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謹慎

字數:6645   加入書籤

A+A-




    劉黑馬之所以選擇駐紮在斬龍山,頗有講究。
    斬龍山的位置在成都城東北方向,處在成都城與雲頂山城之間。今雲頂守軍雖有兩千人進了成都,卻還有千餘兵力守在山上。
    占了斬龍山,一則斷了兩地的互相支援;二則等利州的輜重送來,李瑕很難從西南方位騷擾蒙軍的糧道,反過來,劉黑馬可往南斷李瑕糧道。
    但他確實忽略了成都城西麵的川西高原。
    說到川西地勢……唐廣德二年,暮春初夏,安史之戰剛剛結束,杜甫回到成都浣花溪草堂,馬上要舉薦入仕,遂提筆寫了首詩。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裏船。”
    這東吳萬裏船,指的是船隻順岷江而下長江,揚帆萬裏。
    西嶺千秋雪,指的是成都西麵的岷山上積雪長年不化。
    高原、平野、大江,構成天府之國得天獨厚的壯闊景象。
    “本以為宋軍支援會走‘東吳萬裏船’,但沒想到走的是‘西嶺千秋雪’。”
    這夜聽到劉振元的回報,劉黑馬搖頭苦笑道:“若讓小子計得,此戰之後,他真要‘一行白鷺上青天’了。”
    “不至於。”
    賈厚道:“哪怕真讓他從靈關道運送了輜重、援兵,他至多能守住成都,待大汗攻克重慶,李非瑜依舊徒勞無功。”
    “但到時再招降他,條件便不同了。”劉元振道,“大汗急於下長江,會師京湖,一舉滅宋。介時李瑕若能守住成都,哪怕不能反攻漢中。選擇歸順,他也有更大的好處。”
    賈厚道:“大郎認為……李瑕是因此才不肯現在就投降?”
    “隻有如此才說得通。”
    劉元振輕嗬一聲,緩緩道:“若非蒲帷,我們真的有被李瑕擊敗的可能。”
    劉黑馬側過頭,仿佛受到了冒犯。
    他眼神中滿是威嚴,一字一句道:“那就擊敗他。”
    ……
    六月二十三日,第一批從利州送來的糧草到了青白江北岸,劉黑馬派兩千騎兵前去接收。
    同時, 成都宋軍也有了動作。
    李瑕派兵在城外挖設壕溝, 建寨起營, 布置拒馬,將防線向東北方向外擴了十裏。
    他像是要步步推進、包圍斬龍山,截斷蒙軍輜重線。
    對此, 劉元振與賈厚推演著兵棋,下了一個結論。
    “這是虛招。”
    “何以見得?也可能是要斷我們的糧道。”
    “不可能。”劉元振道:“李瑕明知他做不到的, 步卒斷騎兵糧道, 笑話。城池不守, 想打野戰不成?”
    “那他此舉,是意在將我等注意吸引到成都以東了。”賈厚笑道:“他的糧草要打西邊來了?”
    “不錯, 你且看吧,今夜蒲帷該有消息遞來。”
    “聲東擊西。若非早便知曉,險些要被李瑕騙過去。”
    是夜, 有宋軍兵士悄然潛行自斬龍山, 遞了蒲帷的消息。
    ……
    “果然是空營!”
    劉元振見過蒲帷派來的人, 再回到大帳, 眼中已有振奮之色。
    地圖上,成都東北方向擺著一個小小的木雕柵欄, 擺著三個紅色小木人。代表著李瑕剛剛布置的防線和三千兵力。
    劉元振一把將這些兵棋拿開,道:“假的,這營寨之內根本沒有守軍。”
    劉元禮問道:“確認了?”
    “李瑕作勢反撲, 實則已率兵六千餘人,出發西向, 分守溫江、崇州、大邑、邛崍等地……成都城內,僅餘守軍四千人, 由孔仙暫守。”
    “蒲帷與嘉定軍在成都?”
    “在成都,他能控製近千人, 明夜扼守東門,約定獻城投降。”
    劉元振隨手拈起兩枚兵棋,在地圖上一推。
    “一舉攻克成都城,擊殺守軍,收服一部分宋軍兵力。”
    賈厚點點頭,又指了指西南方向,道:“同時伏擊李瑕於西嶺, 此戰必勝矣。”
    ……
    次日,劉黑馬沒用長子劉元振領兵,而是派了五子劉元禮去取成都。
    “你大兄聰睿,但銳氣太足, 反倒不如你穩重。”劉黑馬叮囑道:“切記須先試探宋軍是否有詐,不可焦躁。”
    放在一般人家,幼子往往比長兄浮躁些,但劉元禮不同。
    劉元禮時年不過二十四歲,行事卻比劉元振還要老成許多。
    “父親信不過蒲帷?”
    “蒲帷已無為趙宋死節的必要,遞的情報該是真的。但難保李瑕有更多布置。”
