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八章 梵淨山

字數:2839   加入書籤

A+A-


    梵淨山乃是西南名山,係武陵山脈主峰,延綿數百裏,皆是佛土,在凡夫俗子中得名於“梵天淨土”,常年有凡人進山燒香拜佛,梵淨寺也並不阻攔,這點同道門流派很不一樣,為此佛門宗派在凡世俗往往名聲要比道門來得大。

    就像嶺南一般,羅浮在嶺南乃是第一派,但是凡人也是還知道有慶雲、寶真等有名的寺廟,甚至這些寺廟在某些地域還要比羅浮還要有名,而在黔中道,除卻梵淨寺之外,或許可能就屬天屍教名氣最大了。

    不過,黔中多山,山中多有門派、散修,為此勢力也比較錯綜複雜,一方麵他們是幸運的,不比江南西道那般,另一方麵也是不幸的,因為有梵淨寺這般佛門,其他宗派信民很少,很多情況下,連門派傳承都是一個問題。

    當然這些都通黃毅無關,來至梵淨山中,黃毅受到了熱情的接待,知客僧將黃毅引入山中,前來招待的居然是黃毅的熟人顯圓大師,顯圓大師自羅浮正魔大會之後,便證就了陽神境界,傳聞之中顯圓大師佛道雙通,一身佛法如今已經是梵淨之中最為上乘的一位,很有可能接任下一任的‘彌勒’。

    在青冥中,佛門陽神不稱真君,喚作菩薩,為此顯圓大師如今被加為顯世救苦圓覺菩薩,簡稱為顯圓菩薩。

    見著顯圓,黃毅還是挺開心的,畢竟熟人好辦事,雖然他同顯圓也僅僅算得上是一麵之緣,但好歹有這一麵之緣,換成其他的大和尚,黃毅更加的懵逼。

    “自羅浮一別,卻有數載未見,恭賀大師證菩薩果位。”黃毅笑著對顯圓大師道。

    顯圓成就了陽神,可以說是將自身的階層往上抬了一階,照著道理接待黃毅是用不著由顯圓出來的,如此這般那便有可能是為了將顯圓推上前台,接任下一任的梵淨寺住持做準備了。黃毅是嶺南九大派之一的掌教,在南方地界同梵淨寺同屬正道,雙方雖少有聯係,可卻實打實的算是一條道上的人,接待黃毅也屬於鞏固梵淨寺人脈的一部分,有利於增強梵淨寺的影響力,修行界到現在已經不是向上古一般完全靠實力來說話的了,人脈、人情世故也是極為的重要,也不可否認,實力越強混得也越好。

    當然,也有可能是因為顯圓對黃毅有印象,恰好又知道了黃毅前來,於是前來接待。不管如何,有顯圓這位陽神菩薩接待,對於黃毅來說都是超規格的待遇。篳趣閣

    “機緣巧合罷了,也虧得羅浮道法精湛,似我這般,終究是取了巧,日後若要證那佛陀之位,平添幾分麻煩。居士也得證陰神,可喜可賀也。”顯圓笑嗬嗬的對著黃毅道,這大和尚顯得更加的有親和力,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讓人不由自主的放下心中的戒備,或許這也是佛教在近世流傳的越來越廣的原因之一吧。

    “大師過謙了,南方四道何人不知大師佛法精湛,此番小道從中域會,也曾聽聞大師名聲。”這倒不是虛言,佛道雙修這句話傳是傳得挺帶勁的,但實際上能做到的基本沒有,而佛法、道法奇修,並且修到陽神層次,從古至今也不多見,而似梵淨寺這般的佛宗大派,更是一位都不曾有過,門戶之見可不是說說的,顯圓能以道鑒佛,成菩薩果位,同千載以來梵淨寺的變革有脫不開的關係。

    佛門在青冥界中有三大派,分別為中域大禪寺、九華冥佛宗、隴右藏傳佛,而梵淨寺雖然獨霸南方,但是在青冥界佛宗之中的話語權還是很低的,或許也同曾經梵淨寺主供彌勒佛有關,彌勒為西方二聖親傳弟子,為三世佛中的未來佛,顧名思義,那就是未來西天佛祖的接班人,如今執掌佛祖之位的乃是現在佛,喚多寶如來佛,前身乃是道門中人,若說佛道雙修,還是以現在佛為最。

    梵淨寺尷尬就尷尬在,他們主要供奉的是未來佛,被現在佛一係先天上的打壓,三大佛宗雖無一派為現在佛一係,但是第二批次的佛宗幾乎全是現在佛一係,梵淨寺融不進這個集體,而又好巧不巧,大禪寺、藏傳佛宗主要供奉的也彌勒佛,大禪寺又是青冥第一佛宗,自然而然,梵淨寺顯得有哪麽些多餘,掙紮了萬把年,梵淨寺雖然在南方地界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但也就如此了,明明整體勢力不差三大佛宗,在菩薩果位上足以比肩三大佛宗,可始終是地域性的強派,而不是青冥界有名的佛宗。

    這就導致了千載之前梵淨寺決定改抱現在佛的大腿,這個過程並不是立馬就換了佛祖雕像這般的轉化,而是從各個方麵緩緩的朝著現在佛方向靠攏,主要體現在修行路線上,而主流的現在佛修行之道又被青冥界中其他的二流佛宗所把持,為此梵淨寺另辟蹊徑,引進了道門之法,開創了青冥界中佛宗兼習道法的先河,而學了一千多年,顯圓是第一位成就菩薩果位的修士,顯圓所代表的意義那就是不言而喻,若是顯圓能得證仙位,這可是代表這梵淨寺又為青冥界開創出了一條成仙之路,足以讓梵淨寺成為界中大派,甚至有可能挑戰下龍虎山南方第一派的地位。

    “居士此番來我梵淨山想必是有事?”顯圓大師笑著對黃毅答道,扯開了關於在修為上的兩人互吹的話題。

    “確實如此,不知貴寺淨梵蓮可曾踩著?”黃毅也不否認,問道。

    “居士問的是幾歲煉,十載、百載、千載?”

    “千載蓮。”

    “寺中千載蓮已在一百二十年前采摘,如今池中千載之蓮卻還需八十載方至年份。”顯圓笑著答道。

    黃毅的眼中閃過一絲的失落:“倒當真可惜,在下最近欲習一門神通,卻差這千載三品蓮蓬為輔。”

    “若是蓮蓬倒或許還有,貧僧記得顯智師兄存有一蓬。”就在黃毅失落之際,顯圓忽然又道。

    (顯圓,口音很重的那位,為了不增加閱讀的麻煩,這便就不故意些口音重了,另外第二百二十一章:伏本係掉,原:佛本是道,想必各位都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