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八章 帝國的棺材釘

字數:3994   加入書籤

A+A-




    第一更

    法國正在積極的進行國內經濟擴建。

    除了改進水利航道之外,法國還投資了數十億法郎專門用來改善鐵路路線,巴黎的要求是一切以發展公共交通設施為主。然而因為1873年經濟危機的爆發,拿破侖不得不放緩了投資的腳步,這場持續5年之久的經濟危機也是19世紀持續時間最長、打擊最為沉重的一次經濟危機。

    馬克思大膽的預言,經濟危機使資本主義的發展發生了重大的轉折,標誌著自由資本主義已經發展到頂點,從此開始了向壟斷資本主義的過渡。這次經濟危機爆發之前,德國在普法戰爭中戰敗法國獲得了戰爭賠款,這促進了德國的投資高潮和投機狂熱,從而為經濟危機的到來創造了條件。美國由於鐵路建築過度膨脹,也為經濟危機的發生提供了前提。德國和美國最先爆發了經濟危機,並很快衝擊到英國和法國。

    幸虧法國的國有化政策通過調控阻攔了第一波經濟危機對法國的衝擊,也使得在其他國家都麵臨困境時巴黎依舊一路高歌前進。

    這場危機甚至改變了許多影響未來的大人物命運。

    1875年,經營不善的本茨終於迎來的債務危機,此時的歐洲麵臨著麵對即將倒閉的,即將倒閉的本茨鐵器鑄造和機械工廠,他不得不尋找維持生計的方法。

    也就在此時,巴黎向他伸出了橄欖枝,一位天使投資人願意收購他這間無人問津的本茨機械工廠,並且依舊由本茨擔任工廠領導。但是神秘的投資人要求他設置一種內燃發動機,用於改善交通工具。

    當然本茨還不會知道,自己的欣然答應為日後的戰爭奠定了一塊基石。

    就在拿破侖忙著進行收購歐洲任何一種可用於將來軍事戰爭的發明時,俾斯麥長達半年多的假期終於結束了,等到他重新回到德意誌帝國首相席位時,一切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首先就是俾斯麥的服軟,采取了讓步和妥協,11月22日和12月3日,俾斯麥在帝國國會的兩次講話中,不再以激烈言詞攻擊中央黨了。然而“文化鬥爭“依舊沒有放棄,國會又通過了一項禁止耶穌會在全德活動的法案.溫德霍斯特也在不少方麵對俾斯麥予以合作,他支持政府的新財政措施,也不反對帝國的刑法政策。

    然後在接下來俾斯麥提出一項立法議案,要對那些主張階級之間鬥爭,以及違反婚姻、家庭和私有財產不可侵犯權的人繩之以法.這項法令旨在打擊馬克思主義,但此議案未能通過.民族自由黨支持議員臘斯克主張的“法律也應約束國家機關“.此時,俾斯麥想與中央黨和解,但他要等庇護九世去世後再說,因為教皇身體很不好.容克們慢慢開始支持俾斯麥,一群容克青年成立了德國保守黨,在這之前,他們就向俾斯麥提呈了黨章,希望能夠得到他的支持。

    俾斯麥從複出到全盤掌握局麵,用了將近一年的時間,而他卻不知道自己的老對手,法國軍隊早已經開始偷偷摸摸的進行其他的軍事改革,比如更換莫辛納甘步槍,為了迷惑德國人,勒夫洛將莫辛納甘改名為夏塞波改進型號,並且還將夏塞波的印記印刻上去。

    法國對於軍事改革的積極和熱情沒有瞞過俾斯麥的眼睛,但他已經沒有精力去跟法國鬥智鬥勇,因為更加棘手的局麵擺到了他的麵前。

    1875年7月,拿破侖一直期望的衝突終於在巴爾幹爆發了。

    土耳其的波斯尼亞省發生叛亂。奧匈帝國的外交大臣安德拉希伯爵首先建議,由各大國領事就地會商。平息波斯尼亞省的叛亂。他擬定了向土耳其建議的改革方案。

    接著,安德拉希伯爵準備在同俾斯麥和俄國首相哥恰科夫舉行德會議上,提出了1876年5月13日的柏林備忘錄,備忘錄中不但列舉了改革條款,還勉強暗示了為了執行改革將采取的“製裁”。

