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第一百二十四章
字數:6321 加入書籤
A+A-
有功曹拿了記錄士兵籍貫姓名的名冊進來。
名冊原本是用竹簡記錄的, 但這一兩年裏,青州有輕薄而耐用的紙張傳過來,功曹們就逐漸改用紙了。
原本需要幾個親兵搬進來的, 山一樣的竹簡,現在隻要一名功曹就能帶過來, 放在案上。
這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但曹操還是盯著那冊名錄發了一會兒呆。
那冊紙摸起來很柔軟, 略有些發黃,墨汁飽滿的毛筆落在上麵時,會微微暈開一點墨水, 這讓他想到了一些模糊的,與戰爭似乎沒什麽關係的事。
比如說那個傳說中的青州。
那裏有在連年征戰下,依舊能造紙出書, 令天下讀書人都十分向往的學宮, 不僅中原許多士人漸漸往那裏去, 聽說隱居遼東的管寧也有意歸鄉, 想要去那裏治經典,論學問。
那是曹操曾經想要做的事——他曾經想過在遙遠的未來, 若他能建功立業,令天下重建太平,他要修建一座高台, 請天下所有飽讀詩書, 胸有丘壑的名士來他的身邊,與他一起談天論地, 寫詩作賦。
他的確是有那樣出色才華的, 他這樣自信, 曆史也肯定了他這種自信。
而無論陸廉也好, 劉備也罷,他們是不該做到這件事的。
劉備雖然師從大儒盧植,卻從未聽說寫過什麽文章。
……陸廉就更不必提了,她能寫正確自己的名字,大概都要耗費老師許多精力。
所以他們究竟是如何令天下名士趨之若鶩的?
就因為青州有一個連自己家都守不住的孔文舉嗎?
“主公?”
曹操忽然從自己的沉思中回過神來,隨意地應了一聲,翻開那些卷冊來來回回地看。
“青州兵近日如何?”
功曹愣了一下。
“他們這些日子似乎是……”
曹操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士氣低落?”
沒有了財物激勵,說青州兵士氣低落實在是一種比較客氣的說法。
他們已經漸漸有了潰散的跡象。
這種潰散的跡象到處都能見到,比如說他們不再保養自己的武器和鎧甲,比如說他們無論是起床、吃飯、行軍,都漸漸不再聽從軍官的號令;
比如說他們在戰鬥時會推推搡搡,不願意上前;
比如說他們在紮營時會出去劫掠附近村莊;
他們劫掠過村莊後,總是會點起一把火,將做過的事燒得幹淨,但他們連劫掠也漸漸有些不走心,比如那些逃走的老人和孩子,他們不會去追——所以等到大火熄滅時,總有人能看見幾個茫然的老人或是幼童坐在焦黑的斷牆下,無聲地對這個世界訴說他們遭遇到的一切。
曹操是允許他們屠城的,但屠的應該是他暫時拿不下來的地方,而非他認為已經收入囊中的郡縣。因此軍官們聽聞他們這樣胡作非為後,立刻想要用軍紀去責罰他們。
他們最終沒能執行軍法。
那些衣衫襤褸,身材壯碩的青州兵目光凶狠地盯著他們,逼近他們,發出一陣陣的謾罵聲,甚至亮出被他們藏起來的,原本應該放在武庫裏的短刀。
那些謾罵的內容是軍官無法轉述給曹操的,但他絲毫不感到意外。
他們隻是為了財物而跟隨他,當他無法滿足他們,這支青州軍自然就會漸漸崩潰。
他隻是感到有些悵然。
——這支青州軍隨他多時,人數眾多,他努力用財物滿足他們,放任他們去屠戮劫掠敵人領地上的平民,他們卻並不感念他的恩義。
陸廉的主力也是青州軍,聽說她的軍紀幾乎能用苛刻來形容,麾下的青州軍卻那樣忠心耿耿,為她出生入死。
那是為什麽呢?
