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第九十九章
字數:6099 加入書籤
A+A-
太陽還沒有升起來, 西邊還是群星密布的夜,東邊卻已染上了一絲金紅色的光。
士兵們睡得很香,有人夢囈著罵了一句人, 那聲音其實是有些響亮了,但根本沒叫醒身邊的族人。
即使不提這一仗, 以他們南下官渡以來, 日夜趕路的辛勞來說,也已經讓他們根本無暇在意帳內外有什麽異響沒有。
身上的血跡與髒汙,草席下窸窸窣窣的爬蟲, 空氣中的惡臭,以及入夜時的燥熱, 清晨的寒冷,什麽都不能讓他們睜一睜眼。
但還是有人艱難地爬起來, 緊了緊自己的衣衫,又套上了皮甲, 穿上了靴子, 掀開帳簾, 去看一眼外麵仍然晦暗不明的夜空。
烏桓騎兵車利就是這樣穿著布靴, 一步步地從帳篷叢裏穿過去, 走向奴隸們的營地的。
比起仍舊沉睡在香甜的黑夜裏的烏桓士兵, 那些奴隸起得更早些,他們天不亮就要起身, 要為騎手們準備朝食, 要為戰馬套上鞍韉轡頭, 要恭謙而小心地牽著牽著戰馬來到營寨的出口處, 一切就緒後, 目送騎兵上馬出發。
這個斥候原本覺得自己這樣早爬起來, 就為出去巡查漢軍動向,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當他看到瘦骨嶙峋的奴隸為他端來的朝食之後,心中的這點怨氣又漸漸平息了。
他沉默地,一口口地吃掉了酸味撲鼻的奶渣和帶了些雜質,因此格外塞牙的麥餅,然後一口氣喝光了已經變得非常清淡的肉湯。
擱了一夜,肉湯裏也說不定會鑽進去些別的什麽東西,但他不在乎。
他也想一覺睡到天亮,最好像頭人們一樣,帳篷裏還有一個香噴噴的婦人,可以枕著腿睡,也可以在半睡半醒時含含糊糊地要她為自己倒一碗茶來。
這種不滿被他用目光和竊竊私語傳遞了出去,於是引來了騎兵們的一致讚同。
但他畢竟還是個忠厚老實的人,隊率走過來時,他立刻將頭埋下去了,沒有將心中的抱怨講出來,而是跟著隊率,起身向著營地出口走去。
他已經上馬,身後一片連成一片的帳篷才剛有些聲音。
他隻想知道,大單於要求他們探查漢軍動向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這個時辰,漢人不睡覺嗎?
漢人的營地裏沒有那些奴隸,但有民夫。
因此當這個斥候騎著馬,悄悄離近些瞧一瞧時,他發現漢軍也已經開始埋鍋造飯了。
有人抱著幹柴走進去,那些木柴一看就是昨天新砍的,其實水分還沒有完全晾幹,於是一縷接一縷的炊煙升起時,即使離遠了也能聽到營地裏傳來含含糊糊的咳嗽聲。
除此之外,他們什麽也沒看到。
兩軍相隔不過數裏,彼此間不管有什麽動向,都很難瞞過對方的斥候。
但車利不能點一卯就回去睡個回籠覺,他還得繞著漢軍的營地,小心翼翼地跑幾圈,期間如果遇到漢軍的騎兵斥候,他們這些提心吊膽的烏桓人還得趕緊調轉馬頭,撒腿逃命。
這個小個子烏桓人先在前軍營附近跑了一圈,記下了營地大概的規模,長多少步,寬多少步,拒馬緇車又多少,其中能容納多少人,晨起時燒了多少個灶之類的瑣事,而後才奔赴下一個營地。
陸廉的營地被蹋頓和文醜分割開了,前軍與後軍並不在一起,中間相隔十裏,互相隻能用烽火聯係,蹋頓很是在意這一點,反複要求斥候將兩座大營每一日的情況都詳細報來。
……但後麵的營地也沒什麽可報的。
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那片布滿了拒馬的營地裏也跟著點起了炊煙,有士兵拎著水桶走過,還有人無精打采地在兩丈高的箭塔上他打哈欠,見到這隊烏桓騎兵過來,那個人立刻就精神了,指著他們大聲地嚷著什麽。
……然後箭矢破開空氣的聲音就追過來了。
蹋頓這個清晨沒吃什麽奶渣或是麥餅。
當斥候帶著滿身的露水,濕漉漉地返回烏桓人的大營時,蹋頓正在喝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除此之外還有灑了芝麻,加了油脂的烤餅,以及一條烤得頗為肥美的黃河鯉魚。
最後這個東西刺有點多,但他還是滿不在乎地塞進嘴裏,一口一口,嚼得很仔細,直到將那些小刺也研磨成了骨粉為止。
他聽過報告之後,又問了幾個十分瑣碎的問題,才讓斥候下去。
“現在不僅咱們進退兩難,”他說道,“陸廉也一樣了。”
“……大單於?”