    “建議以大國一致主張所產生的一切力量,堅決要求土耳其政府在兩國月內停止軍事行動,如果土耳其再輕舉妄動下去的話,我們極有可能訴諸武力。”。

    一時之間整個歐洲上空籠罩著戰爭的陰雲。

    此時的法國像是在看猴戲一樣的冷眼盤旁觀俾斯麥的手忙腳亂。

    對於法國大使回饋的情報,拿破侖隻是看了一眼,便將情報放到了旁邊。對於這項舉動,勒夫洛表示非常的不解。

    “總統閣下難道沒有任何表示嗎?現在的歐洲形勢非常的嚴峻。”

    “我需要有什麽表示?”

    拿破侖非常平靜的反問對方,“這原本就是德國,俄國和奧匈的內部問題。當然奧斯曼蘇丹的感受可以忽略不計。亞曆山大二世想要讓巴爾幹半島內的斯拉夫民族獨立,而奧匈則害怕獨立的影響到伏伊伏丁那等地區的統治範圍,所以你應該知道的。奧匈希望奧斯曼土耳其能夠推動溫和的改革,而俄國則希望能夠進行叛亂和革命。但是土耳其卻不敢做出任何的改革,因為改革會導致奧斯曼的解體。”

    “巴爾幹半島就是民族監獄,誰插手,誰倒黴。別忘了,這場會議的背後還有一個英國人。奧斯曼土耳其的完整才符合他們的利益,任何可能破壞掉土耳其統治權的”

    過去英國曾經一度積極倡導過“歐洲協同體”;但自從1864年在石勒蘇益問題上遭到失敗後,英國從此再也不願過問歐洲的事務了。保持孤立成了英國外交的基調。隨著孤立政策而來的,當然是采取孤立的行動了。英國在既無盟友,又放棄外交的情況下,隻有一個選擇;或者完全不過問某個問題;或者訴諸武力,中間道路是沒有的。

    所以從1871年到1904這段時期中,隻有英國獨自采取正式的戰爭威脅來對付另一個大國,在1878年和1885年對付俄國。

    英國政府已經忍受了由領事團就地會商的辦法以及安德拉西的照會,雖然這主要是為了保護它在土耳其的利益,一個完整的土耳其是英國最需要的。

    “那麽我們應該怎麽辦?完全甩手不管?”

    負責情報工作的勒夫洛低聲的問道,“反正法國在巴爾幹地區沒有利益衝突,我們完全可以甩手不管。”

    “甩手不管?那肯定是不可能的。別忘了現在法國的尷尬地位,普法戰爭的失敗讓我們在國際事務中失去了一定的話語權,我們失去的東西,當然要拿回來。”

    拿破侖擺正了姿態,嘴角勾勒出一個意味不明的微笑。

    “試想一下,如果巴爾幹半島的衝突徹底的爆發,最終導致奧斯曼土耳其解體,讓巴爾幹地區民族獨立的囚犯們徹底釋放出來,會怎麽樣?支持斯拉夫民族的俄國和支持日耳曼民族的奧匈將整個歐洲卷入戰火。”

    所有人都在試圖做出妥協讓步來維護和平,唯獨巴黎一心想著從近東危機挑起戰爭和衝突。

    “不行,這樣一來德國也同樣有了光明正大的宣戰理由,德法會再次爆發戰爭。”

    勒夫洛感覺自己麵對的不是一個法國領導,更像是販售戰爭的掮客。

    “那麽英國也就不得不與法國同盟,組建聯合軍隊抵禦德國人的進攻。我們沒了,他們更棘手。”

    拿破侖站起身,他一直試圖利用東方危機作為法國崛起的跳板。並且將其他的國家全部坑進去。反正英國被歐陸平衡的政策牽製著,他就不可能放任巴黎覆滅。

    “俄國和奧斯曼積怨已久,既然如此我們就來一次煽風點火,把所有的歐陸國家都坑一次。”

    “就讓這場近東危機,變成歐洲帝國們的第一顆棺材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