曹操忽然想起那個夢境,這一次,他要親自敲碎一個陶俑。
他翻閱過這些青州兵的名冊後,下達了第一道軍令,要求青州軍向西行軍,去攻打陸廉。
如果陸懸魚知道曹操下達了這樣一條命令,她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她猜不透曹操的心思,更想不通他在同劉備對峙的時候為什麽要分兵來打她。
她現在覺得自己陷入了困境中。
她將主力放在官渡,自己隻帶了數千士兵,想要在兗州占下一個前哨站,最好能先合圍曹操,再將許攸趕回河北。
但許攸比她速度更快一些。
他靠著無與倫比的強大後勤,源源不斷地將兵力投放進兗州,以鄄城為中心,周圍迅速鋪開了許多個營寨,逐漸向她逼近。
那些營寨她想要拆掉是不難的,拆掉任何一個都不難。
但難在她沒辦法在不損耗士兵的前提下拆掉營寨。
那些營寨裏的冀州兵多半是河北世家自己的私兵,至於統領他們的將軍,姓什麽的都有,姓紀的,姓蔣的,姓孟的,姓辛的,反正都是袁紹麾下有點名氣的人物的兄弟子侄,隨便翻出一戶的家底,那都能閃瞎陸懸魚的眼。
這種部曲私兵的壞處是進取心很差,想讓他們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就更難了,他們不僅不會救友軍,甚至看到友軍有難恨不得大笑三聲;
它當然也有好處,就是這些私兵經常都姓一個姓,都世世代代跟著他們的主君生活,當陸懸魚想要動他們的營寨,幹掉他們的主君時,他們是會紅了眼睛,跟她玩命的。
於是想要敲掉這種營寨,她需要付出的損耗就有點超出預計了。
但不敲掉它,她的輜重隊沒辦法穿過這種遍地堡壘的地區,為她運送補給。
……但這甚至也不是最困擾她的事。
今天的陸懸魚勘察完地形回來了,收獲頗豐。
她帶回了一些野菜,一些蘿卜,一些水韭,還有一些野果,以及幾隻水鳥。
當她回到營中時,一些眼睛下麵青黑一片的小吏迅速地來到了中軍帳裏。
紙筆已經為他們備好了,看到他們規規矩矩地跪坐下來,準備幹活後,陸懸魚清了清嗓子。
“你們之前做的很好。”
小吏們一個接一個地趕緊將頭低下,彎了彎腰,拱了拱手,表示下吏不敢當這樣的誇獎。
“不過那些菘菜和蓴菜都要再等十幾天才能吃到,咱們還得繼續想辦法。”
有人悄悄地嘟囔了一句什麽。
旁邊的人趕緊拽了他一下。
幅度很小,但陸懸魚還是注意到了。
“他們是兗州人,”她說,“但這也不是咱們看著他們餓死的理由。”
那個人似乎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
“下吏愚魯,但聖賢也隻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道理,將軍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她愣了一會兒。
“那些庶民與我們也有怨嗎?”
“曹操數番攻伐,他的錢糧兵卒,難道不都是那些庶民供給?”那個人尖銳地問道,“那些兗州軍難道不是他們的父兄子侄?劫掠回來的財物難道不曾用在他們身上?”
她點點頭。
“的確是他們供給的。”
帳中靜了一下,小吏們麵麵相覷,那個很是氣憤的人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說下去了。
“但我心中有一個疑惑。”她說。
小吏臉上略有點不自然,“將軍有何見教?”
“那些供給曹操錢糧的庶民,”她問,“裏吏去鄉裏征錢糧,征兵丁時,他們可以拒絕嗎?”
兗州人在陸懸魚的營寨外麵開墾了一些被短暫廢棄的農田。
現在種糧食已經來不及了,但可以種些蓴菜、菘菜、蘿卜之類的蔬菜。天氣不是很冷,這些蔬菜長得很快,不足一個月就能采摘。
他們漸漸依附過來,其實不是因為烏桓人,或者說不僅僅是因為烏桓人。
兗州已經崩潰了。
這裏到處都是盜匪,到處都是流民,卷到哪裏,哪裏的村莊就會被摧毀。
當然也有一些小地主能堅強地挺過這些關卡,但當oss來臨時,他們就無能為力了。
先是程昱不擇手段,竭澤而漁風格的征糧征兵,而後是遍地開花的冀州兵營。
那些冀州軍對兗州人是沒有什麽客氣好講的——其實他們也很想客氣,奈何他們的士兵也要吃飯,也要穿衣,也要隨時來點犒賞鼓勵一下自己,那有什麽比兗州人的財產和妻女更能犒賞他們的呢?
於是除了少數能和許攸說得上話的閥閱世家之外,大量兗州人就開始外逃,能逃去徐·州就逃徐州,被水澤與營寨所阻隔,逃不過去的,那就來投奔陸懸魚了。
小陸將軍走進這座被烏桓人劫掠過的村莊時,一片片的草棚倚著那些雖然燒得漆黑,但卻沒燒酥,因此還能避一避風的斷牆搭起來了,那些兗州人從低矮的草棚下鑽出來,很是有些緊張,又十分恭敬地出來迎接她。
她示意黑眼圈的小吏上前,小吏拿出一疊紙張揚了揚,清清嗓子。
“將軍知爾等欲至水澤處就食,特繪圖本,好令爾等知悉何物堪食,何物不堪食……”
待發完這些圖本之後,那個看起來已經認命的小吏又從身邊之人手中取過了一條繩子。
“還有,此時正是候鳥南飛之時,爾等亦可在水澤中廣設陷阱——”他大聲說道,“將軍授爾等結網設伏的技藝,爾等須得看清楚了!”