烏桓大單於摸了摸下巴,“陸廉那支中軍擺明了是等著文醜的,要是不來,她又該怎麽辦?”
紮營是個很麻煩的事,尤其是這種大家都在野外行軍,臨時紮營的情況下,就更麻煩些。陸廉的前軍和後軍中間隔著蹋頓的分兵,於是中軍就左右為難了。
她不能在這裏耗下去,因為敵人隻會越等越多。
但如果她主動出擊,攻擊蹋頓的主力,她就必須做好文醜的騎兵奔襲而至,攻擊後軍的準備。
誰讓東郡地形狹長呢?文醜可以每日往返百裏,退回冀州軍的大營,但陸廉卻沒辦法一路追過去。
“大單於用兵如神,果然高妙!”偏將趕緊捧了一句,想想又小心地接著問,“陸廉如此為難,咱們又當如何行事?”
“咱們?”蹋頓摸摸自己嘴邊的胡子,“咱們等著就是。”
他的手忽然頓了一下,然後從濃密的絡腮胡子裏撿出一根魚刺,毫不在意地塞進嘴裏,慢慢將它咬碎。
太陽又一次升起了。
今天的大單於不吃胡餅了,廚子為他做了一碗麵湯,見他愛吃魚,特意用幾條小魚煎過之後熬了乳白色的濃湯,又在裏麵加了些麵粉,煮成一個個的小麵團,上麵最後灑一把小蔥,吃起來就非常鮮香撲鼻。
斥候依舊是在他吃飯時進來的。
陸廉似乎很沉得住氣,兩座營寨什麽變化都沒有,中間依舊被大單於的分兵隔開,士兵們依舊困在營地裏。
“什麽異常都沒有嗎?”蹋頓一邊喝魚湯,一邊問,“仔細想,不要漏了什麽。”
隊率斬釘截鐵地重複了一遍自己剛剛的報告,偏將看看大單於,又看看那個斥候隊率,揮揮手,讓他下去。
“等等,”蹋頓突然出聲了,“帳外那個小個子,讓他進來。”
王帳裏的人都是一愣。
片刻之後,那個小個子騎兵低著頭,有點畏手畏腳地走進來了。
“你是莫盧家的幼子。”
車利大吃一驚,抬起頭時,眼圈就感動得有些紅了。
但大單於似乎根本沒注意到,隻是笑嗬嗬地指著他說,“你和你阿兄長得很像啊。”
這是烏桓人的王,統領著十幾萬人!居然記得他這樣一個小人物!螻蟻!草芥!
那個小個子一下子就撲倒在地上了,額頭緊緊地貼著地毯,連自己之前抱怨過的小心思也忘得一幹二淨了。
蹋頓還在笑嗬嗬地一邊吃飯,一邊看著他。
“你的隊率,所言不實嗎?”
