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黃河

字數:3674   加入書籤

A+A-




    階級是無處不在的。

    錢鄲思索稍許之後才問道“陛下在與你見麵之時,可曾有過囑咐?”

    陶儲皺眉苦思許久,最後才道“陛下曾經對我說過,過段時間會有一批琉璃器物在我天客樓售出,以後每段時間都會有一批琉璃器物產出。”

    錢鄲眼前一亮,笑道“原來是這樣,陛下一定是掌握了琉璃器物的製造方式,所以當初的仙人器物原來是一出好戲,果真是好手法。”

    “陛下的心思我已有所了解,要破此局不難,你隻需要這樣、這樣即可……”

    錢鄲附身在陶儲耳邊述說,陶儲眼中的光芒越來越亮……

    ……

    扶蘇端坐在龍椅上,昨日有些勞累過度,以致使今日早朝沒什麽精神。

    若是以前,扶蘇在早朝時這般模樣,諸位大臣瞧見了是要討伐一番的,但是現在大臣們安靜多了,扶蘇現在在朝中的威望日益興盛了。

    計堅秉高聲呐喊“有事啟奏!”

    話音剛落,便有一官員出列,這官員高高瘦瘦的模樣,嘴上還有兩撇胡須,看著倒向是個能臣。

    “臣禦史台部丞浦和風有事啟奏!”

    扶蘇打了個哈欠說道“有事直言。”

    浦和風恭敬的說道“臣收到來自東郡郡守、薛郡郡守的奏章,今年自從進入夏季以來降雨增多、河水暴漲,黃河已經決堤了,受災人數不可計數,還請陛下早日做出計劃。”

    此言一出扶蘇頓時就沒有瞌睡了,黃河身為百姓的母親河,是灌溉了沿河兩岸的無數百姓,但是每年因為決堤而引發的水患也是層出不窮的。

    在扶蘇的印象中黃河決堤之事就是在明清時期,都沒有解決好,一直到新中國建立之後才的得到了有效的緩解,所以這是個絕對的大問題。

    扶蘇看向王館問道“丞相這邊是何章程?”

    王館奉手出列說道“可命當地郡縣沿岸遷移救治百姓,然後朝廷免去今年的賦稅,撥付一批賑災款項,至此可解百姓之危難。”

    扶蘇頷首,丞相說的都是標準化的賑災流程,因為黃河決堤之事頻發,賑災的流程已經相當熟練了。

    但扶蘇要的隻有這些嗎?

    “諸位卿家說說看,這黃河治理之事該如何決斷才好?”

    諸位大臣麵麵相覷,對於這個問題卻無人能做出回答,黃河水患怎麽多年了,要是那麽好治理,也就不會那麽出名了……

    看到沒人說話,扶蘇隻好開始點將,他眼神在群臣之間遊弋,最後看到治粟內史部丞賁文彬,他記得這個人似乎有些朝氣,便問道“賁愛卿,你怎麽看?”

    賁文彬一臉苦澀的出列,他怎麽也沒想到朝中那麽多官員,為什麽陛下一眼就選中了自己。

    自己是有朝氣不假,但是這治理黃河之事,不是光有朝氣就行的啊!自古以來治理過黃河的人多了,也沒看見那個人用朝氣把黃河治理住了。

    賁文彬斟酌了一番才說道“回陛下,先賢中亦有善於治水之人,但是麵對黃河之水時亦是束手無策,反而勞民傷財,所以臣認為黃河之患當徐徐而圖之。”

    最好是不要管……

    扶蘇感覺有些失望,他還以為點了一個有朝氣的大臣,能聽到點有用才是,沒想到反而聽到了一番妥協之言。

    “蕭愛卿,你怎麽看?”

    蕭何能得到扶蘇的看重,不僅僅是因為他有能力,事幹的不錯,更重要的是他熟知陛下的性子。

    於是他恭敬的說道“回陛下,臣以為黃河之患已經到了不可不治的地步了,每次黃河決堤都會殃及數個郡縣,因而受災的百姓不可計數,是為大禍患……”

    看著蕭何侃侃而談,大臣們卻不以為意,人人都知道黃河是大禍患,更知道如果有人能夠治理好黃河,一定能流芳百世,但前提是得有人能做到啊!

    蕭大人別再這裏光說,蕭大人倒是去做啊!不過大家也知道蕭何乃是陛下的心腹,即便他會治水,陛下肯定也是不會放他去治水的,這就是簡在帝心!

    扶蘇滿意的頷首,然後問道“可有那位大臣願意前往治理黃河?”

    諸位大臣們此刻恨不得變成一個透明人,好避開陛下的視野,治水這種事情真不是普通人能幹的,光是實地考察就得花費不少時間,還更別提提出策略,然後實施。

    當然如果隻是這樣,朝中還是有不少大臣願意前往的,最怕的就是事情都幹完了,然後黃河還是沒有治理好。

    耗費了無數的人力物力,那麽辛苦的勞累奔波,黃河還是沒有治理好,給你獎勵吧你自己也沒臉拿,給你處罰吧也不太合適。

    兜兜轉轉好幾年,最好沒有功勞不說,還有可能留下劣跡,這事撈誰也不願意去幹啊!

    扶蘇也沒有辦法,這事自然可以強行派人去治理,但是如果治理不好,反而白白浪費了錢財和人力,又不起作用,這就很沒有意思了。

    想了想他還是決定等大秦的科學技術在發達一些,在治理黃河好了,那個時候應該就可以了……

    此事就此揭過,大臣的臉上都露出了如釋重負的神情,就連蕭何的臉上都有一些……

    這時又有一名禦史出列說道“臣禦史台部丞康景煥有事啟奏!”

    “有事直言!”

    康景煥躬身說道“臣這裏有一封來自益州郡的信件,信件所書之人乃是叛軍劉邦!”

    原來是沛公寫的書信,沛公自從進入益州郡之後就了無音訊了,益州郡之地多是少數民族,不通中原習俗不服教化,有沛公作為前頭堡,扶蘇表示很放心。

    計堅秉把書信呈上來,扶蘇查看了一番,信上說沛公感受到大秦扶蘇陛下的恩德,願意世代鎮守益州郡之地,教化當地的百姓雲雲……

    這便是沛公自知奪取天下無望,願意在益州郡一地生活下來,但是又怕扶蘇派兵攻打,於是上書願意歸附。

    扶蘇露出一個冷笑,益州郡之事就先讓給沛公好了,有他幫忙教化一番以後到還方便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