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潞州一去離千裏 玩物喪誌漏端倪

字數:2917   加入書籤

A+A-




    蟬玉和雲磊離開了潞州,一行官員也不方便大張旗鼓的送,隻好都穿上了便衣跟出城來,巴望著能讓蟬玉多看一眼。韓家人給蟬玉把東西都準備齊全,怕她的車上掛著玉,天涼了凍徹骨,還著意給車上加了不少禦寒的衣物。

    車馬一直走著,蟬玉的心裏卻惴惴不安,還沒等雲磊開口問,後麵便響起了馬蹄聲,蟬玉探出頭一看,是庭禮,眼淚也止不住的流出來。雲磊扶著她下了馬車,庭禮氣喘籲籲的趕過來:“剛剛是韓大人送你們,現在,是庭禮送你們了。”

    蟬玉緊緊地抱住庭禮:“不愧是我的好兄弟,我就知道,你會來,我這剛好有東西交給你。”庭禮和雲磊都麵麵相覷,蟬玉從袖口拿出一個小冊子:“這是我在潞州的時候,各官求我辦理過得棘手的私事,很多都是見不得光的東西,我把這些交給你。這件事他們不知道則罷了,知道就更好,免得他們為難韓家,你一個人不容易,手裏多一點別人的把柄,也好過日子。”

    雲磊歎氣一聲:“原來你昨晚徹夜未眠就是為了這個。”庭禮聽聞,顫抖的接過冊子,有的人的把柄是用來威脅人的,而這份把柄是要牽製住那些腐敗官員的:“我一定不負你的所托,報效晉王,優容官員,福澤百姓。”

    蟬玉擦幹淚水,像從前那樣掐了庭禮一下:“這才是我認識的韓庭禮,要麽不認真,認真起來就沒得治。好了,我們這就走了,天寒,別讓家裏人等你等得急了,我估計等仗打完了,我還是能趕上你大婚的。”

    說著蟬玉就上了馬車,庭禮這才緩過神來:“放心,我就等著你們。哎,對了小屁孩,你見了那個仇家的丫頭,長得什麽樣啊。”

    雲磊騎在馬上回頭給了他一個質疑的目光:“不是吧,你沒見過畫像?”

    庭禮也上了馬,一拍大腿:“畫像這種東西信不得,我眼見著給畫師的銀子多,就畫的耐看些,給的銀子少就畫的難看些,你們要知道,那仇家可有的是銀子……”

    聽得蟬玉大笑,直叫雲磊趕路:“放心吧,你的小娘子啊,好看著呢!”

    庭禮這才放下了心,看著他們的車馬漸行漸遠,沒了影子,默默的回了城……

    “庭禮就是表麵上散漫混蛋些,其實還是好的。”雲磊與蟬玉閑聊著,蟬玉看著車內的韓家人送的白色狐裘,抱在了身前:“君子至止,錦衣狐裘。誰說庭禮是混蛋來著,他必會是一個好官。”

    “他是他是,你最護短了。”雲磊偷笑著。說到護短,明明是雲磊更護短些吧,蟬玉頗有些不服氣,雲磊讓她打住:“你還別不服,你這個丫頭就是愛口是心非,對了,最近有件事,外麵都傳的沸沸揚揚啊。”

    蟬玉皺著眉頭:“我怎麽發現怎麽每次外麵傳的沸沸揚揚了我都不知道啊!我都還沒攪和,那就不能算沸沸揚揚!”

    雲磊告饒:“好好好,不算不算。晉王出征,除了隨行的劉夫人,趙夫人,額外帶了三個園的伶人。”

    “三個園!”蟬玉詫異,這是帶著戲子打仗去了,他怎麽現在成了這個樣子了,大戰在即,也不能這樣啊。

    “恩,你怎麽想。”雲磊看似若無其事,實則是在試探蟬玉的心思。

    “平日裏聽戲也就罷了,現在實在有些過分,就沒有人上書嗎?”蟬玉不相信太傅太保會視而不見。雲磊卻搖搖頭:“晉王什麽脾氣你不是不知道。”

    蟬玉良久沒有說話,雲磊還以為她怎麽了,便問她:“想什麽呢,你想上書?”

    蟬玉搖頭,她這賭氣的模樣一搖頭,頭上的步搖來回的晃,可愛極了:“這種費力不討好的事兒,不能幹。”

    “恩。”

    “不過,卻不能眼見著晉王被戲子給耽誤了……我有辦法了!”蟬玉靈光一現。

    “恩?”

    “如果他真的那麽喜歡,我們何不獻上一個能輔佐晉王向勤的伶人在他的身邊呢。”蟬玉思索片刻,覺得這才是上策。

    “有道理。”雲磊應著。

    “那你說,晉王最喜歡什麽樣的呢?”蟬玉拄著臉蛋。

    “你。”

    “……”蟬玉心裏狠狠地瞪了他一眼:“要是我就簡單了,要是我……咦?”

    “你又想到什麽了,丫頭。”雲磊知道她鬼主意最多。

    “你可知道,那日在聚雲閣我見到一個伶人,模樣和我極為相似,叫景進。”蟬玉講著,雲磊皺眉:“景進……”

    “不錯,這個人雖為男子,卻格外俊秀,舉手投足如同嬌娘子,又與我相像,也好抿了晉王的相思之苦。”蟬玉美滋滋的琢磨,雲磊卻噗呲的笑了:“他再與你相像,到底也是個男人,你不會以為晉王有龍陽之好吧。”

    “沒有歸沒有,可他喜歡伶人總是沒錯吧,景進帶進府裏好好調教一番,必然是有大用的,隻要他能勸諫晉王,總勝過旁人的。”蟬玉認定了,如果不能硬著勸諫晉王,就換著法子。

    “還沒成呢,你這都算計上了。”雲磊覺得無奈,這丫頭,想一出是一出,也不論人家景進喜不喜歡。

    “對,算計上了,等到了南宮,就寫信回去,讓府裏安排景進。”蟬玉隻盼著景進能早一天陪伴在晉王身邊,自己也好免得尷尬,進退兩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