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一佛殺三國
字數:4291 加入書籤
沒有一絲一毫的猶豫,見陳曉走進來之後,李世民便徑直開口詢問了一句。
聽到這話的陳曉先是一愣,隨後猛地回過神來。
也不怪李世民看不明白,畢竟今日做的事情,除卻自己之外無人知道其中的內情。
隻見那陳曉也不隱瞞,朝著李世民行了一禮之後,才開口說道“陛下,這琉璃觀音像,隻能賣不能送。”
“為何?”
“因為一旦送出去,怕是會費一番周折,我大唐才能夠兵出西域。”
出兵西域!?
李世民神色一愣,卻是怎麽都想不到這件事情同自己出兵西域有什麽關係。
眼中精芒一閃,李世民才開口說道“說說這其中的聯係,朕倒是好奇,這一尊觀音像,怎麽能夠給我大唐出兵的理由。”
陳曉也不隱瞞,看著李世民徑直道“陛下可還記得臣先前介紹那琉璃觀音像的時候,所說過的話沒有?”
李世民隨即點了點頭,那台詞自己怎麽能夠忘記?
見李世民神色古怪,陳曉也不害臊,輕咳一聲說道“臣先前所言,不過是為了讓這觀音像看起來更加來曆不凡而已。”
“西域三十六國,幾乎全都信仰佛教,此乃基礎之一,他們看到這種寶物的時候,自然是難以取舍。”
“加上這種寶物,放眼整個世界,也隻有我大唐第一次出現過,放在西域三十六國當中,加上先前臣所說的故事,這琉璃觀音像就是千載難遇的寶物。”
“此次這東西被龜茲生生搶走,高昌和疏勒兩國必定不會甘心。”
“因為在他們看來,獲得此物,便能夠一舉從西域三十六國當中脫穎而出。”
“西域三十六國一盤散沙,若是此物能夠出現在西域,怕是西域千載難逢的統一之機。”
聽到這裏的李世民,起初還有些欣喜,但聽到後麵的時候,卻是明顯眉頭一皺。
西域諸國一統?
僅憑一座觀音像?
“陳曉,此事不容兒戲,你所說的當真都能實現?”
隻見那陳曉點了點頭,開口道“臣這琉璃觀音像隻是一個引子而已,西域三十六國看似各為其政,但無論是經濟文化都已經趨於相同,根本就是一衣帶水的傳承。”
“暫時無法統一,不過是因為這些國家沒有吞並對方的理由和實力罷了。”
“一旦龜茲將這琉璃觀音像帶回去,那麽必然會引起軒然大波,信奉佛教之人,也會不由自主的朝著龜茲匯聚,人口決定了誰能夠一舉將其他國家吞並。”
“陛下,莫要忘了南北朝之時,佛亦可亂國。”
陳曉這最後一句話便是點睛之筆。
李世民便讀史書,當然知道這佛教若是控製不當,當然是禍亂的根源所在。
再聯係上陳曉所用的辦法,說不定真的能夠成功。
想明白這些,李世民臉上便露出一抹笑意,看著陳曉開口說道“此法可行,若是龜茲真的能夠借此打算一統西域,說不定西域諸國也不會安寧了,屆時朕如果出兵,必定能夠坐收漁翁之利。”
聽到這話的陳曉輕笑一聲,笑聲落在李世民的耳中,自然是讓李世民心中有些疑惑起來。
“怎麽?朕說的不對?”
隻見那陳曉笑著搖了搖頭,緩緩道“陛下所說的對也不對。”
“哦?怎麽說?”
“因為陛下之猜對了一半,我大唐確實是可以趁西域大亂出兵,從而坐收漁翁之利,但臣說的不對,是因為龜茲根本無法將這琉璃觀音像順利帶回龜茲。”
李世民神色微滯,心中頓時好奇起來。
不明白為何陳曉會這麽說。
“你是說白亭無法將那佛像運回龜茲?難不成你打算半路阻攔?此物若是回不去,怎麽會讓西域大亂?”
將自己心中的疑問說出來,李世民死死盯著陳曉,似乎在等待著陳曉給出自己一個合適的理由來。
“陛下,送回去他們開戰還需要一番準備,短則數年,長則十幾年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臣此計,可使他們很快就能打起來。”
說話間,陳曉的眼中便是一抹精光一閃而過。
“西域諸國當中,實力最強者,莫過於高昌、疏勒和龜茲三國。”
“三國明爭暗鬥多年,誰都不服誰,尤其是高昌國,數次有攻伐西域諸國,一統西域的野心,此次被龜茲捷足先登,必定不會善罷甘休,一定會聯合疏勒在龜茲回程路上進行截殺。”
“到時候隻要高昌國稍有不慎,便會讓龜茲的人逃走,一旦逃走之後,龜茲必定大怒,會起兵攻伐高昌和疏勒兩國。”
“三國亂戰,西域實力必定會因此而大為削弱,屆時我大唐鐵騎便可輕而易舉的拿下西域三十六國。”
陳曉一番發言,著實將李世民震得不輕。
怔怔的盯著陳曉看了片刻之後,那李世民才猛地回過神來。
“你如何保證龜茲會有人逃走?”
“因為到時候負責運送這琉璃觀音像的會是我靖安司的安保人員,此乃九死一生的任務,臣會做萬全準備。”
聽到這話,李世民心中疑慮再無半分,看著陳曉的眼神也變得古怪起來。
此時的李世民看著陳曉是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麽才好。
一環扣一環,每一步都在陳曉的算計當中,恐怕高昌三國到死都不會想到,自己會被人從拍賣會的那一刻開始,就算計到了死。
而此時整個屋子當中的人,除卻黃婉兒之外,所有人都是一臉震撼的模樣。
誰能想到,一場簡簡單單的拍賣會,居然還有如此精心設計的計劃。
短暫的安靜了片刻之後,李世民目光落在陳曉身上,滿是欣賞之色。
“此計若成,西域便盡在我大唐掌握之中。”
“朕得你陳曉,猶如漢武得霍去病,百年大計再無隱憂!”
聽到這話的眾人雖然心中驚訝,但也並沒有覺得有什麽不妥的地方。
陳曉自從凸顯出來自己的才華之後,便屢屢給人一種眼前一亮的感覺。
數年時間,雖然在朝堂上時間不長,但每次出謀劃策,都能夠讓朝廷麵臨的問題迎刃而解。
尤其是這次西域獻策,舉手投足間便做出這種大事兒,若是真的能夠順利實施,便是再高的評價都不為過。
。