車利額頭上又浸出了一層冷汗。
“小人斷然沒有這樣的——”
蹋頓的聲音還是很溫和,但似乎慢了一些。
“說實話,”他又一次端起湯碗,唏哩呼嚕地一邊吃麵,一邊喝湯,“有什麽隊率想不到的,看不到的,你替他說了,省得將來他誤了軍紀,連你也一起論罪。”
“小人不曾見到什麽異常……”車利過了一會兒才小心開口,“小人隻是察覺到前軍的灶多了……”
蹋頓的動作忽然停滯了。
這碗湯做得的確美味,無論是細嫩的魚肉,還是有嚼勁兒的麵疙瘩,咬在嘴裏的感覺都很美妙。
但其中的魚刺還是無法剔淨,哪怕他再怎麽謹慎地吃,隻要一分神,那根小小的魚刺就滑落進喉嚨裏,卡在了不知什麽地方上。
但蹋頓強迫自己將注意力從那根魚刺轉移到這個斥候身上。
“你說什麽?”
陸廉的前軍和後軍是脫節的,這意味著他的前軍不可能有那麽多輜重糧草帶在身邊,也就意味著時間久了,前軍就得挨餓。
所以隨著時間推移,前軍的灶越來越少才正常。
“後軍呢?”
“後軍勢大,不能詳查,”斥候猶豫地說道,“但總覺得後軍起的煙少了些……”
“胡說八道!”立刻有人駁斥他,“濮陽若有援兵,河麵若有糧草至,必至後軍,人隻會多!不會少!”
斥候又趕緊趴在地上,一聲不吭了。
現在所有的人都看向了大單於。
陸廉這兩個營的士兵都好好地待在營中,不曾出來,這是分兵報給蹋頓的,因此士兵數量不該有增加或減少。
……那麽斥候覺得一邊的炊煙漸漸變多,一邊炊煙漸漸變少,又怎麽解釋呢?
當然,蹋頓也可以無視這個頗不起眼的細節,隻要沒有親眼見到陸廉的士兵出營,就不用去管這件事。
……但他都知道陸廉繼續等下去是不智之舉,難道陸廉自己不知道嗎?難道她就會如平庸之輩一般,坐以待斃嗎?
如果她不願的話,她又該怎麽做呢?
士兵們睡得很香,有人夢囈著罵了一句人, 那聲音其實是有些響亮了,但根本沒叫醒身邊的族人。
即使不提這一仗, 以他們南下官渡以來, 日夜趕路的辛勞來說,也已經讓他們根本無暇在意帳內外有什麽異響沒有。
身上的血跡與髒汙,草席下窸窸窣窣的爬蟲, 空氣中的惡臭,以及入夜時的燥熱, 清晨的寒冷,什麽都不能讓他們睜一睜眼。
但還是有人艱難地爬起來, 緊了緊自己的衣衫,又套上了皮甲, 穿上了靴子, 掀開帳簾, 去看一眼外麵仍然晦暗不明的夜空。
烏桓騎兵車利就是這樣穿著布靴, 一步步地從帳篷叢裏穿過去, 走向奴隸們的營地的。
比起仍舊沉睡在香甜的黑夜裏的烏桓士兵, 那些奴隸起得更早些,他們天不亮就要起身, 要為騎手們準備朝食, 要為戰馬套上鞍韉轡頭, 要恭謙而小心地牽著牽著戰馬來到營寨的出口處, 一切就緒後, 目送騎兵上馬出發。
這個斥候原本覺得自己這樣早爬起來, 就為出去巡查漢軍動向,實在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當他看到瘦骨嶙峋的奴隸為他端來的朝食之後,心中的這點怨氣又漸漸平息了。
他沉默地,一口口地吃掉了酸味撲鼻的奶渣和帶了些雜質,因此格外塞牙的麥餅,然後一口氣喝光了已經變得非常清淡的肉湯。
擱了一夜,肉湯裏也說不定會鑽進去些別的什麽東西,但他不在乎。
他也想一覺睡到天亮,最好像頭人們一樣,帳篷裏還有一個香噴噴的婦人,可以枕著腿睡,也可以在半睡半醒時含含糊糊地要她為自己倒一碗茶來。
這種不滿被他用目光和竊竊私語傳遞了出去,於是引來了騎兵們的一致讚同。
但他畢竟還是個忠厚老實的人,隊率走過來時,他立刻將頭埋下去了,沒有將心中的抱怨講出來,而是跟著隊率,起身向著營地出口走去。
他已經上馬,身後一片連成一片的帳篷才剛有些聲音。
他隻想知道,大單於要求他們探查漢軍動向到底有什麽意義呢?
