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老子累點,兒子爭氣就行

字數:9705   加入書籤

A+A-


    隨著千童縣上的守軍爆發出震天歡呼,潘鳳的係統麵板上崇拜值也瞬間刷屏。

    甩了甩方天畫戟上的血跡,潘鳳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黃巾大軍上。

    此時的黃巾將領們還沒從管亥身死的震驚中緩過神來。

    以往他們縱橫青州的時候,管亥遇到哪個將領不是三五下就解決的,本以為冀州將領也不過如此,卻不想被瞬間解決的反而是管亥!

    這該如何是好?

    “咯吱咯吱!”千童縣的城門緩緩打開。

    不等黃巾軍反應過來,裏麵早已準備就緒的麴義就率軍殺了出來。

    早在潘鳳出門的時候他就開始準備人馬了,因為他知道外麵那個黃巾將領必死,之後大軍掩殺將會獲得巨大的勝利!

    果然,管亥的死直接將黃巾軍剩下的將領們給整懵逼了,直到麴義率軍衝殺出來,他們才如夢初醒般地慌忙撤退。

    這一戰,潘鳳與麴義率軍從千童縣追殺到重合縣,直到把青州黃巾趕出重合地界這才收兵回來。

    戰後統計,此次黃巾傷亡超過十萬人,其中也有一部分是張郃那邊衝散五萬黃巾後斬獲的首級。

    這一次青州黃巾舉三十萬大軍前來,最後跑回去的不足一半,就連渠帥管亥也死在了潘鳳的戟下。

    自此青州黃巾元氣大傷,回到青州地界後不敢再跟往常一樣囂張行事,這倒讓青州各郡對潘鳳多有感激。

    其實潘鳳在掩殺青州大軍的時候不是沒想過要收服這群青州黃巾,畢竟當年曹老板就是收了一大群青州黃巾才讓他的實力瞬間膨脹的。

    但轉念一想,曹老板當時是實力不足,而如今的冀州根本就不需要這些青州黃巾的加入。

    一方麵是青州黃巾那死性不改的劫掠性子潘鳳估計忍不了,另一方麵也是因為冀州的兵員十分充足,用不到這一批黃巾軍的加入。

    冀州物產豐富人口眾多,韓馥如果要強行暴兵,整個冀州招募個五十萬兵馬還是做得到的,當然這樣的征兵方法肯定會讓冀州的生產遭受嚴重打擊,如果沒有在戰爭上取得較大的利益,那麽整個冀州的生態就會麵臨崩潰。

    潘鳳是不會建議韓馥這樣做的!

    殺退黃巾,肅清境內後,整個渤海郡內還能對潘鳳等人造成威脅的也就遠在浮陽的袁紹了。

    不過潘鳳來支援麴義的時候派了高覽在那盯著,袁紹就算想要搞小動作也瞞不過潘鳳的眼睛。

    隨後潘鳳一行打掃戰場,繼續運送百姓,而青州黃巾戰敗的消息已經火速送到了袁紹的手中。

    ......

    浮陽府衙。

    袁紹臉色陰沉。

    整個冀州及周邊地區,他能夠借用的力量都借用了,此時就差他明麵上直接反對韓馥這一步了。

    當然了,明眼人都看出來了韓馥與袁紹之間的惡劣關係,兩人之間早已勢如水火,比隔壁公孫瓚與劉虞的而關係還要糟糕,如果不出意外,隻要袁紹敢留在冀州境內,韓馥絕對會想方設法給袁紹使絆子。

    這一點,袁紹非常清楚!

    因為以往他跟韓馥的關係還算正常的時候,韓馥就經常依靠克扣糧餉來抑製他的發展,如今再明顯一點又有什麽可稀奇的?

    下方,許攸逢紀一行也都垂頭喪氣。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今袁紹手頭沒有多少可以動用的力量了,以至於他們也想不到可以破局的計策。

    難啊,太難了!

    在場的人包括袁紹在內所有人都沒想到三十萬青州黃巾會在短短半個月多的時間裏直接敗成這幅模樣,這要是換做袁紹來抵抗,不打個三五個月幾乎不會出現這種明顯的勝負。

    此時此刻,便是許攸這些謀士也不得不感歎韓馥命好,有了潘鳳這樣戰無不勝的大將,冀州無憂!