名冊原本是用竹簡記錄的, 但這一兩年裏,青州有輕薄而耐用的紙張傳過來,功曹們就逐漸改用紙了。
原本需要幾個親兵搬進來的, 山一樣的竹簡,現在隻要一名功曹就能帶過來, 放在案上。
這是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但曹操還是盯著那冊名錄發了一會兒呆。
那冊紙摸起來很柔軟, 略有些發黃,墨汁飽滿的毛筆落在上麵時,會微微暈開一點墨水, 這讓他想到了一些模糊的,與戰爭似乎沒什麽關係的事。
比如說那個傳說中的青州。
那裏有在連年征戰下,依舊能造紙出書, 令天下讀書人都十分向往的學宮, 不僅中原許多士人漸漸往那裏去, 聽說隱居遼東的管寧也有意歸鄉, 想要去那裏治經典,論學問。
那是曹操曾經想要做的事——他曾經想過在遙遠的未來, 若他能建功立業,令天下重建太平,他要修建一座高台, 請天下所有飽讀詩書, 胸有丘壑的名士來他的身邊,與他一起談天論地, 寫詩作賦。
他的確是有那樣出色才華的, 他這樣自信, 曆史也肯定了他這種自信。
而無論陸廉也好, 劉備也罷,他們是不該做到這件事的。
劉備雖然師從大儒盧植,卻從未聽說寫過什麽文章。
……陸廉就更不必提了,她能寫正確自己的名字,大概都要耗費老師許多精力。
所以他們究竟是如何令天下名士趨之若鶩的?
就因為青州有一個連自己家都守不住的孔文舉嗎?
“主公?”
曹操忽然從自己的沉思中回過神來,隨意地應了一聲,翻開那些卷冊來來回回地看。
“青州兵近日如何?”
功曹愣了一下。
“他們這些日子似乎是……”
曹操抬起頭看了他一眼,“士氣低落?”
沒有了財物激勵,說青州兵士氣低落實在是一種比較客氣的說法。
他們已經漸漸有了潰散的跡象。
這種潰散的跡象到處都能見到,比如說他們不再保養自己的武器和鎧甲,比如說他們無論是起床、吃飯、行軍,都漸漸不再聽從軍官的號令;
比如說他們在戰鬥時會推推搡搡,不願意上前;
比如說他們在紮營時會出去劫掠附近村莊;
他們劫掠過村莊後,總是會點起一把火,將做過的事燒得幹淨,但他們連劫掠也漸漸有些不走心,比如那些逃走的老人和孩子,他們不會去追——所以等到大火熄滅時,總有人能看見幾個茫然的老人或是幼童坐在焦黑的斷牆下,無聲地對這個世界訴說他們遭遇到的一切。
曹操是允許他們屠城的,但屠的應該是他暫時拿不下來的地方,而非他認為已經收入囊中的郡縣。因此軍官們聽聞他們這樣胡作非為後,立刻想要用軍紀去責罰他們。
他們最終沒能執行軍法。
那些衣衫襤褸,身材壯碩的青州兵目光凶狠地盯著他們,逼近他們,發出一陣陣的謾罵聲,甚至亮出被他們藏起來的,原本應該放在武庫裏的短刀。
那些謾罵的內容是軍官無法轉述給曹操的,但他絲毫不感到意外。
他們隻是為了財物而跟隨他,當他無法滿足他們,這支青州軍自然就會漸漸崩潰。
他隻是感到有些悵然。
——這支青州軍隨他多時,人數眾多,他努力用財物滿足他們,放任他們去屠戮劫掠敵人領地上的平民,他們卻並不感念他的恩義。
陸廉的主力也是青州軍,聽說她的軍紀幾乎能用苛刻來形容,麾下的青州軍卻那樣忠心耿耿,為她出生入死。
那是為什麽呢?
