不是袁紹帶回來的話,因為袁紹根本不在城下,圍城的主帥是顏良,身邊的參軍是許攸。
“張邈在我眼中,不過喪家之犬,”那位據說威震河北的名將這樣笑罵道,“他竟想來為臧子源說項,殊厚顏也!”
“我明白了,”她聽完之後沒有去追問張邈怎麽沒將這個消息帶回來,隻是仍然有點懷疑地問他們,“你們與那位使者很熟嗎?”
兩位美少年又哭了起來。
“張公曾派趙先生教我們讀書。”
“他性情寬厚,從不打罵我們,待我們極好的。”
“他家今歲新添了一個女兒,我還去道過賀的……”
她默默地聽了一會兒,若有所思,似乎開始出神。
“隻恨顏良亦是河北名將,勇冠三軍,小人……小人不能為先生報仇……嗚嗚嗚嗚嗚……”
陸懸魚忽然一激靈。
“什麽?誰?”她問道,“誰是名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