    隻是,對於韓馥的敵人來講,這就不是什麽好事了。

    “主公...我們現在怎麽辦?”許攸也想不出法子了。

    如今的冀州幾乎都落在了韓馥的掌控之中,原本困擾著韓馥多年的黑山軍也已經遷往了河內屯駐,因為韓馥上表朝廷的文書有了回應,張燕得到朝廷允許暫領河內太守。

    明眼人都知道,這個暫領的‘暫’跟‘占’是沒有區別的,在張燕死之前,下一任河內太守是不可能再出現了。

    如此,冀州西麵安定了。

    再加上北麵幽州的劉虞因為公孫瓚的事情與韓馥建立了友誼,所以北麵也算是安定了下來,至少在公孫瓚重新振作之前是不會有任何事情了。

    如今位於東麵的袁紹也用盡了全部的力量,便是轄地內的百姓也都被轉移地差不多了,可以說東麵袁紹的這根眼中釘肉中刺距離拔起也不遠了。

    至於南麵的兗州劉岱,他與韓馥的關係說不上好,但也不至於兵戎相見。

    本來劉岱是有些支持袁紹的,而且他與公孫瓚的關係也不錯,但兩人在入侵冀州的時候劉岱因為跟著曹操一起在攻打叛變的於扶羅、白繞等人,所以暫時沒有跟著進兵。

    結果這一慢反而救了劉岱的曲部,當他得知公孫瓚被圍、袁紹被逼逃回渤海的時候,心裏北上侵擾冀州的想法也淡了一些,如今公孫瓚和袁紹都慫了,他就更沒那個想法了。

    在借用黃巾軍的力量之前,袁紹不是沒想過借用劉岱的力量,但劉岱畢竟跟公孫瓚不一樣,身為漢室宗親的劉岱不像公孫瓚那樣可以隨意打發,又因為劉岱是州牧而袁紹隻是太守,兩人若是真的聯合出兵,到時候誰聽誰的?占的土地又怎麽分配?

    要知道,袁紹圖謀的可是整個冀州!

    盟友,也隻有在實力相當的時候才能和平相處!

    到了現在這個地步,袁紹即便是想借助劉岱的了力量也已經遲了。

    舉目四顧,卻無一處容身之所。

    這是袁紹目前真實的寫照,也是他麵臨的最大困境。

    渤海這個樣子他顯然是待不下去了,可除了渤海這裏,他還能去哪呢?

    袁紹歎了口氣,心中的挫敗感從未如此強烈,此時的他早已沒了當日成為討董盟主的意氣風發,也沒了年前各方壓境以勢強取冀州的信心滿滿,如今的他,真的有些走投無路了。

    “爾等,可有計策能破此局?若無良策...休矣。”想讓袁紹說出等死這種話可不容易,但現在他已經沒有任何驕傲了。

    死也不過近在眼前。

    袁紹這話一出,下方文武中多有暗自垂淚之人,他們都是見證過袁紹春風得意盡顯崢嶸的日子,哪料到這才短短一年,往日的榮光就此散去,迎接他們的或許隻有死路一條了。

    想到這裏,便是許攸逢紀等人也多有悲戚。

    人群中,隻有荀諶依舊麵不改色,隻見他主動站了出來對著袁紹深深一禮。

    這還是荀彧離開後他第一次主動站出來。

    “主公,在下有一個提議,還望主公仔細斟酌。”

    袁紹一喜:“友若有何良計不妨道來。”

    荀諶知道自己要說的話有可能會得罪袁紹,但猶豫了一下後還是說了出來。

    “主公,如今河北之地已無主公可借之力,主公與其在此苦苦支撐,不如南下江淮去...去投後將軍袁術,主公與袁術乃是同門兄弟,雖然主公與其有過嫌隙,但同門之誼總歸還在,隻要主公去投,袁術是一定會接受的。”

    “主公到了淮南後,方能脫離韓馥的掌控,徐徐發展自己,如此,才有再次北上之日,否則...”

    荀諶後麵的話沒有再說下去了,因為袁紹比較討厭不吉利的話,但他的意思已經表達得很清楚了。

    投靠袁術,徐徐發展,來日再圖北上!

