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第三十六章

字數:6358   加入書籤

A+A-




    當荀諶拿著戰報文書走上台階,  兩側仆役恭敬為他掀起簾子時,他的腳步忽然停滯了一下。

    在那一瞬間,他以為看見了主公。

    袁尚生得確實是很像袁紹的,  那幾分不像他的地方也仍然保留著汝南袁氏一些細微的樣貌特征,因此這個兒子與其說與他肖似,不如說更像袁紹心中自己最年輕,最英俊時的模樣。

    眼前的年輕人穿著墨綠色的直裾,  腰間配著青玉腰帶,  金帶鉤,頭冠上的玉蟬薄得透明,  盈盈發光,微笑著向荀諶頷首時的模樣,真是雄姿英發,精神抖擻。

    但荀諶怔忪一瞬後,走近這位小主公時,發現那個幻象破滅了。

    袁尚臉上撲了些粉,遮住了眼睛下麵的青黑。嘴上擦了一點胭脂,  還暈染開塗抹在雙頰上,  因此才顯出了精神抖擻的模樣。

    在荀諶進來前,  袁尚在收拾什麽東西,現在雖然匆匆將箱子合上,  那隻雕花木箱卻仍留了一條縫隙,  荀諶瞄了一眼後,  就敏銳地將那東西猜出來了。

    ——那是一條紅色的毛毯,  上麵綴以金絲。

    這東西如果隻當做奢侈品看待,那是一點也不重要,不值得袁尚這樣鄭重對待的。

    再仔細想一想,  那東西有什麽特別的意義嗎?

    紅底金絲掛毯多出涿郡,據說那裏有一批工匠,很懂得如何用沉重的金絲繡出繁複圖案,展開時光華奪目,極受涿郡世家豪族的喜愛。

    但是,鄴城有出身涿郡,又需要袁尚這樣鄭重對待的世家嗎?

    這位心事甚重的三公子示意他坐下,一旁仆役送上熱茶。

    “友若為何事而來?”

    荀諶已將剛剛那一點細枝末節想清楚了,臉上分毫不顯。

    “特為邯鄲戰事而來。”

    袁尚的臉上一瞬間展露出光彩。

    當秦胡兵臨邯鄲城下時,沒有任何人對這場戰役有所期待。

    秦胡的人數極難計算,號稱五萬,但至少有兩萬之眾,而曹操隻有不足兩千的雜兵。

    以秦胡十倍於曹操的兵力,以邯鄲城破舊的土城牆,無論如何都不能抵擋潮水一般的異族。

    但他居高臨下,十分敏銳地察覺出秦胡兵陣雖盛,軍容卻並不整齊。

    於禁領麾蓋出城時,城頭聲聲戰鼓如沉雷一般,秦胡也為之一驚!

    他們是想不到守軍竟敢主動出擊的,他們甚至沒有做這樣的準備!

    但站在最前麵的永遠是族中的勇士,這是毋庸置疑的。

    當於禁領兵而出時,就像一滴墨水遞進了大海裏一樣,無窮無盡的敵軍瞬間就將他包圍住了。

    他們是識得麾蓋的,因此更加興奮,更加貪婪,這是一樁功勞吧?!雖然功勞不大,但隻要得了這麵旗,他們一定是能得到率先進城的榮耀,甚至可以在名王麵前露個臉的!

    隻要想一想這種刺激,他們就覺得渾身都燥熱起來,爭先恐後地擠上去!擠上去!恨不得手腳並用,將前麵的人扯下來,換做自己來謀這一份功勞!

    他們熙熙攘攘,伸出了一千隻,一萬隻手,用力去夠麾蓋,可怎麽也夠不到。

    那些守軍是屬刺蝟的呢!他們每個人都一手刀一手盾,將自己護得嚴實合縫,將身邊人也護得不留縫隙,隻露出一條臂膀,誰伸出手,就給誰一刀!

    有鮮血一蓬接一蓬地揚起,遮雲蔽日;有慘叫一聲接一聲地響起,蓋住戰鼓與號角。

    可是伸過來的手太多了!

    那是十倍於他們的兵力,連向前走一步都要付出極大的代價,又怎麽砍得完呢?

    當秦胡的名王們誌得意滿地看著這一幕時,城門忽而又開了。

    有幾十騎突然衝出,提著馬槊衝向了包圍圈!

    人很少,原本不堪一擊,但在這個戰場上,尤其是在城下接敵的陣線上,竟然沒有一個胡人頭目想過防備一些戰術,至少是有所警惕,在變故初現時,及時下達命令。

    那些小頭目眼睜睜看著已經昏了頭的部下,用後背對著這支騎兵,而後毫不意外地,像秋風蕩滌荒野上的枯草一般,一排接一排地倒下。

    變故陡生!

    城牆上的戰鼓聲也突然變得急促起來!

    就在這密密麻麻的包圍圈裏,於禁忽然迸發出一聲歇斯底裏的戰吼,隻有一千餘人的兵馬,撞向了那無數隻手,無數柄戈矛與刀劍所鑄就的鋼鐵叢林!

    若那是陸廉鑄成的戰陣,或是袁本初鑄成的戰陣,以這樣一群肉身之軀撞上去,頃刻間便要化為肉泥齏粉,因為袁本初輕易是不會後退的,而陸廉更不會後退!

    但那一雙雙惡狼般的眼睛在對上這個決然赴死的將領時,忽然生出了懼意!

