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四章 萬裏顯封侯,匹馬定天山

字數:4842   加入書籤

A+A-




    ,最快更新穿越1862 !

    同治九年的上半年是北京忙碌的一個季節。

    新疆戰停,清軍大勝,有功之人可不止劉暹一個,軍中將校百人個個都要安撫的,新疆的土著貴族也需要賞賜,再有征伐軍的將士,那是絕對不能跟驃騎營、義勇營以及新疆的土著們放在一個等級上的,他們可不是隻幾兩銀子就能輕易打發了的。北京的封賞是要看得到摸得著的實實在在。

    三月裏中俄《伊犁條約》簽訂,了卻了心頭大病的北京,就陷入了各種的評議當中。依靠劉暹傳過去的戰報,以及最後那份報上去的功勳策錄,有幾百個人需要銀子和官職來犒勞。

    首先是劉暹本人。

    賞本人金銀,再誥封其父母,為光祿大夫和一品夫人,這些都是小事。重要的是如何給劉暹按一個實缺,給他授什麽爵。

    沒人想再讓劉暹窩在漢中,他若是在陝西不走,以他的功勳,如李鴻章這等進士出身的人,甘陝總督也都有了。劉暹文學不佳,甘陝總督輪不上,那陝西提督也一定不能少。

    劉暹現在注定要放一任提督的。可這一任提督放到哪裏呢?

    江北提督?江南提督?直隸提督?但論提督上的職務,這三個缺是提督裏頭大一些的了。但都不行。滿清舍不得,且兩江也是湘淮地盤。

    而甘陝是多軍的地盤,兩湖、安徽、閩浙,這又是湘淮楚的地盤。

    挑來挑去,北方除了一個山西,南麵就是兩廣。以及雲南、貴州這兩省無個依靠。

    尤其現在的西南三省石達開依舊跳的很歡。匯融了現下中國幾乎全部的反清力量的石達開,簡直是有成李定國第二的苗頭了。

    現下劉長佑任雲貴總督,劉銘傳任貴州提督,劉坤一任雲南巡撫,湘淮兩軍大將。加上駱秉章的四川,和依舊是四川提督的唐友耕,擔任了雲南提督的馮子材,這兩員悍將,西南之地可謂是精華聚集。

    如此再加一個劉暹過去,不說湘淮軍的意見。就是對劉暹來說也會招致朝野誹議的。人家才從新疆那個是非之地殺出來,這就又給撂進西南了啊,也太可著用人了。

    但是山西因為距離北京太近,滿清也不會讓一個能打仗的大兵頭帶著自己的隊伍進去。想來想去隻有兩廣能夠安穩劉暹。廣東,膏腴之地。舍不得給。經過多次廷議,經過朝官大佬的多次你捧我壓,你壓我捧,劉暹的官職是終於給落定了——廣西提督。在北京的旨意送到之前,劉暹就已經收到這方麵的消息了。這當然是親家的積極。同時信裏頭也不無遺憾的說,劉暹朝堂上沒有個大佬照應著,立下了這麽大的功勞,竟然隻得了一個偏遠的廣西提督。別的全不說。劉暹之前掛著的烏魯木齊提督也隻是比廣西提督遜半籌啊。

    爵位上定的到不慢。劉暹給封了一等靖毅候。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一點補償的意思在。此舉倒是贏得了不少朝野的讚揚聲,都說是厚待了。可放在劉暹看來,或者說是所有的明眼人看來。這分明就是挑撥劉暹跟湘淮楚軍的關係,打算繼續的分化。

    要知道,如今的曾國藩才是一等毅勇侯,李鴻章是一等肅毅伯,左宗棠是一等恪靖伯,劉暹現在冒出個一等靖毅候。那是會被很多湘淮楚的軍將紮小人的。

    隻是劉暹不在乎這個——燕雀安知鴻鵠之誌!

    當自己起兵驚蕩中國的時候,湘淮楚三軍就是被橫掃的對象。

    劉暹看重的是湘淮楚三軍的人才。而不是湘淮楚三軍的本身。

    隻一個劉暹的封賞就拖拉到三月中才定下,還有征伐軍中的魏明、張忠奎、霍廣成等將。以及董福祥諸人。

    從北京到新疆的道路上,整個三月份中快馬不絕。一份接一份的告身和旨意、公文發送到新疆。隻因為清廷沒那個意思叫劉暹入京謝恩,而是如曾國藩平長毛一個樣,直接封賞,直接入職。

    大清如康雍乾三朝那般,勝師歸京,皇子、親王出城相迎,雄武之師耀武誇街的榮耀,是想都不要想了。

    董福祥被授喀什總兵。驃騎營、義勇營中的一些人紛紛被授重職,尤其是勒善這般的旗人。

    當新疆土著屠刀揚起的時候,他們不會分辨滿漢的區別。在他們眼中,不論滿漢還是索倫、錫伯,都是他們的敵人。在土著的屠刀之下,滿漢一切的隔閡也全都拋棄融為了一體,他們都是一家人。連劉暹這個紮底要反清的人,都毫不介意的重用了勒善等一批滿兵。