    荀諶的話音落下,堂中鴉雀無聲,便是那些正在暗自抽泣的人也顧不得悲傷,隻是直愣愣地看著荀諶。

    袁紹與袁術不合是在場所有人都知道的事情,以往任何時候,袁紹不管是能力還是處事方麵都要遠勝袁術,便是在招收人才這一點上也是袁術拍馬不及,可以說袁術從很早以前開始就一直被袁紹壓著抬不起頭。

    如今荀諶居然想要袁紹去投靠袁術?

    可以想象在投靠袁術之後袁紹會受到怎樣的侮辱。

    那個張口閉口就說袁紹是庶出袁術會不會像個勝利者一樣俯視著前去投奔的袁紹?

    荀諶這哪裏是在給袁紹獻計,這分明是在往袁紹的傷口上撒鹽啊!

    堂中與荀諶關係較好的幾個人都偷偷給荀諶使眼色,希望他趕緊改口,可荀諶卻對此視而不見,反而直勾勾地盯著袁紹,希望他能夠給個回應。

    袁紹的臉色在荀諶的話說出後沉得幾乎能滴出水來。

    以往他與袁術關係雖然不合,但那時的他並沒有放在心上,因為他是哥哥,而且他比袁術更加成功!

    一個成功的哥哥包容一個脾氣不好的弟弟有什麽關係,外人隻會說他袁紹寬容大度,袁術不知好歹。

    便是明麵上兩人很不對付,但暗地裏袁術還是不是老老實實接受著袁紹給與的好處,這一點袁紹與袁術都心照不宣。

    那時候袁紹根本沒把袁術放在眼裏,在跟袁術相處的時候也多會考慮到袁氏宗族的利益。

    但現在不同!

    現在的袁紹幾乎跌倒了穀底,身上除了一個渤海太守的名頭還有些實用以外,以往的所有光環都在這一年裏逐漸破碎,甚至現在這個渤海太守也快要有名無實了。

    這樣狀態下的袁紹,讓他再去麵對曾經那個無禮看不起他的袁術,他怎能放平心態?

    在你成功的時候,任何針對身份的詆毀和謾罵除了彰顯你的能力以外別無他用,但當你窮困潦倒的時候,對你身份的詆毀和謾罵那就是深深的羞辱了。

    如今的袁紹就是這樣。

    他不知道如果真的投靠了袁術,自己能不能再去麵對袁術那些掛在嘴邊的羞辱言語,若是承受不了,又該何去何從?

    憑心而論,荀諶給出的這個建議並不算差,如今淮南地區大局未定,他如果去投靠袁術有很大可能在亂局之中逐漸發展出自己的勢力,甚至後來超越袁術也不是不可能。

    反觀其他各處,似乎也沒有他袁紹能夠立足的地方了!

    思緒回轉間,袁紹似乎蒼老了數年。

    袁紹對著下方眾人擺擺手,聲音稍有沙啞:“此事容我斟酌一番,今日之議到此為止。”

    荀諶還想說什麽,被一旁的許攸硬拉著退了出去。

    來到府衙外麵,荀諶掙開許攸的手,懊惱地說道:“子遠,你拉我出來幹什麽!此時正是督促主公下定決心的最佳時機,若是主公深思後拒絕南下,你叫主公如何在渤海立足!”

    許攸沒有在意荀諶懊惱的語氣,隻是自顧自地捋了捋胡子,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樣。

    “友若,你對主公的了解,差我遠矣。”

    “主公現在最需要的,不是讓你在一旁不停勸諫,而是要他自己深思熟慮。”

    “不過你放心,主公已經變了很多,相信他會做出正確決定的。”

    說著,許攸的臉上帶起了一絲淡淡的笑意:“話說回來,還要謝謝你幫主公開啟了這扇他自己永遠也無法開啟的大門!”

    “距離主公稱霸淮南之日,不遠了!”

    話落,許攸捋著胡子,笑嗬嗬地離開了府衙。

    ......

