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可操作空間……很大

字數:3359   加入書籤

A+A-




    謝康眨了下眼睛,揉了揉耳朵,驚詫地看著典寢令清安,“你再說一遍,夫人想上什麽奏表?”

    王宴和道祐、康勝也一臉茫然,隻聽過正妻忌諱貴妾的,這種幫妾室要權力的,頭一回見,也是頭一回聽說。上古那些賢德女子,也就這樣了吧?難道還想效仿羲和、常羲、娥皇不成!

    清安低聲說道:“夫人認為兩位孺人應當有留宿權。”

    謝康嘴角抽了抽,怕真珠會覺得被冷落,每晚子時最遲醜時,都會回正院……上一世大佬們的共識,外麵怎麽玩,無所謂,家裏老婆必須照顧好,不是出差的時候,絕不夜不歸宿。當然,不是什麽鶼鰈情深,主要是離婚成本太高。

    自己回正院,不是因為離婚成本太高,隻是不想她黯然神傷。結果一片真心喂了狗。淡淡地說道:“告訴夫人,以後不是她的時間,孤不會再去正院打擾,奏表,退還給她。至於正妻的時間,符合規矩就行。”

    王宴輕聲說道:“第下……”

    謝康擺了下手,打斷王宴的話,淡淡地說道:“平叔,青溪草堂的事情,你們幾個商議便好。靈山那裏,應該已經知道彌多和伽羅都不會回去。今日孤要看右孺人跳舞。”

    王宴、道祐和康勝輕聲應道:“諾。”起身離開主院。

    道祐有些擔憂地說道:“平叔,第下這是?”

    “夫人做的過界了。”王宴淡淡地說道,“這奏表一上,第下成了什麽人?某會去和弘先打聲招呼,後院的事,我們保持沉默最好。”

    康勝對王宴是真的佩服得五體投地,在書房一副要言諫的樣子,現在卻如此淡然,果然寧門要學的東西還很多。

    道祐卻在想靈山之事,“平叔,靈山那裏會有什麽異動,你能猜測一二嗎?”

    王宴看了眼道祐,為什麽都這麽……單純呢?一步邁到三潭印月知至樓書房。道祐和康勝跟著一起落座在書房的矮榻上。

    王宴取出尺牘來,以指代筆寫道:知至樓書房,事關靈山

    鄭洪、謝詢、白米(金蟬)、元悟空、鄧慶之、盧浦和謝暄先後來到知至樓書房。

    待眾人坐好之後,王宴看向小猴子元悟空,輕聲問道:“悟空,靈山生死境有幾人,你可知曉?”

    小猴子想了想,傳音道:【平叔半聖,生死境後期有十位,中期十八位,初期三十六位。】

    王宴抬起手來揉了揉眉心,這就是靈山的底蘊,若不是他們幾個突然頓悟,沒有九鼎壓製,九州大陸完全無法與靈山相抗衡。

    “靈山應該已知道彌多菩提不會回去,不可能沒有後手。”王宴輕聲說道,“原來有傳言十大弟子便是佛陀的十大法相,就算離開的這四個不算,一個大智慧法相,就有可能讓靈山僧眾頓悟。”

    鄭洪沉吟片刻,說道:“某這就回去上奏表,告知陛下樓觀台將立三清法像。”

    “不隻是告知陛下,各大道觀均須告知,從此大宋道觀隻尊三清,道尊隻是道德天尊的化身。”王宴輕扣案幾,說道。

    謝詢想到各門閥世家的情況,輕聲說道:“最好的辦法是讓陛下製詔,道門封三清為正統,佛門奉大乘佛法為正統。”

    “善,此言大善!”王宴以拳擊掌,笑道,“某也上奏表,讓陛下為儒門封聖。”

    鄧慶之、康勝和盧浦保持沉默,兵寧法三門,封聖……不現實。

    白貓金蟬下意識地用爪子洗了下臉……半路停下來,放下爪子說道:“最好迦葉、阿難能封菩薩,這些年在九州大陸,我發現皇帝的詔令,會有天地氣運跟隨。最明顯的例子,就是那位董半聖,他雖然離去,儒門的氣運卻依然綿長。”

    幾人麵麵相覷,這裏麵的可操作空間……很大。

    鄧慶之豹眼半眯,笑道:“某和叔時去瀛州逛逛一圈,也去高麗轉轉,給承明帝的贖金添些堵。”

    一貓一猴茫然地看著鄧弘先,這事和靈山之事,有什麽關係?

    ……

    主院,與誰同坐軒

    右孺人李阿五默默陪在謝康身邊,看他釣魚。湖裏的荷花隻有零星幾朵,蓮蓬居多。阿爹他們很快便也會搬來建康城,這裏的繁華,讓昌州顯得像莽漢,還是粗衣布衫的莽漢。

    阿爹說,進國師府比進宮好,女人沒那麽多,國師又是體弱多病的身子。清閑度日,比什麽都好。進來確實不錯,那些美食和衫裙是昌州所沒有的,就是太過精致。精致得讓自己不知所措……還是更喜歡昌州,可以出去騎著馬,在草原上奔騰。

    謝康提起魚竿來,原來沒有旁人的時候,還是可以釣上魚來的。現在半個時辰過去,連條小魚都沒釣到。人生的悲喜,從不會按自己意願來。

    也許半夜回到正院,對於真珠來說,隻是打擾她休息。甚至會覺得難受,身為嫡女的驕傲,無法忍受……也不對,那些送進宮裏的嫡女,沒有升到三夫人的位置,一樣是無法在太極西堂過夜的。

    終究是不喜歡,一直都是剃頭挑子一頭熱的感情。想當舔狗,也是需要技術的,不是撒幣就行。看著湖裏遊來遊去的魚,哀悼一下失敗的初戀……忘了是誰說的,初戀就是用來失去的。

    謝康放下魚竿,轉頭看向李阿五,問道:“右孺人對這裏可還習慣?有什麽不適應的,盡管和六典說,不用有所顧忌。”

    住在西北的人,來到六朝古都,不適應很正常。氣候吃食都不一樣,語言也是有差別的,雖然都說官話,口音還是有差別的。

    “很好,比昌州繁華,也更精致。”李阿五笑得很溫婉,柔聲說道,“第下可能不知道,這裏的細紗,在昌州,隻有阿爹和阿母才能用。若是誰被賞賜半匹,那是可以炫耀一年的事情。”

    謝康很理解地笑了笑,就像上一世那些小姑娘買到大牌限量包一樣,可以連拍九宮格,發到朋友圈去炫耀一大圈。會這麽了解,是因為師妹兼助理,經常這麽做。輕聲說道:“習慣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