    但這種情形隨著新疆局勢的平定,隨著北京方麵的手筆麾下,一切又有了回到之前模樣的趨勢。密切無間的情誼有了新的裂痕。

    勒善被一舉拔為阿克蘇總兵,而與他在義勇營中齊名的徐東山,則隻被授予了庫隴勒參將,直接歸到了勒善麾下。

    阿布都力、艾克木、伊斯哈克、阿克馬爾、阿克托比、赫拉特、薩多爾拉、桑紮爾等一應新疆土著人,各被授予了大小不一的官職。不過伊斯哈克傷勢太重,劉暹特意去看望過,也讓軍中大夫診看,似乎即便好轉,也難痊愈如當初。人,可以說是廢了。

    文麟為烏魯木齊都統,景廉為喀什噶爾提督。滿清在新疆的改革在劉暹徹底分割軍隊,領兵退出新疆之前就開始了。似乎是要改為省製,縮減伊犁將軍的軍政大權,設立新疆巡撫。

    不過這一切跟劉暹沒關係。劉暹要做的隻是分割義勇營和驃騎營。將之中的大部留在了新疆,而去其中的一小部分精華,如出身伊犁的義勇營中的一部分漢人。

    這些人大部分是犯官的後代和子孫。他們自己或許根本沒有做官的機會,但是因為家世和長輩的緣故,很多人都識文斷字。有著不錯的文化水準。又因為之前的經曆對劉暹極為的認同,劉暹要不趁機將他們收入囊中,腦袋就真被門給夾了。

    再有就是來自青海草原上的蒙人和藏人。這些人本身意義上就是青海蒙藏部族貴族送給劉暹的奴隸。但三年的戰鬥下來,劉暹也硬不起心腸繼續當他們是死了白死的炮灰。

    所有戰死的人,撫恤金上照例秦軍士兵。願意還回草原的。劉暹放他們回去。不願意再回去的,劉暹統統收下。甚至如果有家人在的,劉暹還負責將之家人一律接回。當然這個家人的範疇,隻限於父母長輩和不成年【成家】的兄弟姐妹,和自身的妻小子女。

    結果大部分的蒙藏騎兵都願回到過去的生活,繼續想跟隨劉暹的蒙藏漢子。隻有不到四百人。劉暹把他們全部編入了軍部。

    部分義勇營和部分驃騎營,加上五十人上下的俄軍降兵和不超過二百人的哈薩克騎兵,四者相加為劉暹回歸漢中的部隊增加了一千兵力。騎在馬背上,劉暹看著前後浩浩蕩蕩的馬群,和總數隻有四千人不到的秦軍。黯黯神傷。

    三年的廝殺,出征時的五千人,三年來陸陸續續補給到的兩千人,七千兵力,現在算上西寧府的兵力,現在也隻有一半人。

    但是這不能說劉暹打仗傷亡大,縱然喀什新舊兩城的攻防戰讓南疆征伐軍流幹了血。隻可以說他能投入到新疆的兵力,實在太少太少。

    劉暹可惜的是這些戰死沙場的弟兄的遺體。都不能返回家鄉。在這個講究落葉歸根,入土為安的年代,新疆南北大小七處陵園。代表的將士們誓死的奉獻!

    趕到青藏高原的冬季到來前,劉暹領兵回到了丹噶爾城。這裏是漢中——新疆補給線上兩個最重要的轉點之一,自從當年劉暹掃平西寧,這個地方就自始至終的掌控在秦軍的手心裏。

    當年製定下的政策,三年的時間裏已經得到了充分的釋放。

    馬耕的收獲讓丹噶爾城的數萬百姓完全恢複了生機。第二年,丹噶爾城恢複生產的第二年。收獲的糧食就完全的滿足了自身數萬百姓的生活需求。都還能有多餘的糧食支援當時攻伐甘肅西部的多隆阿軍。

    到現在,整整三年。三年前的六七月份。三年後的七八月份,三個年頭的豐收。再出現在劉暹麵前的丹噶爾百姓,個個麵色紅潤,衣著厚實。跟三年前相比,完全是天地之差。

    當天晚上,厚厚的一摞文書筆記放在了劉暹手邊。這是三年來,秦軍體係下的村長、鄉長、縣長治理地方的全部心得。也是這三年中,如此大鍋飯模式下的丹噶爾城,戶與戶之間,甲與甲之間,保與保之間,鄉與鄉之間,彼此和自我發生的矛盾、衝突與友善、合作、親密等等,各個特殊、典型的事例的記載。當然也少不了*的滋生與鏟除!

    跟‘佃戶’式,完全強控下的漢中劉氏莊園不同,丹噶爾城作為劉暹實驗的基地之一,全然是‘半開放’的。強製力上比起劉氏莊園來,低了不是一個檔次。

    對於整個中國,顯然,丹噶爾城的這摞子筆記和心得,更有研究價值和適用性。“可惜,隻能看著三年。如果再有兩年,利弊看的就能更加清楚明白。”

    丹噶爾城人都是一無所有的貧民,受先前暴軍戰亂苦甚,隻三年的豐衣足食還不一定能喚起人心底的私念和*,再有兩年會更有價值。像前世天朝吃大鍋飯的時候,公社不也紅火了好幾年麽。劉暹雖然還沒認真看這摞筆記,也聽人匯報了。百姓裏好吃懶做的,出工不幹活的,並沒幾個。

    可惜,今年這地兒,就要交還西寧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