    商議結束後,袁紹渾渾噩噩地回到了自己的居所。

    剛入府門,妻子劉氏就迎了上來。

    “夫君,你回來啦,妾身幫你準備了涼茶,你喝點解解渴。”劉氏一邊幫袁紹扇風一邊招呼下人去取涼茶。

    六月之後的渤海已經逐漸熱了起來,今天因為晴空萬裏,所以天氣更加炎熱,劉氏為了讓袁紹回家能舒服一些特地準備了涼茶。

    袁紹勉強擠出一絲笑容:“有勞夫人了。”

    劉氏這個後妻袁紹還是挺喜歡的,不隻是她姿容端莊,也是她溫柔賢淑善解人意,愛屋及烏之下,袁紹對劉氏生的兩個兒子袁譚袁尚也多有喜愛,其中尤愛三子袁尚。

    袁尚此時年紀尚小,但其外貌與袁紹小時候多有相像,可以見得長大後必定是個容貌俊美的美男子,這一點袁紹十分得意。

    因為他自己就是個容貌俊朗的世家公子!

    喝了劉氏端上來的涼茶,袁紹心頭的陰霾終於散去了一些。

    不等袁紹放下茶盞,一道驚喜的聲音從堂外傳來。

    “爹,你終於回來了!”

    袁紹看去,正是三子袁尚!

    因為袁紹對袁尚的喜愛近乎溺愛的程度,所以袁尚並沒有他的兩個哥哥袁譚袁熙那樣畏懼袁紹,每次袁紹回家都要賴在袁紹身邊好久,而袁紹也樂得袁尚如此親近,這一來一去,也就讓袁紹對袁尚更加中意了。

    “尚兒,為父讓你熟讀的功課可曾讀完?”袁紹伸手摸了摸袁尚的腦袋,臉上沒有方才在府衙的壓抑,隻是露著一絲慈祥。

    “那個《六韜》一點也不好看,我還是喜歡讓爹陪我玩兒。”

    這要是袁譚和袁熙敢這樣,袁紹保證一巴掌呼過去了,但在袁尚這裏,袁紹隻是輕笑了一聲沒有責怪。

    “爹最近有些事情,不能陪你一起玩了,你還是讓你母親去陪你吧。”袁紹說道。

    袁尚小嘴一癟:“爹能有什麽煩心事,一定是不想跟我玩了。”

    袁尚說著,哼了一聲跑出了大堂。

    袁紹苦笑,一旁的劉氏跪坐到袁紹旁邊,輕輕握住袁紹的手。

    “夫君,可是郡中出了什麽大事?”

    袁紹歎了口氣,將目前的處境和荀諶的建議說於劉氏,劉氏聽後突然輕笑一聲。

    袁紹眉頭微皺:“夫人何故發笑?”

    劉氏收斂笑容,認真地說道:“夫君,你隻擔心三叔會羞辱於你,但你別忘了,三叔如今自己也在四處爭鬥,隻不過他麵對的那些敵人都是羸弱之輩,而夫君麵對的可是冀州潘鳳!”

    “倘若夫君去了三叔那裏,三叔在基業奠定之前必定不會輕慢夫君,反而會借用夫君的力量。”

    “等三叔真的奠了基業,別忘了,其子袁耀比之譚兒、熙兒、尚兒多有不如,等三叔百年之後,他的基業到底是誰的還真不一定呢!”

    劉氏的一番話讓袁紹醍醐灌頂。

    是啊,他光顧著想會不會被袁術羞辱,而忘記了南下江淮後對亂局的影響!

    亂局之中,誰會嫌棄自己的力量薄弱?

    如今袁術在南陽汝南周邊招兵買馬,不就是為了圖謀各處?自己若是帶兵去投,隻要袁術不是傻到腦子抽搐,估計是不會讓自己下不來台的。

    甚至他還會高興自己終於‘開竅’!

    而且劉氏說的也對,袁耀他是見過的,不過是個十足的紈絝子弟而已,比他老爹袁術早年的時候還要不如,這樣的人又怎麽比得上自己的三個兒子?

    大不了先好好給袁術打江山,等袁術百年之後再讓三個兒子奪他的基業!

    此事,易如反掌!

    念及此處,袁紹心中的鬱結終於解開。

    他長出一口氣,將劉氏摟入懷中。

    “幸有夫人開解,否則我險些誤了大事。”

    劉氏笑了笑:“那還不是譚兒他們爭氣,否則我也不會讓夫君南下江淮的。”

    “是啊,還好我的兒子比袁術的要出色!”

    “那就這麽定了,我等不日便離開渤海,南下江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