這個時辰,漢人不睡覺嗎?
漢人的營地裏沒有那些奴隸,但有民夫。
因此當這個斥候騎著馬,悄悄離近些瞧一瞧時,他發現漢軍也已經開始埋鍋造飯了。
有人抱著幹柴走進去,那些木柴一看就是昨天新砍的,其實水分還沒有完全晾幹,於是一縷接一縷的炊煙升起時,即使離遠了也能聽到營地裏傳來含含糊糊的咳嗽聲。
除此之外,他們什麽也沒看到。
兩軍相隔不過數裏,彼此間不管有什麽動向,都很難瞞過對方的斥候。
但車利不能點一卯就回去睡個回籠覺,他還得繞著漢軍的營地,小心翼翼地跑幾圈,期間如果遇到漢軍的騎兵斥候,他們這些提心吊膽的烏桓人還得趕緊調轉馬頭,撒腿逃命。
這個小個子烏桓人先在前軍營附近跑了一圈,記下了營地大概的規模,長多少步,寬多少步,拒馬緇車又多少,其中能容納多少人,晨起時燒了多少個灶之類的瑣事,而後才奔赴下一個營地。
陸廉的營地被蹋頓和文醜分割開了,前軍與後軍並不在一起,中間相隔十裏,互相隻能用烽火聯係,蹋頓很是在意這一點,反複要求斥候將兩座大營每一日的情況都詳細報來。
……但後麵的營地也沒什麽可報的。
太陽已經升起來了,那片布滿了拒馬的營地裏也跟著點起了炊煙,有士兵拎著水桶走過,還有人無精打采地在兩丈高的箭塔上他打哈欠,見到這隊烏桓騎兵過來,那個人立刻就精神了,指著他們大聲地嚷著什麽。
……然後箭矢破開空氣的聲音就追過來了。
蹋頓這個清晨沒吃什麽奶渣或是麥餅。
當斥候帶著滿身的露水,濕漉漉地返回烏桓人的大營時,蹋頓正在喝一碗熱騰騰的奶茶,除此之外還有灑了芝麻,加了油脂的烤餅,以及一條烤得頗為肥美的黃河鯉魚。
最後這個東西刺有點多,但他還是滿不在乎地塞進嘴裏,一口一口,嚼得很仔細,直到將那些小刺也研磨成了骨粉為止。
他聽過報告之後,又問了幾個十分瑣碎的問題,才讓斥候下去。
“現在不僅咱們進退兩難,”他說道,“陸廉也一樣了。”
“……大單於?”
烏桓大單於摸了摸下巴,“陸廉那支中軍擺明了是等著文醜的,要是不來,她又該怎麽辦?”
紮營是個很麻煩的事,尤其是這種大家都在野外行軍,臨時紮營的情況下,就更麻煩些。陸廉的前軍和後軍中間隔著蹋頓的分兵,於是中軍就左右為難了。
她不能在這裏耗下去,因為敵人隻會越等越多。
但如果她主動出擊,攻擊蹋頓的主力,她就必須做好文醜的騎兵奔襲而至,攻擊後軍的準備。
誰讓東郡地形狹長呢?文醜可以每日往返百裏,退回冀州軍的大營,但陸廉卻沒辦法一路追過去。
“大單於用兵如神,果然高妙!”偏將趕緊捧了一句,想想又小心地接著問,“陸廉如此為難,咱們又當如何行事?”