    初時隻是一個小小的缺口,無論是曹操所熟悉的任何一個對手,都會迅速將那個小小的缺口補上。

    但秦胡做不到,於是缺口迅速崩潰,如大堤決口,洪水洶湧奔騰,衝向身後那些還不曾進入戰鬥的同袍——那原本應當是他們同袍的,但他們不屬於同一個部族,平日裏也曾相互攻殺,現在又如何能做到團結一心,如臂使指呢?

    於禁與曹純等諸將合作一處,如訓練有素的狼群驅趕羊群一般,驅趕潰兵不斷衝擊秦胡的本陣——如果對麵有一個合格的將領,哪怕是鞠義、文醜、許攸那樣的,即使不能阻止這場潰散,至少也能果斷讓中軍與後軍撤出戰場,重整陣型後再發動攻擊。

    但史書上值得銘刻的戰役相較於真實發生過的戰爭,實在太少。

    哪有那麽多驚才絕豔的名將對決呢?

    他們當中絕大多數,隻是臨陣會恐懼,會發懵,會出昏招的庸才啊!

    洪水越來越洶湧,直至掛了一串串幹枯人頭的旗幟搖搖晃晃,想要後撤時,城門第三次打開——

    有無數百姓衝出邯鄲城,提起簡陋的矛戈甚至是木棍,高呼著衝向了那些膽氣已喪的敵人!

    有城頭守軍激動得跪在女牆後,淚流滿麵,哽咽號啕!

    有人站在城頭上,目光冰冷而桀驁地注視著城下一幕!

    邯鄲之戰,足以令河北,令天下人正視他曹孟德了!

    “秦胡既退,袁譚還有何能耐!”袁尚的聲音裏帶著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顫抖,“友若先生,從此河北無憂矣!”

    荀諶輕輕地垂下眼睫毛,似乎在點頭,又似乎隻是思索該如何繼續這場對話,並將它導向自己期望的方向。

    “曹孟德確是知兵之人,”他先是很柔和地評價了一句,“秦胡勇悍,若當真平原廝殺,雙方兵力相當,以曹氏之殘兵,是敵不過秦胡的。”

    “他兵力如此之少,偏能替我守住並州,使我少一心頭大患,我當重賞,令河北之士見我愛惜人才之心!”

    荀諶的手指在袖子裏攪動了一下。

    “主公,”他說道,“曹孟德打完這一仗,兵力就不少了。”

    袁尚忽然愣了一下,“他哪裏有兵?”

    那雙年輕的眼睛落進後者眼裏,令荀諶忽然想深深地歎一口氣。

    “主公將他置於邯鄲,若無事便罷,以他狼狽之相,冀州世家誰也不會看重他,輕擲錢糧。”

    袁尚略一思考後,微微點頭,“奉孝先生也是這樣對我說的。”

    “奉孝先生可曾講過,”荀諶說,“若遇戰事,曹孟德收繳對方糧草兵馬後,不知不覺間,又成虎狼之姿?”

    這位年輕的主公愣住了。

    在邯鄲城外,有數不清的連綿帳篷立了起來。

    戰爭還沒有完全結束,但已經進入收尾階段,通常來說,到了這種時候,附近就會有士族匆匆忙忙地,坐著軺車,穿越一片濕漉漉黏糊糊充滿血腥味兒的戰場,跑過來錦上添花。

    這次也不例外。

    那些離了邯鄲的士人立刻跑回了邯鄲,周遭郡縣也有士族突然記起,這位三公子的客將原是雄踞兗州多年的一位大諸侯。

    他們帶了牛酒過來,與被俘虜的名王一同向這位大破秦胡的名將敬酒,並在席間毫不吝嗇地向他奉上了自家的禮物。

    曹操全部都笑納了,不僅笑納,而且還在席間又作了幾首豪氣幹雲,華彩非常的長詩,這出口成章的才學令那些原本來投機取巧的士人也真心敬服於他!能寫出這樣作品的人,那畢竟是一個心胸開闊,豪邁正直的人啊!之前那些傳聞,想來都隻是訛傳吧?

    他們被感動得流淚讚歎,甚至有人當場又送了幾個兒郎來他的麾下——兒郎們自然不能隻帶一副鎧甲,一箱衣服,他們也要帶些部曲私兵入股啊!這樣鮮花烹油的景象裏,那些被俘虜來的秦胡名王難道還沒被打動嗎?

    大家都哭了!就你們不哭,多不合群!

    大家都敬服於曹公,就你們不服,你們是多長了一個倔強的腦袋嗎?

    直到袁尚在荀諶相勸下所寫的那封文書送到邯鄲時,鄴城的使者有些驚異地發現,邯鄲城外已經建起了一座頗具規模的軍營。

    隻要對兵法稍有了解的人近前看一看營中井井有條的氣象,就絕不會認為這是秦胡建立起來的軍營。

    “明公如此行事,是否有過急之慮?”

    曹操走在軍營間,聽了這話,腳步也不停,“子揚必有高明見解。”

    高明?在明公麵前,稱不得高明。就算郭奉孝能忽悠住袁尚一個人,難道他能連沮授田豐荀諶一起當三歲小孩子騙了嗎?

    鄴城臥榻之側,忽起這樣一座軍營,這些謀士能容忍就怪了!

    曹操聽了之後,也不反駁。

    “他無暇顧我。”

    這次換劉曄納悶了。

    “為何?”

    這位梟雄走到中軍帳門口,停下腳步冷冷一笑,“秋麥已熟,陸廉將至。”

    就在曹操說出這句話的同時,劉備集結起帳下文武,開了一個議題十分簡單,但讓所有人——尤其是大將軍——人仰馬翻的會:

    天涼了,該征兵北上了。(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