    劉元禮點點頭,道:“孩兒明白了,此戰要勝。勝的同時,還要謹防李瑕有後手。”
    “明白了便好。”劉黑馬對這個兒子更為放心,道:“去吧。”
    劉元禮遂領了兵符,出帳,翻身上馬,提兵兩千五百人直奔成都北麵宋軍新設的防線。
    平野遼闊,馬蹄踏著荒草,精銳騎兵襲卷而過。
    ……
    奔到目力可及宋軍防線之處。
    忽見遠處騰起兩道狼煙。
    鳴鏑之聲響起,隨之而來的是“咚咚咚咚”的戰鼓聲。
    仿佛還聽到有“敵襲”的呼喊。
    顯然, 宋軍已瞭望到了蒙軍的攻勢。
    “籲!止!”
    劉元禮勒住韁繩, 高高舉起手, 喝令騎兵暫停行進, 整備陣列。
    他轉過頭看去, 隻見許多兵卒到現在還是光著臂膀, 盔還放在馬上。
    這不是士卒們散漫,事實上劉家治軍十分嚴謹。
    但這些兵馬中似乎都是北人,以漢人為主,還有犯了罪的蒙古人、色目、沙陀、回鶻、女真、契丹人等等。
    他們之前都是鎮守關隴、山西,初到南方,實在是受不了炎熱的天氣。
    在烈日下暴曬,太容易中暑,反而打不了仗。
    劉元禮雖怒,卻也體諒士卒,在確定了環境安全之後,他便讓士卒先到樹林避過正午的日頭,一邊散出探馬,觀察宋軍反應。
    騎兵占據著主動權,想何時打就何時打。反而宋軍不得不在日頭下嚴陣以待。
    劉元禮一直沒閑著,從探馬傳來的消息分析,宋軍在成都城外設的很可能是空營。
    這一個多時辰,幾乎沒見到什麽人活動。
    日跌時分,他先派出五百人去闖營,意在試探。
    “駕!”
    五百騎兵奔向宋營,有幾騎跌進壕溝,卻未見到宋軍箭矢。
    他們繞過拒馬,衝向宋軍營寨……
    “真是空營嗎?”
    劉元禮喃喃著,極目眺望。
    突然,殺喊聲大作,衝進宋軍營寨的五百騎後陣一片慌張,顯然是中了埋伏。
    “果然有詐。”
    劉元禮心想著,並不覺詫異。
    李瑕能斬紐璘,顯然不是等閑之輩,謹慎些果然是沒錯。
    劉元禮正打算撤回五百騎兵,回營稟報,緊接著,他忽然眉頭一皺。
    “不對。”
    他目光猛落向成都城,隻見城中毫無動靜。
    劉元禮心中一個念頭猛地竄起,暗罵一聲“好你個李非瑕,層層布置”。
    心念一起,他旋即大喝道:“全軍聽令!”
    號角聲起。
    “衝鋒!”
    兩千騎兵如離弦之箭,轟然殺向宋軍營寨。
    劉元禮臉色冷峻,策馬奔進宋軍營寨,隻見前方不過數百宋軍正如潮水般退去,從木板上跑過溝壑,向成都城逃命。
    “不必追了!”
    劉元禮懶的追擊這些許人馬,目光掃過,驅馬上前,踢翻一口大鍋,隻見裏麵僅有一鍋清水。
    竟是差點便被李瑕騙了。
    “快!傳消息給我父親,宋軍必已兵出西嶺,讓父親速去圍堵!”
    “是!”
    “全軍下馬休整,喂馬、造飯,待入夜,隨我取成都城!”
    ……
    以劉元禮沉穩的性子,也已斷定劉元振的判斷沒錯,今夜果然是克敵致勝的良機。
    隻希望白日這一場試探,不會有所耽誤吧。
    他抬頭看向天色,隻見日影西斜……還來得及。
    入夜,劉元禮派數百人攜空馬向東而走,偽造出不願攻城,已撤軍的假象。
    他則親自帶兵,也不騎馬,悄然潛行,摸至成都東門。
    抬眼望去,城牆上守卒不到千人。
    由此算來,城中竟真是僅餘四千兵力,分守四麵城牆。
    “放信箭。”
    弦動,一支信箭射上東城牆頭。
    劉元禮眯著眼,就著月光以及牆頭上火把的光亮,見到一個身影拾起了信箭,往城樓走去。
    他順著那個身影,見到有兩個宋軍將領正站在那,似在交談。
    拾箭的士卒過去,向其中一個將領附耳說話。
    突然,那將領猛地拔刀,劈翻了另一個宋軍將領。
    身影俯身下去,很快便重新站起。
    揚手,抬起一顆頭顱。
    “孔仙已死!欲活命者聽我號令……開城門!”
    ……
    吱吱呀呀的聲響中,成都城門大開。
    劉元禮思忖片刻,經過白日的試探,他已確定這不是詐。
    是他靈光一閃,從細微的破綻中識破了李瑕的布置。
    他果然一揮手,領著兵馬大步向城洞奔去。
    “進城,控製城門!敢抵抗者,格殺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