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致富路
字數:2825 加入書籤
蘇青媖得了蟲卵,立刻從新更寨調了人過來。
在人員檔案薄裏,找了一個之前養過蠶,叫佟氏的。讓她帶著她女兒一起在新更寨和柏家寨操心這件事。
這佟氏母女二人一路逃難,全家就剩她二人了。
到了這大山裏了,也沒什麽存在感,忽然被蘇青媖委以重任,受寵若驚。
“東家,我沒養過這白蠟蟲啊?”誠惶誠恐。
佟氏怕得很,要是出了差錯,會不會把她們母女倆趕出山啊。
她們母女倆無處可去了,到了這大山裏,才吃上飽飯。
不想再流離失所了。
“別擔心,我也沒養過,也是頭一遭。你們就當養蠶一樣養就成,隻不過一個養在蠶房裏,一個要放養在樹上。平時精心著些就行,今年且當試一試。”
蘇青媖安慰她。
話雖這麽說,但佟氏母女哪敢怠慢。
接了委任,一顆心全撲到了放養白蠟蟲上麵。
蘇青媖雖說是頭一年試點,但半點沒敢輕忽。
現在這大山裏還沒人知道,白蠟樹上附著的白色東西,其實是白蠟蟲的分泌物。
也沒人知道這白色的分泌物是幹什麽用的。
所有的人在砍樹造屋的時候都避開了白蠟樹,覺得它髒。
但它越是髒,蘇青媖越是高興。
說明白蠟蟲分泌物多。
越多她就越高興。
如何讓它變得多,那就是捉更多的蟲卵放上去,讓它長大,繁衍,然後分泌出更多的物質。
而這種白色物質經過沸水煎過之後,就會變成古代最常用的兩種蠟之中的白蠟!
蘇青媖來了朔朝後發現,現在老百姓的照明工具還主要是油燈。
蠟燭隻出現在高門大戶,皇宮貴族階層。
在漢時,蠟燭還因產量稀少,成為進貢的珍品。
而朔朝蠟燭雖沒有到成為進貢珍品的地步,但也價格昂貴,等閑人家用不起。
現在高門大戶用的蠟主要是黃蠟和白蠟。黃臘居多。
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卷三九.蟲部.蜜臘》上有對黃蠟的記載:“取蜜後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
而更昂貴的白蠟,就是白蠟樹的寄生蟲白蠟蟲,在生長過程中所分泌的物質,經過熬製而成。
蘇青媖記得,《世說新語》中記載了西晉石崇和王愷鬥富的故事。
原文是:“王君夫以飴糒澳釜,石季倫用蠟燭作炊”。
就是說當時的兩大土豪鬥富,王愷說,他家裏都是用糖水來涮鍋的,而王崇不甘示弱,說他家是把蠟燭拿來當柴燒的。
可見蠟燭的珍貴程度。
而蠟燭,到晉代的時候,還大多是黃蠟。這種黃蠟因為產量低,導致價格也高。
而產量更低,更加不常見的白蠟,價格比黃蠟更加昂貴。
而到了唐宋時期,中原地區因為國力大幅度提升,老百姓對白蠟的需求日漸增多。於是白蠟樹作為最常見的白蠟蟲的宿主,開始被廣泛種植。
尤其是西南等地區,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白蠟樹種植,和白蠟蟲養殖人家。
蘇青媖記得,《癸辛雜識》上有記載,在當時社會,放養白臘蟲的利益和養蠶差不多。
而養一畝蠶的收益遠超種一畝地所得的收益。
所以,這白蠟便是蘇青毀下一步的致富目標。
而放養白蠟蟲是關鍵中的關鍵。
蘇青媖跟佟氏母女說了一番要注意的事項。
這母女二人也不認字,便抓了寨子裏顧宏德的孫子顧思明來幫著記錄,又從新更寨找了幾個婦人,幾個人就摸索著幹了起來。
蘇青媖跟進了幾天,見她們忙得有模有樣的,便撇過這事,專心忙春耕。
致富什麽的,也得要先填飽肚子。
忙春耕之前集鎮建成了,蘇青媖便帶著思源過去那邊驗收。
集鎮那邊主體工程已完工,剩一些收尾精細化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