“咱們?”蹋頓摸摸自己嘴邊的胡子,“咱們等著就是。”
他的手忽然頓了一下,然後從濃密的絡腮胡子裏撿出一根魚刺,毫不在意地塞進嘴裏,慢慢將它咬碎。
太陽又一次升起了。
今天的大單於不吃胡餅了,廚子為他做了一碗麵湯,見他愛吃魚,特意用幾條小魚煎過之後熬了乳白色的濃湯,又在裏麵加了些麵粉,煮成一個個的小麵團,上麵最後灑一把小蔥,吃起來就非常鮮香撲鼻。
斥候依舊是在他吃飯時進來的。
陸廉似乎很沉得住氣,兩座營寨什麽變化都沒有,中間依舊被大單於的分兵隔開,士兵們依舊困在營地裏。
“什麽異常都沒有嗎?”蹋頓一邊喝魚湯,一邊問,“仔細想,不要漏了什麽。”
隊率斬釘截鐵地重複了一遍自己剛剛的報告,偏將看看大單於,又看看那個斥候隊率,揮揮手,讓他下去。
“等等,”蹋頓突然出聲了,“帳外那個小個子,讓他進來。”
王帳裏的人都是一愣。
片刻之後,那個小個子騎兵低著頭,有點畏手畏腳地走進來了。
“你是莫盧家的幼子。”
車利大吃一驚,抬起頭時,眼圈就感動得有些紅了。
但大單於似乎根本沒注意到,隻是笑嗬嗬地指著他說,“你和你阿兄長得很像啊。”
這是烏桓人的王,統領著十幾萬人!居然記得他這樣一個小人物!螻蟻!草芥!
那個小個子一下子就撲倒在地上了,額頭緊緊地貼著地毯,連自己之前抱怨過的小心思也忘得一幹二淨了。
蹋頓還在笑嗬嗬地一邊吃飯,一邊看著他。
“你的隊率,所言不實嗎?”
車利額頭上又浸出了一層冷汗。
“小人斷然沒有這樣的——”
蹋頓的聲音還是很溫和,但似乎慢了一些。
“說實話,”他又一次端起湯碗,唏哩呼嚕地一邊吃麵,一邊喝湯,“有什麽隊率想不到的,看不到的,你替他說了,省得將來他誤了軍紀,連你也一起論罪。”
“小人不曾見到什麽異常……”車利過了一會兒才小心開口,“小人隻是察覺到前軍的灶多了……”
蹋頓的動作忽然停滯了。
這碗湯做得的確美味,無論是細嫩的魚肉,還是有嚼勁兒的麵疙瘩,咬在嘴裏的感覺都很美妙。
但其中的魚刺還是無法剔淨,哪怕他再怎麽謹慎地吃,隻要一分神,那根小小的魚刺就滑落進喉嚨裏,卡在了不知什麽地方上。
但蹋頓強迫自己將注意力從那根魚刺轉移到這個斥候身上。
“你說什麽?”
陸廉的前軍和後軍是脫節的,這意味著他的前軍不可能有那麽多輜重糧草帶在身邊,也就意味著時間久了,前軍就得挨餓。
所以隨著時間推移,前軍的灶越來越少才正常。
“後軍呢?”
“後軍勢大,不能詳查,”斥候猶豫地說道,“但總覺得後軍起的煙少了些……”
“胡說八道!”立刻有人駁斥他,“濮陽若有援兵,河麵若有糧草至,必至後軍,人隻會多!不會少!”
斥候又趕緊趴在地上,一聲不吭了。
現在所有的人都看向了大單於。
陸廉這兩個營的士兵都好好地待在營中,不曾出來,這是分兵報給蹋頓的,因此士兵數量不該有增加或減少。
……那麽斥候覺得一邊的炊煙漸漸變多,一邊炊煙漸漸變少,又怎麽解釋呢?
當然,蹋頓也可以無視這個頗不起眼的細節,隻要沒有親眼見到陸廉的士兵出營,就不用去管這件事。
……但他都知道陸廉繼續等下去是不智之舉,難道陸廉自己不知道嗎?難道她就會如平庸之輩一般,坐以待斃嗎?
如果她不願的話,她又該怎麽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