曹操忽然想起那個夢境,這一次,他要親自敲碎一個陶俑。
他翻閱過這些青州兵的名冊後,下達了第一道軍令,要求青州軍向西行軍,去攻打陸廉。
如果陸懸魚知道曹操下達了這樣一條命令,她會覺得有點莫名其妙,她猜不透曹操的心思,更想不通他在同劉備對峙的時候為什麽要分兵來打她。
她現在覺得自己陷入了困境中。
她將主力放在官渡,自己隻帶了數千士兵,想要在兗州占下一個前哨站,最好能先合圍曹操,再將許攸趕回河北。
但許攸比她速度更快一些。
他靠著無與倫比的強大後勤,源源不斷地將兵力投放進兗州,以鄄城為中心,周圍迅速鋪開了許多個營寨,逐漸向她逼近。
那些營寨她想要拆掉是不難的,拆掉任何一個都不難。
但難在她沒辦法在不損耗士兵的前提下拆掉營寨。
那些營寨裏的冀州兵多半是河北世家自己的私兵,至於統領他們的將軍,姓什麽的都有,姓紀的,姓蔣的,姓孟的,姓辛的,反正都是袁紹麾下有點名氣的人物的兄弟子侄,隨便翻出一戶的家底,那都能閃瞎陸懸魚的眼。
這種部曲私兵的壞處是進取心很差,想讓他們互相配合,協同作戰就更難了,他們不僅不會救友軍,甚至看到友軍有難恨不得大笑三聲;
它當然也有好處,就是這些私兵經常都姓一個姓,都世世代代跟著他們的主君生活,當陸懸魚想要動他們的營寨,幹掉他們的主君時,他們是會紅了眼睛,跟她玩命的。
於是想要敲掉這種營寨,她需要付出的損耗就有點超出預計了。
但不敲掉它,她的輜重隊沒辦法穿過這種遍地堡壘的地區,為她運送補給。
……但這甚至也不是最困擾她的事。
今天的陸懸魚勘察完地形回來了,收獲頗豐。
她帶回了一些野菜,一些蘿卜,一些水韭,還有一些野果,以及幾隻水鳥。
當她回到營中時,一些眼睛下麵青黑一片的小吏迅速地來到了中軍帳裏。
紙筆已經為他們備好了,看到他們規規矩矩地跪坐下來,準備幹活後,陸懸魚清了清嗓子。
“你們之前做的很好。”
小吏們一個接一個地趕緊將頭低下,彎了彎腰,拱了拱手,表示下吏不敢當這樣的誇獎。
“不過那些菘菜和蓴菜都要再等十幾天才能吃到,咱們還得繼續想辦法。”
有人悄悄地嘟囔了一句什麽。
旁邊的人趕緊拽了他一下。
幅度很小,但陸懸魚還是注意到了。
“他們是兗州人,”她說,“但這也不是咱們看著他們餓死的理由。”
那個人似乎忍了又忍,還是沒忍住。
“下吏愚魯,但聖賢也隻有以直報怨,以德報德的道理,將軍以德報怨,何以報德?”
她愣了一會兒。
“那些庶民與我們也有怨嗎?”
“曹操數番攻伐,他的錢糧兵卒,難道不都是那些庶民供給?”那個人尖銳地問道,“那些兗州軍難道不是他們的父兄子侄?劫掠回來的財物難道不曾用在他們身上?”
她點點頭。
“的確是他們供給的。”
帳中靜了一下,小吏們麵麵相覷,那個很是氣憤的人一時不知道該怎麽說下去了。
“但我心中有一個疑惑。”她說。
小吏臉上略有點不自然,“將軍有何見教?”
“那些供給曹操錢糧的庶民,”她問,“裏吏去鄉裏征錢糧,征兵丁時,他們可以拒絕嗎?”
兗州人在陸懸魚的營寨外麵開墾了一些被短暫廢棄的農田。
現在種糧食已經來不及了,但可以種些蓴菜、菘菜、蘿卜之類的蔬菜。天氣不是很冷,這些蔬菜長得很快,不足一個月就能采摘。
他們漸漸依附過來,其實不是因為烏桓人,或者說不僅僅是因為烏桓人。
兗州已經崩潰了。
這裏到處都是盜匪,到處都是流民,卷到哪裏,哪裏的村莊就會被摧毀。
當然也有一些小地主能堅強地挺過這些關卡,但當oss來臨時,他們就無能為力了。
先是程昱不擇手段,竭澤而漁風格的征糧征兵,而後是遍地開花的冀州兵營。
那些冀州軍對兗州人是沒有什麽客氣好講的——其實他們也很想客氣,奈何他們的士兵也要吃飯,也要穿衣,也要隨時來點犒賞鼓勵一下自己,那有什麽比兗州人的財產和妻女更能犒賞他們的呢?
於是除了少數能和許攸說得上話的閥閱世家之外,大量兗州人就開始外逃,能逃去徐·州就逃徐州,被水澤與營寨所阻隔,逃不過去的,那就來投奔陸懸魚了。
小陸將軍走進這座被烏桓人劫掠過的村莊時,一片片的草棚倚著那些雖然燒得漆黑,但卻沒燒酥,因此還能避一避風的斷牆搭起來了,那些兗州人從低矮的草棚下鑽出來,很是有些緊張,又十分恭敬地出來迎接她。
她示意黑眼圈的小吏上前,小吏拿出一疊紙張揚了揚,清清嗓子。
“將軍知爾等欲至水澤處就食,特繪圖本,好令爾等知悉何物堪食,何物不堪食……”
待發完這些圖本之後,那個看起來已經認命的小吏又從身邊之人手中取過了一條繩子。
“還有,此時正是候鳥南飛之時,爾等亦可在水澤中廣設陷阱——”他大聲說道,“將軍授爾等結網設伏的技藝,爾等須得看清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